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即景

作者: mole1952

導讀宣城是安徽省東南面的一個地級市,與浙江和江蘇交界。提起宣城,直接的反應就是文房四寶中的宣紙和徽墨。這次九華山自駕游的返程途中路過宣城,對她又有了新的了解。 敬亭山 對敬亭山,除了依稀地想起了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之外,幾乎沒有知道更多的了。敬亭山就在宣城城市的西北面離城不遠,新造的牌坊很顯目。題詞的是名人楚圖南,一首詩就是李白的著名� ...

宣城是安徽省東南面的一個地級市,與浙江和江蘇交界。提起宣城,直接的反應就是文房四寶中的宣紙和徽墨。這次九華山自駕游的返程途中路過宣城,對她又有了新的了解。
敬亭山

對敬亭山,除了依稀地想起了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之外,幾乎沒有知道更多的了。敬亭山就在宣城城市的西北面離城不遠,新造的牌坊很顯目。題詞的是名人楚圖南,一首詩就是李白的著名詩句,另外一首卻看不出個頭緒,且拍下再說。(回家後才知道,這是陳毅的《由宣州泛湖東下》,“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寺夢游。李謝詩魂今安在,湖光照破萬年愁。)





牌坊可以說是皖南的一個特點,新的舊的,大的小的,無處不在。繞過牌坊,車行兩公裡,就看到敬亭山風景區的大門了。生活在宣城的人是幸福的,這麼大的風景區居然不收一分錢的門票,空有著一個標准的大門。停車場停車不多,等了許久也沒有等到拿著票據本本,帶著醒目袖標的收取停車費的老人,看來也是免費的。

進得山門,才知道,所謂敬亭山,原來真的是有一個叫作昭亭的亭子,只是亭子早就坍塌了,現在的這個亭子是後人新造的。然而,亭子雖新,牌坊卻是原版的。

山景不錯,游人不多,可惜剛從九華山上下來,身心疲憊,總想著還有接近300公裡的路要行,辜負了山青水秀,曲徑通幽。

下面的刻石就是李白的那首著名的《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林子深處,矗立著一尊白色的塑像,上前一看,原來是“玉真公主”,右面的墓志刻著,玉真公主系唐皇李旦之第十女,後受武則天害,遁入道家。安史之亂中,追尋詩人李白又到了敬亭山,香消玉殞於此。未及考證,且記之。



哎呀,原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就落實到了這裡。想著太白詩仙風流倜儻,流落到皖南荒野山腳,還有美女千裡追隨,羨慕不已。

廣教寺雙塔

步出寺門,返回的路上造訪了古廣教寺的雙塔,這是兩座唐代結構的宋建古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惜,院門緊鎖,只好勉強拍了幾張照片。看過太原雙塔寺(永祚寺)的雙塔,也看過泉州開元寺的雙塔,這裡的雙塔實在是小巧玲瓏,樸實無華。可惜塔頂損壞了,美中不足。然而,宣城的文物保護真的是名副其實,留著損壞的塔尖不修,只是加裝了避雷裝置,實在令人佩服。不像無錫,連全國文保單位寄暢園都要去新造好多亭廊,狗尾續貂。





謝朓樓

離開廣教寺雙塔,宣城城裡還有一個值得一看的所在,那就是有著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謝朓樓”。謝朓是南齊時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出任宣城太守,號稱謝宣城。他為官清廉,勸民教士,為邑人所懷念。這個謝朓樓,是市政府在原來的基礎上復建的,原來的那樓毀於抗日戰火中日軍的轟炸。不由地吶喊一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大凡好官,詩文都多有傳世,謝朓也不例外,樓內多有陳列,且錄一首《高齋視事》:“余雪映青山,寒霽開白日。暖暖江村見,離離海樹出。披衣就清盥,憑軒方秉筆。列俎歸單味,連駕止容膝。空為大國憂,紛詭諒非一。安得掃荒徑,銷吾愁與疾”。 不過,謝朓的詩文應該多工於山水田園,政府復建,自然就找了一首帶有政論味道的了。

倒是李白的一首《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風光無限:“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可惜,昔日高樓早已淹沒在日新月異的大規模的城市改造之中。登斯樓也,當年景物不再。

另有一首宋時宣城人梅詢的《疊嶂樓》,和李白的《鳳凰台》著相似的韻味:“謝公城上謝公樓,百尺欄杆掛鬥牛。碧瓦玩家煙樹密,蒼崖一檻瀑泉流。波光灩灩前溪滿,剎影亭亭古寺幽。此地盡除新太守,綠窗明月為君留”。



宣紙和宣硯

宣城的名氣和紙硯是分不開的,不過樓前的兩處塑像並不引人注目。那張工匠的桌子還成了年輕戀人的座椅,實在有辱斯文。不過年輕人還好說話,上前低聲請了一下,讓我拍了兩張照片。





天將午,又到了用餐時間,上車找地方吃飯,回家去了。


精選遊記: 宣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