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22~2011.7.31隴南、甘南十日游記之二——甘南篇(拉蔔楞、米拉佛閣和扎尕那)

作者: 心也可清

導讀D4 (7/25) 蘭州—臨夏—夏河(拉蔔楞寺) 宿:夏河¬ 早晨6點半起床,在酒店隔壁馬路吃了大名鼎鼎的蘭州牛肉面(面4元+肉4元),除了口味略鹹之外,其他的味道確實不錯。5個人分開兩輛車打車到西湖大廈,8點半左右彙合了大部隊後上了金杯車,我們這輛車一共有9人,包括我、小馬哥和白菜夫妻、帥哥嘍嘍和小龍、臨時加入的武漢張美女和南昌丁帥哥、女導游婁婁和藏族 ...

D4 (7/25) 蘭州—臨夏—夏河(拉蔔楞寺) 宿:夏河¬

早晨6點半起床,在酒店隔壁馬路吃了大名鼎鼎的蘭州牛肉面(面4元+肉4元),除了口味略鹹之外,其他的味道確實不錯。5個人分開兩輛車打車到西湖大廈,8點半左右彙合了大部隊後上了金杯車,我們這輛車一共有9人,包括我、小馬哥和白菜夫妻、帥哥嘍嘍和小龍、臨時加入的武漢張美女和南昌丁帥哥、女導游婁婁和藏族司機北京。(起初我們很奇怪,以為“北京”只是外號,沒想到司機拿出身份證,上面明明白白寫的就是“北京”這兩個字)同車的小丁由於忘記帶水壺,急著趕回賓館去取,導致大家等了大約1個小時,回來後我們一致要求帥哥在車上給大家獻歌一曲,帥哥答應等氣息平靜之後再唱,沒想到路上一開心就都忘記了這茬,讓帥哥免遭一劫。

10點左右,我們這群分別來自上海、遼寧、江蘇、浙江、湖北和江西的人,坐著由藏族司機北京開著甘肅的車從蘭州出發,踏上了去甘南的路。

車出蘭州向南行,很快駛入山地。查地形圖,應屬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銜接地帶。這一帶山巒連綿,河流穿越切割,形成起伏的溝壑,而且依舊保留著原始狀態的地貌,可以看出應該有史前人類的文化遺存。蘭州前往臨夏,需要經過三甲集、祁家集,或通過廣河縣城,這些路段均要穿越繁華地段,車多人稠的情況使得車速無法提升,在經過東鄉的時候,還能看到路邊藍色的抗震帳篷。

下午一點左右抵達臨夏,臨夏是一座具有濃郁回族風情的古城。早在唐代,回族的先民們就伴隨著絲綢古道的陣陣駝鈴,在這片土地上扎了根。清真寺是臨夏的標志,在 80 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矗立著 100 余座風格各異的清真寺,其密度為中國之最。而最出名的就屬磚雕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東宮館和榆爸爸寺,據說是磚雕藝術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我們因為趕時間,所以只是在臨夏解決午餐,又吃了一頓手抓羊肉,價格比昨天蘭州的要便宜至少三分之一,味道相差不大,抽空有趣買了一箱瓶裝水,以備路上需要。

茶足飯飽,繼續向夏河前進,這個隊伍有幾個活寶,才相處第一天,就能隨意打開話匣子,嘻嘻哈哈好不熱鬧,在經過草原時,作為隊伍中的長者,我給同車的各位安排了在草原要做的工作,美女們去剪羊毛、帥哥們負責揀牛糞、腿腳不便的小龍負責打酥油,其余的負責生火造飯~

時間約為15點30分,到達夏河,夏河是個小鎮子,比我想像中的鎮子要小許多。鎮子的主體就一條街道,而這個鎮子上的主要建築,幾乎都分布在這條街道的兩邊,什麼鎮政府啊、郵局啊、小學啊,當然,還有很多客棧、飯店和紀念品商店,都是為我們這樣的游客准備的。拉蔔楞寺就在街道的盡頭,走路十分鐘左右。入住曲登嘎布賓館,放下行李,趁時間還早,我們沒有休整就出發了。

拉蔔楞為藏語“拉章”的轉音,意為佛宮所在之地。據記載,拉蔔楞寺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學府,和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還有青海的塔爾寺,合稱為喇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規模上僅次於布達拉宮。可是當我站在拉蔔楞寺諾大的廣場上,腦海裡出現了“天下無賊”裡似曾相識的情景時,它和我心中所想的卻相差甚遠,此時廣場異常冷清,只看見廣場的遠處有些學生模樣的人在寫生,完全沒有電影中萬人膜拜的場景。

拉寺門票40元,買完票後在售票處旁邊等著,會有一個喇嘛帶領參觀講解。而實際上,如果不進寺,在外面參觀,是完全不用買門票的。喇嘛解說的聲音平淡而輕幽,不帶絲毫感情色彩,想必是對那些解說詞早已重復得厭倦了,殿裡閃爍的燭火似有還無,各世活佛的畫像和照片在燭火的照耀下變得鮮活起來,這裡他們的領地和世界,也是他們的“香巴拉”。

望著廳堂中央整齊但空蕩的蒲團,覺得每次對佛的禮拜,就像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過濾和蕩滌,在佛祖前可以坦然的問自己是否做到了心口如一?是否忘記仇恨?是否對一切心存感激?只有在佛祖面前,我們似乎才可以忘記一切凡世間的恩怨,相信人世間一切都那麼地美好,能充分享受我們自己心裡的極樂世界。

出了殿堂就開始在拉蔔楞寺龐大的廟宇間游蕩,不經意間隨著轉經的人群慢慢走上了寺廟背後的龍山,同藏民們一起圍繞著拉蔔楞寺慢慢前行,在一個流浪藝人前,小馬哥意興盎然的看著他的表演,最後索性坐下欣賞了,這一幕和諧的場景,被我用相機記錄了下來。

晚上先去lonely planet力薦的“NOMAD”喝奶茶吃地道的藏餐,但是進去一看人滿為患。於是再去找網上推薦的紅石青年旅館餐廳,雖不遠,也就走了十多分鐘左右,進去後發現依舊人頭攢動。由此總結了一條規律,但凡是網上口碑好的地方,大家都是爭先恐後的尋找,導致基本上都人滿為患,看來這網絡還真是個可愛又可怕的東西,具有著不可意思的力量,可以輕易的成就很多客棧、酒吧、餐館,讓大家按圖索驥追隨而來。

晚上原來計劃想看日落,沒想到天公不作美,雷電交加大雨滂沱,更讓人擔心的是小馬哥竟然一個人打著傘上了鳳山上的曬佛台,著實把我嚇得不輕,直到他下山才安心。比較幸運的是當天晚上在賓館竟然還有熱水,洗了個澡。

D5 (7/26) 夏河—合作(米拉日巴佛閣)—迭部 宿:迭部

早上5點不到,小馬哥過來叫起床去看日出,天道酬勤,總算等到了日出。日出的一瞬間,籠罩在金色陽光中的拉蔔楞寺美得讓人心醉。遺憾的是因為時間關系,沒等得及看晨辯,更沒辦法在大殿前庸懶的曬曬太陽,只是倉促的轉了一段號稱世界上最長的轉經走廊,然後回賓館洗漱,解決早餐打點行裝。

9點准時出發,先去安多藏區合作市,參觀藏傳佛教白教的代表建築:米拉日巴佛閣。它的全稱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閣”,名字雖然有點兒長,卻也講得很明白。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樓閣已毀於“文革”。現存建築重建於1988年5月,歷時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閣是為紀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閣。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在安多藏區最主要的填充院。

米拉日巴是藏傳佛教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位大師,是噶舉派(白教)創教者之一。他年幼喪父,家產被伯父霸占,隨母親過著貧困生活,飽受凌辱。為報仇雪恥,他修習了苯教咒術,並咒殺了伯父及其親友30余人。快意恩仇之後,他頓生懺悔之心,於是改宗佛教,拜在瑪爾巴譯師門下。為了磨煉他的心性,瑪爾巴曾讓他在連續六年之內修建眾多城堡,然後再一一拆毀。後來,米拉日巴又在崗仁波齊雪山上苦修了9年,飲冰雪、食青苔,以至毛發膚色都變成了綠色,最終印證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拙火定”能夠大幅度提高身體溫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襲布衣,人們稱之為“米拉日巴”,意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米拉日巴終生未建道場,在青藏各地雲游傳教。他傳教的方法獨特,常以歌唱教授門徒,對後世藏族詩歌發展產生過影響。米拉日巴修煉過苯教和紅教的密法,參與開創了白教,而他對密宗的心得又被後來的黃教所沿襲,所以受到藏傳佛教各派的尊崇。

佛閣內主要供奉藏族民眾中最富傳奇色彩、婦孺皆知的米拉日巴佛。樓高共九層,供奉以米拉日巴佛尊及其弟子為主的藏傳佛教各派的開宗祖師,有以金剛為主的四密乘的眾多佛像、菩薩、護法神等各類佛像1720尊。反映藏傳佛教內容的各類壁畫規模巨大,繪畫技法高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佛閣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主題:第一層主供藏傳佛教的幾位主佛,像強巴佛(即漢傳佛教的彌勒佛)、釋迦牟尼、文殊、觀音、大金剛手、藥師、度母、白傘蓋等等;第二層主要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層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寧瑪派(紅教)的師君蓮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贊……每一層都代表了藏傳佛教的一個時代或是一個支派,並包括了已經被神化的藏族歷代文化名人,比如創制藏文的吞彌•桑布扎,藏戲之祖唐登傑布,藏藥鼻祖老宇妥•元丹貢布等等,當然,也少不了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中午在合作市區吃的午餐,順路買了些西瓜和桃,味道都很甜。下午基本都在趕路,途中經過了當周草原,還翻過了光蓋山,一路上分別體驗了高原草甸、灌木林、喬木林和光山石林登的地質變化。路上既能看得到婀娜多姿的杜鵑花和野罌粟,也有茂密的森林和聳立的雪峰,美不勝收。在經過當周草原時,除了當時腿腳不方便的小龍之外,其余人等拍攝了集體飛行的照片留念。進入迭部境內,景色大變,不再是丘陵,換成了深山老林,汽車也像扭秧歌似的在山路上扭來扭去。山很高,須得仰視才看到頂,有些地方大石如巨屋,東倒西歪,滾到路畔,好像剛發生過地震的現場,又像是泥石流隨時要爆發的樣子。道路情況非常不好,灰塵巨大,道路顛簸,髒的程度讓我感覺像是回到了尼泊爾,等下車拿行李時,發覺黑色的拉杆箱變成了灰黑色,估計這一路坐在車裡的我們怎麼著也當了回生物吸塵器了!

最後在經過扎尕那之後,再車行35分鐘後,終於抵達迭部縣城,那時已經晚上7點左右了。街上幾乎沒有摩托車,很幽靜,藏民雖占到75[%],卻不怎麼穿藏服,更像一個漢化程度較高的小城。據介紹縣城附近多的是蕨麻豬,長不大,滿街亂跑,以吃蕨麻長大,聽說肉極香。

當天宿貢閣賓館,由於賓館沒有電梯,先到的同學占了4層,我們只能在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跌跌撞撞地爬上了5層,還好沒有趴下。當晚在賓館對面的貢閣肥牛火鍋用晚餐,我和白菜兩個先去超市買第二天的午餐,有火腿腸、梨和魚罐頭。回到飯店一看,剩下的已經開吃火鍋了,唉,遇人不淑啊~大盤的肉都是20元一份,分量十足,感覺還算便宜,酒足飯飽之後,各自回房洗澡睡覺。

¬

D6¬ (7/27) 迭部—扎尕那—迭部 宿:迭部

早上起了個早,把昨天的衣服給洗了,然後去賓館斜對面的農貿市場解決了早餐,在上海基本不吃的豆漿油條,在此時卻讓人感覺簡直就是人間美味,抓緊時間又和小馬哥去買了些鹵菜和啤酒,因為昨天領隊通知,今天中午組織上不管飯,午餐要自己解決。迭部的鹵菜不便宜,光豬頭肉就買了53元錢!

9點准時從迭部出發,去扎尕那(海拔高度:3970米)。扎尕那所在的迭部縣座落在岷山、迭山形成的大峽谷裡,傳說是神仙用大拇指摁開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香巴拉王國。

“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扎尕那山位於迭部縣西北34公裡處的益哇鄉境內,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閻王殿”之稱。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岩壁構築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偉壯觀、璀璨生輝的光蓋山石峰,古稱“石鏡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東邊聳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雲,雲霧繚繞;南邊兩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並立成石門;再南至東哇、納加一帶,峭壁矗立,蒼松翠柏郁郁蔥蔥,猶如高峻雄渾、堅不可推的城牆,把扎尕那四村一寺圍在城中,其中東哇村和桑拉寺院正巧座落於石城中央。

九十多年前,美籍奧地利裔植物學家、人類學家約瑟夫•洛克在扎尕那留下了他考察的足跡,此後他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表有關照片和文章,為希爾頓創作《消失的地平線》提供了難得的素材。洛克對扎尕那的評價“我平生從未見過如此絢麗的美麗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看到迭部的美景,就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裡”。

扎尕那天然石城內,坡上有四個藏族寨子、城正中央一座寺院,土地平坦,綠草如茵,村舍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儼然一幅桃源景像,這裡有西藏魯朗般的林海,貴州西江似的木樓,青海年寶玉則式的山脈。 ¬

漫步到了一座寨子腳下。寨子裡看不見一個人,只看見一座小橋和幾頭牛。這些牛清一色的黑,頭上兩把鐮刀樣的大角,威風凜凜,眼神卻盡顯溫柔,氣度從容。其中一頭靜靜地望著我們,那眼神仿佛在說,這些人從哪來的啊,我不是在做夢吧?

穿過了村莊之後,到了峽谷入口,在小河邊席地而坐,然後自己解決午餐,河水很涼,可以冰鎮西瓜、啤酒和梨,喝了兩罐啤酒後,把垃圾裝好袋就去穿越山谷。

城內左上角還有一道出口,是由石山斷裂形成的石質狹道,南北走向,長百余米,寬僅數米,石峽兩面是垂直挺拔的岩壁,一條小溪懸瀉而下,聲響如雷。此道亦是洮疊古道中的險關。此為石城“後門”。而在石城正南方,有一道石山對峙而成的“正門”,門外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十裡峽谷,恰似城外長廊,南端矗立兩遭數百來高的對稱岩壁,猶如兩堵巨型門墩組成宏偉的前門,是俗稱“鬼門關”的納加石門。我們歷經艱辛,也只是走到了第一個石門處,離開以前馬幫所走的34道石門差遠了,當時的馬幫或者穿越者走完這條峽谷需要4天3夜。但是沿途優美獨特的風景,已經足以讓人感到如臨仙境,留戀忘返,在這裡,所有的語言都蒼白無力,唯有雲白風清,心曠神怡,物我兩忘。

在洛克把扎尕那的人間仙境推介到西方後的九十多年後,扎尕那山還是那樣自顧自地美麗。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2009年曾發布“尋找十大‘非著名山峰’”榜單,位於迭部縣林業總場益哇林場扎尕那省級森林公園內的扎尕那山榜上有名,位居第四。《中國國家地理》給出的扎尕那山入榜評語是:“扎尕那山,山勢奇峻、景色優美,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這片世外桃源雖然早在百年前就被洛克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塊處女地。”

“十大非著名山峰”這個界定充滿了悖論的意味。被列入這個榜單說明扎尕那的大美已愈來愈被世人所知。扎尕那的旅游開發已箭在弦上。

當年的九寨溝,不過是九個藏族寨子,與世無爭地自在著,可現在每天萬頭攢動,沒有消停的時候。天上的、雲端裡的扎尕那啊,你將如何自處?但願我的游記不要在無意中傷害了你的純潔無瑕和絕世之美。

當天依舊宿迭部,扎尕那除了把她的美麗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裡之外,扎尕那的艷陽在我的脖子上也留下了短期內難以磨滅的印記,脖子被曬傷蛻皮了!



















精選遊記: 隴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