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22—2011.7.31隴南、甘南十日游記之一——天水(麥積山石窟)篇

作者: 心也可清

導讀好友小馬哥在5月底來電相約,准備參加一個戶外俱樂部的“甘南”之行,雖說對藏區,尤其是藏傳寺廟去了很多處,但是《天下無賊》中拉蔔楞寺的場景實在難以抗拒,於是很干脆的就答應了下來。在最後商討行程時,由於本人對麥積山石窟一直深感興趣,所以前半段是個人自由行,最後在蘭州彙和大部隊出發去甘南,然後再回蘭州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D1 (7/22)¬ ...

好友小馬哥在5月底來電相約,准備參加一個戶外俱樂部的“甘南”之行,雖說對藏區,尤其是藏傳寺廟去了很多處,但是《天下無賊》中拉蔔楞寺的場景實在難以抗拒,於是很干脆的就答應了下來。在最後商討行程時,由於本人對麥積山石窟一直深感興趣,所以前半段是個人自由行,最後在蘭州彙和大部隊出發去甘南,然後再回蘭州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D1 (7/22)¬ 上海—天水 宿:火車

原本以為在7月底的火車票應該不難買,但是沒想到即使是提前十天,在下午2點45分就等在售票窗口的,沒想到3點一到,T116已經被告知所有臥鋪都賣完了,只有早上8:46發車的K376了,只有毫不猶豫的拿下再說了,於是乎就在7月22號的早上,坐上了去甘肅的火車。好在一路上並不寂寞,遇到在上海大學就讀放假回蘭州的學生以及回蘭州的一個中學老師,倆人都很健談,而且相談甚歡,所以一路上的時間過得很快。

D2 (7/23)天水—麥積山—天水 宿:天水

列車晚點15分鐘在8:46分左右到達天水,在火車站邊上找到1路車站,坐到天水賓館站下(3元),小費周折之後在9:30左右抵達錦江之星,但是總台回復說暫時沒有房間能夠入住,於是留下拉杆箱,去對面的早餐攤解決早餐(雞蛋餅2元+豆腐腦1.5元)。

吃完後打車去長途汽車站(6元),買了第二天的13:30分去蘭州的長途汽車票(67元)。然後坐23路(1元)到三星公司下,回到錦江之星後,10點都過了答復還沒有客人退房,暫時還不能辦入住手續後,無奈之下,把背包中的電腦和其他不用的物品也一並寄存了,重新坐1路(3元)公交去火車站,10點45分左右抵達了火車站,考慮到麥積山景點吃飯會不太方便,同時也想在麥積山能多呆一會,就在永和豆漿大王解決了早午餐(餛飩10元,冰豆漿4元),然後在火車站正門口廣場西側的麥積大酒店旁坐34路(是公交車,還挺正規,5元/人)到麥積山景區,花40分鐘。

34路在抵達麥積山前,會經過麥積鎮,這裡離麥積山的售票處還有5公裡,34路終點是停在麥積山景區的售票處。我坐的這輛公交車是個女司機,特別健談,一聽我說話就說我是上海人,說她去過幾次上海,對上海印像不錯,但是不適應南方的氣候。

公交車行至高速公路處時,有位美女在路的中央攔車,司機雖然說了幾句,但還是停車讓她上了車,交流後得知來自徐州,也是去麥積山石窟參觀的,上午從寶雞趕來天水,下午再趕回寶雞,非常之強悍,令人佩服!於是就正好搭伴一起游覽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門票70元/人次,據說馬上要漲到120元/人次了,不參觀麥積山石窟的門票是20元/人次門票。停車場到麥積山石窟3公裡,有景區觀光車提供交通服務,去是上坡,自己走,來回得花半個鐘頭,所以還是建議買個15元來回旅游車票。

麥積山,又名麥積崖,始創於十六國後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時期。後秦時開窟造像,創建佛寺。西魏文帝時,再修崖閣,重興寺宇;魏文帝皇後乙弗氏亮,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太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建造七佛閣。隋文帝統一全國後,“再修岩窟”,親自降詔,在麥積山建寶塔“救葬神尼舍利”,並敕賜麥積山寺院為“淨念寺”。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麥積山開除常住地糧碑》中記:“麥積山為秦地林泉之冠,其古寺系歷代敕建者,有碑碣可考,自姚秦至今一千三百余年矣,香火不絕……”。可見麥積山石窟的興盛與歷代帝王的重視分不開。

區內松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群峰環抱,麥積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雖然山高只有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郁郁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譽。

據史書記載,著名禪僧玄高、曇弘在此講學,“聚集僧人三百”。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大興崖閣,造像萬千。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曾不斷開鑿或重修。歷史上雖遭多次地震、火災的破壞,仍保存窟龕194個,泥塑、石刻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閣8座。

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游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贊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巨、宏大。

麥積山的石質皆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勢陡然起獨峰,最初有許多天然之岩洞。歷代開窟造像在距離山基20-30米、70-8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層層疊疊,上下錯落,密如蜂房。唐開元年間地震,崖面中間塌毀,窟群分成東西兩崖。現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代洞窟194個,泥塑像、石窟像7,000余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主要以其精細優美的泥塑著稱,有“東方塑像館”之稱。麥積山石窟西秦和北朝早期造像、壁畫風格與莫高窟、炳靈寺大致相同,具有西域作風。自北魏中、晚期則逐步民族化和完全民族化(早於敦煌莫高窟)。圓潤質樸的面型代替了高鼻深目,褒衣博帶的漢裝代替了半披肩和通肩袈裟,柔和流暢的陰陽線刻代替了鍵陀羅式衣紋;造像題材也以漢人生活習俗為准則而創造了各種不同夾侍形像,從而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麥積山石窟造像以北魏為多,窟龕89個,幾乎占全部窟龕的二分之一,精品也大多是北朝作品。

東崖以涅槳窟、千佛廊、七佛閣、牛兒堂為最精美。涅槳窟前有4根粗短的石柱、柱頭有蓮瓣浮雕,柱頂不用鬥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寶珠”,構思巧妙,為我國石窟寺建築的珍品,踏著棧道凌空而上,就到了千佛廊。崖壁上分兩層整齊地排列著258尊石胎泥塑神像,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出廊攀梯而上,便到了規模最為宏偉的散花樓“上七佛閣”。窟內塑像75軀,體態豐腴端莊,面容慈藹安樣,龕內上端壁間,繪有精美的壁畫。“上七佛閣”的下側是牛兒堂和“中七佛閣”,是一座漢式崖閣。通過“小有洞天”隧洞,便到了牛兒堂。一頭“金角銀蹄”的牛犢,蹲伏在天王腳下,昂首展望,躍躍欲試,神氣顯得十分可愛。

西崖,山勢陡峭,險峻難攀,懸崖上聚集著萬佛堂、天堂洞、121、123、127等最有價值的洞窟。萬佛堂內現存泥塑30余件。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雙目微合,安靜慈祥,雙手作接引之態;前壁左上側留有影塑千佛千余身,窟龕中有許多制作精巧、形神兼備的彌勒、沙彌、供養人塑像。天堂洞在棧道的頂點,是兩崖最高的石窟。窟內全是大型的魏代石刻造像,造型雄渾有力,氣韻生動。

由於麥積山石窟西接敦煌、炳靈,東連雲岡、龍門,南近巴蜀,因此整個石窟既受西部佛教藝術的影響,又受中原文化之熏陶。在石窟藝術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遺憾的是,因為年代久遠,所有的石窟都被鐵絲網牢牢的封住了,名義是保護洞窟,只能透過鐵絲網一睹風采,特別是被稱為“東方維納斯”的第44窟造像現在暫時不能開放。和敦煌一樣,麥積山也有特窟,133窟要另外付400元,山肚子裡面有90平米的窟,價格聽起來有點小貴,但是你如果確實喜歡石窟藝術,而且在參觀完麥積山石窟之後還感到意猶未盡的話,那特窟絕對是值得一看的!最好的方式是到售票口等別人一起拼,四個人的話平均下來還是可以承受的。

麥積山一二層是民間的泥塑,水平一般,到了上面就是官方的作品,就精彩很多,我個人參觀完之後的感覺,麥積山石窟的損壞程度其實也挺嚴重,但那一組一佛二菩薩的高大佛像保存的挺完好的。從藝術角度來講,塑像部分的整體水平麥積山石窟比莫高窟的要好,莫高窟的塑像破壞情況更加嚴重,而壁畫部分,麥積山石窟的水平遠遜於莫高窟了,或許麥積山的石窟的名聲並不如其他幾個石窟來得如雷貫耳,所以有些塑像還能保留它的特點。

麥積山石窟參觀時整個游程都是在棧道上,沒有洗手間的,所以不妨先上個廁所,因為是不走回頭路的,一旦下了棧道就不能再上了。麥積山石窟的游人不多,整個過程完全可以慢慢的仔細欣賞,最好能請個導游講解,千萬不要錯過精彩的部分。

下山後將門票明信片寄掉,由於時間已經快3點了,所以就放棄了去仙人崖景區的計劃,和美女返程坐34路(5元),到火車站後各自趕路,我還是坐1路(3元)返回酒店。

順利入住之後,在對面小區的喜明燒烤吃了羊肉、鯉魚、雞胗、毛肚、羊腰等燒烤,再加一瓶黃河干啤,花了29元,吃完去超市買了零食和酸奶,回賓館洗洗睡了。

D3 (7/24)天水——蘭州 宿:蘭州

一早老地方解決早餐(雞蛋餅2元+蔥花餅1元+豆腐腦1.5元),打車到伏羲廟(8元)。先到伏羲廟(30元),正好遇上旅行團游客了,於是當仁不讓的蹭導游。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而朝房、碑廊沿橫軸線對稱分布,規整劃一,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由於伏羲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築群呈宮殿式建築模式,為全國規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築群。又因有伏羲廟,民國以前小西關城又叫伏羲城。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誕辰日,周邊群眾扶老攜幼,紛紛前來伏羲廟朝拜祭祀“人祖爺”。據說那一天整個廟內寶燭輝煌,香煙繚繞,鐘鼓鳴天,善男信女異常虔誠,充滿著一派莊嚴肅穆的景像。

伏羲廟內的天水博物館,正好有吳昌碩的作品展覽,但是旅行團很喧嘩,無法安心參觀,而且為躲雨又浪費了半個小時,出伏羲廟步行到玉泉觀已經是10:45,玉泉觀(門票20元),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城北天靖山麓,占地面積九萬余平方米。觀因玉泉而得名,以“玉泉仙洞”的美譽而榮列秦州十景,玉泉觀創建於唐代,始稱“北山觀”,宋代改稱“天慶觀”、“玉泉觀”,宋末時遭毀。元代初期重修,歷元、明、清、三代的擴建重修,鼎盛時擁有建築90余座,為一處龐大的道教宮觀古建築群落。

古木青松,有些破敗的道觀是世界聞名的道教洞天福地。每年農歷正月初九,天水市民都要扶老攜幼去玉泉觀“朝觀”。朝觀也稱“上九會”,相傳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每年這天,登上玉泉觀進香,是天水人覽勝迎春的第一要事。

整個道觀沒有什麼游客,因為要趕時間,我也是走馬觀花了一番。

打車回酒店,退房。在昨天吃燒烤的隔壁吃了“川香奇香砂鍋”的脆腸砂鍋,沒想到所謂的脆腸竟然是火腿腸!米飯也很難吃(14元+1元),胡亂吃了些之後坐23路到長途汽車站,等13:30開往蘭州的長途班車。

長途汽車依然是超載,沿途不停的帶物,沒想到比我們早一班的12:30的那班車竟然在半路等我們這班車,然後那班車的乘客都被轉移到我們這班車上,班車的前一個小時基本就在拉客和拉貨物,弄得乘客都怨聲載道!坐我邊上的是位河南的生意人,聽他接電話時的對話知道這是位能人,能提供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五糧春,真是什麼人都有!

大巴在最後一小時開得飛快,最快時車速有140碼。到汽車東站是17:30分,打車去酒店7元,沒想到汽車站一轉彎就是,整個行程不超過3分鐘~

入住後放下行李,洗澡,和小馬哥他們彙合,晚上7點半出發去南昌路765號的忠華手抓肉吃晚飯,也就是為了找這家店,竟然走了40分鐘,我們還路過了蘭州有名的美食街—農民巷,飯店的菜肴價格不便宜,但是味道確實不錯,也算是對得起我們這兩條腿了。

















精選遊記: 天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