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名勝】春返聖米歇爾-棕枝主日大禮拜

作者: GordonHMJin

導讀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地區,除了二戰中聞名天下的諾曼底登陸大戰外,還是聞名天下的農家田園,盛產上等的奶制品和蘋果烈酒。 三月,料峭的寒風中,春天的腳步悄悄地來臨,大地復蘇顯絲絲生機,站在阿佛朗什郁郁蔥蔥的小山包上,滿身浸潤在清馨的草香中,清心潤肺,只覺得自己體內的動力也在復蘇。 十五公裡外,聳立在聖馬洛海灣(Saint. Malo)中的海島聖米歇爾山� ...

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地區,除了二戰中聞名天下的諾曼底登陸大戰外,還是聞名天下的農家田園,盛產上等的奶制品和蘋果烈酒。
三月,料峭的寒風中,春天的腳步悄悄地來臨,大地復蘇顯絲絲生機,站在阿佛朗什郁郁蔥蔥的小山包上,滿身浸潤在清馨的草香中,清心潤肺,只覺得自己體內的動力也在復蘇。
十五公裡外,聳立在聖馬洛海灣(Saint. Malo)中的海島聖米歇爾山(Le Mont-Saint-Michel)在如雲似霧的晨靄中依稀可見,仙氣飄渺。如果不是遠近處散落著一些農家村落和牧場農田,真疑為天堂美景,海上仙山。



聖米歇爾被稱為天主教四大朝聖地之一,山上的修道院始建於公元708年,歷經一千多年的修建,每個朝代都在這裡烙下不同建築風格的印記,使之逐漸成為法國的第一名勝(見巴黎郊區楓丹白露皇宮中的法國名勝排名表)。



周日,我們興致勃勃地去游覽聖米歇爾山,巧遇天主教的大禮拜 - 棕枝主日彌撒。
進入山門,穿過窄窄的小街,隨山勢拾級而上,抬頭可以看見修道院的身影。這座修道院的傳世之說是附近小鎮阿佛朗什的主教奧伯特受護衛大天使米歇爾之夢托而建。它在百年英法戰爭中歷經英軍24年攻城而不破,甚為聖女貞德領導的抗英軍隊所鼓舞。二戰中,修道士們又冒著生命危險,將拿破侖時代從巴黎皇宮中轉出的始於公元四世紀的羊皮書古籍秘密轉運到阿佛朗什的地窖中儲存,躲過了炮火的轟炸。1968年,在總統蓬皮杜主使下,五百公斤的天使米歇爾屠龍雕像重新修復和鍍金,用直升機吊裝在修道院塔頂上。



依山而建的修道院
陽光下,金色的米歇爾屠龍金像熠熠生輝,耀眼奪目。
每年復活節前的星期日,就是天主教的棕枝主日。這是紀念耶穌基督從橄欖山上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城,民眾們高舉棕櫚枝葉,脫衣鋪地,迎接基督入城的盛況。基督進入耶路撒冷後的這一周被稱為“聖周”,因為這一周經歷了基督入城、周四最後的晚餐、周五受害被釘於十字架上和三日後復活的整個重要過程。因此,整個復活節紀念活動也從棕枝主日起始。
耶穌入城圖
我們進入時修道院時,游客尚少,一隊青年樂手在排練。
排練
時值早春,透過窗戶灑入的縷縷陽光,給高大的教堂帶來些許生氣。感覺還是有點寒氣,這些青年卻穿著甚少。
排練2
像征著權威和公平的聖像
當我們正在細細參觀教堂時,忽然,門口傳來熙熙攘攘的喧鬧聲,這與平時安靜肅穆的周圍環境不一樣,一定是有什麼活動,去看看。
一邊跑,一邊不斷地按下快門,因教堂內光線很暗,許多照片都有抖動和拖尾現像,敬請原諒。
祭祀儀仗隊
高大的教堂透露著威嚴和莊重,儀仗隊緩緩走過。
代表主耶穌基督的儀仗隊後面,按照聖經的記載,緊隨著青少年的巡游隊伍。
歌聲中,高舉著棕櫚樹枝的信徒跟隨著捧著神器的牧師進入教堂。
各地趕來的教徒信眾唱著不同的贊歌,不斷湧入。修女在派發贊美詩歌譜。一位修士拉動著自教堂頂部垂下的棕繩,敲響了鐘樓的大鐘。
最先到達的信徒們向基督耶穌敬獻棕枝後,席地而坐。說實話,要坐到陰冷的石板地上需要相當的勇氣和力量。
修女們站立在祭祀台邊,迎候主教。
席地而坐的信徒,以年青人居多,許多學生還穿著童軍制服或校服。
又進來了一批由教士們帶領的巡游教徒。
教堂裡已經擠滿了信徒們。
教唱贊美詩歌。
紅衣主教入座,彌撒開始。
主祭牧師宣召
主教做主旨講演,贊美主耶穌,要求信徒們反思自己,為耶穌供奉全部身心,等等。
聖米歇爾山是個非常美麗的小島,但是由於入海口淤泥堆積,灘塗延伸十多公裡。2006年,法國政府計劃花費2億歐元清淤排污,還小島獨特魅力。
(想看更多照片的朋友請移步:http://blog.myspace.cn/e/406920466.htm)


精選遊記: 聖米歇爾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