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冬日輕松游(麗江4天,玉龍雪山1天,虎跳峽香格裡拉2天)

作者: 小羽點點

導讀都說麗江最好的旅游季節是5到10月,但是這次1月末的麗江之行確也讓人感覺舒適輕松,疲憊了一年的身軀得到了徹底的休息。 先說下淡季的好處,眾所周知就是人少。可不要小看了人少,據說淡季的時候最少麗江也就4,5萬人,而到旺季,特別是暑假,最多能有50萬+。相信再好的地方人一少也就沒有意思了。 先說機票,可以在去哪兒看一下。無論從哪裡,如果是從節省的角度 ...

都說麗江最好的旅游季節是5到10月,但是這次1月末的麗江之行確也讓人感覺舒適輕松,疲憊了一年的身軀得到了徹底的休息。

先說下淡季的好處,眾所周知就是人少。可不要小看了人少,據說淡季的時候最少麗江也就4,5萬人,而到旺季,特別是暑假,最多能有50萬+。相信再好的地方人一少也就沒有意思了。

先說機票,可以在去哪兒看一下。無論從哪裡,如果是從節省的角度先飛昆明比直飛也便宜點,等機時間也就三個小時左右。(南京只有周三和周日有航班直飛,所以我只能選擇先飛昆明)

來到麗江,建議時間不要安排的太緊(這只是對於想去那裡放松的人來講,不管個人還是情侶,如果是想多玩點景點,我這篇就可以直接跳過了)可以在古鎮先多待幾天,然後在周圍找點景點玩。

麗江另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找客棧(喜歡和府的悅榕莊的可以直接跳過)。首先,還是建議住在大研古鎮,雖說束河更清淨,但是晚上9點以後就開黑燈下火的也沒勁。在大研古鎮首先建議不要住在四方街附近,因為那裡人比較多,不夠清淨(看上去前後矛盾,一會嫌人少一會兒嫌人多,其實這是個度的問題,意會吧)。而五一街和七一街周圍則比較適中,鬧中取靜。價位其實不要塗便宜,個人認為不要選擇200元以下的客棧。原因有二,第一當然就是環境問題,既然是出來放松,條件的好壞絕對能影響心情,舒適整潔的環境能讓你更好的享受麗江的柔軟時光。第二則是一個服務問題,首先,100多的房價,而客棧一般房間數都有限,老板想單靠房價盈利(麗江五一街七一街房租大概在15-20萬一年)有點吃力,因此,必然會在其他方面,如吃飯購物報當地旅行團之類的上面想盡辦法賺上一筆,當然,錢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花了錢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回報。而房價高一點的,老板如果能保證客源(主要是回頭客和口碑),光靠房價就是可以做到盈利的。因此,老板可以在服務上跟上,以處朋友的方式與你交往,介紹你吃的地方也是挑最好吃的或者物美價廉的地方等等。(當然也會有奸商,不過概率肯定要比100左右的客棧小的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我住的花樣年華為例(我只住過這家,所以其他的不清楚不敢舉具體例子),老板老板娘放棄了上海已經非常優越的工作,來到麗江,想過別樣的生活。(還是介紹下客棧吧,最低房價320,套房加幾百元不等,每個房間以王家衛的電影命名,房間白天都能照到陽光,環境很好,衛生用品也很干淨,都可以不用帶自己的浴巾洗發水和牙膏牙刷)因為夫妻倆也是個有品位的人,所以客棧裝點的也很有味道,豪華但又不失當地風味。如果老板有空的話,白天會跟你喝喝茶聊聊天,會推薦你物美價廉的地方吃(以下會提到)晚上會帶你去當地有名的輕吧,(四方街的嘈雜而混亂,不喜歡)啤酒還能便宜。住在花樣年華真正讓我感覺到我想找的那種感覺。

說到吃,古鎮上的偏貴,可以嘗一下小吃,什麼88號小吃店嘮叨坊私房菜之類的,都是些當地特色小吃,不貴,不過我覺得也不好吃,嘗個鮮,沒見過的都點了,也都沒吃完。另外的都在新城,過去也很方便,到大水車後打車起步價。比如鈺潔腊排骨(像山市場),龍記斑魚莊(花馬街),三文彩虹鱒魚莊(花馬街附近)都很有特色,也好吃,還不貴。

酒吧個人不喜歡四方街的酒吧,跟城市的酒吧區別其實不大。有感覺的酒吧都是些輕吧,比如說五一公社和低調,歌手彈著吉他,唱著安靜的歌,沒有重音響,或聊天或發呆。忘記城市的煩惱。真好。

至於周邊玩的地方,可以花個半天去騎馬,可以不跟團,直接讓客棧老板帶你去,不過價格可能比團要貴些,其實重點就是騎馬,其他都沒什麼意思。一天嫌多,半天最好(主要不影響睡懶覺!哈哈),束河半天也夠,大研可以四處逛逛,不要地圖,麗江就是用來迷路的,而且就要挑那種幽靜的悠長小鄉,會有別樣的感覺。玉龍雪山可以一去,也可以不跟團,印像麗江也值得一看,不過要注意高原反應,紅景天和氧氣可以准備上(紅景天提前一天吃)。2天的話可以去虎跳峽和香格裡拉(普達措公園),3天可以去瀘沽湖,不過2天就差不多了,多點時間在大研古鎮吧,主要是放松放松(喜歡到處看景點的再次請不要看這篇了)

游玩不必提前訂旅行社之類的,到了當地再找也行,什麼阿拉丁,驢行天下,滇馬都不錯,很方便。

累了,要睡覺了,想到再來補充。大家有問題的也可以提,我再補充。

補充個照片網址,攜程只能貼10張照片~真是很不人性。

http://user.qzone.***/75787210/blog/1297584845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