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裡雪山:一個神秘的向往

作者: 西風攜雨

導讀作者 老邱 最初知道“卡瓦格博”這個名字,緣於髭毛黑猩猩網購的一本小說——《絕頂》。作者張海迪在前言裡介紹說,“梅裡雪山遠沒有珠穆朗瑪峰高,主峰卡瓦格博(Kawagarbo)海拔6740m——至今還是一座人類未及山頂的處女峰。只要人們達不到頂峰,卡瓦格博就永遠是一個神秘的向往,一個神秘的存在。——人們可能還記得中日聯合登山隊的慘劇,17個登山勇士無一人生 ...

作者 老邱

最初知道“卡瓦格博”這個名字,緣於髭毛黑猩猩網購的一本小說——《絕頂》。作者張海迪在前言裡介紹說,“梅裡雪山遠沒有珠穆朗瑪峰高,主峰卡瓦格博(Kawagarbo)海拔6740m——至今還是一座人類未及山頂的處女峰。只要人們達不到頂峰,卡瓦格博就永遠是一個神秘的向往,一個神秘的存在。——人們可能還記得中日聯合登山隊的慘劇,17個登山勇士無一人生還——。”雖然到現在我也沒能有空將這本書讀上20頁,但是梅裡雪山——卡瓦格博,卻從此深深鐫刻在我的腦海裡,直到這一天,我們終於站在那裡,看著濃霧從他身上慢慢散去,看著他偉岸挺拔的英姿漸漸清現,才似乎真正體會到一直被人們稱作神聖的感覺的真諦——人類對寬容了自己存在的自然由衷的感激和崇敬。

一、忐忑上路

前往梅裡雪山的那天早上,我和一位同事感到頭痛欲裂、胸悶氣短,好像還有點發燒,就像是感冒一樣,這使我幾乎立刻就想起了肺水腫。早飯後依然不見好轉,我們已經在考慮放棄了。迪慶州的同志認真詢問了我們的症狀,分析說不是感冒,還是高原反應,因為中甸海拔就已經有3300m了,很多來這裡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應,有些人還相當嚴重呢。“不礙事!”

他說,“頂多帶上幾罐氧氣備用,你們得克服克服心裡障礙才行。別忘了,太子雪山——卡瓦格博在等著你們呢!”說著,他笑呵呵地把我推上了車;我就這樣帶著對卡瓦格博的憧憬,揣揣不安地跟隨大家向184km之外的德欽急馳而去。

出了中甸(現在已經正式改稱香格裡拉了)縣城,我們沿214國道北上不過數km,路過名播萬裡的“納帕海”。納帕海(藏語稱“納帕錯”,漢語意為“森林背後的湖”)是高原季節性湖泊,也是雲南省少有的亞熱高山沼澤和沼澤化草甸。每年夏末秋初,雨水頻降,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遺塘星羅。至10月,秋風漸起,成群的黑頸鶴、斑頭雁、白鶴、黃鴨、麻鴨能如期而至,在湖邊沼澤覓食、嬉戲。透過車窗可以看見冰封的湖面和枯黃的原野,如果不是冬季,這裡不知該有多美呢。(沒能停車拍下冬景,甚憾)

214國道在崇山峻嶺中蜿蜒曲折,一直伸向迷霧的遠方——吉普車在曲折的山路上盤旋,我們在車廂中東倒西歪地搖晃,我突然發現:頭不那麼疼了,胸也不那麼悶了——。我把感覺告訴大家,司機王師傅說,“看來香格裡拉的風景還能治高原反應呢!呵呵——”,說著,我們都笑了。的確,我的感覺真的好多了,到3800m處停車休息時,已經沒有什麼不適了。在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214國道從半山腰盤繞進山谷,新鋪的平整潔淨的渣油路面泛著黑亮的光澤,汽車跑在上面十分平穩。要知道,迪慶地處偏遠,高寒缺氧,當地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公路沿線落石、滑坡經常發生,而雨季裡的大小泥石流更給公路的修建、養護造成很大困難。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能將公路修得這樣出色,我們不能不對公路的建設者們肅然起敬。

上車再走,路過一個靜靜的小山村。寧靜的藏族村落依山而建,村前的溝谷中喧囂著湍急的溪水,溪邊有一個原木搭建

的小磨房,一座木板獨木橋橫過溝谷與磨房相連。我們下車感受著這裡平和安詳的氣氛,一個藏族小姑娘揮動著細細的樹枝,趕著她的小牛沿著碎石路從山上慢慢走下來,給這幅恬靜的圖畫增添了一道清麗的色彩……

二、緣起金沙

在距金沙江還有幾km路的地方,我們意外地看到兩個身背大包,脖子上吊著相機的女孩。那種樣子在北京綠野的活動裡倒是稀松平常,可在迪慶的深山公路上,就多少有點異樣的感覺了。在我們中間,有一位來在台灣省、在英國學物流的博士先生,他和我的一個同事打賭說那一定是旅游者,後者則說可能是勘探隊的。於是又停車,我心裡那個煩:就這樣磨蹭,啥時候才能到德欽,更要何時才能見到卡瓦格博呀?!

沒等那兩個雖然風塵僕僕卻仍舊光彩照人的女孩來到近前,我們的英國博士就一臉燦爛地開口了,“Hello!”居然鬼子話!“是旅游者嗎?從哪裡來呀?到哪裡去呀?就你們兩個人嗎?不害怕嗎?就這樣走著嗎?晚上住在哪裡啦?家裡人會擔心吧?……?”一連串不知是真是假的關切就這樣包圍了上去。那倆MM也不含糊,“我們是廣州人啦~。在西藏呆了3個月啦~。10天前從拉薩下來啦~。一路搭順風車,看見美景就下車;沒車就步行啦~。晚上基本住村鎮,找村長就是啦~……”啦~啦~啦~,看來這兩位也是問一答十的角色,在金沙江畔能聽到“鳥語”(這是表揚,廣東人別拍我),也算一景吧。我們的英博和人家又是留名片又是寫地址,最後居然順便輕輕一句:“可不可以也搭搭我們的車~?”那兩個廣妹也夠膽,沒等英博的話音落地,更不等我們表示意見,拉開車門就將大包扔進了行李倉。我則抓空問了問方知她們來入滇是要橫跨4江,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和獨龍江;今天是去趕奔子欄撤鄉建鎮慶典活動的熱鬧。

車到金沙江邊,我們被截住了,原來是迪慶德欽縣政府領導和當地藏族同胞在金沙江畔以特有的民族形式用潔白的哈達和香醇的青稞酒歡迎課題組的到來。迪慶州各級人民政府對交通建設十分重視,當地各族群眾也非常清楚交通發展給他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好處。在這荒蠻偏遠、高寒缺氧,地質條件又極為復雜的崇山峻嶺中,交通建設實在是千辛萬苦的事。

那倆廣妹也在此下車,說要沿江溜達溜達。我們的英博眼看充滿青春活力、談吐不俗又不失機智的MM就要離去,依依不舍之情溢於言表。直到車開出很遠了,這位老兄還在那兒歪首極目留戀地張望。我以為見不著就沒事了,這家伙又有感而發就一個“緣”字的5種境界(良緣—善緣—巧緣—惡緣—孽緣)大談特談起來……。我的同事也有趣,看他那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最後點了他一句:“緣盡五羊城”,這才讓他老實下來。

三、白茫雪山

車子繼續前行,到了白茫雪山埡口(丫口)。白茫雪山,群峰連綿、姿態雄偉、氣勢磅礡,是1988年5月由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雪峰連綿,林海莽莽,還有金沙江及其支流珠巴洛河從雪山丫口流出,流過分布在雪原林海之中的藏族村落。據司機王師傅說,這裡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寒帶原始林區,也是雲南省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回來後查了查資料,白茫雪山保護區海拔最高處的扎拉雀尼蜂高至5640米,與最低處的霞若鄉高差達3380米,形成立體感極強的氣候特征和植被類型。

在前面車上的領隊讓我們都下車,說是讓大家感受一下滇藏公路上最高點的滋味,這裡的海拔為4292m,也是迪慶全境公路到達的最高點。他要求我們動作慢一點,千萬不能快;於是大家都像在影視節目中常見的慢鏡頭一樣了。

“怎麼樣,老邱?感覺如何?”

“呵呵,還可以。”

真的,呼吸有點困難?好像沒有;胸口有點悶?好像沒有;頭有點疼?好像也沒有;——。

哈哈!高原反應不見啦,結束啦!4292m的地方,比3300m的中甸感覺還舒服,搞不懂。

環顧四周,白茫雪山群峰連綿,姿態雄偉,氣勢磅礡。據領隊介紹說,在世代生息於雪山腳下的藏民心中,白茫雪山也是一種神聖的像征;他們敬之為神山,只要由此經過,莫不向之頂禮膜拜;一些虔誠的朝拜者,甚至寢臥山下數日不去。

從這裡,還可以望見梅裡雪山,但是當時他們還籠罩在雲霧裡。“上車啦!前面到迎賓台再休息;那裡是看太子雪山最好的地方。能不能看到卡瓦格博,就得憑你們的運氣啦!”領隊邊說邊催大家上車。

四、梅裡雪山

太子雪山,卡瓦格博,梅裡雪山,是什麼關系?我們從北京到昆明,到中甸,到這裡,經常聽人們說起這3個名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通過請教當地同志和回來查找資料,我的理解如下(尚未經過權威機構或權威人士核證,切勿亂引,同時希望知道的同志指點):

梅裡雪山:現在普遍流行的“梅裡雪山”一詞,在當地原指卡瓦格博以北的另一座神山,梅裡是“藥山”的意思。20世紀50年代地質測量隊把卡瓦格博誤標為“梅裡”,1987年以來數次中外登山隊的活動更使該名稱在媒體上廣為傳播,看來竟是以錯就錯的範例呢。現在,多將這數百裡冰峰相連、雪巒綿亙的群山統稱為梅裡雪山。

太子雪山:在梅裡雪山群中,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13座,當地藏民稱為“太子十三峰”。在太子十三峰中,緬楚姆峰(大海神女峰)線條優美,婀娜多姿,恰似亭亭玉立的女性,傳說是卡瓦格博的妻子。洛拉爭歸貢布(紅臉神峰)則如一個膽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緬楚姆身後。松吉吾學、甲娃林安、烏格冬、巴烏八蒙、帕巴乃丁德雜也姿態奇異,久負盛名。太子十三峰早已被藏傳佛教的信徒們尊奉為神,有《卡格槽松語》(經書)在雪山下廣泛傳誦。連噶舉派第二祖師噶瑪希也留有著述《絨贊山神卡格博頌》傳揚民間。山下還有取登貢寺、袞瑪頂寺,為朝聖者的崇拜之地,至今香火旺盛,轉經者絡繹不絕。

卡瓦格博:高聳入雲,橫亙天際,傲然挺立於十三峰之上的雪峰就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的第一高峰,也是享譽中外的奇峰。

車向山下疾駛,觀景台越來越近,太子雪山也越來越近。到了!開門,下車,我疾步走到觀景台的邊緣。我們的運氣看來太好了,堆垛在群山之上的雲霧正在慢慢散開,好像仙女的手指輕輕揉搓著神山午休後的睡眼,皚皚雪峰逐一抬起了高貴的頭顱,微笑著准備接受人們的朝覲……。

(待續:卡瓦格博:一個神秘的存在)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