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差旅歐洲---荷蘭德國篇

作者: Reisender

導讀這次在歐洲總共待了16天,停留了5個國家。荷蘭(阿姆斯特丹)只是中轉,其它4個國家中,德國和奧地利是出差,匈牙利(布達佩斯)和斯洛文尼亞則是借周末小逛了一下。分別成篇吧。荷蘭篇知道要去歐洲出差之後打了個小算盤,決定搭乘荷蘭皇家航空(KLM)的航班,一是因為荷蘭有個朋友,想借過境之際和他見上一面(結果後來還是沒聯系上);二是因為我是東航的常旅� ...

這次在歐洲總共待了16天,停留了5個國家。荷蘭(阿姆斯特丹)只是中轉,其它4個國家中,德國和奧地利是出差,匈牙利(布達佩斯)和斯洛文尼亞則是借周末小逛了一下。分別成篇吧。荷蘭篇知道要去歐洲出差之後打了個小算盤,決定搭乘荷蘭皇家航空(KLM)的航班,一是因為荷蘭有個朋友,想借過境之際和他見上一面(結果後來還是沒聯系上);二是因為我是東航的常旅客,可以使用同屬SKY TEAM的KLM的常旅客酒廊。飛機餐照例的難吃。到了阿姆斯特丹,剛剛雨過天晴。還是八月底,荷蘭的溫度已經降到了16攝氏度,讓一身短打的我略有寒意。阿姆斯特丹機場的KLM常旅客酒廊也無驚喜,接待處的工作人員態度並不熱情,酒廊裡的飲料食物也並不豐盛,報紙和刊物也不多。不過在轉搭去斯圖加特的航班時,KLM給了我驚喜,居然給我升到了商務艙。只是,這商務艙不過是座位稍顯寬敞,並多了一頓晚餐而已。回來的這天想去市內看看,回憶一下10年前的阿姆斯特丹,可是荷蘭的天氣如來到的那天一樣依然不好,溫度低且時有小雨,拖著行李箱走過幾個街區便放棄繼續前行,讓紅燈區繼續留在10年的記憶裡吧。德國篇在阿姆斯特丹給德國哥們打了個電話。哥們很熱情地表示要來機場接我,未免讓我受寵若驚。雖然我們已經認識了有七年之久,而且每次來德國,我都會去找他,但平常我們的聯系並不是特別的緊密,屬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種。他依然開著他那輛一萬歐元買的二手保時捷,一踩油門,轟轟作響,很是威風。在車上,他倒是坦陳,這車上下班不開,忒耗油了。雖然已是深夜二十三點,斯圖加特的街道仍然給我“似是故人來”的感覺。畢竟,我有好幾年的青春曾在這裡揮霍。住的酒店在主火車站旁,叫ARCOTEL。可能是因為位置好的原因,性價比有些低。第二天是周一。在公司辦完正事下班約了德國哥們一起吃飯,順便掰一掰中德友誼。路過主火車站的時候,看見了有趣的情景。德國政府和巴登符騰堡州籌劃改建斯圖加特主火車站,項目名叫“Project 21”。這項目從一開始就充滿爭議,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反對。於是,主火車站外有一面示威牆,上面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示威標語和物件,有直接喊口號的,有抹黑政府人物照片的,也有不明所以的,如晾干的茶包。德國哥們對此不屑一顧,說道:“一開始的反對還有理性,到後來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直到夾藏自己的政治私貨。”而且由於恰逢周一,是項目反對者例行的示威游行日,火車站的公園內已部署了警力,其中還有我在德國從未看到過的騎警。七點多吃完晚飯,再次走過主火車站,正好碰上游行人群,敲鑼打鼓的聲勢浩蕩。如果德國哥們不在身邊,我怎麼都會上去湊個熱鬧,好好瞧上一瞧。無奈他已司空見慣,而且嗤之以鼻:“參加的大部分都是吃飽飯沒事干的老頭老太!”咦?這話聽著怎麼這麼熟悉?

火車總站,柯尼希路依然是熟悉的場景,基本沒變化。廣場上那家書店也一直開著,也一直有很多顧客。它的位置放在中國,應該是旺鋪,絕不可能是個書店。就算曾是書店,也已倒閉關門了。可在德國,在斯圖加特,我看它就已經存在了十年。

夏末秋初,很多人在享受夕陽。而市場廣場上搭棚建屋,人頭攢動,一派熱鬧的樣子。啤酒節?好像時間還沒到。德國境內規模最大名氣最響吸引游客最多的啤酒節活動(十月節,OKTOBERFEST,雖叫十月節,但開始於九月)在慕尼黑。斯圖加特也有十月節,但不是在市中心,而在離市中心不遠的BAD CANSTATT。朋友告訴我說這是葡萄酒節(WEINDORF,直譯是葡萄酒村),也是每年兩次,一次在斯圖加特,一次在漢堡,目的是消耗葡萄酒庫存。慚愧,我以前竟然不知道。

這氣氛是如此熱烈,感覺和啤酒節差不多,最大的差別是人人手中拿的是盛著各色葡萄酒的酒杯,而非碩大無朋的啤酒杯。

總是難得在德國的街頭看見如此眾多的人群。人們似乎都非常享受生活。工作上的困難先拋開一邊,和家人朋友享受夕陽,美酒,嗯,和食物吧(抱歉,本來應該是美食,不過德國的食物大多時候在我看來只是食物,絕非美食。不過德國朋友說上海外灘有家以業主兼大廚命名的Stiller''''''''s Restaurant,據說味道不錯,傳說Stiller先生以前是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大廚,值得一試)。

倒是後來,周四晚上陪同來訪的客戶去老板安排的一家處在山窪窪(連手機信號都沒有)的餐廳裡,享受到了以前從未感覺到的德國美食。從外表看這家餐廳就盛名遠播,小小的停車場上已停滿了車,其中不乏豪車,如保時捷,奧迪Q7,奔馳ML450。老板說這家餐廳的主人來自漢堡,曾在德國各地開餐廳。一聽來自漢堡,我倒是很願意試試他的魚套餐。

坦白地講,走遍各地,我還是覺得中國的美食才是真真正正的美食。魚的烹調也是如此。不過,這次是我在德國吃過這麼多飯,第一次吃到魚凍,而且非常的入味。第一道菜,所謂“來自廚房的問候”的一條小魚燒得也很有特色,完全不像德國人的燒法。相比最差的倒是主菜的魚塊,毫無特色,接近於德國水平(原諒我有點尖酸刻薄,雖然在德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可我這兩周裡依然幾乎每天懷念中國的食物,當中還特地找了家中餐館,即使知道國外的中餐館少有正宗的。我印像特別深刻接近國內水平的兩次,一次是在奧斯陸,朋友請我在一家香港人開的中餐廳,味道確實正宗;另一次是在芝加哥,當時的老板請我在一家據他說在美國頗有名氣似乎還上市的PF CHANG餐廳,它的最大特色就是服務員甚至廚師都是外國人,然而味道卻接近中國味道。)

後來去到德國北部的城市沃爾夫斯堡(WOLFSBURG,也有人叫它狼堡),住在旁邊的一個小鎮FALLERSLEBEN上,旅館的名字叫HOFFMANN HAUS。於是吃晚飯的時候就點了個招牌菜叫HOFFMANN HAUS'''''''' PFANNE(可以勉強譯為豪夫曼家的鍋),乖乖龍地東,就是兩塊雞排,兩塊牛排,兩塊豬排,用水煮了煮,煎了煎,撒了很多鹽(德國人口味偏鹹),再拌了點蔬菜就端上來了。後面幾天,我再也不試招牌菜了,老老實實點一些自己還算認識的菜。

好在這家HOFFMANN HAUS的特色絕不在這“鍋”上。而是這小樓房居然是德國國歌《德意志高於一切》的詞作者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的祖屋。德意志高於一切是我認為世界第二好聽的國歌(第一的當然是義勇軍進行曲),也是那種讓人聽了慷慨激昂隨時准備赴湯蹈火的曲調和歌詞。

Hoffmann是官二代,父親就是這小鎮的鎮長。他後來由於愛國精神(或者自由精神)被普魯士政府放逐,在流放中寫下詩歌《德意志之歌》,後來詩歌的第三段被確認為德國國歌: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Über alles in der Welt,

Wenn es stets zu Schutz und Trutze

Brüderlich zusammenhält,

Von der Maas bis an die Memel,

Von der Etsch bis an den Belt –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Über alles in der Welt!

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

Deutscher Wein und deutscher Sang
Sollen in der Welt behalten
Ihren alten schönen Klang,

Uns zu edler Tat begeistern

Unser ganzes Leben lang –

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

Deutscher Wein und deutscher Sang!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Für das deutsche Vaterland!
Danach lasst uns alle streben

Brüderlich mit Herz und Hand!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Sind des Glückes Unterpfand –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為了與家族中的其他人區別開來,HOFFMANN後來給自己的姓加上了Von Fallersleben,也表達了他的愛鄉之情。

不過FALLERSLEBEN老實講,乏善可陳。雖然德國的很多小鎮很有特色,FALLERSLEBEN卻偏偏沒啥特色,再加上我基本已對德國審美疲勞,實在對FALLERSLEBEN這樣的小鎮有啥興趣。比方說現在被改建成豪夫曼博物館的一座所謂宮殿(德文原文是SCHLOSS,意指王室的住處),我從外表看怎麼也不敢相信它是宮殿,以為當地人搞錯了。這宮殿擱在中國古代,也就是個小地主或者富農水平,遠遠達不到大地主水平。後來看了下介紹,才知道原來布倫瑞克(BRAUNSCHWEIG,老實講,我不知道怎麼譯成現譯名的,直接音譯的話,布勞恩施外克更接近)大公的遺孀曾在這住過,因此也叫“宮殿”。德意志分裂不僅造成千千萬萬的大小諸侯國,還在各地留下了無數“宮殿”。

FALLERSLEBEN實際上是隸屬於沃爾夫斯堡的一個城區,連市區也不算太遠,離大眾汽車的汽車博物館AUTOSTADT(直譯是汽車城)。以前來這兒的時候,這博物館好像還沒建起來,於是這天辦完正事,同事帶我去逛了逛。

汽車城博物館不僅展出老爺車和新車,還附帶了“提車”功能,即大眾汽車的顧客可以邊逛博物館,邊等待提自己的愛車。對此,博物館裡有滾動的指示牌說明那一位的車已經可以提取了。博物館旁還有麗茲·卡爾頓酒店。我一開始有點奇怪,這超豪華酒店怎麼開到這樣一個城市,想到很多買車的是有錢人要住好酒店,另外領著千萬歐元年薪的大眾汽車CEO文特恩博士或者老板皮爾希博士肯定都要住好酒店,也就釋然了。

博物館的主樓裡是各種老爺車,不僅有大眾品牌,還有很多其它品牌,也許有一些是仿制品。比如奔馳發明的世界第一輛車,沒理由原型車會在這兒。附樓裡是大眾汽車旗下各大品牌的展示,奧迪,斯柯達等,布加迪是一個展館裡只放了一部車,可是有很多工作人員。按照德國同事略帶酸葡萄味的話說:“這博物館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

兩年前我剛看過位於斯圖加特奔馳新建的奔馳博物館,於是免不了要相比較一下。客觀地說,我對奔馳博物館的感覺更好:建築外形更時尚,內部審計裝修更精致更獨具匠心,奔馳汽車有更長的歷史,又更多開創歷史的車型,更具品牌涵義和品味。如此種種,都使我對AUTOSTADT興味索然。德國同事說,保時捷也在斯圖加特新建了一個博物館(以前那個我去過,很小車也不多),倒是值得期待下一次能去看看。

在德國的出差行程結束後,我的下一個差旅目的地是奧地利南部的一個小村莊。先得坐飛機到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然後再租車開上一百多公裡才能到達目的地。航班首先是個難題,從德國飛格拉茨的航班並不多,加上我是單程,票價都非常高,便宜的票價都得轉乘一到兩個航班。在網上搜索的不經意間,發現其實有從柏林TEGEL機場直飛格拉茨的航班,價格不貴,而且從沃爾夫斯堡坐火車到柏林只需一個小時的時間。柏林我還是十年前去過一次,正好借機重游柏林。這真是個完美選擇。

從沃爾夫斯堡坐城際快車(ICE)到達柏林火車總站,有些小暈。十年前,柏林火車總站還不存在,從德國西部過來的火車基本停靠動物園站(那個火車站規模較小,和柏林--德國首都及最大城市--的身份不相稱)。柏林火車總站在2006年德國世界杯前落成,算是給德國的首都一個符合身份的火車站吧。

火車總站為鋼結構,東西兩座塔,再覆以透明玻璃,確實像座透明的宮殿。可惜到的時候,火車站南面正在施工,無法好好欣賞這宮殿的美輪美奐。不過,從火車總站的南門一出來,就可以看見那個同樣是透明玻璃頂的帝國議會大廈(REICHSTAG)。從火車站步行過去,不過是一公裡的距離。當中穿越施普雷運河,分別經過瑞士駐德國大使館和聯邦總理官邸,便來到了一塊綠地前。已經有很多人聚集在帝國議會大廈前准備參觀,還有德國的對外宣傳電視台《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的記者在現場做節目。參觀帝國議會大廈應該是免費的。這樣的機會當然不能放棄,而且老實講,我對這座建築早就很感興趣,一直沒尋覓到機會。結果,這次依然未能如願。工作人員告訴我,必須先在帝國議會大廈的網站上先行預約,才能參觀。

無所謂了,不能事事完美。

繼續前行五百米左右,便是勃蘭登堡門----柏林的標志性建築,無論是從建築文化上看,還是從歷史意義來看。站在勃蘭登堡門前,便可以感覺到柏林可以算作旅游城市:勃蘭登堡門前滿是世界各地的游客,門前的馬路上停滿了觀光巴士,東面的廣場上還有玩角色扮演的人在耍寶---穿美軍制服舉美國國旗扮演解放柏林。一開始還有扮成蘇聯官兵的,一眨眼又不見了,想必蘇聯的旗幟沒有美利堅的旗幟受歡迎。

站在勃蘭登堡門前西面的空地上,可以遠眺6月17大街那一頭的勝利女神像。十年前來柏林的時候,還是背包青年,不知飢渴,不知疲倦,風餐露宿也無所謂。還記得當時是從勃蘭登堡門步行去勝利女神像的,途中還經過蘇聯戰士塑像。今天的我再無當時的心境了,還像模像樣地拖著個拉杆箱。算了,選擇觀光巴士坐一圈吧。

勃蘭登堡門前是觀光巴士的集散地之一,也是競爭比較激烈的地方。我親眼看見有兩個不同公司的人為了搶客源而爭吵起來,其中一個阻止客人上另一個人的車,態度很凶,可嘴裡喊的是:“我家還有孩子要養!”有的巴士在車身上印了中國國旗,表示有漢語的同聲介紹。這招也奏效,我看見有中國夫婦正由於此而上了這輛大巴。我也挑了輛有中國國旗的大巴,結果由於買票動作太慢,那車先走了,而同一公司的下一輛車卻沒有漢語同聲。可這是我後來才發現的。得,考驗一下自己的德語聽力吧。

大巴先前往火車總站,再繞回到帝國議會大廈前的綠地旁,然後前往夏洛騰堡宮,接著轉到柏林最繁華的選帝侯大街,經過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然後去到東柏林,有一段柏林牆的遺骸(抱歉,用這個詞)上塗滿各種塗鴉(同聲介紹中直言不諱地說“給德國人民,德國歷史,德國文化造成深深傷害的柏林牆今天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個原因”),其中還經過一個當時東西德分裂時的檢查站Charlie Checkpoint(今天還保留了當時的一些場景,如警告牌“你正在離開西柏林”種種,依然也有角色扮演的人在耍寶————扮成檢查站的美軍官兵)。經過亞歷山大廣場的時候,我努力想回憶馬特·達蒙主演的《諜影重重》裡他是如何在這廣場逃離CIA追擊的。

大巴還經過了其它的一些景點,包括猶太教堂,洪堡大學等等,又繞回到勃蘭登堡門前。我這才注意到,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雕塑就在勃蘭登堡門的南面。於是,趕忙下車去看看。不過,現場來看,已沒有當時在電視裡看到的那麼肅穆莊嚴了,陽光絢爛,母親帶著孩子在裡面玩耍,仿佛這只是座迷宮,並非承載歷史的沉思。

真遺憾,時間所限,這次只能通過大巴蜻蜓點水地看看了。柏林,這座承載了太多德國歷史的城市,依然值得我下次再來,再多花點時間好好看看。


精選遊記: 柏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