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鳥兒一起飛

作者: 江南過來人

導讀我和鳥兒一起飛-----5月6日觀鳥協會觀鳥記 五月,太陽已從赤道向北回歸線慢慢地靠近了,氣溫越來越高了,但再高也比不上我們廈門觀鳥協會的會員們的觀鳥熱情。五月六日,協會組織了一次觀鳥種類計數的活動,二十多個會員冒著酷熱參加了活動。 約七時二十分,我們到達觀鳥活動的第一站---萬石植物園。進入大門,分成三路,分別由幾位專家陳教授、岩鷺、伯勞、斑魚 ...

我和鳥兒一起飛-----5月6日觀鳥協會觀鳥記

五月,太陽已從赤道向北回歸線慢慢地靠近了,氣溫越來越高了,但再高也比不上我們廈門觀鳥協會的會員們的觀鳥熱情。五月六日,協會組織了一次觀鳥種類計數的活動,二十多個會員冒著酷熱參加了活動。

約七時二十分,我們到達觀鳥活動的第一站---萬石植物園。進入大門,分成三路,分別由幾位專家陳教授、岩鷺、伯勞、斑魚狗、鳥人等帶領,開始觀鳥。沿著台階級而上,雪松樹上鳥兒的各種鳴叫聲在游人喧嘩聲中清晰可聞。這一回大家的裝備比起第一次觀鳥時好多了,紛紛取出高倍望遠鏡,仰起頭順著鳥叫聲搜尋,很快就發現高高的枝條上有幾只白頭鵯正歡快地歌唱著。白頭鵯是廈門最常見的鳥類,即優勢種,俗稱“白頭翁”,身體和家燕差不多大小或略大,其顯著特點是眼後有一白色寬紋至頸背,很容易辨別。接著又看到白鶺鸰,大小和白頭鵯相若,稍細長些,其主要辨別特征是臉部及身體大部為白色。

繼續往上走,又看到了一只很漂亮的綠色小鳥停在枝條上。它個頭比白頭鵯小,顯得短、圓、胖,在望遠鏡裡可清楚地看到它圓圓的白色眼眶,仿佛戴著一個小白眼鏡,所以它很形像地被稱為暗綠繡眼鳥。接著在去往天界寺的拐彎處的叢林中,又看到了一小群的暗綠繡眼鳥,一下子看到這麼多這麼美麗的小鳥,我們這些“菜鳥”們都抑制不住地連連叫好。

在通向天界寺的水泥公路邊的樹叢中,一陣鳥叫聲吸引了我們,陳教授說這可能是鵲鴝的叫聲。果然,大家找到了兩只鵲鴝,形似喜鵲,但比喜鵲小,與白頭鵯相仿,外觀特點為翅膀上有一寬長條狀白紋。陳教授和岩鷺介紹說這鵲鴝喜食蛆,所以經常在城鎮及鄉村的茅廁邊見到它的身影。邊走邊看,又發現了一只黃腰柳鶯,它比暗綠繡眼鳥還小一點,背黃綠色。

上到天界寺後面的山頂,見到的鳥類反而少了。陳教授解釋這是由於植物垂直分布造成在越高處鳥類食物相對越缺乏,從而導致鳥類相對減少的緣故。我們在山頂稍事休息,從另一條路下山。剛走沒幾步,就看到了兩只喜鵲。喜鵲體型較大,差不多比家燕大上兩倍多,身體以黑為主,腹白,尾長且黑、有藍色光澤。其中一只居然當著這麼多男女觀眾的面在“更衣”,唉,望遠鏡裡你是沒有隱私的你知不知道?

拐了一道彎,在一棵開滿黃色小花的大樹上有五六只小鳥上竄上跳的,乍一看以為是白頭鵯,但用望遠鏡細看,才發現有些不同。它們與白頭鵯一般大小,但頭部的羽冠明顯向上突起,眼後有一顯眼的紅色小耳斑,故名紅耳鵯,臀紅、耳紅,比它灰頭灰腦的兄弟白頭鵯靚多了。剛欣賞完紅耳鵯,就聽到幾聲沙啞刺耳的鳥叫聲,順著聲音望去,原來是一只黑領椋鳥在練聲,它體型較大,但比喜鵲小,特征是黃眼眶,喙黑,翅有白色斑點。正說話間,兩只中等身材色彩鮮明的鳥兒飛過,它們那獨具特色的聳立著的褐色冠羽告訴我們,這就是鳥中酷哥戴勝,它們從我們頭上低空掠過,十分給面子地向我們展示了它們美麗獨特的冠羽,才展開扇形的尾部徐徐降落在山坡上的花盆邊上,還意猶未盡地信步而行。這麼美麗的鳥兒,卻被稱為“棺材鳥”,只因其好在棺材邊上吃些蛆嗎?還是其類中嫉賢妒能之輩所誣?看來不論人類、鳥類,人才、鳥才同樣招忌啊。

看看集合時間將至,大家才趕緊向大門奔去,路邊大樹上的一只“鴿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仔細端詳,才明白它是鴿子的同科兄弟�珠頸斑鳩,它外觀和大小均與鴿子差不多,與鴿子的顯著差別是頸側滿是白點的黑色塊斑,所以它的英文名就是SPOTTED DOVE。告別珠頸斑鳩,大家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萬石植物園,趕赴第二站環島路洪脊山和水產科研所。

洪脊山位於雲頂岩西南,海拔也就在八十米上下吧。由於時近中午,鳥兒們大多已歸巢休息,鳥類一般是清晨和傍晚出巢覓食、活動,所以我只在山腳處的一大片台灣相思樹中看到一只褐山鷦鶯,它比白頭鵯小,比暗綠繡眼鳥大,尾形甚凸,尾端淺黃。在山坡上三只鳥兒在樹梢上飛過,匆匆一眼,未能識得何許鳥也。下山後到了水產科研所解決中飯,並稍作休息。近一點鐘時繼續坐車前往第三站湖邊水庫。剛從科研所出來拐上一段土路,透過車窗可看到七八只形似燕子的綠色小鳥時而停在電線上,時而成群結隊疾掠而過,這便是栗喉蜂虎,它的尾巴也像燕子的呈剪刀狀,使它很容易與別的鳥類區分開來,它身體為綠色,也易於與燕子區別。栗喉蜂虎好食蜂類,故名蜂虎,還好我們的快樂蜂此時正識相地呆在車裡,否則,面對一群蜂虎,不知他還快不快樂得起來?

到了第三站湖邊水庫,幾個月前觀鳥協會成立之時我就是來此觀鳥的,因此可算故地重游了。只是時過境遷,當時看到的成群的鸕鶿、綠翅鴨等都已飛到了遙遠的北方,不過還好,三只老相識的小鸊鷉正在湖中暢游,還時不時跟我們玩起了捉迷藏,冷不丁地就潛入水中,過一兩分鐘又從別處長了出來。小鸊鷉的特點是沒有尾巴,是唯一沒有尾巴的鳥類。還有兩只小白鷺亭亭玉立在水邊,它們獨有的頸後那兩縷潔白的細長飾羽隨著輕風微微飄動,使它們顯得格外惹人發思古之悠情,同時也特別令人憐愛了。

在岸邊一棵半人高的灌木上,我們發現了一個廢棄的鳥巢,約一個拳頭大小,用干枯的稻草編成一個袋狀,再掛在一根枝條上,十分精巧。陳教授說這麼精致的鳥巢,且掛著,應該是鶯類所為。在農人所立於田間地頭的木杆和竹杆上,有兩只棕背伯勞立於杆頭,頗有一副特立獨行的大俠風範。伯勞就是這樣子,好站立於開闊的田間地頭中的杆頭和電線,拔劍四顧,發現目標再猛撲過去,一擊而中。伯勞伯勞,這名字是不是就跟它們像農民伯伯一樣整日勞作於田野裡有關呢(請哪位專家給予解釋一下吧)?棕背伯勞有黑色的貫眼紋,背棕色、有黑色條紋,比較容易識別。

三點多,炎陽高照,我們抓緊時間轉達戰第四站集美大學。一上車,我是又累又渴又困,居然靠著就睡著了,在夢中我變成了一只白鷺,正飛翔在藍天碧海之間。。。。。。直到車到集美,大家的歡呼聲把我吵醒了。透過左邊車窗,約一公裡外集美大學那邊的一大片綠樹中布滿了星星點點密密麻麻的白點,這些都是白鷺,這麼多啊,引得大家陣陣歡呼。

車入集美大學,我們就直奔樹下,哇,足有幾千只的鷺鳥憩息在這片林子裡,而且品種較齊全,主要是小白鷺,牛背鷺次之,池鷺和夜鷺較少,包括我在內的絕大部分“鳥友”都沒一次性看到數量和種類都這麼多的鷺鳥。這一次真是機會難得,每個人站在樹下,都像白鷺一樣仰長了脖子。牛背鷺比起通體雪白的白鷺來,很好辨認,它的嘴、頭、頸、胸是金黃色的。而池鷺,體型略小,頭及頸部棕紅色,翼是白色的,所以它飛起來時,從地上看去呈白色,但當它降落後,就可以看見它的棕紅色頭、頸了。夜鷺,顧名思義,好傍晚出巢活動,也就一身夜行俠的行頭了,嘴、頂冠、背部黑色,雙翼及尾灰色,與白色的其它鷺鳥站在一起,它多少有些猥瑣。為了避免樹枝的礙眼,看得更清楚一些,我們還爬牆翻出集大,想起小時候練就了一身爬樹的好本領,是為了掏鳥蛋,如今用起舊功夫,卻是為了觀鳥、愛鳥,唉,往事不堪回首啊!!!

從河汊的對面一覽無遺,鷺鳥們吵吵鬧鬧,飛起飛落,在這一片樂園裡盡情享樂。樹蔭下還有兩只長著鮮紅色喙的黑水雞劃著水來來往往。我心中暗暗祈禱,願這個鷺鳥家園再也不會受到人為的破壞,願這些美麗純潔的生靈也能和人類一起平等、平安地享受陽光!

夕陽漸斜,我們告別白鷺們,趕赴最後一站,集美鳳林尾灘塗紅樹林帶。在護岸堤外的灘塗上,三只體灰腳黃的灰鷸首先映入眼簾。鷸鳥似乎都患有“多動症”,這三只灰鷸就不停地走動,東瞧瞧,西啄啄,害得我們的望遠鏡因視界所限,經常被它甩掉。又有兩只翻石鷸在灘塗覓食,也是忙個不停,名如其鳥,翻石鷸整天在海灘上翻動石頭找食甲殼類小動物,它在所有鷸鳥中有個特點,它的頭及胸部具有由棕色、黑色及白色構成的復雜圖案,同時,它的腳為紅色。這時,一只青腳鷸鳴叫著其獨特的短快急促的“就就就就”聲急飛而至,落在海灘上,它那青綠色的腳、腿,往上翹的喙和短急的叫聲使它們易於辨認。

在堤岸的另一邊,一只翠鳥停在電線上,夕陽照射下,整只翠鳥金光燦燦,全然不似平常所見的翠綠色,倒也別有一種風情。不遠處,又看到了紅腳鷸,望遠鏡它的特點很明顯,腳紅、喙紅,而翻石鷸腳雖也是紅色,但喙是黑色的,二者是很容易分辨的。這時,大家通過望遠鏡清晰地看到了自然界生物鏈正進行運作中的一幕:一只翻石鷸終於勞有所得,從石頭下翻出了一只小螃蟹,它把小螃蟹放翻在泥地上,不停地用尖尖的喙啄擊蟹的腹部,小螃蟹仰面無力地揮動鰲足,卻只是徒勞,不一會,小螃蟹便不再動彈了,翻石鷸准備要大快朵頤了。

紅色的夕陽靠在天邊的群山上,我們一天五地的觀鳥活動也就要結束了。通過這次活動,又認識了一些愛鳥的新朋友,如山清水秀,清早五點多便從泉州趕過來,結束後又得拖著疲憊往回趕,精神真是可嘉!同時,也多認識了一些鳥類,希望人類能和包括鳥類在內的各種動植物和諧相處,讓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更加多姿多彩吧!

2002.5.12

zmuer@***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