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日散記:在翠湖邊畫圈兒

作者: 狂愛CTU

導讀本文更多照片請見:http://***/s/blog_4b67a35e0100w72j.html 也不是第一二次到昆明了,但每次都是路過而已。所以這次特意給這座雲南的省會城市留下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結果還是不夠,滇池和大觀樓沒去成,金馬碧雞坊也沒去成,全在翠湖邊畫圈兒轉悠了。 繞著翠湖有四條路,翠湖東西南北路,再往外也是四條路,華山路、圓通街、文林路、錢局街,大圈套著小圈,把21公頃的翠� ...

本文更多照片請見:http://***/s/blog_4b67a35e0100w72j.html

也不是第一二次到昆明了,但每次都是路過而已。所以這次特意給這座雲南的省會城市留下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結果還是不夠,滇池和大觀樓沒去成,金馬碧雞坊也沒去成,全在翠湖邊畫圈兒轉悠了。

繞著翠湖有四條路,翠湖東西南北路,再往外也是四條路,華山路、圓通街、文林路、錢局街,大圈套著小圈,把21公頃的翠湖圍在中間,宛如一顆掌中明珠。

我們在翠湖的圈兒從華山路開始。五星級的翠湖賓館,前門臨翠湖南路,後門便是華山西路,隔著窄窄的坡道,“傾城國際青年旅舍”像鬧市中一朵靜靜開放的小花。我們便投宿在這家起名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的才將將開業不到一周的青年旅舍,這裡有舒服的大床和床上用品,有十分情調的“崖壁上的小酒吧”,更有開門入塵世、閉門享清寧的鬧中取靜,想來,未來的“傾城”生意將會很不錯吧。

從“傾城”走下一個短短的緩坡,就可以直達翠湖南門,但還是讓我們首先將腳步向外延伸一下吧。翠湖的東南角,是昆明的春熙路——正義路、正義坊,一坊之隔,一邊是繁華的商業街、購物中心和“新天地、寬窄巷子”一般的“舊物改造”,另一邊則是仍舊處於“舊物”階段的文明街。這一片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老街區,據說2004年就啟動了“昆明市歷史街區保護性修建項目”,可不知道為什麼,7、8年以後的今天,還是一片刷滿了“拆”字、結滿了蛛絲的危舊木樓,在周遭所謂改造實則附會的仿古式新建築中,這裡的衰草枯楊倒顯得別有情懷。不過,當然,我們都知道,遲遲早早,這些老街老巷將會變身為“新天地”。



沿著正義路向北,在雲南省人民政府門前向右轉,就是與華山西路平行的華山東路。先在路邊一家小店吃早餐,米線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不過這裡沒有enyaya心儀的小鍋米線,讓她有點點失望。

好些年前有一本《昆明的慵懶時光》,開宗明義:華山東路是最能展現老昆明風情的一條小路。這條路與西路一樣,窄窄的,有著緩緩的上坡路,這裡已是五華山的西麓。多年過去,已經不大看得出老昆明的風情,只是還保留著幾分閑適,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所在的節孝巷有著蜿蜒向下的梯級,市井味兒十足。不過,大德寺雙塔正被包裹著,因為傾斜得厲害了,要重建,前前後後,拆掉了一大片。

華山東路走到北盡頭,是圓通街,正正經經一條車水馬龍的大街。圓通寺就位於這條路上。始建於唐南詔時代的圓通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也是昆明八景之一。門票倒很便宜,6元錢,不知道是不是正在整修的緣故。從正門進寺以後,越向裡走地勢越低,這在我國寺廟建築上是頗為罕見的“倒坡寺”。

由於大雄寶殿整修關閉,我們正准備掉頭返回,幸好這時透過大殿的側面,忽然看到歐影翻飛,原來在大殿後面,還別有洞天呢,差點就錯過啦。小巧別致的水池正中一座八角廟宇,兩側設抄手回廊繞池接通對廳,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獨特風格,好似一座漂亮的江南水鄉園林。最奪人眼球的是,此時滿池滿院的紅嘴鷗,或靜立於橋頭欄上顧盼生姿,或低低掠過水面,轉眼消失無蹤,或身手敏捷縱躍半空,搶食游人拋灑的鷗食。忽而滿院的鷗鳥們好像得了什麼警訊,齊齊振翅高飛,在寺院上空盤旋往復,鳥鳴啁啁,直令人詫異:也沒有“爭渡爭渡”,如何“驚起了一灘鷗鷺”?我和enyaya都是怕鳥的,可這第一次在寺廟裡與群鳥邂逅,還是頗為驚喜。

麻著膽子穿過群鳥占據的池塘拱橋,再往後是我國內地目前獨一無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銅佛殿。這裡供奉著泰國佛教協會1982年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上座部佛教又叫南傳佛教,現流行於東南亞一帶,所以這座銅佛殿的建築風格也完全模仿泰國佛寺的特點,以白色為主,尖頂,飾以金色,連院內的植物都以熱帶植物為主,置身其中,好似又回到了寺廟林立的泰國清邁老城......



離開圓通寺,沿著圓通街向西,經過“李公樸殉難處”,就到了翠湖邊。翠湖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稱“翠湖”。水面大約15公頃,其實並不大。兩道長長柳堤呈十字交彙於湖心,兩堤交接處是湖心小島和碧漪亭。不過這些都還一般般,冬日翠湖之美,最美在一群群雪白的紅嘴鷗,海鷗們成群結隊從遙遠的北方飛到這兒過冬,給春城昆明更增添了盎然的生機。



此時已近中午,我們沿著翠湖東路一直到南路,去尋找中和巷石屏會館。前一天晚上特意過來,結果餐館不到8點就已經准備打烊了。今天中午又一次尋來,沒料想,這家頗受好評的雲南菜館居然給我留下了相當惡劣的印像。環境其實很不錯,一進三院、四合五天井的二層土木結構清代民居小樓,古色古香,然而最重要的菜品卻是點啥沒啥:雲腿沒有可以原諒,夾沙乳扇沒有也就勉勉強強,居然連汽鍋雞都沒有,這跟川菜館裡沒有回鍋肉一樣令人不可理解。最要命的是,但凡點一樣沒有的,那個長相十足鄉土的服務小妹就大力跟我推薦鮑魚撈飯之流,難道雲南菜已寥落至此?而另一群看來無所事事的小妹們則是抄著手就站在我們桌邊自顧自地聊天烤火。一怒之下,只好起身一走了之,真真是令人大失所望啊。

沒法,放棄石屏會館,我們決定繼續去找美食譜上另一家“南詔香居”。走到翠湖南路盡頭,本是翠湖西路,略微多走幾步拐個彎兒,便進入大圈的錢局街。這是一條與翠湖西路平行的長長安靜的小街。“南詔香居”就位於這條路上,雲南省圖書館的一樓。論就餐環境,當然不如石屏會館,不過還好,我們要想嘗的菜式這裡都有。木瓜汽鍋雞、竹筍紅燒肉、夾沙乳扇就不說了,我覺得最好吃的是稀豆粉,配上“南詔五絕”(五種野菜拼盤),特別爽口而有滋味。

飯後消消食散散步,文林街是很好的選擇。文林街、文化巷,因為臨近雲南大學,十足十小資與文藝青年的集散地。金色半凋零的銀杏樹下,除了各色雲南名小吃,林立著咖啡吧、酒吧、書吧和飾品屋,有幾家有著露天的茶座,要是冬日午後出了太陽,坐一坐,想必還是愜意的。

文林路一路緩坡向下,翠湖北路2號,便是雲南大學了。前身為私立東陸大學的雲大,顧頡剛、嚴濟慈、馮友蘭、華羅庚、陳省身、吳晗等大學者曾經在此任教,奠定了早期濃郁的學術氛圍。學校建於1922年,也差不多有90年的歷史了,所以今天的雲大裡還留存著一些民國時期的古雅建築。從翠湖北路這個校門進去,就是整個雲大的精華所在,會澤樓與至公堂,代表著將近百年的雲大精神:會澤百家,至公天下。在金黃色的百年銀杏樹籠罩下,登上寬闊的“九五台階”,只見冬日的太陽透過濃厚的樹蔭在石階上撒下斑駁的光影,一股寧靜的氣息便從心底油然而生。台階頂端會澤樓矗立其上,建築風格古雅,可惜便是不能入內參觀。會澤之後有一座純中式的閣樓,似乎是清代的書院之類,太極興趣小組的同學們正在一招一式演練著。而一坡之隔,美麗的銀杏大道,此時此刻正在拍攝反映滇緬戰爭的大型電視劇《國家記憶》,今天這一場看起來正是西南聯大的學生戲,穿著藏青色中山裝的演員靜立在銀杏樹下,好一派民國懷舊風。說起來,西南聯大已經消失在時間的塵埃中,要想重現70年前中國大西南那份璀璨的學術風華,恐怕也只有雲南大學可勉為其難了吧。



走出大學校門,重回翠湖北路,逆時針方向走向翠湖西路。在翠湖西門的正對面,是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在近代雲南歷史中,有兩所大學名聞遐邇,一文一武,文即西南聯大,武即雲南陸軍講武堂。建於清末1909年的雲南講武堂距今已超過百年歷史,創建之初與天津北洋講武堂和奉天東北講武堂並稱三大講武堂,是清政府意圖重振軍威建立新軍的所在。不過歷史的進程早已注定講武堂的命運軌跡與最初創建者的意圖背道而馳,這座後來與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齊名的軍事名校,其教官和學員們在此後的辛亥革命、護國、護法運動中立下赫赫戰功,反而成為終結清政府的掘墓人。時光荏苒,百年匆匆過,“歷史的一頁尚未寫盡,硯上的筆早已凝干”,當年再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也已是塵歸塵土歸土,唯余下此地一處舊址。

這是四座土黃色的二層走馬轉角樓式磚木樓,分別長120米、寬10米,方方正正圍繞成一個巨大的四合院,中間是比足球場更大的閱兵操場,透出一種軍校特有的威武肅穆之感。早前的講武堂還有一個很大的演兵場,現在已經改建為雲南省科技館。在這個寒冷的冬日,舊址博物館並沒有對外開放,因此閱兵場內寂寥無人,衰草遍地,隨風飄零,更增添了幾分歷史的滄桑感。



走得累了,進翠湖西門,來到湖心小島,尋個臨水的茶座,小息片刻。已近黃昏,白日間喧鬧盈天的紅嘴鷗們都不見了蹤影,尚未亮燈的向晚的翠湖此時變得靜悄悄的,安詳而溫柔。

天色已經擦黑,我們出北門,到“翠湖1923”吃晚餐。這是一座開設在老宅子裡的餐館,位於雲南大學正對面,曾經是東陸大學(雲大前身)名譽校長王九齡的寓所。新世紀以後,一位愛好老宅院的商人買下此屋,斥巨資整修老屋,開設了今天的“翠湖1923”。“透過老宅子,與歷史對望”,我們這一天的翠湖繞圈圈,就在這80多年滄桑老齡的老房子裡,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更多游記和照片請見:http://***/s/articlelist_1265083230_3_1.html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