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我的黃山、世博之旅

作者: _cs21350028****

導讀 2010年暑假的親子旅行,走了黃山—上海(世博)—蘇州一線,如今世博已成往事,才想起把游記分享給大家,我覺得黃山部分還是很有參考價值。 2010年是一個聚會的年份,有冰雪運動的聚會—溫哥華冬奧會;有足球的聚會—南非世界杯;有世界科技和藝術的聚會—上海世博會;有亞洲體育的聚會—廣州亞運會;當然還有我們畢業十五周年的同學聚會。我 ...





























2010年暑假的親子旅行,走了黃山—上海(世博)—蘇州一線,如今世博已成往事,才想起把游記分享給大家,我覺得黃山部分還是很有參考價值。

2010年是一個聚會的年份,有冰雪運動的聚會—溫哥華冬奧會;有足球的聚會—南非世界杯;有世界科技和藝術的聚會—上海世博會;有亞洲體育的聚會—廣州亞運會;當然還有我們畢業十五周年的同學聚會。我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最讓我傾注時間和精力的無疑是上海世博會的旅行。

早在一年前開始關注和收集上海世博會的各種資料,早在6月初預訂了機票、酒店,以及出發前在淘寶上淘來了世博護照、輕便小凳子、快干衣等裝備,於是才有了我們一家三口的黃山—世博之旅。

一、准備篇

西北之旅結束後,我便向女兒承諾了一年之後去上海看世博會,也就開始了我長達一年的准備工作。准備這樣的旅行,你要在期待、困惑以及種種不確定因素和漫長的等待中煎熬,向往著全世界最具創意的建築,向往著引領人類生活的科技,擔心著每天40萬的人流,擔心著炎熱的天氣、昂貴的消費,擔心著 “不去後悔去了更後悔”。

實質性的籌備在六月初開始,這時世博已開幕月余,相關的交通、酒店、門票、餐飲等信息也都非常全面和詳細,世博官網有最權威的園區地圖和人流統計,攜程、網易、等網站則彙集了大量網友的世博攻略和游記,很有參考價值。於是整個行程安排便逐漸形成。首先,世博園區面積很大,場館眾多,走馬觀花估計也要3天時間。同時考慮到世博期間上海住宿費用較高,所以在上海的觀光主要以世博為主,輔之以浦東和外灘的黃浦江兩岸的城市風光,一共4天。其次,懷著對“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憧憬,上海之前加入了3天的黃山深度游。最後,由於16年前對蘇州小城的美好回憶,以1天半的蘇州行作為收尾。

為了安心看世界杯,所有航班、酒店、旅行的預訂都在6月10日前按計劃完成,可以用幾個關鍵詞總結如下:

1、互聯網。網絡讓旅行變得更加簡單,網絡上預訂機票、酒店,即節省了時間也避免了很多不確定因素;網絡上搜索關於目的地的最新資訊,以便合理設計行程;網絡上閱讀驢友們的游記攻略,取長補短,所以成竹在胸。我的旅行當然也離不開網絡。

2、錦江之星。全程都選擇了錦江之星,主要的原因是一大一小兩張床最適合我們三口之家。從四月份開始,就不時關注世博園區附近幾家錦江之星的價格,眼看著幾家心儀的酒店在陸續漲價的同時還顯示滿房,於是連忙定下位於雲南南路的錦江之星,位置不錯、交通方便,就是價格已漲到314元/天,還必須提前支付。

3、游豆腐客棧。為了保證良好的休息,黃山山頂的住宿咬咬牙選擇了標間,一番周折之後,通過游豆腐客棧預訂山頂排雲樓(620元/間)和白雲賓館(720元/間)各一晚,另外代買黃山到上海的火車臥鋪。貴是貴了點,但解決了心頭大患。

4、世博快線。本來打算世博的3天都是自由行,但偶然在攜程網站上發現有確保進入中國館參觀的2日游線路,清明上河圖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稍作猶豫之後就定了下來。水路入園,即是優點也是缺點。

5、酷訊網。一直認為即使在網上定機票,價格也都應該差不多,直到有一天同事發給我酷訊的網址,才知道機票的價格差別如此之大,變化如此之頻繁,相比之下,攜程、芒果上的價格還是高了。不過酷訊上的訂票網站也實在太多,難免魚龍混雜,保障性差一點。所以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網站才是正解,通過反復比較,我通過南航財付通和上航官網分別買了廣州—黃山和上海—廣州的往返機票。

6、淘寶。快干衣褲、溯溪鞋、輕便的小凳子,本地一家戶外用品店看到挺滿意的,但是在淘寶上一搜索,便宜一半還不止。

其他還包括提前一個月請假,每天搜索閱讀黃山和世博攻略,下載地圖並規劃每日行程,出發前一周開始關注沿途各地的天氣預報等等,這是我的一貫作風,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搞的還沒出發就好像已經去過似的。

二、黃山歸來不看岳

D1(7月17日):江門—廣州—屯溪

好事多磨,臨近出發日期,天氣情況卻令人糾結和不安。先是長江中下游從武漢到杭州連降暴雨,地處皖南的黃山當然也不例外。那邊雨勢剛小,這邊台風“康森”又步步逼近,好在“康森”知趣地往西偏了一點,實際上對廣州影響不大。要知道我們乘坐的可是晚班飛機,一旦晚點後面就全亂套了。即便如此,登機時突如其來的陣雨還是讓飛機晚點了半個小時。

因為飛機晚點,提取行李的時候再次致電錦江之星確認保留房間。黃山機場離市區不遠,一路上燈火通明、酒店林立,又是一個典型的旅游城市。

D2(7月18日):屯溪—湯口—黃山

黃山之行始於湯口,始於游豆腐的1314客棧。從屯溪乘車過來,到達客棧已近中午,客棧一層兼具前台、休息、餐廳、零售等多種功能,地方不大,但布置的精致典雅,讓人印像最深的要算是那刻在竹簡上的菜譜了。客棧幾乎提供了除代購門票之外的所有服務,包括山頂各種住宿的預訂、附近宏村等景點的包車、火車飛機的接送、周邊地區長途汽車和火車車票、登山必備用品和食物、登山線路講解、行李寄存等等,可以說是非常細致、周到和全面,也因為有了他們的幫助,我們的黃山之旅近乎完美。

考慮到穿越西海大峽谷、女兒的體力等各方面因素,黃山安排了兩晚山頂住宿以及索道上下山,都是基於保存和恢復體力的要求。不過令人困憂的是,穿越西海後為了不走回頭路,山頂兩天住不同的酒店,這就意味著穿越西海大峽谷時要背著一家三口山頂兩晚住宿的全部行李,是個巨大的挑戰。

乘新國線出租車直奔後山的雲谷寺索道站(50元),買黃山景區門門票(230元)及索道票(80元單程),兒童半價,可以刷卡。門票不便宜,但是對於我們這種住兩晚,前後玩三天的就很超值了,代價是高昂的住宿費用。

登上纜車,黃山的風景便在眼前展開,奇松、怪石、雲海、日出,期待已久的黃山我終於來了。出了白鵝嶺索道站,一絲清涼的風迎面吹來,與山下的悶熱不同,山上沒有太陽的時候或是在樹蔭下那是非常的涼爽,隨處不在的台階和石凳,可以隨時隨地休息。第一天的線路是從白鵝嶺索道站到排雲樓賓館,途經石荀缸、始信峰、北海賓館、清涼台、猴子觀海、西海飯店、排雲樓,主要游覽北海景區。剛開始的時候體力好,游人少,風景也不錯,那些惟妙惟肖的山峰和巧石都讓我們興奮不已。走到豎琴松、始信峰的時候遇到了旅行團的大部隊,狹窄的山路變得擁擠,本來的無限風光也無心細細欣賞,再加上頻繁地上上下下,很快就覺得累了。累的感覺一直到了清涼台和猴子觀海,這條線路旅行團一般不來,人少了也清靜了,遇到好的風景盡可以停下來細細欣賞,可以盡情地拍照而不受干擾,於是也就沒有了剛才的喧囂和疲憊。猴子觀海在女兒二年級的語文課文中提到過,所以我們這次也是專程來看,那只可愛的石猴當然沒有讓我們失望,在觀景台留戀了很久才終於再度出發。原路返回北海賓館,時間已經不早了,目標直指排雲樓,這段路2公裡多,途中沒有什麼特別是風景,一路上全是台階,先是下坡路,遇到很多可能是從前山過來到北海賓館住宿或從後山下山的,大多數都是氣喘噓噓,極盡疲憊狀;西海飯店之後,開始上坡,而且下起了小雨,這回輪到我們氣喘噓噓、極盡疲憊了,還好,當雨勢逐漸變大的時候,排雲樓終於出現在我們面前,看上去即親切又溫暖。

我們訂的是標間,房間不大,還算干淨整潔,特別是在這樣一個下著雨,飢寒交迫的時候,還是對得起它620元的價格。自熱米飯冒著熱騰騰的蒸氣的飯香,晚飯都是從山下帶上來的,自熱米飯是在1314買的,火腿腸牛肉干是出發前准備的,八寶粥和方便面是在湯口的小超市買的,這些東西在我身上背了整個下午,現在我恨不得把它們全部消滅掉。

由於下雨,看日落的計劃便落空了,雨停之後出來散步,突然間濃霧飄過來,周圍的建築、燈光、行人都變得虛幻飄渺。同樣是突然之間霧不見了,空氣還是那麼清澈透明。山上沒有什麼娛樂,而且白天確實比較累,九點就睡了,明天要4點半起來看日出。

D3(7月19日):穿越西海大峽谷

不到四點,窗外便傳來“人語響”,而且越來越熱鬧,4點半的時候我們也“按時”起床了。經過大堂時這裡已是人聲鼎沸,儼然是早晨7、8點鐘大家要出發的樣子。預報的日出時間是5點08分,地點就在酒店附近的丹霞峰,夜空中明亮的星星預示著這是一個好天氣,看到日出的概率應該非常高。上山的過程,東方已漸漸亮了起來,看來還是起晚了,位置比較好的觀景平台早已人滿為患。費盡周折,在人縫中找到一個可能看到日出的角度,東方的一抹鮮紅便引得人群激動起來,於是什麼都看不到了,更別提拍照。我把變焦放到最大,焦距無限遠,在一個個狹小縫隙中尋找角度,不停地按下快門,幾十張裡還真有一、兩張是比較滿意的。

黃山看到日出的概率不算很高,但它總是游人們每天不辭辛苦追逐的對像,除了日出那令人激動的一刻,這裡還有獨特的山峰、浩翰的雲海、清新的空氣,它們都被陽光鍍上了淡淡的金色。當游客散去時,清晨的黃山安靜而美麗。

回到酒店,吃過早餐再補個覺,退房的時候已經看不到熙熙攘攘的游人,大多數旅游團在日出之後便已出發。今天的任務是北進南出,穿越西海大峽谷,特點是路程較遠,全程約7公裡估計需要6個小時;落差大,從海拔1590米的排雲亭先下到1300米的谷底再上來1690米的白雲賓館;全程負重,體力消耗大,途中只有一個服務站,水和食品要隨身帶,我們還帶了全部的行李,但是據說游客少、風景絕佳,是自助游的首選(旅游團一般不走這條線)。

排雲亭是是西海大峽谷的入口,時間有限的游客一般在這裡遠眺峽谷,這裡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也算是集中了大峽谷的精華所在。進入峽谷,排雲亭的精華便逐一地、變換著不同的角度展現在我們面前。前半程全是下山,體力消耗比較小,景色也不錯,走起來還是比較輕松愜意的,只是連續的下台階對膝關節的衝擊比較大,讓我更加小心翼翼。

臨近谷底的時候,眼看著可以好好休息了,真是樂急生悲,女兒蹦跳著下台階時摔倒了,兩條小腿都受了傷,還好只是擦傷了表皮,沒出什麼血,不影響走路,午餐休息之後,她又可以高高興興的上路了。女兒的體力本來是我最擔心的,尤其是穿越大峽谷對她來說是沒有經歷過的考驗,但實際上,她不僅堅持下來,而且比我想像得要好。幾乎全程都背著自己的小背包,受傷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完成穿越中最困難的上行路段,連續兩天能早上起來看日出,所有這些,都讓我為她感到驕傲。

向上行進的過程是如此的艱苦,尤其是從谷底剛開始爬山的一段,雖然已經休息了好一會,但還是很快就累得走不動了,和女兒約好走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很快就變成了每走10分鐘休息5分鐘,就這樣走走停停到了服務站,又一次長休加補充水分,情況才有所好轉。一方面路沒有那麼陡,偶爾有些平路和下坡;另一方面,景致也更加豐富起來,先是幾百米的凌空棧道,也不知道怎麼修的,我從來不畏高,但走在上面只想著快速通過。接下來步仙橋也是一個很美的地方,而且這裡很容易不小心錯過,在分別前往天海和三溪橋的岔路口,要右轉穿過一個隧洞,原來別有洞天,在山谷中穿行了很久,猛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再向前,應該是臥石披雲那裡,光滑的大石頭上鑿出淺淺的台階,更要命的是只是單側有欄杆,這個時候體力已經到了極限,真怕一下子注意力不集中……

前往白雲賓館的最後一段路是如此的痛苦,每一步都如此沉重,沒有受傷的膝蓋由於承受了更多的壓力而有些隱隱痛疼,想起有網友說“多帶一張紙都嫌重”,這感覺太深刻了。7個小時,我們完成了穿越,在負重30斤,腿傷,帶著小孩的情況下,自我感覺還是很了不起的。

經過2個小時的充分休息,晚飯之後,在我和LP都反復勸說,游說,利誘之下,女兒終於同意了上光明頂看日落的計劃。光明頂雖為黃山第二高度,但山頂是個挺大的平台,很開闊,有氣像站和賓館。看日落時雖然晚霞滿天,但沒有真正看到太陽,盡管如此,女兒玩的高興,興衝衝地說明天要再來看日出。

D4(7月20日):黃山—屯溪—上海(住火車上)

吸取昨天看日出的經驗,今天起的更早一點,卻遇到了比昨天更多的人。來到山頂,環顧四周,這裡地勢開闊,四周都沒有什麼遮擋,的確是看日出的好地方,但是朝東朝北兩面早已密密麻麻擠了好幾層人,光明頂日出實在太經典了,由於附近賓館比較多,旅游團大多會選擇這裡觀日出,我們還是來晚了。

日出短暫而美麗,人流散去的光明頂更加美麗,從北面的排雲樓、西海大峽谷到南面的蓮花峰,原來我整個黃山的旅程正好是以光明頂為圓心繞了大半個圈,站在這裡黃山美景一覽無余。

回到賓館再睡一覺後,懶洋洋地又出發了,在黃山上走了兩天,身體很容易感到疲勞。今天計劃從白雲賓館出發,經鰲魚峰、百步雲梯、蓮花峰(經過,不上)、迎客松到玉屏樓索道站下山,路程是3天裡最短的,難度不大,考慮到體力問題也不打算再爬蓮花峰,應該是整個黃山行程裡最容易的一段,尤其是百步雲樓之後,大多數是平路或下山,被稱為“幸福大道”。但全程也顯得沒有什麼亮點,也許是幾天來轉了大半個黃山已經審美疲勞,也許是這一段游客比較多影響觀景情緒,除了遠眺天都峰和百步雲梯數台階之外,其它就沒什麼印像了。

山下的慈光閣買了套明信片寄回家去,算是對黃山之行的小小紀念。接下來返回1314客棧拿行李,乘中巴前往屯溪,乘晚上K8420次前往上海。在屯溪短暫留停期間去逛了一下老街,比較讓人失望,雖然是古樸的徽派建築風格,但充滿商業氣息,賣的都是茶葉、硯台等相互雷同又價格昂貴的東西,讓人沒有什麼購買欲望。

火車臥鋪是女兒最喜歡的交通方式,為了滿足她的願望,舍快求慢,放棄只要6個小時的汽車,選擇14個小時的火車,不過也倒省下了一天的住宿費用。

黃山總結:

1、黃山山頂住宿節假日期間最好是提前預訂,以便讓自己的旅行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又保證良好的休息。

2、黃山處處美景,不推薦走馬觀花的一日游(太對不起230元的門票),山頂住一晚是必須的,日出不容錯過。

3、旺季最好不要跟團,團隊的時間安排非常緊湊,線路基本上也是固定的,那些景點往往又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非常影響你參觀的感覺。其實黃山很大,美景無處不在,自由行更靈活舒適。

4、西海大峽谷值得推薦,缺點是要麼隨身帶行李,要麼走回頭路,真是兩難。如果不是因為擔心女兒體力,我會選擇後者,負重穿越體力消耗太大。

5、上下山還是建議利用索道,山上還有很多路要走,還是節省一些體力好。

6、再贊一下游豆腐客棧,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很方便也很專業,那張地圖做的非常好,簡潔明了,前台免費取閱。上山拿了兩張都翻爛了,走的時候又拿了一張作紀念。

7、湯口鎮有班車發往上海、杭州等地,不必輾轉屯溪。但我是坐火車就沒辦法了,一定要去屯溪。

8、黃山山上即使是夏天,早晚也是涼爽的,最少備一件風衣,早上看日出甚至有人穿著賓館的羽絨衣。

三、眼花繚亂上海世博

D5(7月21日):上海,首次入園(上海企業聯合館、國家電網館、通用汽車館、芬蘭館、丹麥館、世博園夜景)

早上9點,列車抵達上海站,一下車熱浪迎面撲來,略顯嚴格的安檢和隨處可見的世博宣傳圖案明確地傳達著世博會的影響力。

購買24日去蘇州的火車票遇到一點小麻煩,原來我在網上查的動車組車次由於滬寧高鐵的開通已經大部分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鐵的車次,這次調整恰好在我出發前的幾天,因此沒有及時獲取最新資訊,結果在購票時多花了些時間。

為了安排好這次世博之旅,出發前查閱收集了大量的網友攻略,參觀路線等等。其中上海企業聯合館、國家電網館、通用汽車館已在網上進行了預約、芬蘭館通過手機預約,基本保證了第一天入園可以輕松看館。

中午從西藏南路入口進園,整個入口廣場空無一人,快速通過蛇行通道,直接享受一對一安檢服務,過去之後依然空蕩,拿了幾張免費贈送的園區地圖,上了高架步道前行百米之後才看到熱鬧的人群,大家或者在興致勃勃地掃館,或者在高架步道下的蔭涼處休息,這個時候很少有人入園,而且絕對沒有人出園,所以出入口處才如此冷清。

上海企業聯合館要憑網上預約的號碼和手機號碼在預約機上再打出預約票,才能憑票進入預約通道。整個建築物一層是架空的,作為觀眾排隊區域,可以免受日曬雨淋,非常的人性化。等了大約15分鐘後進入了這次世博之旅的第一個館,心情還是挺激動和興奮的。上海企業館最核心的部分是一個360度的環幕電影,展示一些科技和綠色環保的概念,徐靜蕾化身蝴蝶教授,指揮大家一起有節奏地鼓掌,其產生的能量據說可以使展館外牆燈光發生明暗和色彩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機器人炒菜的演示,圍了一大堆人,但實在是很無聊,就比那個崩爆米花復雜一點兒。整個參觀時間大約半個多小時,出門口時買了一杯冰凍的茶飲料,挺貴的但送個樂扣杯,LP說很值啊。

接下來的國家電網館,外牆覆蓋著一層小的金屬片,風吹過的時候,好像水的波紋。這裡倒是不用怎麼排隊,我們還是走了預約通道,館內最吸引人的依然是電影,或者說是影像技術。在一個幾乎呈立方體的房間內,全方位放映了一部短片,火焰、海水、雪山、城市、星空,最後以藍色地球收尾,元素很多,但主題不很明確。不過視覺衝擊力很強,我全程錄了下來,感覺震憾。

電網館出來,稍微休息一下,通用汽車館的預約時間還沒到,企業館廣場上玩了一會兒,近距離觀察和研究了一下那個由煙囪改造的巨大溫度計。離汽車館很遠的地方就已經有了排隊的人流,因為前往預約入口要穿過整個排隊區域,讓我真正見識到了排隊的力量,也為自己成功預約省下大量時間而竊竊自喜。進入館內仍然是要在走廊裡排隊的,牆上放一些反映交通擁擠、污染等困擾人們問題以及想像中解決方案的動畫片,一開始沒太注意,無柰等的時間比較久,反復“被”看了多次之後,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門開了,終於可以入場,一排排寬大舒適的座椅,工作人員提示系好安全帶,並提醒放映過程中如何有身體不適則如何如何,原來又是電影。不過事實證明,這個電影非常值得一看,影片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展示未來交通樣子,沒有塞車,沒有污染,沒有交通事故的美好生活,有點科幻色彩,加上弧形屏幕及活動座椅,視覺效果還是挺逼真的。電影之後,屏幕撤離,中間出現一個圓形舞台,影片中的幾款概念車出現在舞台中央,來了一場小小的汽車秀。回想一下,從走廊中的短片,到關於未來交通的電影,再到概念車展示,彼此一環扣一環,看來主辦方還真是花了不少心思。出口處賣一些概念車的紀念品,不過實在是太貴了。

汽車館出來,天已經漸漸黑了下來,世博園內五光十色的燈光亮了起來,每個館都各具特色,爭奇鬥艷。晚餐過後,來到L1碼頭資准備乘渡輪到浦西片區,結果在碼頭等了大半個小時,還目睹了一場由於排隊幾乎引發的一場“戰爭”, 有些人就是以插隊為榮,看來我們的國民素質還有待提高。

浦西這邊的第一站是芬蘭館,感覺參觀的人不多啊,預約通道根本沒有檢查短信就讓我直接進去了。這個外形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冰壺,裡面卻不簡單,雖然沒有什麼大型展覽,但通過一些關於芬蘭生活,傳統和技術的展示,讓我們對這個遙遠的北歐國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接下來的丹麥館算是個意外的收獲。丹麥館就在芬蘭館的旁邊,而且幾乎不需要排隊,跟著往裡走就行。丹麥館最吸引人的無疑是哥本哈根運來的原裝“小美人魚”,一進門就能看到,但“猶抱琵琶半遮面”大部分角度只能看到背影。自行車也是賣點,晚上停止使用,整齊地排在那裡供大家照相。丹麥館的樓頂是個拍夜景的好地方,旁邊的愛沙尼亞館、拉脫維亞館、瑞典館以及稍遠處橫跨黃浦江的盧浦大橋豐富的色彩和燈光都是不錯的題材。

網上的攻略都提到利用晚上時間“掃館”,一般半小時就可以走馬觀花逛完一個,但我的實踐經驗是即便芬蘭、丹麥這樣規模稍小一點兒的館30分鐘內也幾乎是不可能看完的,如果排除人多、夜晚等因素,每個館合理的參觀時間應該在1個小時左右。

丹麥館出來,附近幾個國家館都已經停止排隊了,休息片刻之後乘園內公交來到世博軸,觀賞整個世博園最美的夜景。在一軸四館中主題館和世博中心算是中規中矩,比較吸引人眼球的還是中國館、演藝中心和世博軸。在慶典廣場有一方淺淺的水面,世博軸和演藝中心都會在水面上形成倒影,尤其是世博軸,不斷變幻著色彩和圖案,而水中的倒影則加倍了這種五彩繽紛、美倫美奐的感覺,這裡也因此成了女兒的最愛,不停擺出各種pose,開心地笑著。

沿著世博軸出園的過程就略顯痛苦,除了在中國館前駐足留影外,大部分時間都被那長長的高架步道折磨著。地鐵雖然開到很晚,但這時的班次卻少得可憐,估計是15分鐘一班吧,回到酒店整整12點,睡覺是最重要的,明天要6點半起床,跟攜程的團去看中國館。

D6(7月22日):世博園(中國館、斯裡蘭卡館、巴基斯坦館、主題館、澳大利亞館、葡萄牙館、荷蘭館、意大利館)

雖然中國館在世博會後仍會保留和開放,但去一趟上海也不是那麼隨隨便便的事,因此仍然把中國館放在整個世博之旅最重要的部分。為了能確保進入中國館,放棄了原來全自助的計劃,在網上報了攜程的兩日游,價格略高、水路入園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要早上6點半起床,這對於昨晚12點才回到酒店而且筋疲力盡的我們來說,真是痛苦的經歷。

7點半來到十六鋪碼頭,很多團隊已在此等候,經過等待、安檢、上船、再等待的過程,8點半船終於開了。浦江兩岸的高樓大廈如畫卷般展開,感覺比較壯觀,但談不上美景,因為單調,也因為頭頂的烈日,太陽如此熱情地打著招乎,這才是早上9點鐘。航程剛剛過半,很多人就到一樓准備下船了,估計是要在開園時來個衝刺,排個熱門場館,可以省下不少排隊時間呢。我們停靠的L2碼頭離沙特、日本、韓國等幾個熱門場館都很近,大家如此激動也就可以理解。我們整團都預約了9點半左右進中國館,只能跟沙特館暫時說再見了。

船剛一停穩,人流便開始奔跑,我們乘園區公交先到世博文化中心,再沿世博軸步行前往中國館,迎面便遇到了從6號門上南路出入口殺進來的洶湧人流,人流是跑進來的,和我們是反方向,頓時感到巨大的阻力,在中國館主入口東側的團隊入口和大部隊彙合時,這才稍稍松了一口氣。

由於中國館是全預約參觀,因此即便是有預約也要排隊,好在我們屬於比較早的一批,看似黑壓壓的人群移動還是挺快的,大約排了半個小時。乘電梯來到最高層,稍微等待之後大廳開放,是一部陸川拍的電影,巨大的屏幕讓人感覺很震憾,內容就沒什麼印像了,一個月後幾乎想不起任何一個鏡頭。中國館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那副巨大的、流動的、充滿變化的清明上河圖。雖然整個世博園裡充斥著無數各種各樣的電影和影像,其中不乏高科技產品,但在我所有的見聞中清明上河圖仍然是最宏偉、最讓人不可思議、最“無與倫比”的(借羅格對北京奧運會的贊美之辭),我在這裡駐足一個多小時,用相機記錄所有我感興趣的細節,畫中每個人物都有動作表情,每個場景都有故事,每天都有晝夜的變化,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看來我國家的數碼技術還真是有了不小的進步。清明上河圖之後的展區,與之相比就略顯平淡,秦陵的銅車馬、孩子們關於世博和城市的畫作、超級稻、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等等,都費了很多心思,但珠玉在前,只能接受被忽略和遺忘的現實。

中國館出來已經是中午了,放眼望去整個A片區黑壓壓一片全是人啊,用女兒是話說:中國館外的凳子上坐滿了人,沒凳子坐的也都用上了隨身帶的小板凳。A片區的沙特、日本、韓國那都是動輒排隊4、5個小時以上的高度熱門場館,尤其是沙特館,高架步道下的隊伍一眼看不到邊。正值中午,吃飯也要排隊,人多、價高不說,飯菜的質量也很勉強,還有人排隊買來盒飯,直接就在旁邊叫賣,賣點當然是不用排隊。

炎熱的天氣和熙熙攘攘的游人,帶著我們稀裡糊塗轉了兩個不用排隊的斯裡蘭卡館和巴基斯坦館,前者還好,有傳統工藝制作的現場展示;後者則實在乏善可陳,幾乎是一個圖片展。在炎熱、擁擠和枯燥的多重作用下,疲勞感來的很快,時不時需要停下休息。於是索性轉移到世博軸下的陰涼處,這裡空曠通風,人也很少,好好休息一下還可以避暑,在自動售貨機上買了一瓶可樂,一個字——“爽”。

主題館與中國館隔世博軸相對,一個巨大的方形盒子,外表其貌不揚,人氣也差得多。浦東這邊的主題館包括了城市人館、城市地球館、城市生命館、生命陽光館和公眾參與館等五個館。我們去了城市人、生命陽光和公眾參與三個館,感覺就是大而空洞,幾個小時下來累得夠嗆還沒啥印像。城市人館通過來自五大洲的五個家庭,講述不同地區人們不同的生活狀態;生命陽光館中在一個完全漆黑密閉的通道中體驗盲人生活算是為數不多的亮點;公眾參與館則完全是乏善可陳。最讓人郁悶和不解的是5個館不僅完全獨立,而且互不聯系,從一個館出來,繞很遠才是另一個館的入口,再出來,再繞很遠,非常弱智和非人性化的設計,唯一可能的解釋是分散人流。

主題館浪費我們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出來已經傍晚了,高架對面就是美食廣場,各省的特色小吃都有,價格還可以接受,旁邊另有一排各地老字號的餐廳,華麗外表下估計是罪惡的價格,當然也很少有人問津。不到100塊錢搞定了3個人的晚餐,女兒吃飯時發現有小朋友拿著澳大利亞館的氣球,提出要去澳大利亞館,OK沒問題,就在斜對面。

澳大利亞館赭紅色的外牆和起伏的形狀,宛如澳洲大陸廣闊的紅土地,館的規模比較大,排隊的人也很多,不過隊伍的流動性很好,不停地在前進。經過半個多小時,在蛇形通道中折返無數次,在你失去耐心之前終於可以進館了。館內相當寬敞,內容也很豐富,通過“旅行”、“發現”和“暢享”三個活動區,講述這片神奇大陸上奇異的物種、豐富的文化和宜居的城市。特別是那個10幾分鐘的短片,讓人們通過3個孩子的眼睛了解和喜愛上了澳大利亞。總的來講,澳大利亞館在展覽的設計和布置方面確實做了不少工作,在等待看短片的時候,工作人員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跟大家打招呼、講笑話,讓人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細致。

接下來就進入到C片區了,緊挨著了葡萄牙館沒有人排隊,於是成了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有澳洲館珠玉在前,葡萄牙館就相形見拙了,所有人都匆匆而過,懶得停留,蓋個章就算完成任務了。深入C區,主要是歐洲國家館,夜色中大家爭奇鬥艷,只是大多數被裡裡外外的隊伍包圍著,讓你心生畏懼,於是只能以欣賞夜景為目的,到處逛一逛。荷蘭館的“快樂街”好像一個熱鬧的小鎮,游客走在街道上,展示的東西在一個個小房子裡,大家經過時停下來看一看,接收來自荷蘭的信息。

快樂街出口的空地是大家休息的好地方,一只只小羊成了小朋友的坐騎,這時我們已經入園接近12個小時,一家三口都不想再動了,准備休息一下就撤退。無意中跟LP說起旁邊就是意大利館,引起她的極大興趣,偵察之後說人不是很多,讓我們趕快去排隊。憑心而論,意大利館還是很不錯的,這裡有頂級時裝、有羅馬建築、有F1、有交響樂,也有葡萄酒和美食。元素很多,內容很豐富,無奈的是我們很累,時間也很緊張(即將閉館),沒有心情和時間去慢慢欣賞體會。

從意大利館出來,整個園區已安靜下來,展館都已閉館,游人在休息或在休息後准備離開,女兒坐在小凳子上休息,不一會兒竟睡著了,她早上6:30起床奔波了一整天,也夠累的了。出園總是痛苦的,反復比較後,選擇了步行到園內地鐵站,乘地鐵到馬當路站,轉9號線,再轉8號線。回到酒店又是12點,抓緊時間睡覺,明天還是6點半。

D7(7月23日):世博園(日本館、世博會博物館、城市未來館、案例聯合館(北京、香港、大阪、巴塞羅納、畢爾巴鄂)、馬德裡案例館、溫哥華案例館、世博文化中心、西班牙館)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經過短暫的睡眠,我們都能在6點半起來開始最後一天的世博之旅。因為今天是周五,游客可能會比較多,我們的計劃是,一下船LP帶女兒跑步去日本館排隊,爭取在1-2個小時內入館參觀,而我則放棄日本館,直奔文化中心領取當晚的演出票,下午去浦西案例館蓋章拿到西班牙館的預約。

船一靠岸我們便分頭行動。文化中心的演出票9點半開始發放,稍等了一會兒,順便寄了兩張明信片。領票出來,文化中心、慶典廣場這塊兒還沒什麼人,這個時候人流應該正在向那些熱門場館彙集。步行往日本館方向走,順路考察一下沿路幾個熱門館的排隊情況,一路上不用我問,就有小白菜在向游客“彙報”沙特館6小時,韓國館、日本館也要4到5個小時,這讓我頗為擔心LP和女兒排隊的位置。在日本館的排隊人流中很順利地找到她們,看看排的位置還可以,估計一個多小時可以入館,再問問女兒能不能堅持,她的態度很堅定。

利用她們排隊的時間,我到高架步道上轉了轉,那裡可以俯看整個A片區,日本館、韓國館、沙特館這些熱門館是擠不進去了;朝鮮館、伊朗館、越南館必竟影響力不大;其他的以色列館、阿聯酋館也很有特色,備受網友推薦,但時間關系也去不了,於是在這裡環顧一下,算是對A片區亞洲館的一個總結。

世博園區內的非洲和美洲片區還沒有去看過,於是乘坐園內交通直抵後灘,這裡是歐美及非洲館的聚集地。迎面就是巨大的非洲聯合館,長頸鹿在非洲草原上游弋;對面是南非館,2010年夏天最火熱的彩虹之國;旁邊是黑白相間的埃及館,蘊藏著這個星球最古老的文明;轉個彎就是人滿為患的美國館,現代生活的代表;當然少不了巴西,翠綠的外牆讓我們聯想到足球;加拿大,回歸自然的原生態;還有俄羅斯,童話的城堡;英國館,種子聖殿;德國館,水泥外牆下的科技力量。還有這麼多,我最初的不切實際的計劃中的必游場館,只能在走馬觀花之間打個招呼,又要說再見。

回到日本館,LP和女兒剛好出來,連排隊帶參觀用了兩個多小時,效率還可以,世博護照上也幫我蓋了戳,只是館內不准照相,這小日本還真是小氣。僅僅看完一個日本館,又到了午餐時間,由於接下來要去的世博會博物館、城市未來館和城市最佳實踐區都在浦西區,所以先乘輪渡來到L3碼頭,在“永和豆漿”午餐及短暫休息後,再次頂著烈日出發。

到上海的三天,每天都晴朗地讓人絕望,尤其是中午強烈的紫外線讓人望而生畏,是什麼讓這麼多人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方這麼玩命地奔走,是世博會,是中國人走出國門、了解世界的渴望。世博博物館很值得去看一看,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歷界世博會的一些藏品,介紹世博會的歷史,有人講解,還是很長見識的。就是這個位置太偏僻,如果放在世博中心一定會很熱門。(感覺世博中心那麼大體量的建築放在那兒,冷冷清清的,與周圍熱鬧的中國館、世博軸不太協調,應該增加點人氣。)

依然是頂著烈日,來到城市未來館,走預約通道快速進入。城市未來館也是五個主題館之一,當然它也繼承了主題館大而空的傳統,大多數的展示讓人費解,那些所謂的低碳概念估計設計者自己也不知所雲。唯一的亮點來自“多種可能性”展區的一個巨大熒幕,通過一部動畫電影,並在周圍場景中呈現出“生態之城”、“智慧之城”、“水之城”、“太空之城”、“能源之城”五個夢幻般的未來城市街景,表達未來的城市發展和人類的城市生活的各種可能性。

城市最佳實踐區是整個世博園唯一沒有涉足的區域,來這裡的目的一是體驗,二是蓋章,尤其是在世博護照上蓋滿巴塞羅納、畢爾巴鄂、馬德裡三個案例館的蓋就可以直通西班牙館,這個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於是我們再次分頭行動,我主攻三個西班牙城市館,確保能夠直通西班牙館,而LP帶著女兒先後去了香港、大阪等幾個比較熱門的城市案例館。最佳實踐區這邊我認為非常值得一去,這裡的館以城市為主,小巧玲瓏但專題性強,展示的內容也很豐富,顯得獨具匠心。與國家館大而全相比,這裡的小而精能夠給人更加深刻的印像。比如溫哥華案例館,突出了冬奧會元素,你可以手持火炬,也可以站上領獎台,而且這裡游客少,有充分的體驗和參與機會,更符合我心目中世博會的概念。

完成了在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各項任務,准備再次返回浦東時我們犯了一個錯誤,選擇了輪渡而非地鐵,看似少走了一些彎路,實則在等待輪渡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排隊乘輪渡過江的人流遠超出我的想像,而且一旦加入到隊伍當中,後悔了再想出來也變得非常困難,漫長而焦急的等待使我們精心准備的前往文化中心看演出的計劃成了泡影,於是心情更加焦慮。好不容易乘船來到對岸,卻又發現前往文化中心的道路臨時封閉,原因是有人在韓國館樓頂玩“跳樓”秀,無暇多看兩眼,繞路急行軍直奔演藝中心,演出早已開始,只能希望不要錯過太多。

演出的幾個節目還算精彩,但對於我們來說更多地是利用這段時間休息、調整和放松一下,必竟經過這麼多焦慮和挫折之後,不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需要好好恢復。演出大廳出來卻有了意外的發現,原來文化中心的室外平台是整個園區最佳的夜景觀景平台,這讓大家都很興奮,一邊拍著夜景,一邊贊嘆著“多好的夜景”。

最後一站的西班牙館終於沒有再費什麼周折,順利地進入,順利地參觀,不論是弗拉門戈舞還是小米寶寶都體現了西班牙人的奔放、熱情和友好。西班牙館蓋的章是“我是冠軍”,以紀念西班牙隊在剛剛結束的南非世界杯上奪冠,這也成為我們整個世博之旅最後的紀念。

告別的時候有了一些不舍,但疲憊的我更期待酒店舒服的床,用一個字總結世博三日:累。

D8(7月24日)金茂大廈、黃浦江觀光隧道、外灘、城隍廟、上海—蘇州

在世博園打拼了三天,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痛快地睡一覺,起來就直接去吃午餐。然後終於有機會看一看上海的本來面目,登上“金茂大廈”,飽覽浦東的高樓大廈、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會以及東方明珠、環球中心等地標建築。可能是周末的原因,外灘人流絲毫不亞於世博園,回想16年前來上海實習,外灘倒是面貌一新,感覺卻大不如前,少了安靜,多了浮燥,不僅外灘如此,包括我們自己或許也是如此。

傍晚趕到火車站乘高鐵前往蘇州,短短30分鐘後,我停留在蘇州新火車站,其實只是在舊站的基礎上重建,但依然讓我找不到北。經過一番折騰,總算打到的士前往之前預訂的錦江之星留園店,留園的名字很響,這家店卻在一個比較偏僻的位置,倒是很安靜,安靜地連個吃飯的地方都沒有。

感覺很累,喉嚨也不舒服,難道要感冒了?

上海總結:

1、 暑假觀博對體力、耐力、意志力都是極大的挑戰,在經過黃山的磨難之後還能堅持下來,很不容易。

2、 網上的世博攻略一定要仔細研究,取其精華,尤其是關於合理安排時間、路線,如何預約場館等要熟記於心。當然,攻略一定要看最新的,形勢每天都在變。

3、 世博園內的志願者和直飲水值得表揚,提供了很多方便。園內餐飲還可以接受,但質量一般,用餐時間難免擁擠。

4、 園內交通要批評。尤其是公交不能真正有效覆蓋整個園區,幾條線互不聯系,不是特別方便。輪渡排隊時間太長,運載能力有限。地鐵作用也很有限,與9號線的換乘要先出站,不方便。

5、 預約機全都成了擺設,在大客流面前,除了排隊沒有捷徑可走,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只有3個企業館提供網上預約。

6、 入園的3天,每天客流都在40萬以上,但客流最少的22號卻是我感覺最擁擠的。

7、 過江交通方式太少,運力不足,這可能是造成浦東、浦西冷熱不均的原因之一。

8、 各種影片在世博會上充斥和泛濫,環幕、3D、4D、720度無所不能,但是精品還是少數。

9、 低碳概念的展示基本上都不成功,無法留下深刻印像,感覺就是燒錢,手法本身就不夠低碳。

10、 門票銷售有問題,優惠票和三日票會賣斷貨,這讓人很不解。上海發動和鼓勵市民觀博的做法也往往導致大客流。沒有舒適度,7000萬人的紀錄又有什麼重要。

三、蘇州園林清風不再

D9(7月25日):蘇州博物館、拙政園、觀前街

早上起來就渾身都不舒服,心裡暗自叫苦。

選擇蘇州並沒有什麼很特別的原因,當年大學實習期間的一日游對這個清靜而優雅的小城有著特殊的好感和回憶,再加上在世博園“戰鬥”了三天,也想找一個清靜的地方放松一下心情。

蘇州之行的開始,我心目中的蘇州形像就被顛覆了,那個粉牆黛瓦的蘇州在建設中變得灰塵滾滾,當年靠兩條腿走遍蘇州的我現在被堵在長長的車流之中,在公交車上晃了一個小時才來到第一個目的地——蘇州博物館。蘇博的賣點在於它不僅是杜聿銘的封山之作,而且作為一個現代建築,它緊鄰拙政園但又能與古代園林和諧相處。不幸的是博物館門口不僅排著長隊,而且放行的速度很慢,於是在烈日下又排了將近一個小時,排隊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常態,蘇州曾經帶給我的好印像也被火熱的太陽烤沒了。蘇州博物館的展品與之前去過的陝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相比,並沒有那麼豐富和珍貴,但它的布展顯然花了很多心思,突出了本地特色,鎮館之寶恰恰是虎丘出土的一件秘色瓷蓮花碗,巧妙地結合了蘇州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積澱。

拙政園裡更是讓人體會到什麼叫熙熙攘攘,不大的園子裡擠滿了人,那些曲折蜿蜒的小路和精致的亭台樓閣都被游客所占領,雖然暑假也算是客流高峰期,但我分明感受到的是黃金周才有的“熱情”。那些經典的小橋流水還在,但那休閑的心情卻已丟失,甚至有些失望。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女兒早晨起來問我那天再去看世博,我無言以對,沒想到她在幾天疲憊的經歷後依然有這麼高的熱情。隱約中,感覺抱著美好的回憶重回蘇州也許是這次旅行的一個錯誤。

D10(7月26日):虎丘,蘇州—上海虹橋,上海—廣州—江門

時間過得很快,10天的旅行仿佛就在昨天剛剛出發。虎丘總算沒有讓我失望太多,甚至多了一些以前沒有看到的景點。虎丘塔一如從前略帶傾斜地立在那裡,圍繞著它有無數的故事,以虎丘為像征的蘇州也有著無數的故事,那些故事曾伴隨我們成長,曾吸引我們到這裡來,但現在的蘇州的確是帶給我失望的蘇州,一個被現代工業和無數游客撕碎的蘇州,也許這真是個錯誤的選擇。

上海虹橋樞紐也是為世博會而建的配套設施,規模龐大,機場、鐵路、公路、地鐵彙集於此。從蘇州到虹橋的高鐵,下車後按標識指引就可以直接來到機場的出發大廳。不過整個工程除機場那部分外,其它還沒有真正完工。

回程的航班是上航的FM9505,機票是在上航官網上網購,不到5折還是挺優惠的,不過真是便宜沒好貨,登機遲了半小時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大家都登機完畢才被通知要等待,而且一等就是兩個小時,起飛的時候本該在廣州下機了。由於飛機的嚴重晚點,我們差點誤了當天最後一班發往江門的機場大巴,真是一個匆匆忙忙的結束。

蘇州總結:

1、 蘇州好像迷失了自我,發展的太快以致於不知如何發展,道路上塞滿汽車,園林裡塞滿了游人,運河水仍然發臭,我看不到蘇州的未來。

2、 蘇州博物館的服務欠人性化。大家在館外的烈日下暴曬了一個小時,進館後發現裡面空蕩蕩並沒有多少人,雖然免費開放後每天有人數限制,但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不夠人性化,何況館內外高達20度的溫差,真是冰火兩重天。

3、 蘇州博物館和虎丘都有免費講解,這個要表揚。

4、 蘇州新火車站華麗而龐大,延用了蘇博的建築風格。

5、 蘇州這幾個園子門票太貴了,地方不大,動輒都是六、七十塊,性價比夠低的,何況園子還大同小異。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