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行記(八)大氣磅礡王者金陵,槳聲燈影奢靡秦淮(7)

作者: gz&bz

導讀拿到船票,知道這裡正舉辦“2010中國南京夫子廟大型水上燈會”,怪不得燈火如此絢爛。從天下文樞牌坊後走下碼頭,未及登舟下水,你就已經被燈海淹沒了,到處是大紅燈籠高高掛,亂花漸欲迷人眼啊!碼頭上,沿河岸一溜立著十二盞近兩米高的金陵十二釵巨型燈柱,(怎麼覺著脂粉氣忒濃了點兒?)燈柱後面的河堤牆面上,是一組叫做《秦淮流韻》的大型浮雕,上面有範� ...

拿到船票,知道這裡正舉辦“2010中國南京夫子廟大型水上燈會”,怪不得燈火如此絢爛。從天下文樞牌坊後走下碼頭,未及登舟下水,你就已經被燈海淹沒了,到處是大紅燈籠高高掛,亂花漸欲迷人眼啊!碼頭上,沿河岸一溜立著十二盞近兩米高的金陵十二釵巨型燈柱,(怎麼覺著脂粉氣忒濃了點兒?)燈柱後面的河堤牆面上,是一組叫做《秦淮流韻》的大型浮雕,上面有範蠡、秦始皇、孫權、王羲之、王獻之、李白、劉禹錫、辛棄疾、唐寅、石濤、李漁、吳敬梓、李香君等25位人物肖像。不知怎地,在這人聲鼎沸、光怪陸離、活色生鮮的喧囂市井中,沉寂的他們一如那青銅材質般黯淡,似乎被過往的人們冷落、忽略了……(或許白天不是這樣?)

河面上擠滿了黃頂紅柱的秦淮畫舫,一律以裝飾燈勾勒出畫舫的亭頂,個個花團錦簇,只只流光溢彩。據說,“泛舟秦淮”始於西晉,可謂華夏水上游覽之源頭。東晉時,北方的豪門望族南遷,為游覽秦淮河,取南方的漁舟之身,仿北方馬車的華蓋之狀,遂造出秦淮畫舫。自此,“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世事滄桑,白雲蒼狗,秦淮畫舫卻經久不衰……

試想,這碼頭、水上的燈光加上南北兩岸二龍戲珠照壁和參差錯落建築的夜景燈光,那是一種怎樣的情形?那可不是一般的光亮,一般的耀眼,一般的“鬧騰”,那簡直就是光與色的“泛濫”!因此,在最初的驚喜、贊嘆和興奮之余,終究是要產生審美疲勞的。不過,“中國歷史第一文化名河”畢竟不同凡俗,坐在畫舫裡,伴著江南絲竹的輕盈小調,聽錄音機裡放出的導游詞將一個個名人典故娓娓道來,你還是會忽略了對那一窩蜂湧進眼簾光色的厭倦,情不自禁地對那些建築、那些人物饒有興致起來。

畫舫載著我們向東行駛,過了白鷺橋(今稱“文源橋”,與向北的文德橋對應)就往南折進了與秦淮河相連的白鷺洲公園,這裡原為明中山王徐達的東花園,園名取自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詩句,果然是個幽雅去處。我們的船蕩過素淡的印月橋,穿過落紅繽紛的浣花橋,遠處夜景燈勾勒出的白鷺塔玲瓏剔透,好一幅旖旎景致!可惜俺的菜鳥攝影技術,把握不准在行進中拍光景的分寸,回來發現多半鏡頭都虛了!好在用四妹的相機錄了一段視頻,算是保留了一段夜秦淮“十裡珠簾”的原貌。



碼頭 (看到右側牆上的浮雕了麼?)



金陵十二釵燈柱







白鷺(文源)橋



幽靜白鷺園



白鷺洲印月橋



落紅繽紛浣花橋



晶瑩剔透白鷺塔



作別白鷺洲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