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系列5——HANOI河內(一)

作者: 1365197****

導讀2012年8月16日:到達河內八月,北半球到處熱浪滾滾,和8歲的Steven探討旅行目的地的時候,他從草原(呼倫貝爾)和海灘兩者間選擇了海灘。國內最好的海灘大概是三亞了,可是近年來關於三亞的負面新聞實在太多,再加上前幾年已經去過,所以關於三亞的念頭只是閃了一下。目光轉投國外,東南亞關於海灘有很多選擇,前兩年去過普吉島,但總覺得只有陽光大海沙灘的話,未 ...

2012年8月16日:到達河內八月,北半球到處熱浪滾滾,和8歲的Steven探討旅行目的地的時候,他從草原(呼倫貝爾)和海灘兩者間選擇了海灘。國內最好的海灘大概是三亞了,可是近年來關於三亞的負面新聞實在太多,再加上前幾年已經去過,所以關於三亞的念頭只是閃了一下。目光轉投國外,東南亞關於海灘有很多選擇,前兩年去過普吉島,但總覺得只有陽光大海沙灘的話,未免欠缺吸引力(感覺和三亞沒啥區別)。最後在那張世界地圖上搜尋一圈之後,我將目的地縮小在越南的順化——會安一帶以及斯裡蘭卡。這兩者有共同的地方——除漂亮的海灘外,人文氣息很濃(都是世界文化遺產聚集);對最愛扎堆的國人來說,這兩個地方都屬不太受關注的地方,熱浪+人浪我想想就沒有了度假的心情。再有,這兩個國家簽證都非常容易,只有半個月的准備時間,不可能選擇那些需要提前好些時間弄簽證材料的地方了(如愛琴海)。最後,搜尋一輪機票後決定去越南了——買不到去斯裡蘭卡的便宜機票。說到這個,越南的優勢很明顯,坐國際大巴7-8個小時就可以從南寧到河內了(單程只要150元人民幣)。我就這樣在下午四點多的時候走進了河內。關於這座城市,在出發前,我匆匆讀了一些旅行資料,覺得能引起我興趣的地方實在不多。我無意在這座城市做過多的停留,它只是我去下龍灣和越南中部的中轉站而已。但同行的三位長輩都說,既然來了就不妨一看,一國之都總有它獨特的地方——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嘛!那好吧,既來之則安之罷!還在琢磨一天的河內行程該如何安排的時候,和偶然碰到的一個游客閑聊了幾句後,我對河內的興趣突然就大增了。我是在Sinhtourist報名去下龍灣的時候碰到那個法國帥哥的。我驚訝於他初次造訪亞洲就選擇越南——印像中,歐洲游客決定來亞洲旅行前,更多的是首先選擇泰國、新加坡、香港等地,這些地方的城市設施,飲食,交通,語言等更適合於國際游客,是軟著陸的較好選擇。這位帥哥選擇越南的理由很簡單——都說河內將一百多年前的法國風情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他很想知道一百多年前的法國小鎮是什麼樣子的。中南半島上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撾都是當年的法國殖民地,是懷念法國當年的強盛嗎?最濃的法式風情不應該在法國的大都市、小城鎮和鄉村中嗎?是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進程讓法國本土所有這一切都失去了最初那種純粹的味道嗎?如果連法國人都要不遠萬裡來尋覓他們一百多年前的蹤跡,那我又有什麼充分的理由踏上這片土地而不去探訪一番呢?法國帥哥探訪的是法式風情,而中國對越南的影響可以說得上是源遠流長了。秦朝到宋初越南北部完全就是中國的行省,宋初獨立到19世紀後期中法戰爭之前,越南雖然是獨立的國家,但卻和中國保持了將近千年的朝貢關系,每一位皇上都需要經過中國天子的冊封才算是名正義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傳統文化瘋狂的自我毀滅,近三十年又因為眼界大開到處挖掘自身的醜陋,擯棄過往——可以說,在中國本土,許許多多純粹的傳統風情已經消失殆盡了,剩下更多的是急功近利,既無守著傳統的執著,又無創新的勇氣。那麼,我這次造訪越南,是否還能尋覓到關於中華文明的一些蹤跡呢?老城區的街道很窄,人口密集,雖然有很多法式風情的老房子,但多如過江之鯽的呼嘯來往的摩托車明顯破壞了欣賞的好心情——這和坐在電腦桌上欣賞那些經過精心挑選的風景照片感覺完全不一樣,它不是一種經過洗滌的純美,而是瑣屑和真實的存在。正是晚飯時分,眾多面積非常小的小店周圍簇擁著“享受”美食的普通民眾,說實在話,幾十個人或坐在小矮凳上,或站著,都端著一次性的簡易餐具,摩肩接踵地進食,很難用“享受”兩字來形容,但我分明看到了食物帶給他們的滿足的表情。再加上讓我耳朵生疼的高分貝的摩托噪音,過馬路時的膽顫心驚,街道拐角處摩托的士互不相讓行人又側身穿越其中的熱鬧(有老外在路邊興致勃勃地錄像)——這所有的一切,才是真實的旅行,才讓人印像深刻。8歲的STEVEN回家後寫的作文,就是描寫河內的交通“街上的紅綠燈很少,即算有,也大多是擺設,密集的摩托車不會停下來,如果你想等車少一點再過馬路,那你就永遠不用過了”。走出老城區,我們很快就來到了還劍湖邊。已是傍晚時分,夜風吹散了日間的燥熱,老城區的喧鬧也已遠去,感覺很是舒適——我們就這樣漫無目的地繞湖散步。湖邊高大優雅的古樹名木很多,樹下設置了許多供人小憩的石椅,不時可碰到高鼻深目的西方人,再加上圍繞湖邊透著舊日奢華的法式建築,隨處可見的西式酒吧,給人一種深處歐洲某小鎮的錯覺。夜間的老街區最吸引我和Steven的當屬甜品店了。還劍湖散步歸來,風味獨特的加冰的fruit shake涼入心扉,迅速驅走了燥熱。僅需25美金的家庭房溫馨舒適,我迅速地進入了夢鄉——喜歡旅行的原因之一非常簡單,我並不是為了逃避什麼而出行,但我很享受旅途,我不再需要“killing time”的“時間消費品”,可以遠離網絡、手機、紛雜的人際關系,可以擁有高質量的睡眠。圖1:摩托大軍


圖2:黃昏的還劍湖



2012年8月17日:街頭漫步徒步路線:老城區——還劍湖——聖約瑟夫教堂——殖民時代使館建築群——巴亭廣場——西湖——水上木偶劇當然,老城區的喧鬧嘈雜不完全是壞事。很是感謝河內時間較北京時間晚一小時,清晨的六點我們早早就醒了,與其躺在床上無聊,不如出去走走。清晨的老城區很是寧靜(經歷過昨夜的喧鬧後感覺尤其強烈),你很容易就能靜下心去發現它的美。那些分明受到法國和中國影響又有著越南自身特點的房屋還在沉睡,街頭巷尾不時可碰到賣法式長面包(法棍)的小販,早餐店已有疏疏落落享受越式米粉的早起人群,還隨處可見招攬外國人生意的摩托車司機和人力車夫,空氣中時不時會飄過咖啡的醇香——越南的咖啡文化很濃厚,民眾吃完早餐後都喜歡喝上一兩杯,並不是單在咖啡廳,更多是在街頭巷尾的小店裡小攤上,或坐或站,和所謂的小資文化無關。酒店提供越式和西式早餐,精致而豐盛。吃完早餐後,我邊品咖啡,邊翻看帶來的旅行指南。LP關於“河內一日游”的提示是:“早上去越南民族博物館漫步,然後在去文廟前趕著吃一頓午飯。在P Hoang Dieu路的法國殖民時代使館建築群中閑逛,然後步行或汽車到胡志明陵墓建築群。最後回到老街區來點啤酒。”這個行程可以說很經典,法國文化+中國文化+越南文化的精華。但我思考30秒鐘後,決定放棄越南民族博物館——原因很簡單,我是那種一陷入博物館,就很難出來,堪稱博物館控的人,而我身邊尚有完全看不懂英文的三位長輩和一位八歲的男孩。在正式造訪河內前,我還有兩件事情要做,一是買好水上木偶劇的票(想要First-class的票必須提早買),另一件事是換錢。受既往經驗影響,我這次在關口時僅用人民幣兌換了一些越南盾。想著越南應該和尼泊爾差不多,找個可以兌換人民幣的地方並不難。但結果發現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所有的銀行和標有“EXCHANGE”的兌換店都沒有兌換人民幣的業務。哈,這樣一來,與我同行的三位長輩全都變成了懷揣金飯碗的乞丐。還好,我出於謹慎,在國內還是預先兌換了一些美元,還有一張雙幣信用卡——看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任重道遠!雖然放棄了越南民族博物館,我實際上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旅行的時候我往往很隨性,控制時間的能力不佳,還很會為自己找借口——自助行嘛,不就是為了享受自由嗎?干嘛搞得像趕任務似的?近千年的古代中國行省和近千年的中國朝貢國,河內保留了許多的中華文化——儒釋道三教建築在這兒都完好地保留著。我們最先造訪的是還劍湖中的玉山寺,這寺建在湖中的一座小島上,游人不多,幽雅寧靜,香火繚繞。讓我駐足停留的不單是寺中巨大的神龜標本,更是寺中隨處可見的用中國古代文字書寫的匾額楹聯。越南本來無書寫文字,受中國影響的一千多年都是使用中國的文字,雖然僅限於皇室官僚富商知識分子等上層人士能掌握。可法國人僅在越南統治一百年,就將中國的影響驅除幾盡,不可謂不高效——方法很簡單,法國人為越南人創造了一套拼音文字,越南也因此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唯一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時至今日,中華文字並沒有在越南消失,畢竟,他們一千余年的歷史都是用漢語書寫的。但能閱讀這些文字的人聊聊無幾(恐怕只有專業人士和近年來因中國的影響加大而學習漢語的人),這些形體優美有著越南昔日歷史的文字,更多的成為一種裝飾,一如在中國不少人家中擺放著的大量外國名著(甚至只有裝飾盒,卻無書)。另一個感觸就是,我一直為中國的文字簡化而耿耿於懷,簡化無疑方便了許多,但卻硬生生地割裂了那些深厚的文化傳承——那些古老的文字,無數大書法家寫出來的極其漂亮的文字,本是全球華人的共同財富!說到中國文字和佛教,最該感謝中國的當是印度。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在本土已逐漸式微,由於缺少文字記載,那段曾經燦爛的佛教文化期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湮滅在塵土中。幸好有西天取經的玄裝和尚留下的《大唐西域記》,那些佛教聖地才逐一浮現出來並一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佛教經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後,又繼續傳到日韓和越南。畢竟是根基深厚,雖然法國為越南帶來了基督教,但佛教還是在越南長盛不衰,街頭隨處可見用中文書寫的佛教廟宇。而起源於中國本土的帶有奇妙的“陰陽八卦”的道教,河內街頭也可覓到蹤跡——我們在西湖邊就發現了一座人氣很旺的道觀。

儒教嚴格來說不算宗教,河內保存得非常完整的儒教建築當屬文廟。中國文化的影響在文廟的越南拼音文字上可見一斑。V?n Mi?u的發音和中文的“文廟”如出一轍,所以問路的時候,要麼給別人看地圖,要麼直接說“文廟”,不需要使用那個麻煩的英文文字“The temple of literature”。這座文廟始建於1070年的李朝,主要用於祭祀孔子及其四大弟子。1076年創建國子監,成為越南第一所最高學府。1802年,阮朝遷都順化,河內國子監毀而廟存,成為只奉祀孔子的廟宇。這座有五進院落,紅牆綠瓦的建築群中有清朝康熙皇帝御書的“萬世師表”橫匾——話說康熙的字真的漂亮!環顧四周,幾乎全是來自西方和日韓的游客,不禁有幾分黯然,中華文化是真的要到外邦去找尋嗎——這其中還包括了深受古典文化熏陶的自己?國內的曲阜三孔也保存良好,但那些極濃的商業氣息很難讓人有度假的心情——先不說阻礙西方人進入的所謂普世價值觀問題,單是土生土長的國人都無法避免的無孔不入的欺詐和高昂的門票就夠讓人頭疼的了。


英國對印度的統治在新德裡留下了以總督府(近印度總統府)為中心的殖民地建築群,同樣地,法國對越南的統治也在河內留下了以總督府(今主席府)為中心的法式風情建築群。從文廟往北走不遠,就開始進入了面積很大的使館群建築區。漫步其間,是與河內老街區完全不同的感受(與新舊德裡的對比一樣強烈)。很快,“優雅”一詞湧上心頭。這裡古樹蔥蘢,樹影婆娑,那些外觀各異,仿如各式童話屋的法式建築散落在街道兩旁。每家使館前都有身穿綠色軍服的越南軍人看守,再加上各國國旗和使館前用各式文字書寫的國家使館名稱,很是讓人心曠神怡。即算認不得國旗和文字也不要緊,有些使館門前有些宣傳欄,裡面的張貼畫很易讓人知道國家的名稱——比如說,看到舍普琴科的凌空抽射你當然就會知道這是烏克蘭使館了。中國大使館在這一大片使館中,說得上相當拉風——就在河內軍事博物館的斜對面,占地很廣,有傳統的琉璃瓦屋頂,前面有很大的廣場,其實,只要看到一大群團隊游客在使館面前照相,你就能知道是中國領事館了。的確,我國的旅游事業規模和整體水平都在逐漸提高,但更多的是吹哨揚旗,匆匆追趕的團隊游客。


巴亭廣場位居河內的心髒地帶。由於在使館區停留了太長時間,到達巴亭廣場的時候已是下午三點了。那天正好是周五,胡志明墓下午不開放。我也不覺得如何遺憾,因為光是欣賞巴亭廣場四周的風景就夠讓人激動的了。法國傳統上視黃色為高貴的顏色,廣場四周的漂亮法式建築大多是黃顏色的,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主席府了。我們走到主席府門前的時候,正好有重要人物出來,有身穿白色軍服的軍人敬禮迎候。這座前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不算高大,但裝飾得金碧輝煌,越南領導人(包括胡志明)平時不在這裡辦公,是專門用來會見外國領導人的地方。


經過主席府繼續往北,很快就到了西湖邊。這是河內最大的湖,湖邊有很多休息的長椅。嗯,走了一整天,有點累了,慵懶地靠著長椅,吹吹風,看看波光瀲灩的湖面,和遠處似乎漂浮在水中的城市建築,好閑適的午後時光!人生長的是生活,短的是旅行,旅行也只生活的一部分!


放棄了越南民族博物館,少了一個欣賞越南國粹的好機會,不是不疼惜的。在博物館中,你可以欣賞到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在千百年的時間長河中留下來的最珍貴的紀念品和最美的時光,就像分享朋友最珍愛的那段秘密回憶一般。不過,想要好好地看,你需要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揮霍,而人生總是充滿遺憾,身為上班族的我們假期總是有限,而我偏生是那種在一尊雕塑一張畫一副書法前就能逗留一大段時光的人——所以,我不大敢去博物館(記得幾年前在紐約,我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卻連中國館的三分之一都沒有逛完。還好,河內有很棒的水上木偶劇表演彌補我的遺憾,這項越南國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劇院就在還劍湖邊上,我們選擇的是晚上8點那場,劇院座無虛席,全是國外的游客(中國面孔就少之又少了),還好,提早買票讓我們有很棒的前面的座位(頭等票100,000VND)。水上木偶劇也有明顯的中國影響,據說起源於10世紀的越南李朝的紅河三角洲一帶的越南水上木偶戲,與中國古代宮廷的“水傀儡戲”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伴奏的音樂,樂器是我們熟悉的笛子、古琴、二胡等等,越曲的曲調也與我們的古典音樂頗為相似。看資料說,中國雅樂、儒家音樂、道教音樂、佛教禮儀音樂及其演奏方式和使用的樂器在10世紀起先後傳入越南,越南雅樂以順化宮廷雅樂為代表作。


圖3:有許多匾額楹聯的還劍湖小島上的玉山寺





圖4:聖約瑟夫教堂



圖5:文廟內的康熙匾額



圖6:樹影婆娑的使館區



圖7:中國駐越南大使館



圖8:巴亭廣場旁的法式建築



圖9: 西湖邊上的道觀



圖10:主席府(原法屬印度支那殖民總督府)



圖11:木偶劇院外的木偶



精選遊記: 河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