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二日游+爬山探險記

作者: 石門下

導讀事先花了不少時間研究資料,對景區分布、路線有了概念,因是單槍匹馬獨自出行,腳程應該是挺快的,所以,旅行的計劃時間是一天。 十月七日從上海出發,七小時火車至玉山。出站(16:10)揚招小三輪至玉山汽車站(¥15),趕上玉山-紫湖-金沙的客運中巴末班車(¥16)。 近一個半小時路程大多在環山公路,天色未暗,山畔的七一水庫令人驚艷。據車上一位雙明� ...

事先花了不少時間研究資料,對景區分布、路線有了概念,因是單槍匹馬獨自出行,腳程應該是挺快的,所以,旅行的計劃時間是一天。

十月七日從上海出發,七小時火車至玉山。出站(16:10)揚招小三輪至玉山汽車站(¥15),趕上玉山-紫湖-金沙的客運中巴末班車(¥16)。







近一個半小時路程大多在環山公路,天色未暗,山畔的七一水庫令人驚艷。據車上一位雙明鎮的當地小姑娘介紹,這個水庫全部由人工開挖。如此浩大的工程是宏偉,只是類似三峽的模式不知對當地的生態會有多大的影響?

路邊看到古老的中學門牌、計生標語,高考排行賀詞,真是無數相同角落的寫照了。車抵目的地天色已然全暗,事先網訂的蓬萊山莊是農家樂旅館,在金沙入口兩百米處十分便捷,房間布置雖然簡陋但很干淨。

*在和旅店老板的閑聊中得知,金女線由於多處路段被洪水衝毀,已經封閉,且有專人看管不得進入。只能取消早上六點的爬山計劃,改為索道上山。

既不用徒步上山,於是次日睡到七點半出發。索道既陡且快,越過若干山頭,十分鐘到達。這天旅客數量較少,游來相對愜意。此刻所在的海拔千余米,放眼望去已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步行一刻鐘到“巨蟒出山”,也是山上整條線路的起點。

*此處看到金女線的路口和告示牌,正好有個當地老漢,於是不甘心地詢問他路況。老人說也未必完全不可走,只是危險。於是決定下午兩點前回到這裡就步行下山。





接著開始依路線前行,南清園-西海岸-三清宮-東海岸-南清園。一路近觀遠眺,數不盡奇峰峻嶺。

南清園如其名,猶如巨大的盆景,造型各異的山頭參差矗立。

西海岸棧道之險令人嘆服。修造它的工匠當真不易。

三清宮路上多松竹,幽靜氛圍讓人度身世外。

東海岸視野開闊,回顧來路山峰連綿已在身後。

步入南清園上段,來時仰望的巨蟒只須俯瞰了。

再回到起點已是下午一點三刻。近六小時走馬觀景,三清山盛名果然不虛。只是如果此刻坐纜車下山一定感到缺憾,畢竟比起遠觀山色,更喜歡走在山中的感覺。













*時間如預計的不到兩點。於是以路牌為起點,開始循路下山。

寫這游記時大腿仍然十分酸痛。對幾乎每周末都踢球的我來說,這狀況也是挺少遇見的。

好比不信景陽岡上有虎,我也是下山後才知道那些警示並非唬人,果然是年不少而輕狂。

四小時的路程刺激跌宕,遇過小險,更多的則不斷遭遇驚喜。手機一路攝像,須手腳並用時就顧不得了。也有過險些連人帶包一齊落水,也有過心血來潮自攝一段錄像。

開始的路段,石階布滿青苔,走了一會兒就徹底融入了山色,古木參天,怪藤衡繞,我折了一段樹枝撥打路上的蛛網。前人攻略提到這條線路水資源豐富的確名副其實。十裡山路全伴著山澗,夏末秋初湍流正急,數十丈瀑布轟鳴傾瀉而下的三疊泉令人渾然。

三疊泉後的道路開始不好走,石階損毀的斷頭路、木橋移位斷裂等比比皆是。不得不背著大包爬高蹦低,過河尤其需注意濕滑的山石。伴隨殘路不斷出現一道道風景。瀑布層疊錯落、山洞深不可測、深潭小溪。坡上有碩大的叫蟈蟈,還有山裡紅、茶樹及許多不知名的植物。

在一處清澈見底的潭水興之所至下去游了一小圈,水性平平沒敢往深處游,不然真溺了可冤枉,但已非常之爽了。

最後有段相對高處的石階路看似平淡,其實蘊藏危機。腳邊削直的百丈山崖,一旦失足連抓手都沒有,必垂直落體至下方岩石。一路跋涉觀景走走停停已是傍晚五點。不由加快腳步趕路,要在六點前下山搭上往玉山的末班車,並且天色變暗,山道上也難保有蛇出沒。穿過一扇虛掩的鐵門,終於到達了!一路小跑穿過金沙管理站,管理員聞聲出來見到我這個“偷渡者”,倒不生氣,還詢問了有關山路的詳細情況,看來這路的確沒人走,今天我就算是義務探山了。最後站在警示牌邊上請他給照了張相作紀念。


--下山路口 起點



--三疊泉



--桃花潭水三千丈


--類似這樣的斷頭路不少

--從右邊那塊巨石滑下來,已經很狼狽了。







終於坐上了往玉山的末班中巴,車在黑夜的環山路疾馳,倚在座位上喝下了當天的第四罐紅牛(其實也沒啥用的),三清山在身後漸行漸遠。出汽車站打的到火車站,捱了一小半小時終於等來了火車,夜晚的小站旅客零散,原以為上了車倒頭能睡去,不想由於興奮和睡得不習慣幾乎一夜失眠。凌晨時分車抵上海。

至少在目前,還是最喜歡走在山裡的感覺,勝過任何旅行方式。這次旅行因徒步下山而不留遺憾。

“前人修路後人行”,自己有路可循尚謂之艱難,當年從山腳下以方磚青石築路至千余米山頂的工人就更不容易了。對於有意前往的朋友,我的建議是看清楚和走踏實腳下的每一步路是最關鍵的。另外,看到了一些前人留下的雜物,其實帶到山下或山頂再扔也是可以的。

最後,想像這條道路在初春、盛夏或是冬季裡,又會是怎樣一番風景呢?



精選遊記: 三清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