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

作者: chenli76

導讀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 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築群。由於武當拳而出名的武當山,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嶺,南接巴山,連綿起伏,縱橫400多公裡。宋代書法家米芾曾為武當山寫下了剛勁有力的“第� ...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 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築群。由於武當拳而出名的武當山,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嶺,南接巴山,連綿起伏,縱橫400多公裡。宋代書法家米芾曾為武當山寫下了剛勁有力的“第一山”三個大字。作為旅游勝地,武當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

宏偉的古建築群

一是山上有宏偉的古建築。據說,在建築的規模上,超過了五岳。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武當山即興建五龍祠,宣揚道教。以後道教逐漸增多,武當山便成了道教名山。武當山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據說,武當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當之”而名。元朝末年,武當山上的古建築大部分毀於兵亂。目前山上的宮觀多為明代所建。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成祖朱棣派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萬軍民工匠,在武當山大興土木,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建成了淨樂宮、迎恩宮、玉虛宮、紫霄宮、南岩宮、玉龍宮、遇真宮、太和宮、復真觀、元和觀等33處大建築群。此外,還建了39座橋梁,12座台,鋪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個武當山成為一座“真武道場”。在設計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點,布局巧妙,座座宮觀都建築在峰、巒、坡、岩、澗之間,建築精美,各具特點又互相聯系,整個建築群體疏密相宜,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現存的主要建築有金殿、紫霄宮、遇真宮、復真宮等。

天上瑤台金闕

坐落在武當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梁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杆台,台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牆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群峰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瑤台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築 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宏偉,氣派非凡。

山巒清秀,風光壯麗

二是山巒清秀,風光壯麗。自然景觀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十石,九泉等。而這些自然景觀又與精致的古建築融為一體。如被認為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南岩,就有一座建於元朝的“天乙真慶萬壽宮”石殿,雄踞在懸崖之上。在絕崖旁邊,有一雕龍石梁,石梁懸空伸出2.9米,寬約30釐米,上雕盤龍,龍頭頂端,雕一香爐,號稱“龍頭香”。過去,有些香客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竟冒著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游客來到後,一般都要來游覽南岩,觀看此險。 聞名中外的武當拳三是武當拳聞名中外。武當拳全稱“ 武當太乙五行拳”,是我國武術上的重要遺產。武當拳的創始人是北宋時武當山著名道士張三豐。他創造的拳術稱為動靜結合的太極十三式。到明弘治年間,武當山紫霄宮第八代宗師張守性,綜合張三豐的太極十三式和華佗的氣功五禽戲,發展為武當山道士世代相傳的一種獨特拳術,亦稱內家拳,流傳甚廣。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