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攻略——斷鴻聲遠長天暮》

作者: 秋葉飛起

導讀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遵從的周朝,其禮樂文化燦爛而豐彩,為後世人所向往。“郁郁乎文哉!”多麼詩意的語言,真的讓人飄然若思,想回到那個人與自然悠悠的歲月…… 3000年前,周朝定都鎬京,而鎬京就位於西安西南。 之後,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朝建都於西安。 西安,曾經� ...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遵從的周朝,其禮樂文化燦爛而豐彩,為後世人所向往。“郁郁乎文哉!”多麼詩意的語言,真的讓人飄然若思,想回到那個人與自然悠悠的歲月……

3000年前,周朝定都鎬京,而鎬京就位於西安西南。

之後,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朝建都於西安。

西安,曾經的名字叫“長安”。

長安,一個多麼美好的名字,一個多麼遙遠的名字,一個多麼令人慕往的名字……

9月2日

早上9點上航的飛機,延誤至10點起飛,2小時後落地西安鹹陽機場。尋機場大巴至鐘樓1號線,約1小時後抵達鐘樓對面西大街的美倫酒店門口。

西安之旅,至此開始……

穿越地下人行通道,對面就是響譽中外的回民街。此地可近觀鼓樓,遠望鐘樓。

藍天白雲下,古老的優美建築撲面而來。



回民街其實叫回坊才更為確切,由縱橫相錯街道(北院門、西羊市、北廣濟街、大皮院等)和鑲嵌其間的幾個清真寺組成。自漢代絲綢之路迎來阿拉伯、波斯等的先民,回民就在此地聚集而繁衍生息。到如今,竟然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

北院門是回坊最熱鬧的一條街,外鄉客通常以為北院門就是回民街,而著名天下的“賈三”清真灌湯包,就是回民街美食的代表。可惜,能讓我搛不起一個完整湯包(一籠有兩個破皮。搛三而不得,皮底牢牢粘在籠屜上)、吃得出“柴味”的牛肉餡、食一而再無其興者,唯“賈三”也!

北院門游人如織,各種小吃店家鱗次櫛比,錯雜各種小商品店。恍若走在上海城隍廟中,只是店家多數是戴著小白帽的回民。說實在話,背著個大登山包走在熙熙攘攘、嘈嘈雜雜的回坊,感覺肯定好不到哪裡!

不過這個大包卻幫了我一個小忙。在西羊市127號“老米家大雨泡饃”(回坊找吃食店,不能只看“老某家”,有時還得看後面跟的字),店裡店外幾乎坐滿食客,老板娘看我背個大包,捧著個大碗(普通“羊肉泡饃”,送饃一塊,本想自己掰),裡外尋位子,頭上汗珠直冒,忽然對伙計大聲一喊:“有趕路的,先給他弄。”讓我換成機饃(機器自動絞的饃,省時)端給伙計,真的很感激西安迎接我們的好客。

5分鐘後,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到手,老婆幫著在外面給尋了一個位子。西安人吃羊肉泡饃,講究的是個悠閑,悠悠地花半小時掰饃,再閑閑地等(羊肉泡饃是一碗碗煮出來的,詳細過程見後幾天攻略)饃。最後慢慢品嘗那一塊塊小小碎碎浸透了羊肉湯汁的美饃。

今天實在是不巧,星期天,回坊人多擁雜,再加身上背個大包,超級影響我品嘗美食的心情和口感。粗粗而食,只覺機饃雖松軟,但入味不深,羊湯倒是濃口不膩。再吃裡面僅有的幾小片肉,微膻而綿。但說句實在話,我吃出了味精味。真正絕好的羊湯,吃不出一點點的味精味,此乃我對羊湯的最高評價。

北廣濟街拐彎處,有一家“劉紀孝腊牛羊肉”,門口排著長隊。伸長脖子望了望,有兩種顏色的肉,深色的是醬牛羊肉。淺色的初看是生肉,其實不然,此乃“腊牛肉”。

尋到北廣濟街101號“老劉家”,剛好2點半,想進門,掌櫃的說“買完了,明天請早”。關門早的店,兩個字:好店!回坊有許多賣甑糕和豌豆糕的小攤,老婆吃了一小塊,覺味甚佳。

兜了一大圈,回到來時的西大街。在西安,白天在鐘鼓樓附近打出租,近乎痴人做晚夢。好在7路就在眼前,4站華夏銀行下。尋著到和平路87號如家大差市店。

辦理登記手續,入房放好行李。對門大差市站(華夏銀行站感覺略遠)坐40路至小雁塔。不急著尋塔,先再找點吃食。

“乾州食府”裡有四塊中國烹飪協會頒發的“中華名小吃”銘牌,分別是:乾州澆湯面、乾州鍋盔醬辣子、乾州豆腐腦、乾州馇酥。乾縣乾州古城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乾縣(又名奉天古城),這四大名小吃是當地的特產。由於此行匆忙,乾州古城並未在我的旅行行程中,只能退而其次,來此店一讒膏吻。

寫文章時查到一當地人的點評:“其實乾縣離西安不遠就60幾公裡,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乾縣吃一下,嘗嘗正宗的乾縣小吃,豆腐腦,鍋盔加醬辣子,酸湯面,馇酥,菜疙瘩,御面,很多好吃的小吃,順便可以逛下乾陵,武則天和李治的合葬墓。就離乾縣縣城中心10分鐘的車程。”

此次西安之行,唯一的遺憾是漢陽陵耗費掉大半天時間,若換成乾州古城,或可稱為完美之旅。此乃後話。

乾州澆湯面也叫“一口香”,是鹹陽乾縣等地待客之面。面條細、長、筋,澆面湯料濃、香、略酸。吃澆湯面有講究,將煮熟的細面從鍋裡撈出,盛在冷水盆裡過一下,然後撈出一小筷,澆淋滾燙的湯料食之。故乾州食府的配套澆湯面為:鍋底15元/份,肉臊子10元/份,面10元/藍(幾小團),小菜7元/份。整套是42元,問題是我們吃不下如此多啊!

跟店家商量著來一碗(10元/碗)。這面當然就略失其所謂“澆湯”之味,不過大致我可以描繪:面上一層蔥花間雜香菜少許,白菜末、蛋皮末、肉哨子在碗裡若影若現,面吃著細而柔軟,湯濃而微酸。當然,最正宗的吃法是一筷子一小小碗,一筷子一口,那才是真正的“一口香”。



乾州豆腐腦上覆蓋一層紅油,豆腐在紅油的映襯下:粉嫩而透白。入口滑嫩而微酸,柔軟順喉而下,特別爽溜。紅油看著辣,吃著香而不辣,在陝西上品酸醋的調和下,呈現一種別樣的異鄉之味。

小食和大景,是我和妻子旅行的目的,而回憶,則是我們旅行的人生意義。年老了回憶年輕時候走過的地方,一定可以有幸福的感覺。

吃完小食,去尋大景。西安有大、小雁塔,大雁塔被我安排在以後幾天的旅行中。我旅行的宗旨是不走回頭路,且小食和大景一並串行。一來做攻略是樂趣,二來我的身體狀況不容許我超體力運轉。

“乾州食府”在朱雀大街1號,而小雁塔就在垂直相交的友誼西路76號,非常近。用身份證可得免費西安博物院門票一張。西安博物院由博物館、小雁塔、薦福寺組成。

進門是一現代建築:博物館(文物展館),具有中國文化天圓地方的視覺效果,與同院的小雁塔以及薦福寺古建築群相得益彰、交相輝映。我們進博物院的時候,天空湛藍,白雲點綴其間,真不知是建築襯托天空,還是天空襯托建築。



走過石橋,穿過茂密的林叢,小雁塔的玲瓏身軀越來越近,當站在塔下,仰望這座建造於唐代距今1300多年的建築,青磚已老,那種古樸的因著歲月而風化的美穿過我的眼睛,直透我心。

偉哉!大唐!偉哉!中華!

從薦福寺園中取景拍照,寺、塔、樹、藍天,特別是那一刻的白雲,若漂絲狀,如華光劃過藍色的天際,光彩奪目。這座1300年的美塔,配得上這永恆的藍天!



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沒有進博物館,遺憾也!出門運氣不錯,打到一輛出租。西安白天能打到出租去城內,要碰運氣,有時候司機會尋理由拒載。很正常,以西安7天的感受,交通如此擁堵,也難怪司機不願進城。

西安是世界上真正的“城”市。“城”在字典裡的第一條解釋就是“城牆”。西安保留有中國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整個城牆呈長方形,總周長越12公裡。現存城牆是基於唐朝皇城,建成於明洪武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打車停在南門。南門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於隋初。明代改名“永寧門”,是現在西安各城門中最完整的一座,原設計沒有箭樓。一座南門,就是一件珍貴的文物。

眼望城門和城牆,會不由自主想起中國現代建築學的開創者和古典建築的保護者梁思成先生。2010年北京之行,讓我莫名地傷感。全長將近40公裡的偉大城牆被無知和無畏者硬生生地拆除。他們拆的是歷史,他們拆的更是梁先生和那些仁人志士的心。

梁思成先生1950年在《關於北京城牆存廢問題的討論》一文中,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城牆之上的畫卷。“這應該成為一個全長將近40公裡的這麼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環城公園。登上去之後,可以壯闊我們的胸襟,能夠休息人民疲勞的筋骨,壯闊他們的胸襟,古老的城牆確實可以擔負起新的使命。”

還好,西安城牆基本被整體保留了。

上得城牆,青磚入眼,古風撲面,城牆大約可並行四輛小轎車。一眼望去,望不到城牆的盡頭。但轉眼環望牆內牆外,風景大煞。所謂現代建築,雜亂其間,簡直污人耳目。

租一輛雙人自行車,准備饒城牆一周。80元80分鐘,超時10分鐘加錢。5點40開騎,估計到7點還車正好。而7點到7點半,正是西安黃昏夕陽最美時。

城牆上騎雙人自行車,下坡(城牆有坡度)快速時,在600年的青磚上風馳,有強烈的穿越之感。遙想古人,騎馬奔馳,或坐鞍揮鞭,是何等飄逸瀟灑。那時的長安,從城牆上望城裡,沒有扎眼的高樓,沒有刺目的棚屋,有的只是輝煌的皇宮,典雅的官宅和古樸的民居;那時的長安,望城外,“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騎騎停停,拍拍照,有時望著城牆上兩個人的剪影,仿佛時間停滯在那千百年前的朝代。那時的男人女人,剪影裡都是長發飄飄吧!

到東門後,明顯覺得時間吃緊。看來城牆租賃公司並沒打算讓你遙想西漢,慢游西晉,閑晃唐朝。趕緊騎吧!騎得越快,遙想越遠。

大唐城牆,覆蓋範圍是如今明城牆的7倍。望遠,遙想,那時的城牆是何等的綿長壯美!一百萬的人口,大唐盛世,城裡城外,穿梭世界各色人等。城牆上,曾經飄過楊貴妃的婀娜身影,遺香隨風而去……

夜色已晚,晚霞漸漸淡映天際。當我們盡力騎回南門,剛好7點過5分。還車,退租金200元。與西安朋友範兄約好,7點半在小南門報恩寺街吃葫蘆頭。

下城牆時驀然回首,晚霞層層疊疊,映紅天際,美得令人眩目。那是迎接我們到來的天幕,這幕布才剛剛拉開,開啟我們精彩的西安之旅……



第一天費用:

去西安飛機票:(360+100燃油費+50民航發展基金)*2=1020

到浦東機場費用:31(走地面20分鐘)到南站機場七線,乘首班車6:30大約1

個小時到(20/人)。共記71

鹹陽機場至西安大巴:26*2=52

如家大差市店住宿:141

小吃:16(“賈三”牛肉灌湯包)+ 15(“老米家大雨”普通羊肉泡饃)+ 1(豌豆糕)+5(桂花米糕)+18(“乾州食府”10澆湯面+1豆腐腦+2鍋盔+5醬辣子)=55

南門門票及城牆上租賃雙人自行車:40*2+80=160

晚飯:0(西安朋友請客)

交通費:1*2(公交去旅店)+1*2(旅店去小雁塔)+8(小雁塔去南門出租)+8(南門去小南門報恩寺街殘的)=20

共記:1519元

9月3日

把大包存放如家。出門,碰巧打上一輛“殘的”,在西安,要以公交為首,“殘的”為副,最後才考慮出租。5塊錢尋到東木頭市的“秦豫”肉夾饃,運氣好,沒怎麼排隊。要一個“優質”(西安的小吃,多分“普通”和“優質”,所謂“優質”,並非質優,而是量優,通俗點說,量多),一個“純瘦”,兩碗粥。

等我們落坐,後面就排起了隊。吃上一口“優質”,肉酥而香,饃松而脆,熱饃的高境界是外脆而內松。“肉夾饃”實乃“肉夾於饃”,一口下去,好饃配好腊汁肉,不膩口,但在嘴角流油,那個香!

但是昨晚與右相聚,未免高興,多喝了點,半夜醒,兩粒安定都未入睡。有句老話叫“睡不好,吃不香。”我吃著香,口雖不膩,但胃膩。一個大饃,只吃了小半就再無胃口。但那份感覺留在心裡,成為想念,我會再來,此是後話。

出東木頭市即端履門,乘710到輕工市場,對面不遠就是城東客運站。買好去韓城高速客運,沒想因前一陣陝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幾乎每輛車都要查個仔細。9點的車直到10點才發,到韓城都已經1點半了。

韓城的攻略在網上很少,攜程驢評網則幾乎沒有。筆者憑著一個老驢的本能,憑借著查到的零碎信息,在頭腦中構成一副全景攻略。當然,一次成功的旅行,離不開問訊淳樸善良的當地人。整個西安之行,西安和韓城人給我的印像是:古風不逝……

出長途客運站,斜對面拐角口為龍門大街北段。在此坐101路,3站到銀河大酒店。進門預定晚上標房,170元/間(到黨家村落實住處後電話退定了)。

酒店對面有一家幾乎韓城人人皆知的“羊肉饸饹”店。羊肉饸饹是韓城當地的美食,因韓城山區產上好的羊和優質的蕎麥。饸饹,也叫河漏,是將蕎麥面用饸饹床子(一種木或鐵、有許多圓眼制作饸饹的工具),把面通過圓眼壓出來,形成小圓條。比江南的蘇州面要粗些,但比面條筋、軟,食用方式如面條。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

進店,門口燒煮台上有大小鍋幾口,分盛不同調料。其大致制作過程頗有異鄉之趣:把蕎麥面(先煮熟。而過去是用饸饹床子直接把饸饹壓制進鍋煮)在沸水裡燙一燙,澆上紅紅的臊子湯、紅紅的醋(上面飄著紅紅的一層,感覺應該是羊油)、蔥花、韭菜,一碗紅紅可人的“羊肉饸饹”即成。



先撩一筷子饸饹,吃口就兩個字:纏綿。“羊肉饸饹”的美味恰恰是四個字:面“筋”(不容易斷)湯濃。我用“纏綿”兩字來形容其“筋”,也算是我這個外鄉的讒食者對此地美食的創意吧!

若非做過攻略,這口紅紅的酸辣油湯,恐怕不太敢大口而入。韓城辣椒,紅而不辣,韓城香醋,濃而不酸。真正是湯濃而不膩,酸香而四溢!

再從碗裡挑出一小塊臊子(羊肉丁),吃口酥軟,又微有嚼勁,羊肉的本味咀於口齒,羊香濃郁,“我愛其羊”,哈哈!亂改夫子的話,要被“以杖叩其脛”了!這片小小的臊子為何在久煮的大鍋中酥而不爛,軟而微凝,全在店家煮臊子的功夫:要保持羊肉臊子鍋始終煮而不沸,開而不滾。



出門,拍了店招和門牌號碼:天德羊肉饸饹館,龍門大街南段97號。

對面下車的地方續等101路,車很快來。終點站南關下(西環路和東環路交接處,是個路邊汽車站,也有車可去往合陽風景區),正好有一輛去往司馬遷祠墓的小中巴,綠色車身,全名是“旅游公交車”。上車買票,3元/人。

半小時後到芝川鎮,所有旅客下車,司機也下車,唯獨只剩我倆和賣票員。納悶間,賣票員坐上了司機位,把我們送進祠墓門口。原來,平時若無自助旅行者,車的終點站只停鎮上。這段芝馬路(208鄉道),若用腳走,恐怕得20來分鐘。

司馬遷祠墓坐落在韓奕坡懸崖上,太史公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選擇的墓地風水也好。祠墓始建於西晉永嘉4年。司馬遷祠墓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而建,層遞而上。可惜我在西安城牆上,匆忙中把單反P檔的暴光補償不知怎麼給調低了。沒有拍出那種藍天白雲下太史公祠墓依山而建的氣勢。直到第二天在韓城城隍廟才發覺重大失誤和遺憾。

買票進門,眼前一條寬廣的石道陡斜而上,石道由一塊塊巨大的石頭鋪墊而成,歲月的年輪在巨石上若隱若現,從這樣老的石頭上仰望著走上去,可想而知當時建造祠墓者的用心。



“高山仰止”,是每個喜歡歷史的人對太史公從內心發出的景仰。而石道向上的第一個平台上就有這樣一個牌坊,上書“高山仰止”。後一段上山坡道則頗為奇特,坡道的中間呈凹槽形,不知是何故。

這段山道也需仰望而上,不久即可見“史筆昭世”匾。再後一段就是陡斜的台階了,仰望、更是仰望而上,迎面赫然入眼“河山之陽”匾,語出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再上,可見朱紅山門的門楣上書有“太史祠”三個大字。

這四段千年的山石走來,仿佛踏著古人的步履而行。悠悠青石,歲歲年華。生命終究會消失,而永恆的是歷史的印跡和芬芳。太史公的遺風,流二千多年而不散,生生不熄,生生不滅。永恆,大概說的就是歷史,和寫信史的人;永恆,大概說的就是那些仁人和志士,和在中華文化上添彩一筆的人……

在“太史祠”巔,登臨送目,正故國早秋,天氣初肅。千裡黃河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斜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十三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借王安石詞《桂枝香》)

如今的黃河雖非從前,但可以想見2000年前,其水滔滔,漫流太史公腳下,“大江東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留下的,卻是千古的雅韻,如長蕭一聲,憑空遺響千年……



太史公獻殿正中掛一匾額,上書“文史祖宗”金色大字。內設一塊青石大祭桌,祭桌前有“拜墊”。筆者自從寫了《論語之旅》後,進夫子“大成殿”必行三跪九叩大禮。而太史公,亦是筆者仰慕之先賢,降二等,行一跪三叩禮。

獻殿內有石碑數十塊,上刻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憑吊詩文。碑石以諸遂良的“夢碑”和郭沫若的詩碑最為著名。郭沫若的五律詩寫得不錯:“龍門有靈秀,鐘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憐才膺斧鉞,吐氣作霓虹。功業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但細心的旅行者會發現,所有的石碑,前面和背面均是光滑的,唯有郭沫若的石碑,前面光光滑滑,後面坑坑窪窪,真乃其碑如人,其人如碑也!

寢宮在獻殿之後,建於北宋年間。宮正中有一尊太史公全身像,長須飄拂,兩眉入鬢,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呈現嚴肅和抱負不凡之氣概。太史公祠墓和寢宮,幾乎是文化大革命中唯一沒有被毀壞的先賢之地,只因著毛在《為人民服務》中引用了太史公的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啊!或重於“太”山,或輕於鴻“毛”!

祠後為太史公墓,築於西晉,經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墓系磚砌,呈圓形,如蒙古包似的墓塚,傳說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75年敕命建造,迄今逾七百年。墓壁周圍嵌有磚雕八卦圖案和花卉圖案16幅,墓頂有一株千年古柏,樹分五枝,枝干蒼勁,盤若蛟龍。墓前豎立著一塊石碑,上刻“漢太史司馬公墓”,為清乾隆陝西巡撫畢沅題書。

整個行程,幾乎就我們兩個人,享受寂靜,享受與古人和天地的交融。在太史公墓地,當我們即將下山惜去時,忽有大雁一只從天際略過,優雅地展翅飛向遠方的藍天,留下一線孤影:“斷鴻聲遠長天暮”……

出太史公祠墓,倆人尋思著如何到鎮上。恰有一關中男子騎著摩托從後開來,趕緊攔住,微笑著打招呼:能否幫忙拉我們到鎮上的旅游車處。關中男子憨憨一笑:“成”。

幾分鐘後到鎮上的街口,正好停著一輛綠色小面包車。給了關中男5元錢,略表謝意。上車買票,比來時便宜1元錢,每人2/元。

車到南關本欲下車,多問了賣票員一句如何到黨家村,得完美答復:乘到底韓城汽車站(不是來時那個“長途汽車站”),轉去下峪口的車即可。路途經過文廟(全國第五大孔廟,預定明天拜祭),韓城分老城和新城,老城地勢地。

車到汽車站,趕巧有一輛發往下峪口的車。當地人真熱心,把車直接攔在那輛車前,讓我們趕緊上了那輛車。若從汽車站打車直接到黨家村大概30元,坐小中巴到中途黨家村下,每人3元/人。

下車處在108國道上,離黨家村還有3裡地(若走,至少20分鐘)。看到路口停有一輛摩托,跟關中漢子招呼能否載我們進村。又是一個巧,關中漢子乃黨家村人。一路風馳到村口,居然沒付門票進了村(事後得知,黨家村門票為每人40/元),我們很過意不去,問關中漢子給多少錢比較合適,他很憨厚,只要了20元,並說如有人尋我們麻煩,就說是他親戚。

再主動返回村口去付門票,就顯得矯情了!尋住店吧!黨家村新開發不久,村裡住宿條件簡陋,一個床位20元/人,很少有獨立淋浴標房。看了最靠頭的一家住店,雖有淋浴的獨立標間,但非四合院的老房,看著也不干淨。循著有念頭的青石路走(應為主干道,進村右拐),不遠有一四合院,門口有個60多歲的老姨招呼我們進院看看。



老姨粗看是個老農婦,多瞧一眼,可見骨子裡與生俱來的氣質。左拐進院(黨家村的四合院跟北京不同,進大門不是院子,是照壁,左拐過門房才是院子),院子呈長方型,青磚老地,褐色門窗,灰基白牆,干干淨淨,看著真是舒服。老姨打開“吱噶”一聲的老門,一間角落有著大炕,上鋪干淨明快床單的小屋呈現在我們眼前,老姨讓我們先行看看,出門喚來老伴。

老爺子一進門,指著炕上的一塊小牌(寫著“清代光緒皇帝‘欽點翰林’—黨蒙居室),說這可是光緒欽點翰林黨蒙出生的房間,旺季可有許多老師學生、中央電視台的記者指定要住此房,以沾文(官)氣。老爺子很直爽,說一個大炕可睡三個人,一人20元,淡季(節假日或寒暑假有大量學生住客)優惠我們一炕40元。

怪不得瞧著老姨氣質不凡,原來是翰林的後代,而老爺子就是黨蒙的六世孫。當即決定,就住這裡。打理一番,放好包,剛巧有個小旅行團進院參觀。老姨過來讓我們跟著一起,好了解整個黨家村的歷史和風貌。因為此院(門口有塊牌子叫“大照壁”)一般是旅行團第一個參觀的黨家村院子。

來黨家村,看的就是民居(以明、清為主)四合院,感受的就是閑悠清靜的古往日子。進這樣的村子,我和妻子總是選擇下午來,以避旅游大軍。比如曾經的浙江烏鎮、福建塔下村、北京懷柔區虹鱒魚一條溝等等。

黨家村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元末始建村,至明漸成規模,清朝由於黨家村出了幾代經商的巨賈,興家立業,終成一個繁榮的鑲嵌在關中盆地裡的明珠小村。而中國人由商入官的興家理念,在光緒年間的黨蒙身上得以極至!

韓城在乾隆年間,曾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黨家村因農商並重經濟發達則又被稱為“小韓城”,可見當年之盛況。2001年經國務院批文,黨家村古建築群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單。

黨蒙家斜對面乃黨族祖祠,門口兩只石獅總有幾百年的歷史。黨族祖祠跟黨家村的四合院基本沒大區別。黨家村的四合院,一般占地二百多平方米,比之北京四合院,屬袖珍型。

黨家村的四合院多呈長方形,由廳房,左右廂房、門房圍成。廳房為頭,廂房為雙臂,門房為足,似人形,有喻意。廳房高大寬敞,前檐多為歇檐,為供祖和設宴之所。在黨族祖祠裡我們就看到幾個明清老貨桌椅。在黨家村的幾乎每戶人家的廳堂,都能聞到一股濃香味,為著名“大紅袍花椒”散發的特殊迷香。

門房和廂房為起居之室,長輩兄弟居住有序。我們住的那間屋子,應當屬於廂房。到黨家村,四合院的形制幾乎差不多,但區別在各家的門楣、壁刻家訓、擺設和三雕(石雕、木雕和磚雕)上。雖然歷經這幾十年風風雨雨,黨家村建築藝術沒得到應有的保護,但大致的古典美態還是能呈現的。黨家村現存一百多座四合院,祠堂、文星閣、節孝碑、看家樓、泌陽堡、慈禧太後親賜黨蒙“福”字,是重要看點。



在這樣具有古韻的村莊裡,我和妻子更喜歡信步漫游,跟蹭了旅行團一小段路,倆人就獨自在小巷裡瞎轉悠。走在老石老磚上,腳步會變得有雅韻,緩緩而行,東看看,西拍拍。

在幾乎沒有游客的巷子裡,就這麼地緩走,直到天邊的夕陽沉暗,漸漸發出絢爛的美色,中國古典建築的輪廓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現一種離塵的彌幻,如夢!我不敢想像我和妻若是穿著明衣清服,在那樣年代的秋風晚霞裡散步,會是怎樣的一種迷離……



第二天費用:

去韓城高速大巴:66*2=132

早餐:10(優質)+8(純瘦)+2(粉絲湯)+1(粥)=21

午餐:6*2(羊肉饸饹)+6(加羊肉)+2(油酥餅)=20

司馬遷祠墓門票:50*2=100

晚飯:15(韓城小炒)+ 15(燒老豆腐)+ 10(干炒青菜)+15(半份豬頭肉)+5(青島9度啤酒)=60

黨家村住宿:40+5*2(洗澡)=50

飲料啤酒:3.5(可樂)+2*2(水)+3.5*4(啤酒)=22

交通費:5(去秦豫殘的)+1*2(到城東客運站)+1*2*2(韓城兩次101路)+3*2(南門至司馬遷祠墓)+5(祠墓口到芝川鎮)+2*2(芝川鎮到韓城汽車站)+3*2(到黨家村)+20(進村)=94

共記:457元

9月4日

早起,梳洗完畢。妻子打包,我則悠閑在小院中拍了幾張照片。黨蒙家院子裡有一個陳列櫃,裡頭存放有黨家先祖的生活用品。這些東西,在今天看來,都是文物了。



出門,在晨曦中感受小村的寧靜。那份異樣的美,在初升的陽光下,宛若回到從前。青石的路,寂靜無聲,腳步踏在上面,化作柔軟,踏的是路,走的卻是夢回。

饒著村子小兜一圈,想尋一條村中的小河,無處可覓。我每到一地古鎮和古村,總是希望依河而走,發一點呆,最好是晚枕流水而眠。許是關中比不得江南之地,或嶺南之土,或雲南之麓,那裡的小鎮,總有一河清水,或饒村而行,或穿鎮而過。流水潺潺,波行,馬蹄聲聲,踏遠……

回店,讓老爺子幫著叫輛車到韓城文廟。老爺子叫來對面昨晚吃飯的店家掌櫃,商定到文廟35元。昨天晚飯在他家吃,他老婆燒的菜,味道很一般。

唯一盤豬頭肉頗有回味,昨天夜宵(我睡眠極差,在家吃中藥,出外只能是9、10點喝啤酒睡,半夜再吃安定繼續補覺,否則出現什麼狀況也只有天知了)喝著啤酒就著豬頭肉,頗為過癮。

頭肉味香四溢,微酸,皮、肉入口,頗有嚼勁。豬頭肉的肥,與其身體上的肥有著迥然的不同,概因豬頭常運動,拱而有韌,身體常睡,懶而肉塌。此味豬頭肉,有醬香,尤其是肥的部分,似腴非腴,好似楊貴妃的纖臂,此等描寫,若是在開元朝,隆基一怒,秋葉滿門也!



車行出村,才忘了買“大紅袍花椒”。旅行嘛!總是留點遺憾好,說句實在話,我們昨天獨自漫游,都沒到過文星閣、節孝碑。

掌櫃雖然是農民,也曾是名家之後,在車行過程中聊天,惜恨黨家村在文革中的毀壞。但他並不清楚,若在從前,也許他根本不用作買賣,只需讀聖賢書即可。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車行半小時到文廟,下車與掌櫃道別。

韓城文廟,全國第五大文廟(網上百度應該有誤)。如今每去一地,有大文廟處,必進而拜。整個韓城文廟,就我們兩個旅行者,或者可稱之為拜祭者、朝聖者,當然妻子是陪我的。上次在曲阜孔廟,她看我行三跪九叩大禮(第一次沒經驗,直接叩了九個頭,沒有三起身),回家還私下調侃我一番。

整個文廟有古柏33棵及幾株槐樹,葉茂枝繁,馨香四溢,多為千年古樹。廟主體建築“大成殿”前,有一棵宛若五指的古柏樹,其年齡有1500年,至盡郁郁蔥蔥,呈現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孔子就是那棵後彫了二千五百多年的松柏,並且依然會長青於後世。



進“大成殿”,在拜墊上虔誠行三跪九叩大禮,並喃喃自語:“先師,我來也!”自從寫了《論語之旅》後,我對夫子的崇敬與日俱增。在跪拜時心中湧起一種感動,眼中也頗為模糊。我能想見先師在高高地低頭望著我,他的眼光仿佛掠掃過,滌蕩我的身體,照亮我的心靈……

剛才下車的地方,處於文廟和城隍廟之間,其實是文廟後門。文廟前門前,有一條明清古街,正在進行拆遷中,韓城市政府顯然要打造文化旅游城市。若干年後,此街定然喧囂熱鬧,但喧囂的心是否能真正地“文化”?可想而知!而喧囂是否會侵擾了夫子廟的寧靜,可想而知!

返回城隍廟,兩廟門票是套票,共15元,等韓城大旅游搞起來,其價恐怕翻個倍都不止。城隍廟最早的建築為元代建築,主體始建於明隆慶年,整個城隍廟是一組具元、明、清建築風格的古建築群,含廣薦殿、德馨殿、靈佑殿和含光殿等。整體建築雄偉壯觀,主次分明,琉璃覆頂,金壁輝煌。琉璃頂上有各式的精美琉璃雕刻,檐下的木刻也異常華美精致。不愧為國家重點文物。



到城隍廟才發現,單反的P檔曝光補償在城牆上被無心調低。臨出門前買了個最便宜的單反Nikon3000,此相機的M檔調F值用(曝光補償按鈕+撥盤)。P檔調F值只需左右撥盤即可(數值在最低的時候需左撥多下才能起效)。

初學者很容易照著M檔調F值的方法,去調P檔的F值,一不小心就會調低曝光補償,若再不留意取鏡裡的曝光對焦點(豎線左右來回,至中間則曝光正確。在博物館我試了下,以過曝光量一、二格為佳),則張張照片欠曝。可惜了韓城的兩天風景。但旅行總是有錯過,別錯過我們的心就好!

出城隍廟,路口拐角正好靠停綠色小面包,熟悉的“韓城公交旅游車”啊!上車1元/人,到韓城汽車站,去往西安的班車已無(此站發往西安,車少且費時長,但車價便宜)。打車5元,至昨天來時的韓城長途客運站。

坐上11點20分的車,到西安近3點,尋一肯德基,老婆小爽一番,我屬於吃肯、麥要胃不舒服的那類國人。喝杯可樂,陪陪老婆,舒緩一下旅途的辛苦。

如家大差市店第一天的大床房太小,給我們印像不好。尋思著找找其他合適之店。好在攻略做得詳細,備有錦江之星騾馬市店、如家南大街店、如家鐘鼓樓店。

直接乘K43路到鐘樓,穿過地下通道至南大街。如家南大街店其實在粉巷18號,地理位置不錯,粉巷店家如雲,有“春發生”葫蘆頭,“牽人”麻辣粉、“梆梆肉”(南妙味居1樓)。考察下來,228元比之大差市店(最近在搞活動,否則不會如此實惠)的141元,性價比真差了太大。

不死心,繼續考察不遠處、西安最著名的經濟型酒店:如家鐘鼓樓店。位於竹笆市街,地理位置最優越,網上人氣也最高。臨街大床房241,一比,乖乖地乘公交回大差市。運氣好,空出間標房,若買如家會員卡(40元),只需151元/每晚。上樓進門一看,滿意,總算搞定了後4天的住宿。

洗個澡,理個包,就近找飯店吃晚飯。川府錦繡最近,就在隔壁,看看人蠻多(出門在外,對沒有做過攻略的飯店,飯點時要看人氣),尋個雅位落坐。點水煮河鮮鱸魚、蓮藕拌花仁、涮牛肚10串、烤羊肉5串。

西安到處有涮牛肚,是一味尋常的平民小吃,點評網上人氣較旺的是“楊翔豆皮涮牛肚”和“土門常姐涮牛肚”。“川府錦繡”顯然不專此道,牛肚吃口爛爛的,毫無“嚼勁”。水煮魚在上海,一般用鯰魚,老婆突然想吃鱸魚,就點了此味菜。入口還算比較嫩,味道嘛!肯定不如四川當地。

水煮河鮮鱸魚有配菜,芹菜、包菜等,還有很多根似面條又非似面條、似粉絲又非似粉絲之物。撩起一根吃,滑潤綿長,微彈凝齒,吸收水煮魚的鮮香,又毫無葷食之味。食一根意之未盡,又食一根,吃著有嚼趣,嚼著又有吃味。此乃何物?問服務員,一問三不知,最後叫來廚師,才問出是他們家定制的土豆粉。



此味配菜雖然普通,但真是精彩。相傳萬歷年間,神宗病劇,御醫醫之不愈,只得諫議食療補養。御廚何李煒受故鄉名吃桂林米粉啟發,將土豆配以芡粉和面,創制成土豆粉。神宗食之,神清氣爽,龍顏大悅,封何李煒為正一品御膳房總管。

明末清初,戰火蜂起,何氏後人逃出深宮,於是土豆粉這一宮廷美食隨之流入民間,散傳而開。而秦地人尤其喜食土豆粉,恐怕與地域有關。其實西安有賣土豆粉的專店,尤以“姐弟倆土豆粉”連鎖為最。

我作為一個還算資深的旅行者,每到一地,必尋當地小吃。一地的小吃反映一地的人情風土,一地的小吃也反映一地的飲食文化。小吃,終究脫不開當地的地理環境;小吃,終究脫不開它背後的鄉土文化。

小吃,終究是那裡的人,所深深眷戀的濃情故味……

第三天費用:

回西安高速大巴:65*2=130

早餐:5*2(扯面和蕎麥面)+2(荷包蛋)=12

文廟門票:15*2=30

下午餐(肯):35蛋撻、薯條、可樂=35

晚飯:10(藕拌花仁)+ 1*10(涮牛肚)+ 2*5(羊肉串)+58(水煮河鮮鱸魚)+4*2(漢斯啤酒)=96

如家住宿:151

交通費:35(出村到韓城文廟)+1*2(文廟到韓城汽車站)+5(韓城汽車站到長途汽車站)+1*2(到鐘樓)+1*2(鐘樓到大差市)=46

共記:500元

9月5日

早起,到大差市乘公交往北廣濟街(鐘樓過去一站,若做去機場大巴,鐘樓站下穿過地下通道即可,我們最後一天聽從司機在北廣濟街站下,多走許多回頭路)。

北廣濟街屬於回坊的一部分,比之名聞中外的北院門,更受當地人喜歡。101號是我們到西安第一天想尋的“老劉家”,可惜當日東西賣完,早早關門。今天趕個巧,9點不到,人不多。進門點一份優質牛肉泡饃。

“老劉家”裡,以當地人居多,店堂有點類似上海80年代的風貌。店內最別致的風景,是許多人低頭認認真真在掰饃,有獨自一人痴掰,也有三、五群友用陝西土話邊聊變掰。最為有趣,則是我們對面一對老夫妻,相顧低頭無語,認真掰饃,有時抬頭會心一笑,轉而又低頭掰饃。此等情景,如電影中的場景,在店堂裡緩緩流動,構成一幅美好的關中景致。

西安人吃羊(牛)肉泡饃,講究的,光饃就可以掰上個把小時,饃掰得越小越碎,這味才越正越純。時光在細心的掰扯中緩淌,仿佛歲月不曾流動過。我們哪有那份閑心,兩個人心急火撩,掰扯了半個饃,就端著碗讓掌櫃煮饃去了。對面的老夫妻寬厚地對我們笑笑:你們這哪是泡饃,那是泡湯。

其實老夫妻也對也不對,我們是歪打正著,取了“羊肉泡饃”食用方法的第三種,西安人喂之“水圍城”:饃塊少而湯汁寬。另兩種食法分別是“干巴兒”:煮成的饃,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後碗內無湯無饃無肉,及“一口湯”:要求煮成的饃,吃後碗內僅剩一口湯。

我非常好奇“羊(牛)肉泡饃”是如何炮制出來的,那日在“老米家大雨”,實在人多嘈雜,又身背大包,毫無心情。今天店堂人少,讓我感受到老西安人(此店此時,盡是不熟悉但親切的陝西話)的早餐悠閑,走到門口,看掌櫃如何料理這碗讓當地人垂涎欲滴的老碗儂湯泡饃,又是一趣。

客人掰好饃,由跑堂擱一塊有號碼的鐵牌子在碗裡(沒覺著髒,髒不髒有時是飲食文化的一種方式),端到門口掌櫃的燒煮台上,按次序一碗一碗燒煮(怪不得“老米家大雨”高峰時從掰饃到吃饃等上1、2個小時不稀奇)。

燒煮台上有大巨鍋一口,小深鍋一罐。問了老板,都是牛肉湯(“老米家大雨”可能是羊肉湯),大鍋裡用牛骨熬制,為煮饃的主要用湯;小罐裡是老湯,估計有各家的獨秘配方。一碗羊(牛)肉泡饃的大致燒煮過程,就是用大湯加點老湯再加各種作料,把掰碎的饃燒煮到湯汁入饃,深髓其味,始成。具體到什麼份,因我不是掌櫃的,就不可知也!



與妻分享一碗寬湯的“水圍城”,“水”(湯)濃而“城”實(饃)。羊肉泡饃的饃是死面,與之前西安朋友請吃的漢人葫蘆頭發面饃不一樣。發面類似饅頭,要扯得大點,湯入味,松軟綿緩,汁水漫溢。羊肉泡的饃不一樣,死面,扯的時候要死扯、死掐,居然有嬌小姐把把纖纖指甲給生生掐疼的。據說,掰得如黃豆般大小的饃,是最到位的饃,食之“實”而有味,湯包饃,饃包湯,方為上品!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老劉家”的優質牛肉,肉厚而緊實,歷經高火猛煮,竟然不爛不柴,肥軟綿香。入口似化非化,一咬肉碎,純味三分,二分高湯,一分濃粹。細嚼來,片片是,異鄉味……

順著北廣濟街過西羊市,乃大皮院。大皮院不是院,如西羊市不是市一樣,它們都是街。大皮院著名的回民小吃也不少,大皮院北廣濟街丁字路口有“宏順祥鹵汁涼粉”(據後來我們吃糊辣湯的同桌當地人說不錯)。大皮院91號,“老烏家”特色小炒泡饃,也是當地人愛去的店。

小炒與泡饃的不同處,在小炒不放湯,用料上,小炒增加了黃花菜、木耳、青菜、豆腐干、雞蛋等配料,加上切成小塊的牛肉,直接用油潑辣子和醋一起炒制。小炒的味道既有泡饃的濃郁厚重,兼有酸辣爽口的獨特滋味。

北廣濟街拐入大皮院,對面就是“ 盛志望麻醬釀皮鋪”(大皮院西口225號),打包一盒麻醬釀皮,隔壁是網上著名的“定家小酥肉”,看著油!繼續走晃慢尋,經過“老鐵家”(不知是否網上所說鐵志堅家),買了點醬牛肉和腊牛肉,花一元抽了真空,以保證中午在兵馬俑不變味(白天很熱,穿短袖還熱)。

非假日裡的大皮院,早上9點多,最熱鬧處恐怕是“老劉家伊味香肉丸糊辣湯”(大皮院89號),隔壁那家也叫“老劉家糊辣湯”,在外地,吃不准,看人多的地方准沒錯。

糊辣湯,簡單點說是勾芡濃郁的酸辣蔬菜湯。主料牛肉丸(很少),輔料是各種素菜,有白菜、土豆塊、胡蘿蔔塊、木耳、黃花菜、腐竹、冬瓜等。賣糊辣湯的店在西安有百千家,為何此店這麼火爆呢?關鍵是勾芡的澱粉要正、肉丸要純、輔料要新鮮,且燒制方法到位,下輔料的時候依次有續。



很多無良店家的糊辣湯,吃著稠,一不小心把爛皮鞋給吃了進去。鑒定方法是等糊辣湯涼了看,是否成“稀”?涼了還“稠”的糊辣湯,那恭喜您,吃到爛皮鞋了。

這碗糊辣湯看著粘稠,色料豐盛,肉丸赫、包菜白、蘿蔔紅、土豆黃,再上覆一層油潑辣子,讓人食欲大增。酸酸辣辣,吃著綿稠,輔菜清口,肉丸微Q,但牛肉丸明顯用料偏省,肉少而粉芡多。想想這一碗豐盛的糊辣湯,只要5元錢,也就心安。秦地苦寒,若在冬天吃上一碗覆蓋著熱氣的糊辣湯,該是有多麼地舒暢而豪爽!一口糊辣湯,再喊一嗓子秦腔,這味,定能回蕩心底……



北院門走到頭是西華門大街,碰巧打到一輛出租,到西安火車站下(到解放路底),穿過城牆大虹頂(修火車站而改造如此),東廣場尋工作人員穿制服的游5(306路),車身上有“西安市旅游公司”標記。一路別理會主動搭訕問去兵馬俑的好心人,上他們的車,說不定弄一身臊(至少帶去逛一圈旅游商店)。

游5到華清池有個站,一部分旅客會下去。我們直達終點站“兵馬俑”站,路途費時約1個小時。售票中心買票150元/人,再買張5元/人的電瓶車票,可一路直送達博物館門口。否則要走很長一段路,這路專門設了讓顧客買旅游小商品。

“兵馬俑”裡可樂,一律7元/小瓶,獨家經營,價格翻番。尋一樹蔭下的靠椅,從包裡拿出早上大皮院買的小食,一盒“麻醬釀皮”,幾塊醬、腊牛肉,和一片陀陀饃(糊辣湯店買的,胃口好的人吃糊辣湯,往往配一片陀陀饃),整個陀陀饃,直徑有20釐米,相當的具備視覺衝擊力。



“盛志望麻醬釀皮鋪”不愧是回坊名小吃,麻醬綿厚濃郁,裹在粗粗的釀皮上,入口酸、辣、香,韌軟滑口,綿長悠久。再吃一片醬牛肉,醬香入味,肉軟酥嫩,腊牛肉又是另一風味,說句實在話,味道我忘了。吃釀皮,嚼牛肉,咬陀饃,喝可樂。直看得周邊的游客流口水,在“兵馬俑”,哪有游客見過此等午飯吃法?



“兵馬俑”的氣勢,只要是中國人,都曾看過照片。但進入博物館大廳,還是被震了一顫,秦時兵戈,如夢中剪影,齊伐入眼。壯哉!那些兩千多年前的武士,

威嚴肅穆,如臨戰場。始皇征伐,統一中國,靠的是武力,雄心壯志,想傳萬世。可惜二世後這世界上就再無“秦國”。始皇即使入土,也幻想著用這些“俑”,去征服世界。可惜,他忘了先人曾經的偉大教誨: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秦始皇征用70萬人修造陵墓的時候,早已忘了夫子這句偉大之語。人何以能生?唯“愛人”者能生在人們的愛中,唯“仁者”能生於這蒼蒼不滅的天地裡。“足食,足兵,民信”,一個國家則可長治久安。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民信”是首要的,即使“足食,足兵”,又如何呢?“民無信不立!”

對於一個人來說,“足食”又如何呢?“自古皆有死!”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從此漂逝!抑或是:流芳百世……

秦始皇終於沒能流芳百世!而那個時代的偉大工匠,卻創造了這世界上偉大的第八大奇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千人千面,千人千態,千人千姿,各有差異。一個俑,站或蹲是一尊雕像,六千多手持劍戈的俑兵和栩栩如生、雙耳豎立、張嘴嘶鳴的俑馬,那簡直就是一氣磅礡!一氣偉烈!



壯哉!駭哉!美哉!極哉!從視覺的角度。大哉!偉哉!從文化的傳承。沉醉、痴迷,是我此時的言語,無法表達,難以傾訴。在“兵馬俑”,租聽器只能聽一遍,幾乎無用。而各路旅游人馬,也不許用擴音喇叭。於是喊聲成了中、大型團的唯一標志。

在“兵馬俑”裡,蹭聽很容易,因為人太多了,“兵馬俑”是沒有淡季的。人潮洶湧,我想那些秦國的士兵,要是真有靈性,早就被煩死了。而秦始皇一定也極其後悔,悔不該當初不聽夫子言,落得遭千萬人圍觀,雖不至於被千萬人唾罵(不夠級別,且始皇帝畢竟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但也被億人指點的下場。有在始皇陵前三跪九叩的後世帝王、賢達、聞人嗎?至少我是不會的!

二號坑做了回填埋,基本看不到坑裡的狀況。但二號坑發掘出的跪射俑和將軍俑雕琢完美,陳列在玻璃展示櫃裡。近距離觀看,眉毛、頭發、胡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神態威嚴,真的無法想像那是兩千多年前的“人俑”。那時沒有影像資料,但還有比這更“影像”而傳神的藝術嗎!



三號坑應是一、二號坑的指揮部,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說到駟馬戰車,就不得不提在“兵馬俑”另一個陳列廳中的中華青銅之冠:銅車馬。

銅車馬的工藝之復雜,制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令人嘆為觀止。我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就用我人生第一次在博物館裡拍的單反照片來感悟和展現:



每一個看過兵馬俑和銅車馬的中國人,都會自豪自己祖先人文的偉大。每一個看過兵馬俑和銅車馬的外國人,都會感嘆這個古老國家的文明。文明是需要繼承和光大的,當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從心底生出對這個國家文化的尊敬和先賢的感恩,這一天就為之不遠了……

出“兵馬俑”,不要跟大部隊走(要走過很成一段旅游紀念品街),需獨尋稀徑,跟隨少部分人,左拐而走。此路乃來時與電瓶車並行的路,到大門口很近。大門口(以肯德基為標記)再到游5停車的廣場,還有一小段路。路邊有賣石榴和柿子的老農,石榴1元一個,便宜。

坐游5火車站東廣場下,問清明天去藍田的車(游5隔壁紅色的大巴)。紅色大巴上正好下來一位熱心當地乘客,指點我們去小南門乘16路。拐進尚勤門,不遠處尚勤路上,正好來一輛16路。司機是個生猛的關中漢子,一路在擁擠的城市裡左右逢源,狂開亂穿,只半小時就到了小南門。他沒出汗,我倒是一聲冷汗。

心念第一天西安朋友帶著去的小吃店,穿過小南門,黃昏城門下有唱著秦曲小調的閑嫂悠叔,那一派動人的景像,將是我們至老而揮之不去的留存。報恩寺街在城牆洞後,晚上小店林立,生意好的店家將矮桌小椅都擺放到沿街上。第一天晚西安友人帶我們吃的“朱秀英梆梆肉葫蘆頭”(點評上到目前為止地址是錯的)生意特好,好過網上著名的“天發芽”。

我朋友乃長安資深老客,於長安的小吃美食、風土人情均有研究。去西安前,咨詢過他一些關於食店的問題,當時他告訴我,他平日裡去“誠信和”多過“天發芽”,沒想第一天換了個店。而這個店對於他來說也是個驚喜,因著“朱秀英”是他從小最喜食的梆梆肉、葫蘆頭,最近正好搬來此地。

“朱秀英”門前依然生意興隆,有客坐小矮凳上喝著小酒就梆梆肉而食,眼神迷離。我那天一喝高,坐小矮凳上直接摔街而下。他家那種近乎黑色的梆梆肉大腸,其味香純,著實令我想念。

再想念也得換家店,走過“天發芽”,讓服務小妹揭開大鍋蓋,看著梆梆肉的成品色澤,不怎麼順眼。我有個天生的本事,看食物的色面,可基本知道大概的好壞程度。再尋,“誠信和”就在隔隔壁,大鍋的梆梆肉色澤深潤,看著新鮮可人。就這家了,選大腸6元,肚子7元,頭肉7元,小妹稱重時,老婆再加大腸6元,共26元,小妹送了點肺。

再點一份涼拌雜菜(十元選三),選個臨窗的位落坐。跟老婆商量後,起身離店,到隔壁“天發芽”弄了半小塊耳朵,再到斜對面的“惠記粉腸羊血”要了份“辣子蒜羊血”。第一天晚上的熏大腸(梆梆肉就是煮後再熏的各類豬雜)和“蒜羊血”,可著實把我給讒住了。

梆梆肉吃著有一絲煙熏味,回饒口腔,化大腸的腴而為不膩,肉味因此醇香,有著奇妙的吃感。豬肚要有些韌勁才好,豬肺講究個脆。豬耳要嚼著能在人耳中聞到脆聲,那才是個妙!“天發芽”的這塊豬耳不行,可能是隔天物,軟而微粘。



梆梆肉不同於別地的豬雜,是它有一股子煙熏味,繚繞於口,讒念於心。這就是一地小吃的魅力!說到西安的小吃,就不得不提面前這碗“辣子蒜羊血”。辣子蒜羊血,顧名思義,辣子+蒜+羊血,再輔以鹽、醬、醋、油潑辣子、香油、香菜等作料。但“辣子蒜羊血”,妙在中間這個“蒜”字上,我意以為,此乃“動”詞也!“蒜”足才能以辣子拌動羊血,“蒜”足才能化羊血的膻膩於無行,“蒜”足才能化此味小食為大美味。羊血一口,簡直其妙無比,酸辣“蒜”口,軟滑粉嫩,不是進入喉嚨,是“溜”入喉嚨也!



不能再寫了,再寫我就想回去西安了,噢!不,再寫,我就想回到長安了……

第四天費用:

早餐:22(優質牛肉泡饃)+5(糊辣湯)=27

兵馬俑門票:150*2+5*2(電瓶車)=310

午餐:5(麻醬釀皮)+1.5(盒)+1(饃)+1.5(饃)+17(腊、牛肉,抽真空1)+7(可樂)+6(可樂)=39

晚飯:12(熏腸)+7(熏肚)+7(熏臉)+8(熏耳)+8(羊血)+10(冷菜)+5(青島9度)+4(漢斯啤酒)=61

如家住宿:151

飲料啤酒:1.5+2.5*5=14

交通費:1*2(到北廣濟街)+9(出租到火車站)+7*2*2(游5來回)+1*2(到小南門)+9(出租回旅店)=50

共記:652元

9月6日

這天臨時改變計劃,本來早上去碑林,下午逛陝西歷史博物館。住店對面有家“張軍擀面皮”,由於趕時間,一人吃個肉夾饃,一碗稀粥。

華夏銀行乘20路至火車站,到東廣場尋去往藍田的紅色高速大巴。車上與上海查到的藍田當地光華玉器廠老板通了電話,感覺聲音和藹。車行一刻鐘,竟然拋錨,折騰許久,眼看要耽誤時間,果斷攔一輛出租返回火車站東。本來9點發車、10點可到藍田,被耽擱1個多小時。

下高速口(白羊寨站),迎賓路上有個玉器城。藍田玉本非名貴玉,在兵馬俑、書院門、回坊,要是識貨(不識貨,買到次、假的概率非常大),花個一、二百也能買到。但我對玉一無所知,而此行花費50大洋車費,只想為老婆40歲生日買個稱心的禮物。

我不懂玉,但還算能識人相。老板面善,我們也就放心慢慢挑玉,先選兩款價廉物美的藍田手鐲,選著選著,就往翡翠上靠了,翡翠分A貨和B貨,B貨有雜質,對人體或不利。

最後選中一枚上千的翡翠戒指(緬甸翡翠)。總算是不虛專門此行。其實我非常看中一款三千多的翡翠手鐲,但是直徑56,超過老婆55的手鐲尺寸。買玉要憑自己的感覺,不能憑他人一面之詞,值不值也要憑自己的感覺。有人還手上戴著個塑料美滋滋一輩子呢!

趕回西安已近2點,火車站東下,尋到昨天的16路,旁邊有“老馬家飯店”,點一碗拉面和一碗手工扯面,扯面其實就是所謂的biangbiang面,寬如皮帶。兩碗面味道一般,吃著還行,填餓。

兩站後解放路轉K5,到翠華路下,不遠是陝西歷史博物館。已經下午2點半,離閉館只有3小時。陝博有四個售票窗口,兩個排著隊(還好,只20來人,高峰時據說要排1、2個小時,陝博憑身份證免費領票,但身份證掃描、游客簽名登記都費時),最右是團體窗口,第三個窗口是“大唐遺寶特展”(常年,票上為“出土文物特別展”)。此窗口前空無一人,直奔買票,20元/人。買此票亦可同時參觀免費的其他三個展區。

陝博官網:http://www.sxhm.com/

來陝博的,除個別是湊熱鬧看稀罕,大多都是對歷史和文化藝術感興趣者。若不看“大唐遺寶特展”,相信會是個絕大的遺憾。進展廳,租一個講解器30元,講解器不提供耳機,但上面有兩個耳機孔。我們用自帶手機和MP3耳機,一個插入一孔,30元大洋省下矣!

第一展館從新石器時代的文物開始。最吸引我的,則是西周時期的青銅禮器,精美絕倫,難以想像3000多年前的古人,如何制造這些華器!真是“郁郁乎文哉!”

商周的青銅器,是否國之重器,一看器形及制作的完美程度,二看禮器裡刻的文字。文字越多,則價值越高、也越珍貴,因為禮器裡刻的文字,不僅字字千金,更是研究當時書法藝術、文化、經濟、政治、軍事的憑證,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國寶多友鼎,西周晚期文物,1980年出土,鑄於西周厲王時期。高51.5釐米,口徑50釐米,腹內壁鑄銘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八字,記載了西周歷王時期反擊獫狁侵犯的一場戰爭。



它盍、牛尊、羊首勺、鳥蓋瓠壺,都是西、東周非常精美、形像生動、極富想像力的青銅器具。筆者首次用單反,技術不嫻熟,拍得暗而無味。但畢竟是自己拍的照片,更主要的,我曾經站在這些“郁郁乎文哉”的美器前,屏氣觀賞過它們的驚世之美!



在第一展廳近尾處,找到心儀已久的戰國時代“杜虎符”,並拍下了它完美的千年之姿。至於這半枚“杜虎符”的歷史和傳說,則可另起一篇文章!



第二展廳裡多為漢代珍貴文物,俗話說:秦磚漢瓦。不過瓦片實在是抵不過西漢金餅和金怪獸的耀眼。這件黃金制成的奇怪小動物,身體似羊、嘴似鷹、角似鹿、蠍形尾,四蹄立於花瓣形托座上。怪獸的兩只抵角由兩兩身相連、背相對的16只小鳥組成,蠍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鳥。一身羊、鷹、鹿、蠍,又藏17只小鳥,古代工匠們的睿智、巧思、精工,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北周安伽墓圍屏石榻,其色彩之艷麗,屏刻之精美,仿若隔空千年之燦爛,浮現在眼前。



第三展廳,乃大唐盛世及五代的傑作,三彩釉碗、三彩釉陶馬。特別是“三彩釉載樂俑駱駝”,簡直如唐朝華彩的樂章,奏在這只引頸長嘶的駱駝上。駝背上鋪著色彩斑斕的毛毯,八名樂手,七男手持不同胡人器,坐圍中間一站立的唱歌女子。簡直是一個小型流動舞樂團。唐代藝術家真浪漫啊!看看他們的神態和演奏各種樂器的姿勢,簡直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盛唐之樂,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陝博有兩個“鴛鴦蓮花瓣紋金碗”,一個在第三展廳,另一個就在過會要隆重介紹的“大唐遺棄寶特展”廳裡。秘色瓷盤也總算見識到了,秘色瓷如“冰”似“玉”,很久以來只是個傳說(許多朝代不見蹤影),直到1987年法門寺地宮被發掘,這批13件的唐朝皇家專用瓷器才揭秘於世。應合了唐代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想像,終於在千峰的翠色中,遙遠地夢回。法門寺地宮裡的13件秘色瓷,是世界上有碑文記載證實最早、最精美的宮廷瓷器。



陝博五代時期的“耀州窯青釉提梁倒注壺”,猶如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是旅游者必看之物。一般旅游者,去台北故宮,必蜂擁而至以看到“翠玉白菜”為榮。“提梁倒注壺”也一樣,是一般旅游者最津津樂道的陝博之寶。陝博裡有賣“提梁倒注壺”的復制品,生意特好,如台北故宮的“翠玉白菜”復制品一樣,是文物,更是個玩意!



最精彩的,有時候往往是一般旅游者最忽視的。很多人來陝博,熱心免費票,而忽略遠遠超過20元價值的“大唐遺寶特展”,飛機票總要超過千元吧!花費20元去看千年的遺世珍寶,其價何其值也!

鎮館之寶,璀璨明珠,都在“特展”內!1970年,在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長安城興化坊內,發現唐代窖藏一處,在兩個高65釐米、腹徑60釐米的巨甕和一件高30釐米、腹徑25釐米的大銀罐中,貯藏了金銀器、玉器、寶石等千余件遺寶。其中精美絕倫的金銀器物達265件,是唐代金銀器的一次空前大發現。

注意兩字:空前。

陝博有18件國寶,其中兩件國寶不能出境展覽,一件是“鑲金獸首瑪瑙杯”,用一塊稀有五彩纏絲瑪瑙雕刻而成,杯體模仿獸角,杯子前部雕刻為牛形獸首,雙眼圓睜,炯炯有神。獸嘴處鑲金,起畫龍點睛,其實這是酒杯的塞子。頭上的一對羚羊角呈螺旋狀,彎曲著與杯身連接。“獸首瑪瑙杯”線條之流暢,造型之精美,栩栩之如生,為唐代玉雕之冠,世無僅有!可惜被我一激動,手抖拍糊了!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