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皖自駕游1――上海

作者: 卡拉庫裡

導讀2012年9月30日星期日,晴。上海浦江兩岸。 早上10點多小區停車場少了很多車,我們一家從大陸家嘴開車前往小陸家嘴(金融城),從100米寬的世紀大道進入,最早看到的就是著名的三幢摩天大樓。 24層樓的上海國際飯店作為上海最高樓的紀錄保持了半個世紀之久,到二十世紀末(1999年初),一座世界第四、亞洲第二、中國內地第一的88層420米的金茂大廈(Jinmao Tower)傲然屹� ...

2012年9月30日星期日,晴。上海浦江兩岸。

早上10點多小區停車場少了很多車,我們一家從大陸家嘴開車前往小陸家嘴(金融城),從100米寬的世紀大道進入,最早看到的就是著名的三幢摩天大樓。

24層樓的上海國際飯店作為上海最高樓的紀錄保持了半個世紀之久,到二十世紀末(1999年初),一座世界第四、亞洲第二、中國內地第一的88層420米的金茂大廈(Jinmao Tower)傲然屹立在黃浦江畔,這幢集現代辦公樓、豪華五星級酒店、商業會展、高檔宴會、觀光、娛樂、商場等綜合設施於一體,深富中華民族文化內涵,溶彙西方建築藝術的智慧型摩天大樓,成為當時滬上最方便舒適、最靈活安全的辦公、金融、商貿、娛樂和餐飲的理想活動場所和標志性建築。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總建築面積38.16萬平方米,高492米,是現在中國第一高樓。地上101層,地下3層。其中,94層至100層為觀光層,79層至93層建成賓館,7層至77層為辦公樓層,3層至5層為會議設施;2層至地下2層是商業設施。此外,大樓3至5層的裙房部分將建成美術展覽館。環球金融中心在設計上有許多亮點。大樓頂部鑲嵌了一個倒梯形的"風洞",用來避免強風侵襲時超高層建築可能產生的輕微搖晃;在"風洞"頂部、距離地面472米處的第100層,設計了一個長約55米的"觀光天閣";在"風洞"底部的第94層,還有一個面積700平方米、室內淨高8米的觀光大廳。


在建的中國第一高樓是上海中心大廈,總高度達632米,目前高度已經接近金茂大廈,2012年結構封頂且部分投入運營,2014年竣工交付使用。將成為完全符合“綠色建築”標准的摩天大樓。目前國內規劃中的高樓都沒有超過這個高度。“上海中心”建築外觀呈螺旋式上升,建築表面的開口由底部旋轉貫穿至頂部,與金茂大廈經典雋永的塔形和環球金融中心簡潔明快的立體造型形成鮮明對比。從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對稱的頂部卷折狀造型,與金茂的點狀和環球金融中心的線狀頂部遙相輝應,將進一步豐富上海的城市天際線。



(效果圖)

朝右拐彎不進入隧道就是陸家嘴綠地,浦東陳列館(唯一保留的老屋)在周邊高樓大廈下顯得這麼矮小,但它留住了歷史。



沿著綠地朝西開進入小陸家嘴的街心花壇,鮮花怒放。



花壇的北面是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坐落於黃浦江畔浦東陸家嘴嘴尖上,與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群隔江相望,是上海最著名的地標之一。東方明珠塔高468米,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左右兩側和南浦大橋、楊浦大橋一起,形成雙龍戲珠之勢,成為上海改革開放的像征。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由三根直徑為9米的擎天立柱、太空艙、上球體、下球體、五個小球、塔座和廣場組成。東方明珠科幻城位於塔底,有森林之旅、南極之旅、魔幻之旅、藏寶洞、迪尼劇場、歡樂廣場、激光影院、動感影院、探險列車等項目,精彩刺激。還有獨一無二的“太空熱氣球”將您送上天空,盡覽上海大都市美景。東方明珠塔內的上海歷史博物館是專門介紹上海近百年來發展史的史志性博物館。通過珍貴的文物、文獻、檔案、圖片,以先進的影視和音響設備,形像生動地反映近代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館內陳列分國中之國的租界、舊上海市政建設和街景、近代城市經濟、近代文化、都市生活、政治風雲等六大部分,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刻變化。上球體觀光層直徑45米,高263米,是鳥瞰大上海的最佳場所之一。當風和日麗時,舉目遠望,佘山、崇明島都隱約可見。旋轉餐廳:位於東方明珠塔267米上的球體,是亞洲最高的旋轉餐廳,浦江兩岸美景一覽無余,用餐可以免費參觀東方明珠的三球一館。太空艙建在350米處,內有觀光層、會議廳和咖啡座。最上面就是廣播電視發射的天線。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設計者富於幻想地將十一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球體從蔚藍的空中串聯到如茵的綠色草地上,兩個巨大球體與塔下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兩個地球球體,構成了充滿“大珠小珠落玉盤”詩情畫意的壯美景觀。



花壇的西邊是濱江大道,沿著黃浦江從東昌路碼頭至其倉棧碼頭,長約4000多米(不通車,以後還會向兩邊延伸),猶如一條碧綠的彩帶,景色非常的怡人。在富都世界段,一個由舊碼頭改建的游艇碼頭上豎立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巨大鐵錨和建造幾個纜樁。由百余個噴水頭組成的巨大噴水池中安裝了彩燈,在夜色中大放光彩。濱江大道集防汛牆體、江邊大道、親水平台、音樂噴泉、游艇碼頭於一體,被稱為浦東的“新外灘”,對岸的外灘一覽無余。


沿著濱江大道走到海歐坊,毗鄰東方明珠電視塔和國際會議中心,其主體建築外形猶如一只凌波汲水、展翅欲飛的巨大海鷗,系上海標志性建築之一。海鷗舫總建築面積為6000平方米,有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海鷗坊以本幫菜和海鮮為主要特色,品嘗美食,一定得有風景做伴。論上海灘進餐風景的美麗,海鷗舫絕對是名列前茅的。姑且不論豪華大氣的店堂布置,單是沿江的一排餐位絕對是觀賞浦江風景的絕佳之處。入夜,華燈初上,江面燈火星星點點,店裡的落地大玻璃窗宛若巨型屏幕,將這景色毫無保留地盡情展現。



10人一桌2600多元,團購只要1000元,非常豐盛。親家從浦西趕過來一起聚餐,其樂融融。



海歐坊的門口就是游船碼頭,1小時120元,在黃浦江裡觀賞兩岸高樓大廈。



陸家嘴到浦西的交通很方便,地鐵2號線乘一站就到南京東路步行街;三條隧道分別通往南外灘、外灘、北外灘;還有一條觀光隧道(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連續式軌道自動車廂無人駕駛運輸系統,整個過江時間在2.5-5分鐘,但價格貴,50元。),直通對岸的觀光平台;還可以化2元乘輪渡船,在黃浦江上欣賞兩岸美景。作為自駕游,應該沿著浦東南路朝南行,經過張楊路口的第一八佰伴商廈,過南浦大橋到浦西。



南浦大橋的南面是2010世博會地方,那年吸引了26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客流高達7300萬人次,創下了歷屆之最。占地5.28平方公裡的世博園區位於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區域並沿黃浦江兩岸布局,包括浦東部分為3.93平方公裡,浦西部分為1.35平方公裡。世博園五大場館群分別為獨立館群、聯合館群、企業館群、主題館群和中國館群。

2010世博會結束後上海保留了標志性的“一軸四館”(世博軸、中國國家館、世博會主題館、世博中心和世博會文化中心)並對這些場館進行功能轉化,中國館後續將轉變為會展場館,主題館將轉變為展覽活動場館,世博中心將建成國際會議中心,演藝中心將用作大型綜合演藝場館,世博軸的浦東部分將整體予以保留,合理轉化為上海新型商業地帶。



過了南浦大橋朝北開是中山東二路,老碼頭位於黃浦江畔,由原來的“十六鋪”改造而建(十六鋪形成於清朝鹹豐、同治年間,很快從碼頭林立,範圍從上海縣城大東門外,西至城濠,東至黃浦江,北至小東門大街與法租界接壤,南至萬裕碼頭街及王家碼頭街。及至20世紀初葉,十六鋪已經成為遠東第一港口,1947年這片區域共有48座碼頭。1980年代,十六鋪仍舊繁華。“先有老碼頭,後有上海城。”作為工業重鎮,十六鋪見證了上海工人的力量。而散布於黃浦江邊的短街小巷,則集中了老上海情調的核心元素。如今,絕大多數的十六鋪碼頭已退出了歷史舞台。),緊鄰世博園游艇碼頭,是南外灘的新地標。



“陽光沙灘”是老碼頭地區的一個配套景觀設施,建在沿江平台上,面積約為三四個籃球場般大小,周邊放置著舒適的躺椅。沿著毛家園路往濱江方向走,在一個臨時停車場邊,可以看到一塊“陽光沙灘”的指示牌,順著指示牌再往裡走即至,需要繳付20元。在沙灘的後方,還有一間小巧的衝淋房,供曬完日光浴後的游客衝涼使用。一期分為兩塊區域,廣場部分與創意園區。這裡在石庫門磚石結構基礎上添加了現代元素,彙集了酒吧、會所、餐廳等,是休閑娛樂和婚紗攝影的場所。



從十六鋪通過外灘隧道可以快速到達蘇州河北,從地面則直接進入外灘。外灘(The Bund)又名中山東一路,是上海的風景線,觀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全長1108米,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有“遠東華爾街”之稱。沿路為二十余座折衷主義風格的古典復興大樓,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台都可以在此看到。近年來上海外灘天幕的後方又被新建的許多摩天大樓改變了不少。經過金陵東路原法租界,開過延安東路,就進入了這群古典建築。亞細亞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1號,被譽為“外灘第一樓”,建成於1906年,原名麥克波恩大樓。其高8層,建築面積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樓外觀具有折中主義風格。立面為橫三段、豎三段式。底段與上段均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大樓氣派雄偉,簡潔中不乏堂皇之氣。可謂簡繁相怡,華貴典雅。現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所在地。外灘天文台位於中山東一路1號甲,在中山東一路1號的馬路對面的黃浦江邊,建於1907年,在最近的城市改造作將外灘天文台整個地向南移動了約50米。東洋倫敦位於中山東一路2號,“東洋倫敦”是現東風飯店的別稱,建於1910年,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外貌既效法美國古典主義,又參照日本帝國大廈,故而得此別稱。其始建於中山一路2號時,是當時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海總會。大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國際海員俱樂部,其余均為客房。整個飯店設施齊全,裝修精美,不愧為商務住宿的理想選擇。大樓中所使用別致的半圓形的鐵柵欄電梯是西門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歷史。現為東風飯店所在地。有利大樓中山東一路3號,原名聯合大樓,為美國有利銀行所有,故稱有利銀行大樓。大樓於1916年建成,樓高7層整體仿效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藝術富有旋轉變化的圖案,大門有愛奧尼克立柱裝飾,高大的落地專窗既有利於采光,又增添樓宇氣勢。整幢建築是以門為中心的軸對稱圖形。故而給人以平和的感受。現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東西合璧的日清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5號,將日本近代西洋建築與古典建築風格相揉和的日清大樓,被人們稱為“日猶式”。該樓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會社與猶太人合資建造。它建於1925年,樓高6層,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層裝飾比較簡明,上三層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飾,凹凸感強。整個建築立面均用花崗石貼砌,與外灘的其他建築交相輝映。現為華夏銀行和錦都實業總公司使用。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6號,1897年,中國人自籌資金開設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該樓是一幢假四層的歌特式建築。大樓第四層有五個尖頂層面,原先還有十字架。第三、四層有小尖塔。大樓第四層是尖券形的窗戶,一、二層是典型歌特風格的花窗欞窗戶。這幢即將走過一個世紀的歐式建築的意義遠不止停留在具歷史性與藝術性。可以說,就是它在中國金融史上劃上了開篇性的一頁。現為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所在地。大北電報公司大樓中山東一路7號,是一座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大樓。該建築注重統一、對稱、穩重,外立面裝飾甚為講究。每層都采用了古典風格的柱子,或用來承重,或只作為裝飾。窗戶四周圖形多樣,立體感強,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頂白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不失一種優雅的感覺。這樓是現在的盤谷銀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來,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稱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現為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泰國盤谷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招商局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9號,作為中國自己經營的第一家新式輪船企業——招商局就是在此期間創辦的。招商局建於1901年,該樓宇為座西向東的三層磚木結構。底層正門框向外伸出,正門兩側有高敞的拱形落地窗,二、三層立面用古典柱式裝飾。大樓局部外牆用花崗石貼面。招商局大樓可視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灘建築的典型。無論就具歷史性或是藝術性而言,都值得我們前去觀瞻一番。



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和彙豐銀行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10-12號,屬新希腊建築,建於1923年,原系英商彙豐銀行上海分行。英國當時將這座建築自詡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最講究的建築。建成時大樓門前放了兩只引人注目的大銅獅,據說獅子鑄成後,立刻就將銅模毀掉了。從而使這對銅獅成為絕版珍品,現已將其送入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該樓八角形門廳的頂部,離地面20多米高處,有8幅由幾十萬塊僅幾平方釐米的彩色馬賽克鑲拼成的壁畫。它寬4.3米,高2.4米,分別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個城市的建築風貌,並配有神話人物形像,還有24幅為神話故事中動物的形態,頂部巨大的神話故事壁畫,總面積近200平方米。另有28根13米的意大利天然大理石石柱,其中4跟是沒有拼接的巨石,據說世界上只有6根,另2根在法國盧浮宮內。現為浦東發展銀行大樓所在地。中山東一路13號,1927年建,原海關大樓,現上海海關。中山東一路14號,1948年建,原交通銀行大樓,現上海市總工會。中山東一路15號,1910年建,原華俄道勝銀行大樓,現上海外彙交易中心。中山東一路16號,1924年建,原台灣銀行大樓,現招商銀行上海分行。中山東一路17號,1924年建,原字林大樓,現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山東一路18號,1922年建,原麥加利銀行大樓,現叫外灘十八號。中山東一路19號,1908年建,原彙中飯店大樓,現和平飯店南樓。中山東一路20號,1929年建,原沙遜大廈,現和平飯店北樓。(對面是南樓,中間是南京東路。)中山東一路23號,1937年建,原中國銀行大樓,現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按當時建築常規,尖頂將超沙遜大廈,外國人不讓,只能改為平頂。)中山東一路24號,1924年建,原橫濱正金銀行大樓,現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中山東一路26號,1920年建,原揚子大樓,現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中山東一路27號,1922年建,原怡和洋行大樓,現上海市外貿局等。北京東路2號,1920年建,原格林郵船大樓,現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中山東一路29號,1914年建,原東方彙理銀行大樓,現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馬路的對面是原外灘公園,現稱黃浦公園,在外灘的最北段蘇州河注入黃浦江處建造了一個人民英雄紀念塔,三根白柱子頂天立地。



中山東一路33號,1873年建,原英國領事館,現英國駐滬總領事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英式鄉村別墅建築,英國文藝復興風格,有典型的外廊。面臨黃浦江一側,淺色的透空柵欄“破牆透綠”,有2.5公頃的寬闊大草坪,20多棵參天古樹,平均年齡超過100歲、最老250歲郁郁蔥蔥,成為“露天大客廳”,供市民游客在此小憩,在花園最南邊是清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抗擊外敵的炮台遺址。



圍繞這個花園的正是蘇州河與黃浦江合流處花園密布的三角地帶,這裡的一組古建築就是外灘源的核心,外灘“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目前只保留了四處:

1.英國領事館。

2.英國領事館後面的新天安堂,建於1866年,當時叫聯合教堂,它是外灘唯一沒有改建或重建的建築遺跡,十足保留了百多年前的原汁原味。它是一幢由青磚和紅磚相間的美麗建築,高33米,曾是蘇州河南岸的制高點。



解放後成了工廠,我第一次工作就在這裡報到,1974年工廠搬遷,改建成職工住房,直到最近外灘源改造,才使它恢復原樣。(工廠和住房在裡面搭成3層,外立面保持,只是少了尖頂。)



教堂的東面是教會公寓,前面的廣場成了拍婚紗照的絕好地方。



3.教堂的北面是劃船俱樂部舊址,面對蘇州河,現在只能看到一幢孤零的二層樓,完全重建的。不過,在樓房的兩面外牆上均畫有像征性意的衍架,表明東面原來是船庫,西面有游泳池。那個泳池現在在地面鋪了一段玻璃做像征,出發端還配有起跳台,也算一種紀念。泳池的門口還豎有一面當年的門樓,只有門洞沒有圍牆,現代人做起來一點不難。



教堂西面是圓明園路,路面鋪設了深色九龍清花崗岩,成為了一條步行街。對面有8幢聯排老洋房,是光陸、真光、廣學、蘭心、女青年會等保護的歷史建築,很是壯觀,如此老洋房如此密集,這在上海也是非常少見的。其中北京路口的益豐洋行大樓最有看頭,這幢1911年建成的大樓共有5層,平面近似矩形,立面沿北京東路直線展開,長達124米,頂部三角形山花作間斷分隔。清水紅磚,白色拱門,西北角入口和東北角穹頂等裝飾為巴洛克符號,異域風情撲面而來。1949年前,這裡曾是慎昌、古孟等洋行、美商萬泰、中元輪船局、旅館商同業公會、《新民報》社和新聞記者公會、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和上海基督教公誼會、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上海中華浸信會、基督教書店,民國政府外交部駐滬辦事處、行政院僑務委員會上海僑務處等。現在這8幢老洋房全部整修一新,在各個大樓的一樓將陸續引入休閑餐飲、品牌專賣店等,給游客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4.從英國領事館向北是外白渡橋,舊上海標志性建築之一,架設在上海蘇州河與黃浦江彙合處,為鋼架結構下承式橋,是一座全鋼結構橋梁,連接著蘇州河南北的交通。橋有二孔,共長106.7米,車行道寬11.2米,兩側人行道各寬3.6米。

過去,蘇州河近黃浦江的河口,一直靠擺渡過河。而且有好幾個渡口,其中最靠河口的叫“外擺渡”。1856年,一個叫韋爾斯的英國人在外擺渡的位置造了一座木橋,就叫“外擺渡橋”。這座橋對外國人免費,對中國人則要收費,結果引起上海人民的反對。1873年,工部局在上游方向離“外擺渡橋”幾十米的地方也造了一座木橋,取名“公園橋”,供市民免費通行,所以市民又把它叫作“外白渡橋”。就在這一年,原來那座“外擺渡橋”賣給了工部局後,被拆了。1906年,為適應有軌電車的通行,工部局將“外白渡橋”拆掉建鐵橋,並於1907年建成通車。2008年4月,外白渡橋除橋墩以外部分被從原處拆下,並送往上海船廠進行大修,到2009年4月大橋以原貌回到原地,現載重為20噸。透過外白渡橋沉重的鋼架結構,可以看到東方明珠的炫麗燈光。



這一片好風光將外灘源核心的四大要素包括全了:前英國領事館花園、天安教堂及教會公寓、劃船俱樂部和橫跨蘇州河口的外白渡橋。過外白渡橋的北蘇州路20號,1934年建,原百老彙大廈,現上海大廈飯店。外灘到此為止。



過外白渡橋的東邊是俄羅斯領事館。



過外白渡橋向東行就是北外灘,一個嶄新的景觀正在形成,直達楊浦大橋。



尤其入夜時分,浦江兩岸的燈光次第亮起,流光溢彩令人沉醉。



陸家嘴的時尚和外灘的古典交相輝映、互相融合,一個嶄新的上海展現在世界上。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