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由行第四天:去台北中正紀念堂

作者: amdmooooo

導讀我已經寫了在台北的吃吃逛逛,寫了去台北故宮博物院,現在要寫去台北中正紀念堂了。這內容,有點像當初我拿到入台證時看到上面的那面旗子。那面旗,蠻敏感的,在5、6年前的影視作品裡出現時,環境總是陰森的,那個“領袖像”也是醜陋的。後來,《潛伏》們來了,台灣開放旅游了,去台灣又可以自由行了,大家這才多見少怪了。 先說一件妙事: 13號上午,去台北中� ...

我已經寫了在台北的吃吃逛逛,寫了去台北故宮博物院,現在要寫去台北中正紀念堂了。這內容,有點像當初我拿到入台證時看到上面的那面旗子。那面旗,蠻敏感的,在5、6年前的影視作品裡出現時,環境總是陰森的,那個“領袖像”也是醜陋的。後來,《潛伏》們來了,台灣開放旅游了,去台灣又可以自由行了,大家這才多見少怪了。

先說一件妙事: 13號上午,去台北中正紀念堂。經過自由廣場時女兒發現耳環掉了,因為心愛,她沿來路尋找。我在後邊作拾漏掃描。雨後的廣場洗過似的碧淨,可是仍然沒有發現耳環。女兒聯想到抵台的第一天在龍山寺求到的簽文(天之意,不可泄),轉身對我說“掉了的東西就不找吧”,“吧”字剛出,“啪”一下,她的鞋居然踢到了耳環,不,是耳環吻了女兒的鞋!忠心的耳環對女兒不離不棄!我倆卻就像瞎子。

這件事很有意義,所以我從台灣回來後,最先記下的事就是它。

言歸正傳吧。

清早的地鐵人不多,顯得寬敞、整潔、明亮:









車廂顯得更加寬敞,氣派:



車廂裡設的愛心座,給我留下深刻的印像,人擠的時候也沒有小青年坐。有一次,我看見一個年輕人坐在愛心座上,後來發現是個視障者。愛心座體現出了台北人的高素質:



台北地鐵有專門的一站:中正紀念堂站:









地鐵中正紀念堂站的一角:



中正紀念堂園區面積有250,000平方米,除了高76米的主建築外,還有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合稱“兩廳院”),以及主建築前的瞻仰大道、中央藝文廣場(亦稱自由廣場)、園區環外回廊、中式庭園(光華池及雲漢池)等:









中正紀念堂的設計,花頭經非常多,即隱含著相當豐富的像征語彙:外表以藍、白二色為主,像征中華民國國中的“青天白日”。紀念堂平面為方形格局,像征蔣中正的“中正”,坐東面西,遙望大陸。它仿效北京天壇的流璃瓦八角攢尖頂,代表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隱藏其中的人形像征天人合一。紀念堂正面共有花崗石階梯84階、大廳階梯5階,合計89階,表示蔣中正享壽89歲。台階中間為中華民國國徽圖案的“御路”,在中國傳統建築上,只用於宮殿或廟堂:













正堂上層青銅大門高16米,重達75噸,其上天花板則有大型藻井設計,其中為青天白日十二道光芒的國徽。蔣中正銅像位於正堂後方,高達6.3米,重21.25噸,面露微笑坐姿,穿著傳統長袍(衫 )。銅像後方牆壁則懸掛有“民主、倫理、科學”字樣,以及“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等蔣中正生前語錄。中正紀念堂的台階很高,也很長,我走到上面,稍微有些氣喘:















每到整點,衛兵要舉行交班儀式,吸引著游客。只見平時紋絲不動的衛兵,以一系列標准的動作走下崗位,與接班的衛兵集體向蔣先生行軍禮(向他亮刺刀)。整個交班過程15分鐘左右,沒有軍歌和進行曲,一切都在寂靜中進行,除了士兵們踢踏舞似的腳步聲。哪有我們國旗衛隊的高靴正步威武!!





相比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比較冷清,原因就是大陸的旅游團不會來這裡。



衛兵表演結束,一個干部模樣的小伙子彬彬有禮地到我面前,問我對剛才交接儀式的觀感,我看見了他胸前的姓名番號。我“不錯……但是……”了幾句,接著問了他幾個問題,你們的交接表演是美式的套路嗎?是什麼軍種?考慮過鞋釘敲大理石地面的效果嗎?小干部用軟軟的國語腔回答了我,態度和藹,並沒有我們常見的“讓開讓開!”、“你是哪裡的?”那種蠻橫,並和我合了影。他們是空軍呢。









展覽室裡,無非是歌功頌德,評功擺好,有他的衣冠、文件、防彈的凱迪拉克,模擬辦公室,等等等等:



















這是在紀念品商店看見的。這可是浪漫主義的作品呢:



出了紀念堂,望見遙遙相對的自由廣場。那是2007年十二月七日,歷時近七個小時的施工,台北中正紀念堂懸掛了二十七年的“大中至正”牌匾被拆除,換成現在的“自由廣場”, 牌匾更換期間,曾引發反對者與支持者的對峙與衝突:



不覺已是中午,按計劃,這是我們台北旅游的結束。我們將坐台灣的高鐵(兩邊一個叫法),南下高雄。真舍不就這樣告別台北啊,於是又趕著去了大名鼎鼎的行天宮,小S和蔡康永鬥嘴時,常提起這地方。還去朝拜了鼎泰豐呢。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