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小鎮興城游記

作者: yvlin

導讀遼西小鎮興城游記 說起今日的遼西小縣興城,知道的人恐怕並不多,然而在明末清初這座小城,可謂是大名鼎鼎、可說是名揚萬裡河山。那時興城並不叫現在的名字,而是叫作寧遠衛城。提起這座寧遠衛城,它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筆,明末薊遼總督袁崇煥為保衛北京與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在此拼死一絕,並以明軍堅守城池大獲全勝而告終,這也是明朝軍隊與清兵� ...

遼西小鎮興城游記 說起今日的遼西小縣興城,知道的人恐怕並不多,然而在明末清初這座小城,可謂是大名鼎鼎、可說是名揚萬裡河山。那時興城並不叫現在的名字,而是叫作寧遠衛城。提起這座寧遠衛城,它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筆,明末薊遼總督袁崇煥為保衛北京與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在此拼死一絕,並以明軍堅守城池大獲全勝而告終,這也是明朝軍隊與清兵做戰為數不多的一場勝仗。史書稱其為:“寧遠大捷”。 如今的興城火車站外,還有袁崇煥的塑像,以示這座歷史名城的威嚴。也許是年青的時候看多了歷史書,範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是我們那時的必讀書;也許是受那時為數不多的可讀小說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的影響,一直以來很想去這座小城去走一走。可是近些年往來於北京和東北之間,多次與它擦肩而過,卻沒能得其門而入。今年的春節朋友拉我反季節旅游去了北戴河,離開這座心向往之的小城已經近在咫尺,到此一游便是理所當然之事。

出山海關,上高速,向北往沈陽方向車行1個小時左右便遠遠看見了高速公路的路牌指著前方1000米興城出口。下得高速,不遠便來到了古城的西門。

這座寧遠衛城始建於明初,至於是那一年我就不得而知了,據說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電影《平原游擊隊》、《三進山城》、《吉鴻昌》等多部電影、電視劇都曾在此拍過外景。小城地處渤海之濱的遼西走廊,東北距錦州60公裡,西南距山海關100公裡。現在為縣級市,隸屬於地級葫蘆島市管轄。不論是距北京還是距沈陽大概都是400公裡左右。京沈高速和京沈鐵路都從小城通過,交通便利,也是關裡和關外的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戰爭的遼沈戰役時,這裡雖然沒有成為主戰場,但不遠處的葫蘆島,曾是共軍和國軍浴血撕殺的戰場。

古城內四街十字相交,正中有古樓一座,登樓鳥瞰全城,古樸典雅的明代一條街、乾隆帝賦詩評價過的祖氏石坊盡收眼底。城設四門,東為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為永寧門,北為威遠門,門上皆築門樓,四角各設角台,東南角台上有魁星樓一座,周圍還有一圈保存完好的城牆。只是如今,這城牆已被民居包圍,那怕是想照張完整的照片都難。(當然也許是我們足跡所到之處未能遍及全城的原故)除了中間的古樓以外,四周的城樓前都有一座雕刻精細的石牌坊。小座海濱小城是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也是唯一一個集山、海、島、泉、城為一體的游覽療養勝地。這裡有被譽為“第二北戴河”之稱的美麗海濱,有巍峨壯美的首山,有海景壯闊的菊花島,有頗具休閑度假氣氛的溫泉群,還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

不知是因為假期,還是平時也是如此,小城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做生意的小攤,逛街的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叫賣聲、三輪摩的聲、人們討價還價聲響成一片,與前一天冷冷清清的北戴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街道還算得上寬闊,兩邊的房子大多是兩層平頂,以店鋪居多,門前豎立著招牌晃子,小攤很少擺在城裡的街道上,而大多集中在城門外。有意思的是,不算很長的街道上,竟有十多家賣煤氣灶具的,讓人還以為是到了灶具廠,細看時產地還又都是南方。一如北方其他的小城鎮,街道算不上干淨整潔,但也還不是過分的髒亂。看上去這座古城雖然並不比山西的平遙差,但這裡的旅游開發卻遠沒有平遙那麼過分。街道兩旁的商店也好,城門外的小攤也好,賣的基本上都是日常用品和食物,很少看到旅游用品的影子,這在商品大潮湧動的年代也可謂是新鮮了。當然,沒有了旅游用品,也就省了小商小販死追爛打的麻煩。民風一如東北,純樸自然。

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系,盡管到此一游的想法由來以久,此行也僅游了古城,便匆匆鳴金收兵而去。把首山、菊花島和溫泉留做了下次再來的美好借口。


精選遊記: 葫蘆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