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日本最佳展覽の選

作者: vero627

導讀對日本來說,發災難性海嘯,據統計已奪去近1.6萬人的生命,並令全國籠罩在核危機中。7個月已然過去,核恐怖依舊陰魂不散。 然而,如策展人渡邊真也(Shinya Watanabe)此前曾指出的,災難後的日本絕非陷於絕望之中。即便是在今天,當你造訪這個國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溫文爾雅的輕快,並感到災難使人們重新團結起來,通過他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勇氣、悲憫和“忍� ...

對日本來說,發災難性海嘯,據統計已奪去近1.6萬人的生命,並令全國籠罩在核危機中。7個月已然過去,核恐怖依舊陰魂不散。

然而,如策展人渡邊真也(Shinya Watanabe)此前曾指出的,災難後的日本絕非陷於絕望之中。即便是在今天,當你造訪這個國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溫文爾雅的輕快,並感到災難使人們重新團結起來,通過他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勇氣、悲憫和“忍”的精神。

對於一位藝術記者來說橫濱三年展(Yokohama Triennale)像這種樂觀精神一樣震撼人心,該展將於本周末落下帷幕,但其開幕僅在日本大地震發生後5個月。當地震來臨時,三年展的主題早已被提出,這一主題提出的問題如今卻顯出詭異的先見之明——“關於這世界,我們究竟能知道多少?(How Much of the World Can We Know?)”。策展人Eriko Osaka當時提出這一主題,或許是為能在不拘於策展框架的國際藝術大雜燴(當代、現代和古代)中進行選擇。她無疑將藝術的形而上學維度置於首位,這在災難發生前或許顯得並不入時,而在災難的語境下,這屆三年展的主題顯得異常尖銳。國際藝術家們的作品非常強大,而對我這位記者而言,最震撼人心的是日本本土藝術家作品的超常品質,以及觀眾們的反應,時而戲謔,時而虔敬,時而投入,時而悅人,這可謂是我作為記者參觀過的最振奮人心的一屆三年展。

下周我們將對橫濱三年展進行深度報道,而本文將從另一角度呈現本季日本創造力的典範。因為橫濱三年展的精神並非獨一。東京的藝術圈也顯得頗具才華,並飽含贊助之源。這篇日本最佳展覽の選先略過畫廊,帶你走走日本的博物館和街巷。

ARTINFO為你選出在今年秋冬賞鑒日本創造力的6種最佳方式,依其閉幕日期為序:

1. “南蠻美術之光與影:泰西王侯騎馬圖屏風之謎”,三得利美術館,東京

http://www.suntory.co.jp/sma/exhibition/11vol05/index.html

橫濱如今是日本第二大城市,而當1853年海軍准將馬修·佩裡(Matthew Perry)將美國戰艦開到其岸邊,威逼日本打開國門通商時,橫濱還只是個漁村,卻也不乏西人航海“歷險”,來此尋找商機,最初來訪的是伊比利亞人,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航行日本,運來洋貨和傳教士。這些西方人當時被日本人稱作“南蠻”,他們將基督教和西方繪畫傳入日本。有些日本藝術家(應是在耶穌會傳教士的指導下)學會這種新的繪畫形式,創作出如今已被奉為傑作的作品。這些無名日本藝術家(或許是基督徒)們的作品中,有一件極大的《泰西王侯騎馬圖》屏風,如今被分藏於神戶市和東京三得利美術館,而今在展覽中“合璧”。展覽中還有其他“南蠻藝術”的典範之作,西方的誘惑與威脅在其中可見一斑。

展覽將持續至2011年12月4日。

2. “代謝主義:未來都市展”,森美術館,東京

http://www.mori.art.museum/contents/metabolism/index.html

森美術館與三得利美術館同在東京六本木區,在此我們能夠見證另一段歷史——20世紀中葉掀起的自稱“代謝主義”建築運動的夢想家們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是其全盛期,而關於這一運動的根源(提出建築與城市應能如生物體一般有機地生長和進化)可追溯至30年代,其影響則持續至70年代及往後。代謝主義建築師們的許多大膽設想(比如在天空中盤旋的高速公路和漂浮於東京灣的城市)注定只能停留在設計階段,而另一些則成為了現實。比如都城市民會館(1966),其屋頂有如折扇般打開的鳥尾。還有1970年大阪世界博覽會慶典廣場多單元的“大屋頂”。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Nanjo Fumio)指出,這一運動的狂想方案之一,建造浮於地表10米以上的房屋,如果真能實現的話,便可任憑各種海嘯肆虐而屹立不搖。

展覽將持續至2012年1月15日。

3. “歐文·佩恩和三宅一生:視覺對話”,21_21 Design Site,東京

http://www.2121designsight.jp/program/visual_dialogue/

這一展覽在安藤忠雄設計、三宅一生任館長的設計博物館中舉辦,為紀念三宅一生與已故的美國頂級攝影師歐文·佩恩(Irving Penn)長達13年的藝術合作。自1987年起,兩人就開始了一年兩度的合作歷程,三宅一生會從他即將發布的服裝系列中精選出一些寄到紐約,由佩恩拍照後作為宣傳圖片刊發在《Vogue》雜志上。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能交換,而是藝術對話。三宅一生從未出現在佩恩的照片中,卻允許這位攝影師按自己的意願用他的服裝與模特拍照。合作的成果令人愉快,用三宅一生本人的話說,“為那些服裝吹入新的生命”,使他能夠“重新充滿勇氣前行”。這也是這場展覽的成績之一,精選出佩恩為三宅一生設計的服裝拍攝的一組照片進行展示,此外還展出了三宅一生私人收藏的一組佩恩拍攝其他題材的照片,令你一睹這對大師在當時是多麼地離經叛道。在一個以長發、墊肩、“貪婪為美”著稱的時代,三宅一生的服裝在模特身上卻有如活物,通過藝術與科學使衣料充滿活力和動態,佩恩本人的照片則凝聚著一種明晰感,將蝸牛或奶酪等平凡之物體變為欲望的對像。

這次大展中的另一位主角是建築師安藤忠雄,他的建築靈感來自三宅一生“一枚の布” 的極簡主義時尚理念——所有服裝風格都來自一件同名作品。該建築兩頭尖銳的屋頂由一塊折疊鋼材構成,多半位於地下的展廳被來自屋頂的自然光照亮。

(請點擊此處瀏覽更多本站此前對該展的報道及圖庫)

展覽將持續至2012年4月8日。

4. 六本木藝術金三角,六本木區,東京

在21_21 Design Sight展出的藝術與建築的對話很贊,而這種對話在六本木藝術金三角可謂天天見,此地曾為聲名狼藉的六本木夜店區,被建築巨頭、森大廈株式會社長森墊(Minoru Mori)重新構想成為一個高端購物、餐飲、公寓和寫字樓的空間,如今此地已成“六本木藝術區”,有3家博物館:森大廈株式會社自己的森美術館(位於森大廈53樓),三得利美術館和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其建築都由頂級建築師打造,尤其是後者,由曾為代謝主義運動成員的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操刀,有洶湧波濤般的金屬與玻璃立面。而森美術館有著最值得誇耀的裝飾:露易絲·布爾茹瓦(Louise Bourgeois)1999年的巨大蜘蛛雕塑《媽媽(Maman)》立於其下,六本木區的生靈在蜘蛛腳下流動不息。

長期開放

閱讀更多展覽推薦,請點擊原文鏈接:http://cn.artinfo.com/2011/11/04/best-fall-shows-japan





精選遊記: 橫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