上海杭州黃山游記

作者: 順其自然X

導讀上 海 杭 州 黃 山 游 記 長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難得閑情旅游,這次借參觀世博會順便觀光一下,感觸頗多。 沒有公事一個人出行正是攝影愛好得以滿足的好機會,帶上心愛的相機,一個雙肩背包就輕松上路了。早上七點半出門打車去飛機場,領登機牌、安檢、登機半個小時後飛機10點半正點升空-----鄰坐的一位高校年青教師,拿出他的導航儀,真挺方便,上面指示出飛機即� ...

上 海 杭 州 黃 山 游 記

長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難得閑情旅游,這次借參觀世博會順便觀光一下,感觸頗多。

沒有公事一個人出行正是攝影愛好得以滿足的好機會,帶上心愛的相機,一個雙肩背包就輕松上路了。早上七點半出門打車去飛機場,領登機牌、安檢、登機半個小時後飛機10點半正點升空-----鄰坐的一位高校年青教師,拿出他的導航儀,真挺方便,上面指示出飛機即時的飛行地點,飛行高度在九千多米,時速七百多公裡,兩個小時後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降落。這機場的規模看起來比香港國際機場還大,從出口到地鐵站在室內通道走了十多分鐘,按侄女告訴的路線,坐地鐵倒兩次車才回到地面,歷時一個多小時,住進酒店已是下午三點半了。計算一下打車、飛機、地鐵前後不過5個小時,人已從長春的家來到了千裡之外上海賓館,回想二十年前來上海坐火車兩天三宿的滋味,時代進步讓感覺中的時空變小了很多。

一天的世博會參觀,讓人疲勞、無奈,有名氣的館排隊都在四個小時以上,對於外地人來說,根本無法享受。走馬觀花拍了一些場館的外景,擠進6-7個人少的小館參觀一下,也算沒白來一趟。天氣陰沉,照片效果也不理想,到處都是人,據報這幾天日平均參觀人數在百萬左右,疲於奔命了十個小時已體力不支,只好打道回府了。正應了先行者的話,“不來後悔,來了更後悔”。



上海的變化太大了,記憶中20年前的上海除了外灘旁幾個知名的建築,南京路商業街的熱鬧,就是蘇州河的污水,裡弄中破舊的民居,綠地很少,看不到幾棵樹。今日的上海已呈現出現代化都市的氣派,高樓林立,東方明珠電視塔高聳入雲,外灘隔江遠望,陸家嘴摩天樓群更彰顯出上海都市的豪華。昔日的南京路,整潔了許多,街面兩側的樓房、店面、過往行人的穿著和長春沒有太大的曲別,但更顯擁擠,也許是世博會的緣故,旅游團隊絡繹不絕,不寬的人行道上不自覺的形成以右側通行的人流。上海雖大但11條地鐵線縱橫交錯,織布於地下,並未感到出行的不便,自助售票機、地下轉車站很似香港,方便有序。



杭州是我沒去過的大城市之一,從上海坐動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住的地方離西湖不遠,吃完晚飯,步行十幾分鐘就到了望湖樓邊。夜幕下,三三兩兩的游人,漫步湖畔,微風扶面,柳枝搖動,遠望湖東延岸,霓虹燈勾勒出樓台亭閣的倩影,水面上倒映出五彩繽紛的波光,想古人雖有松明燭光,當年也難現此多彩景色。隨用相機拍下這令人陶醉的夜景。



第二天一早,帶上相機和旅游圖,按預訂的路線和目標——西湖延岸杭州十景出發了。陰天,湖面和遠山籠罩在薄霧中,從望湖樓向西,逆時針環西湖行進------斷橋,看上去是座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單孔橋,“斷橋”之名何來,有幾種說法,但又無法考證,“斷橋殘雪”的景觀也許只有冬季才能顯現出魅力,斷橋的名氣主要來自“白娘子”的傳說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就像名人,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人也沒什麼特別,但在特殊的背景下會使其聞名,有時競是傳聞將其神化了才出的名,中國歷來就是一個產生神化的國度。過了斷橋,白堤將西湖分為兩側,堤路上行人不多,偶有騎車的游人和跑步鍛煉者擦肩而過,白堤盡頭是“平湖秋月”景點,位於西湖西北角的一個島上,島上有著名的樓外樓飯店、中山公園和中山記念亭,臨湖望月樓應為西湖最佳賞月之處,可以想見東南寬闊的湖面,當夜幕降臨明月初升,圓月倒映水面的波光月影,定會使人步入仙境。從島另一側的西冷橋離開,路邊武松墓、風雨亭記載著義士俠女的歷史痕跡,拍了幾張照片,便上了蘇堤,這是宋代詩人蘇軾在此為官時修建因而得名,蘇堤上游人很少,幽靜,堤路兩側綠柳成行,水面寬闊,遠晀亭台塔閣湖光山色盡入眼簾,借助長焦鏡頭可將延岸景點和水中游船收入畫面,三潭印月,雷鋒塔盡在其中。走近堤的中段,“蘇堤春曉”的標志亭出現在路邊,品味景名頓悟為何今日這裡游人稀少,假如不是深秋的陰天,春意盎然季節,這裡必是情侶、游人的首選之地。走完蘇堤已近中午,從“花港觀魚”“雷鋒夕照”景點旁穿過,匆匆到“柳浪聞鶯”拍了幾張照片,已步行5-6個小時,飢腸轆轆,只得去湖東岸邊的商業街找飯吃了。







隔日,天氣放晴,游興又起,奔西湖三堤之一的楊公堤而去。路過岳廟,進入十景之一的“曲苑風荷”,這確是飲酒、聽曲、觀賞荷花的佳境,園林中,環繞荷池邊的廊、亭、閣掩映在綠樹叢中,古樸典雅。此深秋季節,荷葉猶存,花已不在,感不能盛夏到此一游,實為憾事。離開景點步入楊公堤向南,兩側綠樹成蔭,游人更少,杭州花圃,郭莊、西湖國賓館分布堤邊,楊公堤盡頭來到“花港觀魚”景區,這裡已近鬧市,游人如織,此非花開季節,繞過牡丹園直奔紅魚池區,只見亭台木橋佇立水中,池邊草木塑石錯落有致,池水清澈,魚群游蕩,時時泛起片片紅波,盡顯江南人工園林的風彩。





杭州園林沒有北京那種高牆深宅大院的皇家氣派,但更顯精巧和秀麗,杭州十景中的亭台樓閣多為青、褐、灰白,給人以清涼的感覺,而北京則多呈紅、黃的暖色,從建築風格上折射出南北方,人文氣候的差異,但形式上又有著歷史傳承上的相似。從杭州到北京,從唐宋到明清,中華文化藝術的美,濃縮在山水風景園林中,想昔日唐宋年間,文人、墨客、賢人、雅士在此賞花、觀魚、望月、看雪,展現出人間天堂的四季美景,為世人所贊嘆。西湖美就美在人文古跡和山水景色遙相呼應,相得益彰,它美就美在歷代人工對天然景物承前啟後的精心雕琢,西湖風景中積澱了唐宋歷代文化的精粹,透射出中華文明的儒雅和智慧----。



久聞“登黃山天下無山”之說, 徐霞客游黃山,更留下“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今定要去看個究竟,無奈天不作美,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黃山二日游,從杭州出發三個小時就到了黃山腳下。午飯後,便乘旅店的小面包車,一行七人去了東海三景——九龍瀑、龍鳳源、石門峽。天氣陰暗,好在途中只下了點小雨,登山並無大礙。在導游的引領指點下,延山間溪旁小路拾階而上,怪石一個個呈現在路旁,形有烏龜、大像、豬八戒,莽蛇、青蛙————中間夾雜著歷史傳說,大家一一拍照相互留影,但天氣緣故,沒有看到雲海景像。第二天進入黃山主景區,更叫人失望,坐纜車上山剛進入景區就雨霧蒙蒙,百米之外什麼也看不清了,人們紛紛穿上備好的雨衣跟在導游身後行進,始信峰,雲海、光明頂、迎客松每到一處景點,只能聽導游的介紹,憑自已去感悟了,周圍什麼也看不清。人們一個挨著一個,一隊又一隊在山間的石階上行進,山路時窄時陡,視野中前後穿著黃色藍色雨衣的游人在攀爬,人們只能看到腳下的石階,身邊的木欄峭壁,以及近處的松枝樹影,低頭行進,十公裡的山路上到處都是這樣的場面。在幾處景點,我只能借雨衣的遮蓋,拍了幾張雨霧中的景像,無法求別人幫自已留影。游人中不乏日、韓及台灣來的老者,千裡迢迢慕名而來,卻碰上這樣天氣,眼神中難免露出失望和茫然。歸途的大巴上已沒有了來時的歡聲笑語,失望和疲憊的情緒充滿車廂。



此次出游,在攝影愛好上做了較充分的准備,但臨陣卻很少派上用場。原本期望能拍到不少美麗的風景照,但江南的氣候遠不像東北那樣秋高氣爽,許多景點的經典之作也非此季節能夠拍到,讓自已滿意的作品寥寥無幾。細想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成功之作,除自身素質和努力,沒有時空提供的瞬間機會,也無法成就。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經歷也是財富,想到此,這次出游不管是精彩還是失落一定要記錄下來。正可謂:

西湖柳,黃山松,剛柔繡景中。

摩天大樓入雲,城下地鐵縱橫。

盡覽風景古跡,觀賞都市繁榮。

上海杭州黃山,八日收入旅程。

順其自然 2010.11.4於長春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