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連綿興福寺

作者: rgmao

導讀題記一 從禪宗的角度來看,世上萬事萬物都是虛假的,一切皆為空。 題記二 看遠,看透,看淡,皆不如“看空”;進入寺廟,體驗一把禪思,其意義不在燒香拜佛,行善許願之下也。 ---------------------------------- 讀初中時,學唐朝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印像殊深。一首詩還牽出一個成語 - “曲徑通幽”。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 ...

題記一

從禪宗的角度來看,世上萬事萬物都是虛假的,一切皆為空。

題記二

看遠,看透,看淡,皆不如“看空”;進入寺廟,體驗一把禪思,其意義不在燒香拜佛,行善許願之下也。

----------------------------------

讀初中時,學唐朝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印像殊深。一首詩還牽出一個成語 - “曲徑通幽”。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2011年6月15日下午四時與驢友兩人進入常熟虞山北麓的興福寺。一是天色向晚,二是大雨剛止,漫步寺中,偌大一個寺廟,除了兩個女孩,沒見別的游客。

圖一 興福寺內兩女孩



悄悄朗朗,清清靜靜。

-- 以後選一個晴朗的早晨到這裡來吧。

-- 是啊,來體驗一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對,還有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美景。

女孩之間的對話,傳入我耳。

心中一驚,不禁向她們發問:

興福寺就是唐朝詩人常建所寫的破山寺嗎?

-- 是啊!(兩位女孩異口同聲)

…………。

圖二 興福寺大門



天下寺廟,大同小異。

一進一進的佛殿,一尊一尊的菩薩,一只一只的香爐,一排一排的燭台,一道一道的經幡......。

寺還是這座寺,然而,得知常建筆下的破山寺,竟然就是眼前的興福寺,眼前的一切便在瞬間抹上了一層異樣的光彩!

圖三 大雄寶殿



常建清晨入寺,旭日初升,樹林染紅。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的掩映之中。環境如此幽靜,詩人驚嘆陶醉、並忘情地欣賞起來。詩人舉目,見寺後的青山初醒,鳥兒已在飛鳴;在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而又空明,塵世雜念頓時滌清,於是,常建寫下了千古絕唱!

鳥雀啁啾,山泉嘩嘩,燭台上的紅燭的火焰,晃晃悠悠,香爐裡的高香,青煙裊裊,這一切更襯托了寺廟的寂靜。

常建清晨入寺,我們傍晚入寺,這氛圍,這幽靜,大概沒啥區別吧。

初夏的樹葉和植物,被雨水洗刷綠油油的,牆頭上,屋頂上爬滿了綠色爬山虎,寺內拱門的門楣上皆有題刻,一切散發著古樸氣息,洗心安神。

圖四 爬山虎



曲徑通幽處 -- 走在一條彎曲的小徑上,林木森森,這兒是不是常建所指的“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 進入興福寺之西北隅,花草正盛,禪房一排,這兒是不是常建所指的“禪房花木深”。

游興福寺,漸入佳境,思維也開始發散開去。

夫人自退休後,學習王維的詩,愛不釋手。餐桌上,我們曾無數次談及王維的詩。

王維的詩禪意彌漫,追求“空與靜”的境界。

“晚知清靜理,日與人群疏”;“谷口疏鐘動,魚礁稍覺稀”;“禁裡疏種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王維以“稀疏”寫靜;

“夜靜春山空”,“空山不見人”,“萬裡山河空”。-- 王維以“空”寫靜;

“日色冷青松”“,寒山轉蒼翠”,“寒塘映衰草”。-- 王維以“冷”寫靜;

“秋天萬裡淨”,“天寒遠山淨”,“寒迥山河淨”。-- 王維以“淨”寫靜;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夜來”— 王維以“色”寫靜

…………

王維還以“閑居”、“閑坐”、“獨坐”、“端坐”、“夜坐”等等來寫靜,以高遠寫靜,以幽深寫靜,以纖細寫靜等等。

漫步興福寺,撒出去的思緒又回到了常建詩中,在一首詩中,他以“清晨”、“曲徑”、“鳥性”“潭影”“鐘磬音”等等寫“靜”。-- 異曲同工也。

圖五 350年的銀杏樹



王維以禪入詩,開拓了山水田園詩的表現領域,打造了山水田園詩空明淨逸的境界。其山水詩,恬淡閑遠、清秀雋永,在欣賞一幅幅空靈迷朦、意像玲瓏的山水風景畫的同時,亦可聞禪趣之私語。

-- 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 入鳥不相亂,見獸皆相親;

--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禪意之美,溢於字裡,淌於行間哦。

常建也以禪入詩,“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 --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其中一個“空”字,可抵萬金。

從禪宗的角度來看,一個“空”字,嵌在詩中,貌似不經意,其實,這表現了他對世間萬物的態度和認識,他以否定的態度來表現對世界萬物的否定,即世上萬事萬物都是虛假的,一切皆為空。

“空”字既是全詩的核心,也是全詩的總綱。“題破山寺後禪院”,乃一首“佛詩”也。

禪宗以“無念為宗”,要做到“無念”,首先要做到“心空”,心空就是說在與外物接觸時,心不要受到外境的任何影響,而不是百物不思,萬念除盡。所以,凡是“佛詩”必定追求一種“空靈”之境。

圖六 放生池



意在看遠,覽物於胸;

意在看透,洞若觀火;

意在看淡,超然物外。

然而,看遠,看透,看淡,皆不如“看空”也。

從禪宗的角度來看,世上萬事萬物都是虛假的,一切皆為空。-- 行走於清幽的興福寺,我一遍遍想。

-- 合肥工業大學的團委副書記陳剛死了,他以決絕的方式,從12樓上“縱身一躍,凜然赴死”。他是在競選團委書記落敗後自殺的。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他當官的欲望受到了打擊之故。但他在遺書中自述,是因為有人設置了種種反常的程序,用不正當手段拉票,才把他排擠走的。在熟人眼裡,陳剛是一個凡事皆能堅守原則與底線的人,他不可能放下身段與規則去拉票。在妻子眼裡,丈夫陳剛並不是一個輸不起的人。

陳剛到底是“輸不起”,還是“輸得起”,在此沒有必要探討,甚至根本沒有必要去質疑。問題的實質是:生前的陳剛怎樣看待身邊發生的一切?若是他能從禪宗視角看待周圍的一切,而認識到世間“一切皆為空”,他就真正“輸得起”;

-- 2011年2月22日,上海一個名叫陶校興的大官,涉嫌受賄,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公訴人指控陶校興受賄財物共計人民幣1045萬余元。法庭上,公訴方宣讀起訴書長達半小時,陶校興一直很平靜。而陶校興妻子卻不能自制。陶校興被帶入法庭,其妻就嚎啕大哭,試圖撲向陶校興......。

陶妻大哭法庭,雖然沒有報道她是否開口說話,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嚎哭的背後肯定存在悔恨的成分:當年進廟宇燒香拜佛,咋的就沒有認識到:世間一切皆為空!

【最新消息,一周前陶校興被判無期,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33歲的海歸博士於娟,死之前在病榻上寫了好幾萬言的日記。在網上最受追捧的乃上面一句。

為啥?人之將死其言亦善,奮鬥了二三十年之後,令人感動些許欣慰的是:她終於喊出了“這些都是浮雲”的心聲。對“世間一切皆為空”的道理有了朦朧的認識,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遺憾的是,畢竟死得太早,她已經走到了“生死臨界點”!這點具有禪味的感悟如果早來5 - 10年……。

我和驢友邊走邊聊,結合我們個人人生走過的60多年的人生歷程,人生故事,在興福寺裡,唏噓不已。

興福寺自常建題詩後,名聲遠播,慕名來游寺者絡繹不絕,其中不少名士騷客文人詩僧,或步韻題詠,或賦文作記,如唐皎然、吳融、皮日休,宋仲殊、李光、居簡、莫儔、高翥、真山民,元周才、張著,明吳訥、魏衝、黃淳耀,清錢謙益、吳偉業、陳瑚、毛晉、邵陵、錢曾、錢陸燦、汪繹、汪應銓、王應奎、邵齊熊、邵齊然、孫原湘、翁心存、翁同龢......;

清末民國陳三立、康有為、張鴻、楊圻、蔡寅、於右任等;

為寺留墨題字的有翁同龢、康有為、陸抑非、沙孟海、田桓、朱劍芒、沙曼翁、趙樸初、陳從周、謝稚柳等。

圖七 紅燭淚盡



為啥常建的一首詩能具有經久不息的轟動效應?其中必有道理,這道理非詩歌描述的環境之幽美,非詩歌之意境美,非詩歌的文字美,而是因為“題破山寺後禪院”之禪意美。

--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

抬頭之間,忽見一扇拱門的門楣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四相皆空。

圖八 四相皆空



駐足良久,一股禪意蕩漾心頭。

【2011年7月2日上午初稿】


精選遊記: 常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