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廈門,美麗珍藏~~~~~

作者: sheshe1821

導讀火車剛啟動,輕音樂鼓浪嶼之歌就在耳邊響起,帶著舒緩和深情,載著一列車的人們踏上廈門之旅,心不禁跟著火車輪子轉動,仿佛廈門就在眼前了。我在的那節車廂女列車員很漂亮,身材細細的,高高的,臉龐小小的,話語輕輕的,很有韻味。 據說廈門有很多公園都是免門票的,如果在廈門不去景點,隨便在街上逛逛,就已經感覺很好了,因為這是個花園城市,處處有景, ...

火車剛啟動,輕音樂鼓浪嶼之歌就在耳邊響起,帶著舒緩和深情,載著一列車的人們踏上廈門之旅,心不禁跟著火車輪子轉動,仿佛廈門就在眼前了。我在的那節車廂女列車員很漂亮,身材細細的,高高的,臉龐小小的,話語輕輕的,很有韻味。

據說廈門有很多公園都是免門票的,如果在廈門不去景點,隨便在街上逛逛,就已經感覺很好了,因為這是個花園城市,處處有景,不要說街道兩旁的各種卡通一樣顏色的小門面店,就連腳下的地磚都很美!人工的是卡通色,自然的是綠色。

南普陀

中午到達南普陀寺,寺院門外的放生池裡碩大的魚兒自在地游著,據說是人買了後在這裡放生的,因為沒人打撈,魚在這裡吃得又肥又大,還有海龜也在裡面游。南普陀寺也是中國佛學院所在地,聞名遐邇,享譽中外。在寺院隨處可見穿僧服戴近視鏡的年輕和尚,也不乏邊走邊打手機的和尚,看來出家在這裡是另一種含義。寺院不大,但已屬千年古剎,始建於唐代,康熙年間重建,因在普陀寺以南,故稱南普陀,以大悲殿別於其它廟宇。

寺院後面就是五老峰,因五個山頭形如五個老人,故名曰五老峰。山的高度低得很,這是廈門的山的特色,當地人叫這種山為丘陵,山上有一石寺,由幾塊碩大的石頭搭成屋子。在峰頂可以背山望海,前面就是鼓浪嶼,因為不遠的海面上就有島嶼突出水面,所以看不到海的博大一面,稱作廈鼓海峽,我現在倒是對海峽有了自己的理解,這峽字和狹窄的狹意義很相近,凡稱海峽的地方,海面一定不是很寬。海面上的船只來來往往,不禁想起一句哲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看來站在佛教聖地觀望,這樣的哲理會很自然地產生出來的。

南普陀的素食全國聞名,曾經在全國廚藝大賽中獲金獎。不僅外地人慕名來品嘗,每逢休息日也有當地人三三兩兩到這裡來。但菜價很高,對素菜本不熱衷的我當然放棄了這裡的午餐,出了寺院門就急著去找原巷口魚丸店去了。

原巷口魚丸圓圓白白,皮Q勁足,餡香多汁,青色的蔥花飄在老湯頭裡,味道好極了。看起來清清白白,很有食欲。還在這裡嘗到了廈門特色小吃,海蠣煎,是用地瓜粉和雞蛋還有海蠣煎成的攤餅一樣,在《轉角遇到愛》裡我就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食物。終於有幸嘗到了啊。地瓜粉包裹的海蠣,去掉了它的腥味,反而增添了一絲甘甜和可口。味道好極了。

廈大

南普陀寺毗鄰廈門大學,兩個門離得很近,廈大和南普陀寺共用一條街,門前的這條小街很有特色,眼鏡店貫穿了街道的始終,什麼寶島眼鏡、鷺島眼鏡等等,簡直可以稱為眼鏡一條街了。

街道兩側由枝繁味茂的鳳凰樹搭起綠蔭。緊挨校門一側也有一株鳳凰樹,樹葉呈傘狀打開,把老街穿成一個天然的遂道,夏季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感覺十分涼爽!樹冠頂上還開著一些火紅色的小花,每一個花瓣都像鳳凰張開的翅膀一樣。鳳凰樹是廈門的市樹,春天的時候開得最旺,好像飛來好多鳳凰一樣,火紅地棲滿枝頭,熱鬧極了,南方的樹就是很奇怪,高高大大的,竟然還能開花!鳳凰花的果實顏色形狀都如同荷蘭豆一樣,只是比荷蘭豆要大5倍以上,成熟的果實倒垂下來,花與果相映成趣!

從廈大南門進去,校園甬道兩側滿是高高大大的椰子樹,走不遠就是研究生院,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建築,牆體呈淡黃色,樓邊都有外部走廊,建築風格和清華圖書館差不多,只是建築頂端兩側飛檐上翹,門口是陳家庚銅塑像,這裡的法碩培訓招生報名正忙得不亦樂乎!

甬道盡頭右側松柏林立,走近一瞧,是一尊灰白色的魯迅全身雕像,轉過柏林上向裡走上台階,是廈大烈士紀念碑,看來廈大還是很尊崇魯迅的,處處給它以顯著的位置。再上幾個台階,後面便是海洋樓,它比校內的其它建築要高出許多,像在小山頂上一般,沿著樓周圍走,轉到正門,已經快到圍牆,遠眺牆外,可以分明見得大海,原來這海洋樓是觀海的絕佳位置,難怪說廈大依山(五老峰)傍水(東海),這海洋樓原是老建築,後來由一新加坡華人捐資修繕,單見樓門口兩層樓高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便可心驚嘆它的華美絕倫!

順著指示牌下樓又轉到家庚教學樓群和家庚廣場,教學樓青一色是白色樓身紅色樓項,這是陳家庚建築的特色,主樓門前的台階依舊是很高;家庚廣場在教學樓前。在獨立的仰天八個圓柱上,柱頂端呈三角形,上刻八個字的校訓:自強不息,至善若水。八字校訓一面金光閃耀,另一面則臨水照“書”,因為這一側是湖。湖作為廣場的中心,兩岸棕櫚樹夾道、芳草如茵,長椅周圍落滿了成熟的果子,有的已經化成果泥,溢滿果香,憑我有限的想像力,我只能把它想像成為野酸棗。

這是一處休憩散步的理想場所,湖外圍會見到椰子樹,這景像只有真正的南國風光才能見到,恐怕江南也是見不到的。

據說從校園的一處可以爬到後山可以不用買門票看廈門有名的景點:萬石植物園(30元)。因為急著要找中華老字號原巷口魚丸店,它的總店在鼓浪嶼,聽說廈大富萬邦也開了分店。一路走一路欣賞街景。

鼓浪嶼

大約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遇見一公園--鴻山公園,公園沒有門,是一座小山,可以見得到山上的亭子、寺院,便毫不猶豫地走上台階,這裡果然是免門票的,一邊是鴻山寺,一邊是公園,公園內有一處廈門老八景之一的景觀:鴻山織雨,據說這裡的雨很奇怪,根據風向雨呈不同形狀,如果是橫豎風彙聚,則這裡的雨也便是橫豎交織,像織布一樣好看,可惜天只是陰陰的,不見幾絲雨滴,我沒有幸看見雨景,到山頂找一石桌坐下,不遠處就見得到環島路,再過去就是海,正好可以看見對面的鼓浪嶼,據說這裡也是看鼓浪嶼的最佳位置,可以將鼓浪嶼盡收眼底。可是這時看鼓浪嶼島實在是太小了,鼓浪嶼日光岩景區門票60元,采取通票形式,可以在景區內游覽日光岩、鄭成功紀念館和琴園三個景點。據朋友講,其實日光岩景致挺單調的,日光岩只是一塊光禿禿的大石頭而已,但人都說“不到日光岩,枉到廈門來”,還是進去走一遭吧。

不過幸運的是跟在了一個導游隊伍後面,聽到了一些關於日光岩的傳說。日光岩總高度92.7米,屬於鼓浪嶼最高點,關於日光岩名稱的由來這樣兩種說法:每天凌晨,太陽從五老峰後升起,日光岩下的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裡,因此得名“日光寺”;又傳說日光岩原叫晃岩,當年鄭成功來到日光岩,見景色遠勝於日本的日光山,但把晃字拆開,變成了日光岩。日光岩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

園內有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構築的“水操台”和“龍頭寨”等遺址和後來的鄭成功紀念館,從鄭成功紀念館出來,鄭成功在我心中的形像已經豐滿起來。鄭成功出生在日本一個小島上,後回福建南安老家,詞采飛揚,兼攻各體書法,又武藝超群,文韜武略,大有辛棄疾之風。正逢明朝末世,其父乃明朝遺老,後降清,鄭成功十分憤慨,因此寫信與父親決裂!南明後主十分賞識他,賜他國姓“朱”,因此人稱他為國姓爺。他不願歸順清朝,便在廈門操練兵馬,割據一方,為了鞏固自己的地盤,向台灣擴展,當時台灣被荷蘭殖民者統治,他帶兵驍勇善戰,一舉把殖民者趕出台灣,把台灣人民解放出來,並在台灣發展經濟,開展教育,深受台灣人歡迎愛戴!可惜多年輾轉於戰爭,只活了四十幾歲便辭世!

過了水操台有一景致:中秋搏餅(每逢中秋佳節,廈門人還保持著此習俗)。是幾個水兵圍著桌子鄭骰子蠃月餅的銅像,人物表情惟妙惟肖,據說是由於水兵常年征戰,正逢中秋節,為了緩解思鄉之情,軍中便出現了這種游戲。

琴園亦稱百鳥園,從日光岩坐乘坐免費纜車直通琴園。票上寫有旋律廣場、琴思廣場、怡韻樓、流音園、余悠門等,令人浮想聯翩,但逛遍了百鳥園出了門也未見到一處與琴有關的景致。不甘心就此出門,問了看門人,說整個島就是音樂之島,這些地名不存在實際意義!白白浪費了一次感情!
菽莊花園

出了琴園向前走不遠就到了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它面朝大海,背倚日光岩,東臨觀海園旅游村,西眺港仔後海濱浴場。據講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為其夫人建造的私人別墅(因他在外討了小老婆,但和夫人感情篤深,怕夫人寂寞,便建了此園),園主人用他的字“菽藏”的諧音為花園命名。1955年獻作公園。菽莊花園利用天然地形,把海水引進園內,布局精巧。全園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

藏海園內四十四橋最為壯觀,因園主人在44歲時建44個橋而得名。四十四橋綿延曲折,每一轉變處都建有一亭,分別有其名字。橋下便是大海,據說漲潮時人走在橋上,仿佛在海上踏浪而行,飄飄乎忘其所以。補山園內池邊有一座假山,全部由礁石堆成,雖然整體面積不大,但裡面小徑繁多,是園主人捉迷藏嬉戲之所,我還真是走了好半天才走出去!

園內的“聽濤軒”最值得一看。聽濤軒設有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分為館一、館二,面積大約400多平方米,為白色牆體、紅色房頂的西洋建築。館內展有旅居澳大利亞的胡友義先生收藏的30多台鋼琴(據說他總共藏有100多台,這裡只展出一小部分)。這裡有一流的講解員,你只須認真跟著聽,便可以領略其中妙處。

這裡有19世紀上半葉產自美國的“士坦威”牌鋼琴,奧地利“博森多福”牌鋼琴,德國產專供皇室用的皇家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還有產自100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有兒童用小鋼琴,有為海軍訂做的折疊鋼琴,有雙層鋼琴,有賣藝用的手搖鋼琴,有價值連城的鎦金鋼琴。其中有一架鋼琴是照著一幅世界名畫找到的,畫上的兩個女孩彈奏的那架鋼琴經主人千辛萬苦,訪遍世界各地才找到。還有一架是鎮館之寶,是主人從澳大利亞訂做的,全部手工制成,價值上千萬,目前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你不但可以鑒賞古鋼琴,還可以同時欣賞享受儀態優雅的講解員婉耳動聽的語調,最妙的是在每一館講解結束時,講解員都為你演奏一曲:一館是自動腳踏琴演奏的音樂《鴿子》,韋唯唱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樂曲隨著雙腳反復踏踩,流水般的旋律從琴鍵湧出,輕快自如,只見琴鍵有了靈性一般,自動上下彈奏。據講,這是為不會彈奏鋼琴的人准備的,樂譜上的音符是無數個小孔,隨腳踏轉動,露出的空氣扣擊琴弦,悠揚的樂曲便自然而出,講解員小姐優美的身姿與鋼琴構成一道美妙的風景,有人拿起相機拍照,被管理人員制止,因為在館內不准拍照。二館參觀結束時,講解員坐在一架於1913制造的鋼琴前為游客彈奏了一曲鼓浪嶼之歌,音樂深情綿緲,款款而出,此時窗外夕陽正紅,略過海面射進窗子,站在彈奏者身後,聆聽這絕妙的琴聲,胸中仿佛湧進股股的海浪,伴著琴鍵跳動,一陣陣地衝擊著拍打著我的胸膛,我的心快從胸膛裡跳出來了,從踏上廈門的火車開始就聽這支曲子,可是這時是這麼真切這麼近距離地感受著它體會著它,領略著它的動人心弦之處,我分明地感到我的眼眶潮濕了。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鼓浪嶼出了許多聞名海內外的鋼琴名家,現在全島有300架鋼琴之多,有的人家不止一架鋼琴,不乏有鋼琴世家。這樣美麗安祥的島嶼不僅富有鋼琴人才,而且也出產詩人、學者:秋瑾、舒婷、林語堂、余光中,等等。誰也不會懷疑,這樣美麗的島嶼應該是孕育藝術人才的搖籃!島上的小巷由柏油路鋪成,順地勢高低起伏,也難怪沒有車,這裡的確不適合走車。小巷、古牆、老街、老建築,構成了鼓浪嶼獨特的風景!

我用自己的“量島尺”量遍了鼓浪嶼的巷子,也沒找到秋瑾故居,卻找到了鼓浪石,鼓浪石中有一塊是空的,據說海浪很大時,鼓浪石便發出陣陣急促的聲音,很像擊鼓聲,在島上聽得尤為真切,這塊鼓浪石便是鼓浪嶼名稱的由來!

游覽完鼓浪嶼,最後一站不能忽略的是龍頭路商業街,這裡集中了素有福建三寶之稱的牛角梳、惠安女木雕、海魚干、珍珠粉、微雕、貝殼飾物、茶具,等等,商品多得真是目不暇接。我歡喜地揀了幾樣,也學著書上的辦法侃價,侃掉三分之二的價格,果然靈得很,真算得上是稱心如意了!至於小吃,閩南風味齊全,最不能叫我忘記的還是原巷口魚丸,我也算是這裡的回頭客了,又在做活動,買五送一,於是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五包真空包裝的魚丸帶回去給親朋好友嘗鮮。

海邊









買完了回北京的火車票,中午在火車站旁的世貿商城逛了逛巴黎春天,又到頂層喝了杯二十四味苦茶,這茶可真叫苦!我第一次喝福建的茶,就嘗到這麼苦的茶。一問才知,是由二十四味中藥做成的,這哪裡是茶,分明就是湯藥嘛!不過人家說了,苦味降火!對了,在廈門,只要在街道上隨便一走,就能見到有人在門口擺著茶桌喝茶,而且人家喝的可是功夫茶,和茶道表演是沒什麼區別的,小杯小壺,全套茶具一應俱全,真不愧是到了茶鄉!而且這裡的茶具也便宜,在鼓浪嶼一家店裡只賣28元,我想在北京怎麼也要上百元了,真想帶回去一套,可惜怕在火車上打碎了,只能忍痛割愛!

下午去環島路逛了半天,環島路很寬闊,很長,綠化帶占了馬路的一半寬,環境極其優美,無須門票,又能騎腳踏車,可惜我一個人去,沒人陪我騎雙人腳踏車,更沒人能陪我騎三人腳踏車,只能獨自一人在橋頭看風景。

遠離市區的喧囂,吹著海風,站在海邊欄杆旁,環島路與金門島相距約5000米的距離,稱作廈金海峽。這裡有好多人做這樣的生意,讓你用他的軍用望遠鏡眺望對面的金門島,一次2元,不限時,因為今天有些霧,看不清楚對面的“三民主義 統一祖國”八個大字(但環島路上足有幾層樓高的“一國兩制 統一祖國”八個大字看得再逼真不過了)。於是就多了個心眼,侃價1元,通過望遠鏡看到對面的住宅,炮台和國民黨旗,據說金門島比廈門島要大,小金門島上有重兵把守。



雖然大陸離台灣只是一衣帶水的距離,但台灣當局卻不允許互相通航,由於近年來在廈門經商的台商越來越多,才開通了一條台商返鄉的專線,一般人往返大陸與台灣仍舊是去香港轉機,實際上,站在環島路上,給人的感覺就是,廈門和台灣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地方,廈門和台灣的口音、習俗、氣候一模一樣,只因為國民黨的占據,生生地把它變成另一個國土。



據說廈門的大嶝島離台灣最近之處,直徑只有1千米。不禁想起余光中在一首懷鄉詩中寫道:“就是那一只蟋蟀,一跳跳過海峽……”這許多年來,祖籍在廈門的台灣人該怎樣思念對岸的老家,思念對岸的親人啊!

壓馬路怎麼能沒有吃的呢?環島上各色小吃都有,最喜歡的是豆花,鮮嫩可口,上面再放些鹹菜丁、辣椒粖,則鹹、鮮、辣,味道十足!傍晚的時候,環島路口出現許多燒烤和麻辣燙,麻辣燙全國一個價,品種也差不多,沒什麼新鮮的。烤臭豆腐,看著有些畏懼,不過看到許多人都在買,想我這已經被二十四味苦茶提煉的味覺應該承受得了,說服自己買了一串,叫攤主多放些辣椒,放到嘴裡,嘿,真不錯,蠻香的!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