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鄉下人、討飯鬼、盲流

作者: shanxitiger

導讀“鄉下人”在現在上海人的詞典裡代表“從落後地方來的人”。 不過在從前,“鄉下人”指的只是那些從農村裡來的人,因為許多上海城裡人都有鄉下的親戚,所以起先這個詞也不並完全是奚落的意味。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家和我們的鄰居家就有很多親戚住在上海周圍的“鄉下”,像浦東、金山、青浦等地。每到寒暑假春節等走親戚的時候,我們就會乘上車(在浦東是小� ...

“鄉下人”在現在上海人的詞典裡代表“從落後地方來的人”。

不過在從前,“鄉下人”指的只是那些從農村裡來的人,因為許多上海城裡人都有鄉下的親戚,所以起先這個詞也不並完全是奚落的意味。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家和我們的鄰居家就有很多親戚住在上海周圍的“鄉下”,像浦東、金山、青浦等地。每到寒暑假春節等走親戚的時候,我們就會乘上車(在浦東是小火車)帶上城裡的貨品(補品、蛋糕、糧票布票)到“鄉下”去。

那是我最開心的經歷,到了“爺叔”家,趕緊去砍“甜籮梭”(甘蔗)啃,到了晚上,夏天往井裡扔幾個西瓜,冬天圍了爐火烤毛栗子。

反過來,也有“鄉下”親戚來城裡的時候,拎了活魚、活雞、蔬菜雞蛋等,帶著股鄉村的稻草氣息趕來。

************

上海作為一個中國的大城市,雖然因為特殊政策的原因,對廣大農村發生的事情較少受到衝擊,但是畢竟還是有影響的。

七十年代有段時間,家門經常被敲開,然後是一個衣衫破爛、灰頭垢面的“鄉下人”捧個飯碗站在門口,瞪著一雙無神的眼睛。因為有謠傳說這些“討飯鬼”(上海話讀TAO VAI JU)有殺人越貨或靠此發財的,許多人知道“討飯鬼”敲門就根本不開門,以至與後來這些乞丐一敲開門,立刻用一個拐杖把門頂住不讓你關門。

還記得一次開門後,一個很小很漂亮的小女孩和她父親站在門口的樣子,二十多年後還是歷歷在目。我娘要把小女孩留下養一段時間,可是她爸爸死也不肯,小女孩緊緊抓住父親的衣襟差點兒沒哭出來。

************

“盲流”是“盲目流動人口”的簡稱,不知道誰造了這麼個名詞,專指那些到城裡打工謀生的農村人。

雖然進入八十年代後,來上海打工的外地人特別是農村人越來越多,可是似乎上海有很巧妙的辦法,讓他們生活在上海,可是又和上海人是兩個完全隔離的世界。

不說居住、娛樂等場所,更別提教育、衛生等機會,“上海人”和“盲流”完全隔離,即使在無法隔離的地方,比如公交車,“盲流”一上車,售票員就凶狠地叫喊起來,“這麼多行李,全部放後頭去”“補票。。。什麼?嫌貴,誰讓你們帶這麼多臭哄哄的行李”。“上海人”更是急不可耐地要同“盲流”劃清界線,“討厭,鄉下人”,蔑視地瞥一眼,嘴裡嘟嘟囔囔地擠著要避開“盲流”們。

************

現在,“鄉下人”的含義擴展了,“討飯鬼”已經沒有了,“盲流”改稱“民工”。可是同樣的問題依然存在,依然在上海這個城市裡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現出來。

在一棟棟摩天樓、高架路、地鐵、居民小區豎立起來的時候,很少的上海人想到過“民工”,在越來越多上海人遠離髒、累、險的工作時,也很少有上海人想到過“民工”,一到出了殺人越貨、搶出租車,我們腦子裡立即閃現出“盲流”的影子。

其實,讀過中國經濟史的人都知道,城裡欠了農村多少!!!

************

1999年,中國的GINI系數(衡量貧富差距程度)達到了大約40%,超過了美國的水平。據說2001年上海的人均GDP已經到了4500美元,而陝北的農民一年的收入才700元人民幣。

效率和公平的矛盾肯定會長期存在,在摩天樓、豪華旅游、閃閃發光的玻璃周圍,將長期存在一個相對貧窮的、教育程度不高的世界。

************

從“鄉下人、討飯鬼、盲流”到“民工”,我在想,我們做的夠不夠,不夠的話還應該做些什麼?

--------------

作者:陝西老虎

日期:2002年1月13日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