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月初從香港到黔東南的尋花問柳之旅(下)

作者: helen心情

導讀車到鎮遠,正是華燈初上的時候。因為找尋酒店,車子首先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裡穿行了好一陣子。雖已是夜晚,古城的主要街道上,熙來攘往,還很熱鬧。仔細分辨了一下,游客裝束的並不多,大多是本地人。但這樣的熱鬧、這樣的熙來攘往,是我所不曾料及,亦令我開始微微感覺著些許的失望。 入住好酒店,我們專程出去觀賞古城的夜色。鎮遠可以說是由三條線組成,中間 ...

車到鎮遠,正是華燈初上的時候。因為找尋酒店,車子首先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裡穿行了好一陣子。雖已是夜晚,古城的主要街道上,熙來攘往,還很熱鬧。仔細分辨了一下,游客裝束的並不多,大多是本地人。但這樣的熱鬧、這樣的熙來攘往,是我所不曾料及,亦令我開始微微感覺著些許的失望。

入住好酒店,我們專程出去觀賞古城的夜色。鎮遠可以說是由三條線組成,中間是水,即舞陽河,兩邊各是一條街道。此時夜更深了,深遂的夜色底下,離開那些街道和商鋪,徐行河邊,感覺古城變得空靈了許多,更接近我們心目中的古城了。依山傍水的古城,在燈飾的裝扮下,流光溢彩(可惜我的相機只能拍出這個樣子),漫步河邊,欣賞如斯美景,確實令人沉醉。若是旅游旺季,晚上乘畫舫觀古城夜景賞歌舞,放河燈登碼頭看表演,想來也是不錯的體驗。可於我而言,更喜歡這樣的安靜,更能從這安靜中體味千年古城的獨特魅力。

古城步行街,許多徽派仿古建築。古城設有步行街,這個事實無形中向我們透露出一個信息: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古城會和它的厚重與靈秀,越走越遠。。。

Jason之前來過鎮遠,這次特意帶我去了一個地方。去了方知,原來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之第四十三回,原來寫於鎮遠。

座落在元水支流舞陽河畔的鎮遠,四面被險峻的山川所圍繞。據說城中舞陽河自東向西把小城分成了南北兩城,從山上往下俯視,舞陽河的姿態自然地形成了一個反“s”型,從而形成了一個八卦太極圖,因而使鎮遠成了一個長在太極圖裡的古城。 祝聖橋曾一度是這座被稱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鎮遠的必經通道,它和橋上的“魁星閣”一起,見證著這座古城的滄桑。因為下雨,老伯伯把他的地攤轉移到“魁星閣”裡面,我想拍拍特色草鞋,他友善地把它們擺放得更整齊。

因為時間關系,鎮遠我們來不及細看,匆匆地來,又匆匆地走了。臨走時再回頭作最後深情一望: 連綿青山下,舞陽河畔,古橋、亭閣、馬頭墻,鎮遠終於向我展示出它秀美的情韻。臨別更依依,心下立即生出幾分不捨來。

去往雲台山的路仿佛就在花叢中延伸永遠沒有盡頭。

比較起來,雲南羅平的油菜花,當然要壯觀很多,但個人還是更為喜歡貴州這邊,在青山映襯下,上下錯落有致,帶點“小家碧玉”風格的油菜花田。

雖然辛苦了小朱,但咱不得不羞愧地承認: 這樣的地方,自駕是最佳的旅行方式,走走停停,悉聽尊便。在一個岔路口,本來車已開過去了,無意中向右一瞥,發現公路的右手邊好像“有情況”,硬是把車倒了回來,然後拐下了這條縣道。

Helen沒有車,也不會開車,但開車奔馳在這樣的公路上,是我夢幻的在路上,真希望長路漫漫,永沒有盡頭。而倚在路邊護欄上的那一捆柴草,更是神來之筆,好像專門是為了等我的到來。。。

農人漫不經心地叼著煙,貌似非常悠閒地耕著田。其實雖然隔著水褲,但田裡的水,想來仍是冰涼刺骨。還有那頭勤奮的老牛,實在辛苦你們啦!面對這樣的美景----我詞窮。從田間小徑回到別無他人的公路上,不肯上車,忍不住向公路的另一端跑起來----假如有足夠的體力,我願意一直這樣跑下去。。。

和路上偶遇的牽著他的牛的叔叔打招呼,徵得他的同意,幫他來一張。回片,覺得眼睛沒拍好,好像閉上了,再來一張,還是那樣。走近瞧清楚些,叔叔的眼形就那樣,呵呵。叔叔告訴我,女兒在廣東打工,去年和老婆去了一趟廣東,女兒帶他們去了一個什麼景點玩,180元一張的門票,二個人花了360塊錢呢! 事隔一年,仍是不加掩飾的心疼,我忍不住笑。很想在這裡住上個三四天,或坐在木質走廊上聽鳥語聞花香,或沿著公路,走下去,走得遠遠的。

帶了很多文具,送得不多,心想別原包帶回去才好,看見路邊這三個小弟弟,趕緊停車,趕得及在他們從左邊這個缺口走下去之前,把筆交到他們的手裡。也許我的此舉,有些莫名其妙,其中有個小弟弟,推辭不要,最後硬是塞到了他的手裡。

帶著夢幻的心情,雲台山,越來越近了。

行車至12點,因為9點多才在酒店吃的早餐,一點也不餓。但接下來所要去往的雲台山,顧名思義,是一座山來的,據說還是一座幾天幾夜都走不出去的大山。不事先塞點東西落肚,擔心一會沒有足夠的體力爬山。這雲台山,Jason前後來過好幾次,輕車駕熟,首先帶我們去附近的農家找飯吃。沒有什麼游客的淡季,平素兼經營“農家樂”飯莊的本地村民,大多還沒有打開門做生意。找的第一家,主人家雙手滿是黑泥,不知在弄什麼東東,抱歉地告之暫時沒法接待客人。再往裡走,在第二間屋門口大聲地問: 請問有飯吃嗎? 頃刻,虛掩的木門被人從裡面拉開,一位年歲不大、穿著索利的阿姨笑盈盈地開門迎接了我們。

乍一進去,因為屋子裡沒開燈,感覺黑乎乎的。進屋大約十來二十秒光景,我們的眼睛,才慢慢適應了眼前的黑暗,再過若干秒,則完全不覺得“黑”了。屋子的正中央,是一個正在燃燒著的火塘,火塘的正中央,有一個鐵罐子(小時候家裡使用的燒煤球的那種水泥地爐,往往也會在旁裝一個這樣的有蓋鐵罐,這樣一來,一家人的洗臉洗腳水,基本上便有著落了),於是看在眼裡,親切在心裡。然後,很快我又發現,火塘的上方,吊著很多豬肉和豬腳,不知被燻了多長時間,上面積了厚厚的一層黑灰,不用說,這便是農家自制的腊肉了。由梁上懸掛的豬肉豬腳的數量來看,不難看出,這是一戶家道殷實的人家。

我們說明來意,要求叔叔阿姨利用家裡現成的食材,幫我們弄一餐簡單快捷的午飯。在水滾的鐵罐裡加入淘好的米,開始煮飯,一會兒功夫,空氣裡便彌漫著一股清甜的飯香。雖然外面不算太冷,但圍坐在這樣的火塘邊,邊和叔叔阿姨閒話家長,邊等著開飯,非常奇妙的感覺。煮飯的過程中,阿姨在外屋洗菜什麼的,叔叔的手也沒閒著,不停地把旁邊堆著的木材,劈成更小塊。

雖然堂屋被煙燻得有點黑,但一番巡視下來,我們發現這屋子,其實還挺新。而主人家還在傳統木構造的屋子旁邊,加蓋了現代派的兩層樓房。白天勞作大多在木屋中進行,但晚上,一家老老少少,都睡樓房。

火塘煮飯,然後阿姨從火塘中引柴到裡屋的灶上,給我們炒菜。雖然仍然是最簡單的家常小菜: 韭菜炒雞蛋、清炒紅菜苔、蒸腊肉。但豬是自家養的、腊肉是自家燻的、雞蛋是自家老母雞下的、大米和紅菜苔是自家耕田和菜園種的、甚至連做菜的油,也是自家收割的油菜花榨的,喝的葡萄酒,也是自家栽種的葡萄釀的! 試問,對於這樣100%的純天然綠色食材,我們能不興奮嗎? 才落筷未幾,阿姨的大孫女放學回來了,想叫她和我們一起吃,怕醜,不肯過來。叫阿姨用碗夾一點菜菜過去,反正我們也吃不下這麼多,可他們極厚道,在我們沒吃完之前堅決不肯。我們只得加快吃飯速度,在菜沒涼下來之前,結束。進屋之前沒問價錢,吃完叫阿姨結帳,卻說不好算,叫我們看著給。因為上一餐農家飯,類似的菜,還多了一個湯,也是50元,給了50,打算不夠再加,回答卻是多給了,趕緊叫他們別找了。

博友“大食堂生產隊長”那天下評曰: 堂屋地面有火塘,上面架著大鐵鍋,鐵鍋上面再架著一塊木板,木板上面放著一碗蘸水。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吃這種火鍋最有意思。----雖然此行沒能有機會品嚐這種火鍋,但能吃到原滋原味、溫情無限的地道“農家飯”,於Helen而言,是一個特別窩心的回憶。

大孫女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臨走時發現她正在洗衣的背影。Helen小時候,很自然地便養成了首先幫自己洗衣、然後幫哥哥洗、最後幫外公外婆&父母洗的好習慣,看到小妹妹,依稀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心下歡喜。在門口摟著阿姨親熱地照了張,然後拖著她的手,回到車旁,糖果、文具、小掛飾,找出一大堆,讓阿姨交給那個小妹妹。下次來,一定再來哦,阿姨千恩萬謝地去了。

上車沒開多久,施秉舞陽河(“舞”字本來是有三點水的,可不知怎地,咱的字庫硬是打不出這個wu字)國家風景名勝區雲台山景區便到了。Jason去買門票,景區門口沒有其他游客,當地賣零食飲料的小販倒有好幾個。這裡的小販,兜售生意喜歡用“先生/女士幫忙照顧一下生意”的句子作為開頭語。東西倒不貴,可不合口味,沒法買,但人家的笑臉,心裡過意不去,凡主動向我叫賣的,每人給了一兩張一元小票。

盡管之前Jason極力推薦,但走了近一個小時,這雲台山,雖然也不是不美,但Helen仍未看出個特別的好來。直到走到這裡,對面的山峰,似曾相識,那一刻,真的以為自己置身於張家界。想來去過張家界的大多數博友,也會贊同我的想法吧。

雖然明知“好戲在頭後”----雲台山的精華景點才剛開了個頭呢。但考慮到越往裡面走得越遠,出來勢必更艱辛,再加上一直下著小雨,路有點滑,倘若不小心摔了它一交,也絕不好玩,行至小坪台附近,我們就理性地折返了。往裡走的時候,連續向上走的時間一長,Helen同學微微有些氣喘,沒想到回程中倒異常的勇猛,於是對沒有繼續往裡走,有點兒後悔。出來又看到有人在挖冬蟲夏草,這次價格也打聽好了: 體型小的,5元/條,上圖這兩條,體型算大,8元/條。因為買了門票又沒游完整個景區,很是浪費了50元的門票錢,Helen和Jason一樣的心思,那就是挖幾條冬蟲夏草填補一下虧空也是好的。可如意算盤,最終沒能打響。

回程經過施秉,Jason特意拐進縣城,帶Helen看他昔日的足印。那個專門由山頂引泉水入池的游泳池,季節未到未開,池子看起來有點不大入眼。而Helen所坐的這塊沉香木木雕,據說價值不菲,二毛蝴蝶倘若有辦法順回去,發達蘿!夜晚回到凱裡。凱裡的酸湯魚很出名,而“快活林”是其中的佼佼者。

人少,我們叫了一個鯉魚酸湯魚火鍋套餐,再叫了一個口水雞。但後來口水雞沒了,不想浪費,沒有另叫。第一次吃貴州風味菜,也是去年中秋在北京,天天同學在朝陽區惠新東街北土城東路甲21號的“甲21號招待所”設宴招待來自遠方的朋友。那天叫的菜裡面,也有一個酸湯,和這快活林的酸湯魚的湯,味道很接近呢。坦白講,這火鍋味道不錯,可Helen既不嫌棄,但也不是相當受落,吃得不多,倒是自己的至愛南瓜餅,一口氣連吃了4個,估計大家看了要暈倒!

因為Jason有事要趕回北京,咱的凱裡之行亦到此結束。送我們回貴陽時,司機小朱還帶上了他的女朋友----丁玲,沒錯,與著名的老一輩女作家“丁玲”同音同字。知道我們要走,他們在山上祭祖的時候,專門挖了當地特色的橛給我們帶走。因為自己行程未完,不方便帶著新鮮的橛路上走,他們的美意,只好轉贈給了Jason。可妹妹送贈的這串豆腐干,看著愛死人,吃了更愛。沒有添加任何添加劑,包括鹽,但說不出的香。還有它獨特的包裝方式,很適合咱這種“看比吃重要”的人哈!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