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新加坡,熱帶聖誕節(三,逛街)

作者: nanalilian

導讀我們就在牛車水坐地鐵往烏節路商業街去. 從地鐵Chinatown站 到Qrchard road(烏節路)站,1.1S$/人。新加坡的地鐵站下面都是全封閉式的,這和上海的地鐵開放式的大有不同,這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預防事故的發生.如果上海的人民廣場等人流擁擠地鐵站都像新加坡這樣全封閉起來,就不會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出來了.新加坡地鐵沒有專門買票的人,全都是機器售票.這對第一次接觸這類機器的� ...

我們就在牛車水坐地鐵往烏節路商業街去. 從地鐵Chinatown站 到Qrchard road(烏節路)站,1.1S$/人。新加坡的地鐵站下面都是全封閉式的,這和上海的地鐵開放式的大有不同,這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預防事故的發生.如果上海的人民廣場等人流擁擠地鐵站都像新加坡這樣全封閉起來,就不會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出來了.新加坡地鐵沒有專門買票的人,全都是機器售票.這對第一次接觸這類機器的我們有點犯迷胡,而且沒有足夠的零錢.接著我們求助於地鐵裡面的乘客中心passenger center. 這裡辦公人員的服務態度很好,告訴我們這類售票機只會找零三個新幣以內,所以我們買票時要好好算清楚,正好,我們在passenger center那裡把我們的大面值的鈔票換零了買了地鐵票.那裡的自動售票機可不像上海的那些鐵疙瘩,能識別所有新加坡紙幣和硬幣,還能找零,只是覺得那個$1的車票押金太煩瑣。害得我們還得花時間在退押金上。

從烏節路的地鐵出來,早上十點不到,烏節路上的商場還沒開門,才發現我們出來早了。走在這新加坡極具商業氣息的馬路上,發現昨晚上平安夜人們狂歡留之後下來的痕跡__在樹根下和角落裡堆有飲料瓶子,彩紙滿地,牆上掛有彩帶,高大的熱帶喬木的樹枝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彩燈.可以想像昨晚上他們怎麼狂歡到深夜,所以今天聖誕節的早上這裡靜悄悄,只有一些清潔工在打掃衛生.這時才覺悟過來,晚上逛烏節路才是最熱鬧的地方,在迷人的彩燈的點綴下,狂歡活動和聖誕節的街頭表演會令你留戀往返。

終於有商場開門了,進去覺得也沒什麼特色.和上海的差不多,我只對一些耳環和掛件感興趣,我bf他們只看了些化裝品櫃台(別誤會,純粹工作需要),由於聽說新加坡只有夏天的衣服買,因此也沒到商場二樓去逛.於是,就這樣衝出了這些所謂的新加坡大商場.我BF喜歡逛跳蚤市場,自然對新加坡的跳蚤市場也不錯過,街道的對面就是,我們過條馬路就到了.但裡面的人估計我們都不是本地人,所以對我們開的價錢也不低,我們當然都不買他們的賬.我們當中的有些人想買件新加坡的T恤回去作個紀念,8個新幣一件,我的BF和他的同事殺價說7.5新幣團購,買不買?店主搖搖頭,這個買賣最終沒談成.可笑的是,在我們回去的最後一天,我們team的一個家伙在牛車水買了一件,十二塊錢新幣.

從跳蚤市場出來,轉個角出來,過了個天橋就到了在網上極力做廣告的DFS免稅商店,發現裡面的紀念品並不便宜,但還算有個抵扣券可以用用,一時衝動,我就在那裡買了一款GUESS牌子的小巧型的女士手表,花了我108S$.後來,算下來比外面便宜那麼幾s$ ,但是在以後的購物中了解到並不十分劃算。新加坡有退稅政策,能把消費稅退還給外國游客,但是DSF店的退稅門檻太高了$300,我們其他地方消費滿S$100就能退稅了,害得我買的手表沒能退稅。

下午,我們決定從小印度步行到新達城(Suntec City Mall)去.於是,我們走了一長段路,走實在是好累,兩腿又酸又痛,加上昨晚上在飛機上沒休息好,才下午三點我們就走不動了.我們當中的有些人就建議回酒店休息.可是來新加坡睡覺,太浪費了吧?於是,就在新達城(Suntec City Mall)那裡分成兩支了,我在新達城那裡買了一對十八K金的耳釘,花了100S$,另個朋友買了個手鏈,大概也是一百多新幣了.裡面的售貨員說我們倆金額加在一起可以退消費稅6S$.

在那裡Suntec City Mall底層有個叫財富噴泉(Funtain of Wealth)的地方,據說伸手觸摸著噴出來的水,心裡默想心中的願望,繞著噴泉走三圈,然後你的願望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實現.既然到這裡那就試試吧.出來之後,那裡的工作人員還介紹說晚上八點有免費激光表演,可我估計是沒機會看了,因為我們還有別的風景要看.

接著我們就到了魚尾獅公園,在新加坡好多地方是免費的,魚尾獅公園就是一個.那可是新加坡的標志建築. 但是聽說晚上去看景色更美.我和BF在那裡休息了一會,接著就盤算著今晚的晚餐在那裡解決.有的人就建議說還是回牛車水去吃吧.對新加坡很不熟悉的我只好聽從了.我們就准備找地鐵下去,打道回府.我們一邊走一邊欣賞著美麗新加坡這花園式的國家.想想當年從二戰以後,新加坡也是一窮二白,在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就能把它治理得井井有條,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它的治國之道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精選遊記: 新加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