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游記:羅馬.古羅馬廣場

作者: moonyyang

導讀意大利游記:羅馬 古羅馬廣場 2007.8.11 星期六 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強盛它也在不斷的擴充和整修,直到4世紀大規模的建設才停止,以後經過連年的戰爭、地震和火災廣場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眼前這片廢墟曾是神聖的羅馬帝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是強大的羅馬帝國的神經中樞,同時它也向後人展示� ...

意大利游記:羅馬 古羅馬廣場 2007.8.11 星期六

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強盛它也在不斷的擴充和整修,直到4世紀大規模的建設才停止,以後經過連年的戰爭、地震和火災廣場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眼前這片廢墟曾是神聖的羅馬帝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是強大的羅馬帝國的神經中樞,同時它也向後人展示了古羅馬輝煌的建築成就。現在這裡變成為了一處免費的“露天博物館”。

據說現在看到的這些遺址只是羅馬廣場的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仍深深的埋在土中。

古羅馬廣場的兩個入口各有一個石拱門,也是羅馬城中現存的三個凱旋門中的兩個。正對著鬥獸場、屹立在神聖之路(Via Sacra)中央的是羅馬現存的最古老的提圖斯大帝凱旋門(Arch of Titus),它是為了紀念提圖斯(Titus 公元39-81年,公元79-81年在位)在公元70年戰勝猶太人並掠奪了大量耶路撒冷的戰利品而修建的。因為在它的浮雕裡描述了這些戰利品,如台燈、小號等聖物,所以直到今天許多猶太人拒絕從它的下面經過,他們認為這是對耶路撒冷聖殿和聖物的褻瀆。

穿過凱旋門,可以看到左邊是一座小山丘,它是羅馬七座山丘之一的帕拉蒂諾山(Monte Palatino),右邊則有一座教堂、一個有著三個大圓拱門的宮殿和其他建築的廢墟,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這個只有三個圓柱立在基座上的遺跡,這就是火灶神維斯太神廟(Temple of Vesta)。在羅馬神話中維斯太是負責火灶、家庭和家園的女神,終身童貞。所有的維斯太神廟都是圓形的,這座也不例外,它的入口朝東,像征著她的聖火連接著生命的起源—太陽,這裡點燃著像征羅馬永恆的永不熄滅的聖火。每年6月的灶神節,羅馬的貴族婦女還會赤足來到維斯太神廟,祈求女神賜給她家庭幸福,平民百姓家中也供著火灶神,祈求平安幸福。

火灶神維斯太神廟傍邊的是守護她的六聖女之家(House of the Vestals),它應該是一座擁有50個房間的三層小樓,每間朝東的房間都有一個開放式的拱門和一座努馬.龐皮裡斯(Numa Pompilus 古羅馬第二個皇帝 公元前753-673 公元前717-673在位)的雕像,相傳是他創建了拜火儀式。守護維斯太神廟的女祭司必須是處女並在服役滿30年後才能結婚,任何背叛者將被受到活埋的處罰。

傳說中聲名狼藉的塔爾皮亞(Tarpeia)就是背叛的女祭司之一。另一位女祭司西爾維亞(Rhea Slyvia)被戰神瑪爾斯(Mars 羅馬神話,希腊神話叫阿瑞斯Ares)強奸後生下雙胞胎哥哥羅慕路斯(Romulus)和弟弟瑞姆斯(Remus),最後哥哥殺死弟弟創建了羅馬城。

相傳羅慕洛斯時代,塔爾皮烏斯(Spurius Tarpeius)年輕漂亮的女兒塔爾皮亞(Tarpeia)管理著卡匹托裡尼(Capitoline)山,她為了換取薩賓(Sabine)人左臂上戴的珍貴的金飾品和珠寶而出賣了羅馬,她答應為他們指路並將他們帶到大本營。然而,當薩賓人來到山頂時,不僅沒有信守協議,還用盾牌把她碾碎,並從西南角的懸崖處扔了下去。從此,這個地方就被叫做了塔爾皮亞岩石(Tarpeian Rock),以後,這也成為了處決罪犯的地方。

神聖之路的右邊是古羅馬廣場最大的單體建築—馬克森提斯殿(Basilica of Maxentius)。在公元308年由西羅馬皇帝馬克森提斯(公元278-312年,公元306-312在位)提議興建,最後由他的敵人康斯坦丁大帝(公元272-337年 公元306-336在位)在公元312年完成,故也稱它為康斯坦丁集會堂。從現存的三個巨大的拱門還可以依稀感覺到當年大殿的恢宏和莊嚴。在大殿西端立有一座君士坦丁的巨大雕像。

馬克森提斯殿在損毀之前整體是白色的,牆的外側刻著羅馬帝國不同時期皇帝或領袖的名字,在法西斯時期還刻有墨索裡尼的名字,二戰後被抹去了。

馬克森提斯大殿的跨度有25米,在此後的一千年裡都不曾被超越,這是羅馬人發明的拱結構和混凝土材料創造出的建築奇跡,直到17世紀初,梵蒂岡修建聖彼得大教堂,中廊跨度27.5米,才超過了它。在文藝復興時代,它以其半圓形的後殿和六邊形的拱形門著稱,被公認為古典的對稱與高貴美的典範。這裡還曾作為1960年夏季奧運會的摔跤館。

大殿西邊是Santa Francesca Romana 教堂遺址(也叫Santa Maris Nova教堂)。

緊鄰鬥獸場的是整個古羅馬廣場中最大的神廟維納斯-羅馬神廟(Temple of Venus and Roma),它是由哈德良皇帝(公元76-138,公元117-138在位)親自設計和監督修建的。從鬥獸場高高的平台上遠遠望去神廟只剩下外圍兩側的圓柱還立在遺址上,其它部分早已蕩然無存,在神廟大殿的廢墟上立有兩排新的圓柱它們標示著大殿原立柱的位置。

哈德良皇帝給教堂起了這個寓意深刻的名字,維納斯(羅馬神話)代表著愛,拉丁文是AMOR,倒著念就是ROMA,將Roma與Venus神相提並論並把兩個名字背對背地賦予給一個單一的教堂,即強調了建築的對稱性,又強調了名字的對稱性,這足以看出這位皇帝的用心和學識。此後羅馬代表著“愛”就這樣流傳開來。

在維納斯大殿的內堂裡有一個專供新婚夫婦祭拜和祈禱的聖壇,祈求婚姻幸福美滿,聖壇邊豎有一個巨大的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皇帝(公元121-180年,在位161-180年)的銀像。

卡斯托和普魯克斯神廟(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是為了紀念裡吉洛斯湖戰役(Battle of Lake Regillus 公元前495年)勝利而修建的。傳說在戰鬥中有人看見的雙胞胎兄弟卡斯托(Castor)和普魯克斯(Pollux)騎著馬衝在隊伍最前面幫助羅馬人戰勝了伊特魯裡亞人(Etruscans),戰爭勝利後羅馬人修此神廟感謝神對他們的幫助。卡斯托和普魯克斯後被稱為雙子座,在古羅馬文化中被尊為勝利之神,每年七月十五日雙子兄弟節都有祭祀活動來拜祭他們。該神廟後來多次被毀壞和重建。

相傳斯巴達(Sparta)國王廷達柔斯(Tyndareus)的妻子麗達(Leda)美若天仙,宙斯雖然身邊已有美麗的天後赫拉(Hera)但依舊風流本性不改,對人間的麗達垂涎欲滴,於是就請愛神阿佛洛狄特(Aphrodite 希腊神話)幫忙施計接近和引誘她,讓阿佛洛狄特變成一只凶猛的老鷹,自己則變成一只溫順潔白的天鵝,這天趁麗達在沐浴時,天鵝奔向麗達,老鷹則在天空中徘徊並向天鵝俯衝想“吃掉”它,麗達看到後立馬動了惻隱之心,張開雙臂護住天鵝趕走了老鷹,宙斯順勢躺在了麗達的懷裡並趁機恢復原形繼而向麗達求愛,經不住宙斯的甜言蜜語麗達最終就範了。當晚麗達還和丈夫同床共寢,十月懷胎後麗達竟意外地生出兩個天鵝蛋,一個蛋裡面是雙胞胎兄弟:卡斯托(Castor)和普魯克斯(Pollux),另一個蛋裡面是雙胞胎姐妹:日後美艷絕倫的天下第一美女、因她而爆發了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的海倫(Helen)和克麗泰梅斯特拉(Clytemnestra)。普魯克斯和海倫是宙斯的孩子,卡斯托和克麗泰梅斯特拉則是斯巴達國王廷達柔斯的孩子。

普魯克斯因其父親是天神宙斯,所以擁有不死之身,而卡斯托則是人間凡人。雖然倆人不是一個爹,但如同一個人一樣,一起拜師學藝,一起參軍打仗。在一次戰鬥中卡斯托被刺死,普魯克斯悲痛欲絕,請求父親宙斯將自己不死之身與卡斯托交換,被深深感動的宙斯最後允許兄弟倆一起分享普魯克斯的永恆生命。由於卡斯托已死,所以兄弟二人只能半年在天上,半年在冥間。兄弟倆也被後人一同稱作為宙斯之子(Dioscuri)。後來宙斯把兄弟二人一同弄上天空代表雙子座。這就是為什麼雙子座在希腊只有下半年才出現在天空的原因。雙子座在希腊文化中也代表著航海者的守護神和古羅馬文化中軍隊的勝利之神。

安東尼烏斯和福斯蒂娜神廟(Temple of Antoninus and Faustina)是安東尼烏斯.派厄斯皇帝(Antoninus Pius 公元86-161年 138-161在位)在公元141年為紀念他已故的妻子福斯蒂娜(Faustina the Elder)而修建的。後被改建為教堂(San Lorenzo in Maranda),因其前面的石柱建得太結實無法拆除,只得在神廟的原址上修建教堂。這就是現在看到的神廟和教堂共處一地的“奇景”。

下午天空開始變陰,零零星星下起了雨,在烏雲的映襯下,廢墟裡這些“缺胳膊少腿”的石柱和那些依然挺立的殘垣斷壁顯得更加的滄桑、破敗和凄涼。

薩圖爾諾農神廟(Temple of Saturn)是古羅馬廣場中最古老的建築,它始初建於公元前501-498年,是為了紀念農神薩圖爾諾而修建的。如今看到的是第三次重建後神廟遺留的廢墟,第二次的已於公元283年被完全毀壞。除拜祭農神外,神廟還一度作為羅馬帝國的國庫存放國家的寶藏。

在神廟廢墟的八根圓柱支撐的橫梁上用拉丁文刻著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incendio consumptum restituit 。意思是“The Senate and People of Rome restored what fire had consumed”。由此可見羅馬帝國的正式名稱是拉丁文“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意思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首字母縮寫為SPQR,它被紋飾在羅馬軍團的鷹旗上以及古羅馬很多公共場所之上。時至今日,依然可以在羅馬城內大部分的公共建築上和公共設施的蓋板上(如井蓋,下水道柵欄等)找到這個縮寫詞。

照片中央綠色圓頂和幾個小土堆所在的就是凱撒神廟(Temple of Caesar)的遺址。它是在公元前42年由凱撒的養子渥大維(Gaius Octavius Thurinus 公元前63-公元14,古羅馬帝國的開國元勛、第一任皇帝)提議興建的。神廟的地址選在凱撒被火葬的地方。

安東尼(Mark Antony)在舉行葬禮時對公眾發表了精彩的演說並宣讀了凱撒的遺囑,之後還用腊制的凱撒像向公眾展示了60位元老院議員刺死凱撒的23處刀傷。原計劃在國會大廈為凱撒舉行葬禮,後因元老院和一些牧師的反對而改在古羅馬廣場凱撒作戰指揮部附近。

走到古羅馬廣場的另一個出口、神聖之路(Via Sacra)的西北端就可以看到羅馬城中保存最完好的第三座石拱門—塞維魯凱旋門(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它建於公元203年,是用來紀念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皇帝(Septimius Severus 公元145-211年 公元193-211年在位)和他的兩個兒子—卡拉卡拉(Caracalla 公元188-217 公元211-217在位,)和塞普提米烏斯.蓋塔(Septimius Geta 公元189-211)—在194/195年和197-199年兩次戰勝帕提亞人(Pathians)而修建的。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去世後,最初是他的兒子卡拉卡拉和蓋塔為共治皇帝,很快卡拉卡拉就暗害了蓋塔和他的全家(類似中國的株連九族)以及蓋塔的支持者;並讓元老院通過了對蓋塔的“記憶抹殺”的法案,即將在公共建築物上有關的蓋塔的雕像、紀念碑和圖片全部銷毀。卡拉卡拉也被稱為是最慘暴的羅馬皇帝之一。

在中世紀時期接二連三的洪水把拱門下半部很多浮雕都衝刷掉了,現在只有上半部的浮雕還算清晰。這座凱旋門保存較好的原因得益於它與一座基督教堂的結構相組合,當教堂在別處重建時,凱旋門依舊還保留了教會的性質。

塞維魯凱旋門旁邊的是羅馬共和制時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的最高權力機關—赫斯提利亞元老院(Curia Hostilia)。據考證它大致建造於赫斯提利烏斯時代(Tullus Hostilius 公元前673-641年),公元前80年為滿足更多議員參政議政的要求,元老院被推倒擴建,取而代之的是科妮莉亞元老院(Curia Cornelia),在公元前44年被凱撒和渥大維的朱利亞元老院(Curia Julia)所替代,最後又被改建為一座天主教堂。

照片中間那幾排石墩的位置就是朱利亞會堂(Basilica Julia)遺址。它最初建於公元前46年的凱撒時代,建設的費用全部來自於在高盧戰爭(Gallic War 公元前58-51年)所獲的戰利品,會堂最終完成於渥大維(Octavius)時代,他用養父凱撒(Julius Caesar)的名字來命名它,之後會堂又多次被燒毀後和修復。最後一次重建是在戴克裡先皇帝(Diocletian 公元244-311 公元284-305在位)時代的公元283年。裝飾華麗的會堂曾被用作法庭、銀行、商店和官方辦公室,這座101米長、49米寬的建築是古羅馬廣場上最大的會堂,最多時有180人在裡面辦公。

右邊照片中下方的紅牆圓拱處是埃米利亞會堂(Basilica Aemilia)遺址。原來長100米寬30米的三層建築如今只剩下幾根石柱和殘缺的牆立在那裡。

建於公元608年的福卡圓柱(Column of Phocas)高高地矗立在空曠的廢墟上,它是為了紀念拜占庭皇帝(Byzantine Empire 或稱東羅馬帝國 Eastern Roman Empire)福卡(Phocas Augustus 公元602-610在位)而樹立的,也是廣場最後修建的部分。13.6米高的圓柱坐落在一個方形磚式基座上,最初在圓柱頂端有一個福卡皇帝的鍍金銅雕像。出身低微的篡位著福卡最後被出賣、逮捕、暗殺、肢解,還被處以“抹殺記憶”的最高處罰。

不知不覺在古羅馬市場已經轉了1個多小時了,看著那些熟悉的名字不禁想起很多有關古羅馬的電影,伊利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的《埃及艷後》(Cleopatra),羅素.克洛(Russel Crowe)的《角鬥士》(Gladiator),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的《斯巴達克斯》(Spartacus),查爾頓.赫斯頓(Charlton Heston)的《賓虛》(Ben-Hur),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的《提圖斯》(Titus),索非亞.羅蘭(Sophia Loren)的《羅馬帝國淪亡錄》(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還有《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羅馬暴君焚城錄》(Quo Vadis),《羅馬大帝》(Imperium: Augustus),《羅馬軍團》(Druidas)以及讓人汗顏的由意大利著名情色大師丁度.布拉斯(Tinto Brass)拍攝的極其暴力色情的電影《羅馬帝國艷情史》(Caligula)。

從帕拉蒂諾山(Monte Palatino)上眺望遠處的鬥獸場,仿佛那邊依舊是喊殺聲震天,全場觀眾正在為角鬥士吶喊助威;俯瞰腳下的廢墟,這裡曾是凱撒大帝率領整個羅馬民眾傾城出動迎接那位傾國傾城的絕代美女、被莎士比亞稱為“曠世的性感妖婦”的埃及艷後—克婁巴特拉(Cleopatra 公元前69-公元前30年)的地方;不遠處的凱撒辦公室那曾是整個羅馬帝國的心髒;圓頂的元老院下就是凱撒被刺死的地方,這60名凶手中居然還有他最信賴的好友布魯特烏斯(Brutus);……

古羅馬曾經的輝煌成為了歷史,當時的政治、權力中心也已變為了廢墟,如今的意大利雖遠沒有那時的繁榮和強大,但仍算是歐洲的強國。而中國就沒那麼幸運,從唐到清一直是強大昌盛,但清朝後期的腐敗讓中國遭受了一百多年的欺壓和凌辱。

照片較多,上傳慢,看照片及更多內容請訪問博客:

http://***/s/blog_4b8286320100m2kl.html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