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個人行

作者: 郢子

導讀要不是世博,我想極有可能我一輩子都不會去上海,回想下,我甚至從未動過要去這個城市的念頭。對於世博,盡管有種論調說的是:不看後悔,看了更後悔。但是這兩個後悔我想還是不一樣的,前者是錯過一個重大盛會的遺憾,而後者只是因為看世博時客觀原因造成的沒有達到理想觀看效果的一種失落感,所以我想看了總歸是有收獲,無所謂後悔。 上海之行,首先想說的是 ...

要不是世博,我想極有可能我一輩子都不會去上海,回想下,我甚至從未動過要去這個城市的念頭。對於世博,盡管有種論調說的是:不看後悔,看了更後悔。但是這兩個後悔我想還是不一樣的,前者是錯過一個重大盛會的遺憾,而後者只是因為看世博時客觀原因造成的沒有達到理想觀看效果的一種失落感,所以我想看了總歸是有收獲,無所謂後悔。

上海之行,首先想說的是感謝,感謝孟大哥周到的接待,感謝雯雯帶著子靈專程從昆山到上海來見我一面,感謝小霞之前提出的收留,還要陪我去逛,不過因為這次出來的性質,我還是堅持了一人去走。在行程上,計劃的是三天的時間:第一天逛一下上海一日游推薦的上海代表性的地方,如人民公園周邊、淮海路、城隍廟、豫園、晚上的外灘;第二天逛世博園;第三天快速看看中共“一大”會址,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東方明珠(如果天氣好的話就上去)、多倫路,然後留點靈活時間;第四天睡個好覺,收拾下東西返回。但後來的情況是,第一天及第三天的安排稍打亂了點,不過整體上還是完成了計劃中的行程。覺得每個城市的街道看起來應該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打算只看一眼而已,不會細慢地看。

八號大概九點半到達上海南站,世博期間的安檢很嚴,連出站都要檢查的。從南站出來,出口處就是地鐵,乘上地鐵去我的第一站“人民廣場”,以人民廣場為中心去任何一個代表景點都相當方便。先走到人民公園,任何一個城市的公園好像都是差不多的,花草樹木、特色的飾物和悠閑的人,還有退休的文藝愛好者在公園裡唱著高亢的贊美祖國的歌。原本也就打算只是簡單的穿過,剛好碰到有個“心境·上海當代藝術展”在舉辦 ,看到在公園的的宣傳圖片剛好是我覺得大贊的那種風格,於是也就進去看看了。裡面只有三三兩兩的人,作品展出的形式有投影、材料制作的形體、不同形式的畫作等,但是,我很抱歉地覺得很難看懂說清。很多作品看過後,只會產生一種很壓抑的心境,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環境很暗、色調很暗的,所表達的感覺好像都是一種被束縛、被壓抑、被破環、被曲解的東西。我們需要看些這種類型去喚醒某種被掩蓋的事實,但總是接觸這些,我估計總有一天會抑郁的。看完後,出來看到明媚的陽光,嗨,還是陽光點好呀。

出了人民公園,往上海博物館方向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各個景點標示的非常清楚,准備往淮海路上走一段,然後去豫園,就接到孟大哥的信息,於是取消了行程,轉到他那裡。轉乘軌道交通(上海不叫地鐵,叫軌道交通,我想是因為很多線路會走到外面的高架橋上的,而不僅僅在地底下)的時候,真是體會到上海這個城市,真的像是空心了的一樣。超過十條的軌道交通,四通八達!在人民廣場就有三條線可以換乘,而在轉乘的時候,不僅僅是上下個電梯就可以的,有時候還要在下面走好大一段路的,下面的空間很寬闊,怎能讓人不說是空心的!下午看到一本關於地鐵的雜志,說到上海的地鐵從理論和技術上來說,上海的地下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是接著再挖也沒有問題,很強悍!晚上六點,雯雯到了上海,小霞也從公司出來,三個人碰個頭。雯雯的孩子子靈居然講的是家鄉話,剛聽見很詫異,連我們在一起幾乎都不自覺的就說普通話了,這個時候小孩子的家鄉話聽來真是別有一種親切!

第二天游世博,早早的起床,大概八點到達世博園區,已經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人等在那裡了,我只能排到第二縱大隊去了。園區九點開門,開始安檢。安檢完,我以極快的走路速度到中國館那裡,人太多也就不打算看中國館了,只看看中國省區市聯合館,那裡已經聚集了很多人了,移動著的隊伍就像在簡化了的迷宮中一樣,我快速的走,超過很多人進去後,覺得還好,不算擁擠,半小時後,明顯越來越多的人聚集進來了,好幾個我已經看過的館已經開始排上長隊了,接著看了幾個館之後就離開中國館的聯合館,走出去看看其他亞洲館。有些館的展示還不錯,能體現國家最具特色的東西,還有些就完全是商業了,看來就完全是個小商品市場,買賣雙方在計算器上你按個數字來,他按個數字去。阿拉伯數字真好,讓全世界做買賣都沒有任何障礙。亞洲的這些館看過來,印像比較深刻的就是約旦的沙畫了,五顏六色的沙子慢慢往瓶中裝,轉滿後,不同面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這是項超級細致的藝術。中途有分不清方向的時候,就上到世博軸上看看。中午,坐上園區的大巴達到歐洲區,轉了幾圈後,我又沒方向了,索性就隨便走了,走馬觀花的,什麼非洲館、美洲館,總歸都會有點民族特色加些反映現代科技的東西結合一下,後來看麻木了,就只對蓋那些國家的戳有興趣了。逛一天,人都累了,觀看興趣也減了。總體上,我只是把很多國家展覽的外觀都看了,原則就是排很長隊的不看,隊伍移動太慢的不看。差不多5:30天開始暗下來,接著看了幾個主題館的外觀,就打算離開了,所謂的攻略在這麼多人的情況下,貌似意義不是太大。六點多的時候,在石油館旁邊看了幾分鐘表演,走到江邊看了江對岸的世博軸那裡變換著的燈光,七點多就離開了世博園,打算去看外灘的夜景。

往外灘走的路上,遠遠就可看見對岸的上海標志性建築“東方明珠”,她與旁邊的高樓相伴,還有船體亮著彩燈的游船從前面經過,夜上海的確很美。身後輝煌的燈光,與身前遠距離的對面相應,這是上海的繁華之美。這時,你可能會忘了這麼多人,只是看到那些熠熠的光彩。江風吹過,會覺得這和武漢的江灘一樣,只是武漢少了那份繁華。在欄杆邊站著,又會覺得和維多利亞港相似,不過上海又少點大氣。大概8點半開始往回走,得好好休息下,走了一天,覺得腰都彎不下去了。

既然來了上海,那些代表性的地方還是要去看一眼,第三日就看那些地方了。首先去了中共“一大”會址,途徑了淮海路,走了小小的一段,這裡高樓林立,代表著上海的時尚。中共“一大”會址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建築風格上為上海典型的石庫門風格,紀念館內有出席一大會議代表的蠟像,比較逼真,還有大量的文物和文獻,比如老式打字機、早期的馬恩著作、張愛玲和張恨水等人的小說,每一層都有不少於三個的穿制服的工作人員看著,不讓拍照,並保證這些文物的安全。

看完會址,來到新天地。這裡有很大一塊區域,體現了上海的石庫門建築文化,青磚步行道,紅青相間的磚牆,厚重的大門,不是這個時代的特征,但是同時又有現代的氣息。裡面有各式的主題店,如畫廊、時裝店、酒吧、餐廳等,是石庫門建築與現代化的完美結合。據說這裡有譚詠麟、成龍等明星投資的餐飲,也是追星族的去處。

體驗了新天地的建築文化,一路往豫園的方向走。沿途經過了上海的一些隱含在高樓之中的老舊的房子,窄的路,低的房,到處拉著線,掛著“萬國旗”,這也是上海生活氣息的一個側面。大概四十分鐘到達上海老城隍廟,這裡是上海道教正派一派主要道觀之一。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指城市的保護神,也說明了城隍廟在上海的重要地位。這裡的建築風格基本都是老式廟宇樣子的,規模很大。街上全是賣工藝品、字畫等的小店,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大量的老外,還有店員對我說kualixiwa的,以為我是日本人呢。再往裡走,很多賣小吃和上海特產的店。其中名氣超大的“南翔饅頭店”那排隊的場面可是壯觀,我排了四十分鐘的隊才買到那裡的小籠,因為都是現做現蒸的,所以很慢,但是上海人民都願意等,我後面排隊的就是一對老上海,隔段時間就來買。我吃了之後,覺得蠻對不起這四十分鐘的,我看世博也沒有排這久,加上老外討吃的,共吃掉2/3,剩下的實在吃不下去,都扔了,扔的時候發現垃圾桶裡有很多被扔的,罪過!城隍廟隔壁就是豫園,和城隍廟看起來融為一體的。她是永樂年間修建的花園,園林前面是重建的湖心亭和九曲橋,如果人少點的話,看來應該非常雅趣。園林裡面,小池、楊柳、假山、小亭等非常雅致,特別是房頂,上面有不同類型的人物或者動物,還有各式的龍,細節的處理讓人驚嘆。

從豫園出來後,穿過古城公園,再去看看白天的外灘。古城公園通過設計的一條時間隧道,在豫園、城隍廟與新開河之間留出一條視線通道,把老城廂與浦東新區連通形成古今對話。在古城公園門口,遠遠就可以看見“東方明珠”,不過當天天空灰蒙蒙的,都是朦朧的建築群。走近外灘,發現外灘上也不會因為陰天而人少。江面有不少油輪,或停靠岸邊或從眼前經過。白天看江邊的建築,更加壯觀。它們都是曾經的英租界及法租界的房子,不同的建築師設計,風格各異,他們裝飾著上海的繁華。如今那些建築群成了金融業、國際大品牌的行政辦公區域,這裡是上海的“金融街”,這些辦公場所也當然也就是他們形像、名譽及實力的最好說明。一路往北,到達陳毅廣場後,左拐往前,就到了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有著所有城市的步行街都有的特點:現代化的建築、點綴的雕塑、琳琅滿目的商品、擁擠的人流,不同的只是細微,這裡的休息處設計的比較好,當然,還有多了那份世博的在進行的氣息。看了一小段,去我的下一站:多倫路。

到達多倫路,夜幕下來了,多倫路的入口處有一銅像,馬上就感受到了魯迅文學裡描述的形像,的確,這個地方是一個留有歷史文人影子的生活區。這條路僅有五百多米長,曾經住過多位名人,如魯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葉聖陶等,路旁房子牆壁上都有銘牌介紹誰在這裡生活過。往裡走,兩邊有居民,有賣字畫、做收藏的店,還有往深處的裡弄。走進去,天已經黑下來,深處有菜販,也有夜排檔,充滿著生活氣息的柴米油鹽,雖非常不起眼,但是這裡卻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走完了這段路往回,結束了上海之行!

上海的所見,似乎都是已經很熟悉的,是想像中的,有沉澱也現代!上海,再見!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