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記游

作者: manonweb

導讀美國游記(--2000年記游)一,序:“去過美國……” 老板說,年輕人30歲之前要去美國看看。 2000年夏,26歲的我有了一次出差機會,可以看看美國的東西海岸,長長見識。 記得英國作家勞倫斯說過,“人生是一次旅行,旅行有向往的目的地。” 自然,美國是我人生旅行的目標,甚至,我傷感地猜測到美國還可能是個人遠足的終點,即使靈魂的漫游是永無止境的旅程。 � ...

美國游記(--2000年記游)一,序:“去過美國……”

老板說,年輕人30歲之前要去美國看看。

2000年夏,26歲的我有了一次出差機會,可以看看美國的東西海岸,長長見識。

記得英國作家勞倫斯說過,“人生是一次旅行,旅行有向往的目的地。”

自然,美國是我人生旅行的目標,甚至,我傷感地猜測到美國還可能是個人遠足的終點,即使靈魂的漫游是永無止境的旅程。

“去過美國”…這句話,意味著一種眼界的洞開。日後的生活裡面,無論是傳媒報道,或者是影視屏幕,你可以輕易地判斷眼見的真偽與虛實!

這就是美國的誘人魅力,我以為是一種西方文明的試驗看板,也是人類文明迄今的極限成就(…好壞具備的萬花筒)!

美國這把標尺,可以用來衡量現代化的程度,畢竟是實用的工具而已!對國內同胞來說,照用京城的中央尺度,和上海的市民眼光,也是對照城鄉差別的衡量角度。如果有人指責你亂放洋屁,你只能笑笑,明白所謂同胞的坐井觀天;明白用英語對話,可以面對的是整個人類世界!

二,落杉璣

飛機從上海起飛,由漢城轉飛美國。

中途在漢城換機,我有些驚訝漢城國際機場的規模龐大,想想上海浦東機場、北京新機場的建設,真的是與時俱進的步伐啊!(後來,看到美國紐約肯尼迪機場,才是真正的龐大巨觀!)

不過,從飛機上俯瞰漢城的市景,實在普通的樣子,幾乎沒有印像了(電視鏡頭裡也未曾誘人過…)。

下午,飛機飛至美國西海岸落杉璣的上空,我立刻從機窗望外觀察,看到垮海大橋的雄姿,心裡就贊嘆起來。畢竟跨越的是大海,跨度與橋梁的壯觀程度是超過了浦江大橋唉,將來的珠海跨接澳門大橋可要爭回一點面子啊!

俯瞰機翼下的市區街景,你會看到醒目的是兩種色彩的反光閃爍--一種是藍寶石般迷人的龍眼(國墨生香的“龍眼”!)鑲嵌於凹凸鋪陳的市區拼圖上,另一種則是多彩泛光的珍珠飄灑在蜿蜒或齊整的干道街角。仔細觀察,才明白“龍眼”是環繞一幢幢別墅的私家泳池,“珍珠”是散布或游走的一輛輛嶄新亮色的轎車。

這竟然是我第一眼的景觀,可以預想到,但還是有些反應不及。曾經飛越香港這座時髦城市(--號稱“東方之珠”?)上空時,也只是遙望對峙海景鬼影重重的商業建築大觀。

對香港的繁華,我似乎沒有什麼好感!滿目看到的是繁榮卻壓抑,辛勤卻斑駁的貧富混雜,看不到一絲寬松與清閑的自在與溢美。而面對落杉璣的閑適松弛,心裡好感頓生。

走下飛機,出關後,在行李處看到的是一大堆華人面孔,稍微留神就聽到清晰的上海口音。有朋友接應上車後,知道華裔在落杉璣移民眾多,80年代後一代新移民的入住成為普遍。

朋友的居家,是位於市郊的別墅,上下兩層,上層有五間套房,可供我們暫住,朋友與父母合家住在下層。

我注意到住家的附近,都是單幢的別墅,樣式整齊。環繞的住區馬路,修繕完備,綠化陪襯。朋友介紹說整個市區的拓展方式,就是逐步發展邊緣地帶的居住與行路環境。大約五年光景,市區中心的商業建築與市政建設倒沒有新的改觀,郊區的發展成為重點,也正好分流疏散人口的緊密程度。我想這正好與上海的發展模式相反,曾經上海市政的規劃藍圖中,有向邊緣擴散的構思建議,或者強化郊區幾個衛星城鎮的布局,但是90年代後的商業建築全集中在市區中心或浦東陸家嘴區叢生,迫不及待地妝點新都市繁華的臉面,反而交通困乏,房價倍增。而城市邊緣地帶與郊區的景像,依然報殘守缺。看來,思維守舊,都市發展模式尚未借鑒他山之石……!

(待續)


精選遊記: 洛杉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