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

作者: chenli76

導讀位於東海舟山群島中,為一山島,素稱“海天佛國”,歷來以山海風貌稱絕於世。面積不過12平方公裡,卻曾擁有佛教寺廟、庵堂200余處,其中包括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三組龐大的建築群。最盛時有僧尼2000余人,約占全島總人口的一半,有人作詩雲“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盡時又遇僧”,並非誇張之談。自唐以來,普陀山即與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 ...

位於東海舟山群島中,為一山島,素稱“海天佛國”,歷來以山海風貌稱絕於世。面積不過12平方公裡,卻曾擁有佛教寺廟、庵堂200余處,其中包括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三組龐大的建築群。最盛時有僧尼2000余人,約占全島總人口的一半,有人作詩雲“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盡時又遇僧”,並非誇張之談。自唐以來,普陀山即與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這裡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如來自印度、緬甸、西藏的多尊佛像,明清兩代帝王的聖旨、玉印、龍袍、題字、貝葉佛經、珍珠寶塔、唐閻立體繪畫石刻等。普陀山又是著名風景區,這裡山巒起伏,林木蔥郁,焦石嶙峋,千姿百態。沙灘寬坦,柔如軟毯。藍天霧海,虛無縹緲,有如瑤琳仙境。這裡氣候溫和,還盛產馳名中外的普陀茶和芬芳的水仙花。最為著名的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梵音、潮音、靈佑等古洞;盤陀、心字、三龜聽法等奇石;以及蓮洋千渡、茶山藍夙霧、華頂雲濤、古洞潮音、千步金沙、朝陽湧日、盤陀夕照、蓮池夜月等勝景。十年浩劫時,普陀山找於嚴重的破壞,近年來已次第修葺,陸續開放。普濟寺在梅嶺山東麓,又稱前寺,是普陀山主剎。據傳,唐太宗十二年(858),日本僧人從五台山迎奉觀世音像一尊,由明州乘船回國,途經普陀,遇大風受阻,他以為觀世音不願東去,便舍舟登岸,始建“不肯去觀音院”。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建寶陀觀音寺,宋嘉定七年(1214)寧宗御賜普陀山寶寺“圓通寶殿”匾額,指定山中各寺均得供奉觀世音像, 從此普陀山成了觀世音的道 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名為普濟禪寺,經歷代擴建、改建、重建,今普濟寺擁有殿堂200余間,占地1.14萬平方米規模之大,足以驚人,其中大圓通殿高18米余,廣72米,縱24米,內供高6.5米觀音佛一尊。鐘樓所懸巨鐘,重達7000余斤。

法雨寺在普濟寺東光熙峰下,又稱後寺。始建於明萬歷八年(1580),占地9400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詔令將南京明朝故宮舊殿拆遷於此建成九龍殿,頂端穹隆正中懸一大珠球,翻騰起舞,栩栩如生,名曰九龍衝頂。

慧濟寺處於普陀山主峰佛頂少年之巔,海拔283米,有4殿7堂5樓,占地3300平方米。又有天燈塔,可登高遠眺,極目海天,別有情趣。1916年8月25日,孫中山先生與胡漢民乘“健康”號軍艦視察普陀山,有普濟寺住持了余陪同登臨佛頂山,碰巧遇上“海市蜃樓”奇景,中山先生興奮之至。這種奇景雖不常見,也間有發生。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