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Myanmar】(7/10)——曼德勒之超乎想像

作者: junesnow1

導讀曼德勒的名字來自城內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相傳佛主釋迦牟尼宣揚佛法時曾路過此地,站在曼德勒山上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後,這裡將會出現一座繁華的大城。此後曼德勒果然不負所望,13世紀蒲甘王朝滅亡後,緬族人在曼德勒一帶建立起緬族王國。後經朝代的更替,1857年貢榜王朝的國王敏東王在此修築曼德勒王城作為緬甸的首都,直到1885年英國人入 ...

曼德勒的名字來自城內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相傳佛主釋迦牟尼宣揚佛法時曾路過此地,站在曼德勒山上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後,這裡將會出現一座繁華的大城。此後曼德勒果然不負所望,13世紀蒲甘王朝滅亡後,緬族人在曼德勒一帶建立起緬族王國。後經朝代的更替,1857年貢榜王朝的國王敏東王在此修築曼德勒王城作為緬甸的首都,直到1885年英國人入侵。因此曼德勒是緬甸王朝的最後一個國都,也是記錄緬甸文化,宗教,歷史的不朽篇章。

------------------------------------------------------

曼德勒雖然號稱緬甸的第二大城市,給我的最初印像並不太好。機場到市區的一個多小時道路塵土飛揚,路上摩托車橫行,很多路段道路破損嚴重。在看了幾個號稱百年歷史但卻是緬甸特有的鼎呱呱新的“古跡”之後,我只想盡早回到酒店,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覺。但是隨著行程一項項展開,一個奇妙的曼德勒,一個超乎想像的緬甸,慢慢的展現在我眼前。

1,千人拖缽

據說全緬甸超過五分之三的僧人居住在曼德勒,而僧人每日的飲食都是通過拖缽化緣而來,並且他們嚴格遵循日中而食,過午不食的規定,中午之後牙齒不可以咬到任何東西。佛教教義認為這樣可減少昏沉,身心安穩。因此,每日清晨都可以看到僧人赤足拖缽而行,在緬甸,人們把僧人每日化緣即叫做“拖缽”。

在曼德勒的馬哈剛大勇僧院(Mahagandhayon Monastery),我得以一見千人拖缽的場面。這個僧院雖然只有50年的歷史,但是卻是緬甸擁有僧人最多的佛學院。這裡的餐食除少部分是僧人外出化緣得來,其他都是信徒每日供奉,這裡有個廚房,供奉來的食物有專人負責制作。



每日十點,當拖缽的雲板敲響之後,寺院上千僧人就會從各自的僧舍走出來,排成兩隊領取供奉的食物,領餐時他們會赤足,並且將袈裟密實地縛住臂膀,代表對信徒布施的重視與感恩。



遇到鏡頭,僧人們大都會低下頭,但是也有調皮的小和尚,直視我們的鏡頭,並且微笑。那些穿白色袈裟的孩子是剛入佛學院不到一年的僧人,白色袈裟表示他們的有些錯誤是可以原諒的。

2,柚木寺Bagaya Kyaung:

這是一座由皇帝供奉給某個三藏大法師的廟宇,建於19世紀,寺廟由267根柚木柱子建成,雖然經歷200年戰火風雨,至今屹立不倒。



寺廟是東南亞特有高腳屋樣式,柱子直接落地,然後在兩米來高的地方架木板蓋房子。為了能把這塔全部收到鏡頭裡,我一直後退後退,就在某個時刻,當我抬起腳,想再向後退一步的時候,心裡突然一緊,忙低頭看,就在抬起的腳下,兩條木板間的接縫已經破損出20cm見方的大洞。



柚木寺闖入鏡頭的兩個小和尚

3,百年木橋——烏本橋(U Bein Bridge)

據說緬甸皇帝更迭的時候,新皇帝絕不會用老皇帝的宮殿,也不會拿舊宮殿做建材。所以有個大臣就用舊皇宮的木料建成了一座木橋,這就是著名的烏本橋。



烏本橋位於曼德勒市區南方約11公裡,建於1851年,由1060根實心柚木建成,長度1.2公裡。烏本橋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雨滄桑,至今,湖兩岸的百姓仍然在這座橋上往來生息。




4,馬哈木尼佛塔(Mahamuni Pagoda)  

佛塔內供奉著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據說由佛祖親自開光,在緬甸人心目中具有超乎尋常的地位。

自從18世紀佛像由緬甸北部地區遷移至此,為了表達敬意,虔誠的信眾開始為佛像貼金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1784年至今,佛像身上的金箔厚度已經達到12釐米。



就連我們的導游也買了金箔,請某人幫她到聖壇為佛像貼金,因為在這裡,女人是不可以接近的。因為我是外國人,所以得以跪坐在離佛像非常近的地方,而我們的女導游就只能站在遠處。

每天凌晨4點,在這裡都要舉辦佛像淨面的儀式,用混合著香料和花瓣的水為佛像洗臉,刷牙,然後供奉上拖缽來的食物。

5,天下最大的書

庫特多佛塔(Kuthotaw Pagoda)又名石經院,以“天下最大的書”著稱於世。塔院面積13英畝,中央有一高聳的佛塔,四周有729塊緬甸大理石碑相圍,上刻有全本三藏經文。每塊石碑長5英尺,寬3.5英尺,厚度為5英寸,並且每塊石碑都建有塔亭。整個工程於1860年10月始建,歷時8年,據說耗資2.065億銀元。



我們到石經院的時候已是黃昏,行走在一列列白塔之間,伸手觸摸那透著涼意的石碑,順著卷曲刻畫的經文,仿佛依然能感受到當年虔誠的溫度。

6,Shwenandaw Kyaung

這個寺廟在英文介紹裡的名字叫GOLDEN PALACE MONASTERY。Shwe是緬文“金子”的發音,和“雪”發音類似。所以在這個廟裡,我說的最多的就是“雪,雪,雪”,因為在這裡,金子被他們用匪夷所思的方式使用著,我已經沒法淡定了。



不要以為是銅殿,整個建築是木建宮殿,所有室內部分貼金(包括屋頂)



外牆的木雕,經過百年的風吹雨淋,金箔已經脫落,但是可以看到依稀的殘留。

這個廟宇原來是曼德勒王宮的一部分,是某個皇帝死後,他兒子為了救贖先皇所犯下的罪孽,把皇宮的一部分拆遷至此供奉給僧人。

緬甸王朝的歷代皇宮現在無一留存,只有這殘存的一部分,才得以讓後世了解當時緬甸王國的富庶與奢華。


精選遊記: 曼德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