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路書與趣聞

作者: 度假的貓

導讀聖誕節去新加坡玩,回來趕緊把所想寫出來免得時間長了忘了細節。 1.糾正某些路書的誤差。 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由一、二、三號航站樓組成,每個航站樓之間有免費的小火車或電梯互通。如果是乘坐澳航Jetstar都在一號航站樓到達和出發,在2號航站樓的地下一層和3號航站樓的地下二層都可搭乘地鐵到達市內。有一點點說明的是游客從三號航站樓坐上地鐵三站後一律在丹娜美� ...

聖誕節去新加坡玩,回來趕緊把所想寫出來免得時間長了忘了細節。

1.糾正某些路書的誤差。

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由一、二、三號航站樓組成,每個航站樓之間有免費的小火車或電梯互通。如果是乘坐澳航Jetstar都在一號航站樓到達和出發,在2號航站樓的地下一層和3號航站樓的地下二層都可搭乘地鐵到達市內。有一點點說明的是游客從三號航站樓坐上地鐵三站後一律在丹娜美拉站(Tanah Merah)下車換Intechange對面的一號線才能到達市內。當然坐出租車直接從機場就可以了。作為游客,目的地國五花八門的交通卡是我很迫切想了解的,新加坡政府最近專門為外國游客發行了一種通行卡,該卡分一日卡18新幣、兩日卡26新幣和三日卡34新幣,含押金10新幣,每日按8新幣計算,5日內可以退卡取回押金也可以繼續充值,可乘坐所有地鐵和公車,新國公車每公裡大約2新幣,地鐵每公裡約3新幣,游客每天坐20多站是常有的事所以說買這種卡很實惠。我是先買3日卡用完退掉再買張2日卡臨行到機場退的。新國的地鐵站不叫Subway叫Train Station.

2.地下王國——發達的地鐵

走在新加坡大街上感覺車速都很快,在人行道都是行人優先通過車讓人。新國的地鐵很好區分,只有4條線,南北的紅線,東西的綠線,東北紫線和黃色的環線。但看似幾條簡單的線路內裡卻藏乾坤,進去後才發現每條線又分幾條在地下平行運行。我們剛開始時怎麼也找不到要去的站名要上一層或下一層才行。其實一琢磨也好理解:每條線又按照往返的不同方向用數字編號,比如東西(WE)線,由東向西編號為綠色1號線(WE1),西向東編號為綠色2號線(WE2)。三號線是專門往返於機場和一號線丹那美拉站的。南北線也類似,南到北是紅色4號線(NS4),北到南是紅色5號線(NS5).所以認為是同一條線的會在不同層乘坐。

新國地鐵站幾乎涵蓋所有商場,通常商場的地下一層或二層是望不到邊的數百家店鋪或超市和美食城,人非常多,出口四通八達,大一點的地鐵站最多有十多個出口。

3.人字拖鞋——本地人的標志

身為女性我當然觀察當地女孩子的打扮了,這裡的女孩子們都愛穿細帶的人字涼拖配短連衣裙或短褲,我們去的時間剛好是聖誕節,也是新國多雨的季節,氣溫不到30攝氏度,曾有一天下了一夜暴雨,第二天就看到街上很多女孩子都穿上了瘦腿牛仔褲還是配涼拖。新國女性我的印像是個子最矮、化妝最濃、身材最不好卻是最自信的。在地鐵、在商場這些公共場合沒有看到情侶親密的舉動(聖誕夜除外),沒聽到說髒話的,任何人只要哪怕稍稍造成別人的不便都趕緊說一句“I’m sorry.”我們國內人的打扮我也能認得出:背單肩細帶的方形小皮包,旅游鞋,大聲說話,吃完自助餐臨走拿一把牙簽或餐紙的大都是中國游客。

4.“singlish”

原來以為在華人占70[%]的新加坡說中文是很順利的,可是好多次用中文問路人家回答都是“English only.”所以後來干脆都說英語遇到老年人才用中文。以前知道印度人說英語聽著費勁,現在知道“新式英語”也不標准,有一次我想確認返回的航班時間,機場人員問“Two day(Today)?”我開始沒反應過來不明白什麼意思,後來才趕緊說“Tomorrow.”最糟的是有時連漢語都聽不懂,因為他們說的是馬來風格的福建話,這是原先很多福建人和馬來人移民新加坡後融合的語言。

5.終於分清了馬來人與印度人

旅游的好玩之處是不斷接受新的信息,初到新國周圍除了華人以外還有很多黑皮膚的印度人和馬來人,國內我就分不清兩者的區別,這次專程到馬來人聚居區逛,我和老公先去他們的土特產市場,裡面賣的是吃飯要用的各種香料(估計西餐廚師一定喜歡這裡),看見一種淡黃色樣子長得像胡蘿蔔的東西居然叫“中國姜”,國內我可沒見過。市場對面就是馬來特色的商場叫“Chiat Complex”如切購物商場,那裡賣各式的馬來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頭巾、書籍和音像品,多數布料都屬於中低檔相當國內的小商品市場的東西。在家的時候用頭巾怎麼也圍不出那種回民那樣的圍法,這次決心問個明白!我專門請教了一個馬來女店主,她熱情的教我怎麼圍:先用一條淺色的頭巾包住前額的頭發,再用搭配的另一條圍巾圍外面,還有專用的小別針固定。圍好後有點像教堂裡的嬤嬤。而印度紗麗是一塊布先裹身體最後搭在頭上,是看得見頭發的,馬來婦人圍頭巾是不能露頭發的。我在這裡也小有收獲,買了條迪拜產的真絲圍巾。

6.在小印度的擔心

雖說新加坡當地華人很少去小印度區和馬來區,作為初到的游客還是該抽空見識一下。在去的路上,好心的出租車司機提醒我們要小心隨身財物,小印度很亂還有小偷。

到達後環顧四周,這麼多這麼多的印度人!蜘蛛網似的小街巷兩旁密密麻麻都是小店,賣中國拖鞋的、賣玩具的、賣香料的,街道明顯髒亂很多有點像北京的城鄉結合部。再往裡走就能看到金店和紗麗店了,走著走著發現一大片空場,裡面好多印度男人三三兩兩或坐或站著聊天,還有打桌球的,人們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們,我想這裡可能是人家的社交廣場吧,趕緊膽怯的出來。在一家小店看見了一種跟家裡一樣的碗,於是就想問問這裡是什麼價,小伙計見我們是外國人趕緊問經理,對眼兒的經理想了想說了一個他認為獅子大開口的價格,就這樣的價還只是國內的一半而已。見我們沒買的意思他還挺不高興的。 就這樣窄的街道還看見有圍一大幫人的,原來是叫賣手機,店員手拿一款三星手機大聲吆喝降價,一般這裡賣的手機都沒有保修的。我還看見了小印度區的另一“奇觀”——一個叫穆斯塔法的購物中心。這是一個超大超大超大的長條型超市,地上三層地下兩層,每一層放眼看去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商品海洋,順著走都走煩了還沒走到最頭兒,真不知道他們怎樣下架那些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同時我還有另一個疑問,這個大超市收款台是在裡面,出口沒有一個保安之類的人把守,面對摞得小山似的商品店家竟然不擔心被偷?看來出租司機的話也不是太對,至少說明這裡的治安還不錯。

7.荷蘭村的優雅

早在國內就計劃去這個地兒,歷史上荷蘭人曾經統治過新加坡,當時專門建了一片荷蘭人居住的區域,荷蘭人撤走後這個名字就沿用下來,如今這裡還是白人居多,和老公走出地鐵站先看見的是一家中國的小籠包子店。再往裡走街道就變得寬敞又安靜了,大樹下是一家挨一家的別致的咖啡館,完全沒有小印度的髒亂和喧囂。街上人也很少,不是悠閑的遛狗就是在咖啡店小酌。我還在這兒拍到一條腿兒特長的棕色卷毛狗,這裡唯一的商場是荷蘭村購物中心,小巧又別致,從一個不起眼的入口進去坐電梯才能到達,都是中國人經營的小店賣家居工藝品。

8.尋找新加坡舞蹈學院 --- 意外的海灘記憶

作為業余舞蹈愛好者當然要尋訪一下人家的舞蹈服裝店啦,可是來的不巧聖誕節都放假,順便介紹下:新加坡舞蹈學院所在的這棟大樓是開放式的,裡面有很多公司,所謂的舞蹈學院也只是租幾間房辦的學校。大樓前是一片休閑空場,供學生和游人休息和喝咖啡,街對面是購物中心有點類似華堂,很平民化很親切的社區。在這裡休息時我向咖啡店的女店員打聽哪裡有賣舞蹈服裝的,她很認真的去問她同事並且給我打印了商店的地址和email。她的善良給我留下深刻的印像。

因為這裡離海灘很近所以決定去看看,通過向南的地下過街道(上面是高速路)就到海灘了,這片是東海岸,眼前一條窄窄的柏油路專供騎自行車和跑步健身的,路那邊是沙灘,光腳踩在柔軟的白沙上,面前一望無際的大海,身後是成排的椰子樹,聽著波浪聲和偶爾從樹上掉下的椰子聲,隨手拾起一個椰子玩,那愜意的感覺妙不可言,沙灘上人很少,零星分布著露營的小帳篷,還有供燒烤的台子,想在海邊吃燒烤只要帶上碳和食材就行了。

9.哈芝巷——水煙槍

這天是聖誕節,人很多很多,商場都在打折,還有無印良品。我們要去的哈芝巷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看地圖七拐八拐終於找到,這裡果然別致,人不多,也是一個個小店,不同的是小店賣的東西更另類更時尚,店家的小狗穿上了聖誕衣,來這兒的年輕人很酷,紋身、泡吧,抽水煙槍。能想像這樣的情景嗎?幾個人圍坐街邊的咖啡店,使用同一個煙嘴輪流抽幾口,旁邊是一大片塗鴉牆,在這裡給老公拍了很多酷酷的照片。後來在去地鐵站的路上,偶然經過一個教堂,遠遠的就聽見有音樂聲,很多印度人在裡面領免費晚餐:咖喱飯和一個炸雞腿。才意識到基督教的影響在這個國家是多麼深遠。

10.吃榴蓮

這是個小插曲。在搭公車的路上看見一片水果攤,吸引眼球的是一個坐在攤前吃榴蓮的男人,30歲左右穿著挺正式像附近上班的白領,他面前擺著2個整個的榴蓮正津津有味地吃呢,我和老公臨時決定也嘗嘗當地的榴蓮,我們倆要了一個,味道沒有國內的衝,個兒也小些,自己感覺還是國內的好吃。攤主說本地的榴蓮品種叫“貓山王”。

11.烏敏島

烏敏島是新開發的一個安靜的小島,從酒店坐地鐵再倒2路公交車經過20多站就到Chang Village,從村中的渡口搭乘當地漁民的柴油船渡海到烏敏島。倆個人5新幣。第一次體驗大海上航行,當時下著小雨,海風夾著水沫不時打在臉上,海是那麼廣闊我們的船是這麼的簡陋立刻想起了小沈陽說大海的感覺——暈。一切都是新奇的,到了島上已是中午,簡單吃完午飯後,租上一輛自行車開始環島騎行,烏敏島大部分都是密密的椰林和小水塘,沿柏油路可到達景點和露營地,我就是忘帶防曬霜曬黑了現在還緩不過來,如果一個人鑽進椰林還是有點害怕的,到處是東倒西歪的樹枝和不時砸下來的椰子。反正烏敏島算是這趟出行出汗最多的一天。

12.老義工

我覺得有必要說說這裡老年人的生活。我們所住的酒店地處使館區,很安靜也很安全,酒店是一個基督教人士捐資修建的,唯一的小商店只在下午開門到晚上十點,只有一個老太太打理,跟這位健談的老奶奶聊天知道她83歲了,沒有養老金,靠當大學教師的女兒養活,平時就在酒店做義工。女兒月工資是一萬新幣,合5萬人民幣,吃、住、車都有學校的福利,養活老人綽綽有余。新加坡像這樣沒有任何養老金靠兒女養活的老人很多,政府允許他們做義工以豐富老年生活,他們大都是當機場的保潔員、自助餐及美食城的服務員,我甚至在機場看見過一個殘疾的老人連自己走路都困難卻還努力的慢慢工作。這跟國內的觀念很不同,中國人的觀念是老人頤養天年,很多老人每天出去遛遛買趟菜一天就算過去了,就拿我家樓裡的一個老太太來說吧,上午出門曬太陽吃頓麻辣燙,下午再遛遛,日復一日永遠重復著同樣的模式,不知道尋找新的內容來填補老年時光總是被動式打發日子。反正等我老了我可不能這樣生活。

1 3.物價

這是個很郁悶的話題。一句話,新加坡工資比我們高可是物價都比北京低。尤其是吃飯,當地大排檔一個黑椒牛肉飯、什麼馬來炒飯、海南雞飯10元人民幣就夠了,干淨衛生菜飯質量並不因便宜而偷工減料,連當地人都喜歡吃大排檔。我很驚嘆國人的購買力,曾在一家高檔名牌店看到買東西的多是中國人,在樟宜機場也是中國人買大量的免稅煙酒,我還看見買了一大口袋中華煙的中國人呢。

說說郁悶的事兒,我們住的酒店後面是一大片高檔社區,全是有錢的華人買的住宅,房價是每平米3000到4000新幣,和人民幣每平米20000元。這個價格是新加坡高檔樓房的價格啊。如果是處於創業階段的年輕人,只要申請,經審核批准就可以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廉租房從外面看還挺漂亮的。

14.不完美的句號——剛回國被騙的經歷

我深為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然而就在剛剛結束新加坡之旅回到國內的第一時間,在我們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的正規出租車等候點,我竟坐了黑車。當時是夜裡2點多,車站只有這幾輛出租車,也沒想到是黑車,只是感覺計價器不對勁,多收了平時差不多一倍的錢,回家一查,車是真的公司是真的,發票是假的。記得同機回中國的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可能也被這伙人騙了,更讓我無語的是我們可愛的管理部門的答復:我們只是一個平台,具體您找那家出租公司。。。

回來幾天了,佇立窗前常常想個問題,旅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曾有人跟我說新加坡那麼小你去了一定會後悔的,我究竟收獲了什麼?經歷,這就是我的收獲。


精選遊記: 新加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