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倆的意大利之行-羅馬

作者: 鼓浪嶼好久不見

導讀同系列第一篇:母女倆的意大利之行 - 佛羅倫薩(一) 我們要去羅馬了!我,要和女兒一起踏著安妮公主的足跡開始我們的羅馬假日。 和親愛的Jina告別後坐了兩小時火車就到羅馬了。這次的這家酒店很可愛,給了我一把大大的銅鑰匙,墜著粗粗的綠絨流蘇。進房間後發現每個人的枕頭上都很貼心地放了一朵鮮亮的非洲菊。我正想著這花怎麼不會蔫掉,細看之下� ...

同系列第一篇:母女倆的意大利之行 - 佛羅倫薩(一)
我們要去羅馬了!我,要和女兒一起踏著安妮公主的足跡開始我們的羅馬假日。

和親愛的Jina告別後坐了兩小時火車就到羅馬了。這次的這家酒店很可愛,給了我一把大大的銅鑰匙,墜著粗粗的綠絨流蘇。進房間後發現每個人的枕頭上都很貼心地放了一朵鮮亮的非洲菊。我正想著這花怎麼不會蔫掉,細看之下,它是很有匠心的插在一支細細的透明塑料管裡。

我們首先去的是西班牙台階(Spanish Steps)。我要坐在那個位置,吃一支冰激,我想很多看過《羅馬假日》的女孩都會有這樣的情愫吧。我們從背面先到了聖三一教堂。西班牙台階正是連接了羅馬最熱鬧的街區和山上的聖三一教堂。這座台階由17世紀意大利傑出的巴洛克雕塑大師洛倫佐·貝尼尼設計,大師手筆,自然有過人之處。西班牙台階不同於通常所見的台階,它每一級的斜度和寬度都是精心設計的,充滿變化,趣味橫生。這座用清一色乳白大理石鋪就的台階共計138級,自下朝上望去,宛如一道巨大的瀑布從天而降,又仿佛一道通向遙遠天穹的美麗雲梯。



我剛拍了一張照片就聽到背後一陣喧鬧,回頭一看,嘿,一對新人被伴娘伴郎團和攝影師簇擁著向我這邊跑來。那對新人很漂亮,特別是新娘,嬌艷欲滴,站在各個經典角度擺拍。原來意大利也有婚紗照這回事的。只是這天然完美的背景,浪漫的西班牙台階,只有羅馬的年輕人有這份福氣。



我最終沒有坐到赫本坐過的那道石墩上去吃一支冰激淋,那天的西班牙台階,人山人海,相當嘈雜。在那樣的環境下,自然失卻了那份心情。下一次也許要挑一個清早,來靜靜地享受一番它的風光旖旎。

台階腳下是那著名的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它的設計者則是貝尼尼的父親彼得·貝尼尼。據說1598年洪水一度漫延進西班牙廣場一帶,當洪水退去後,一條破船擱淺在廣場之上。後來貝尼尼便以此為題材設計建造了這座噴泉。彼得將原來的噴泉外圍作了一條破破的船,半淹在水池中,噴泉的水於是先流入破船,再從船的四邊慢慢溢出。這噴泉旁也是人山人海,很多人擠坐在噴泉邊。據說這裡是當地人約會常選的地點,因為好找。可我覺得如果我的朋友在這裡,我未必能在這密密的人從中找到他。



如果有時間在西班牙台階附近逛逛,會發現有好些來自歐洲各國的藝術家曾經住在此地:司湯達、勃朗寧、李斯特、瓦格納,大詩人濟慈也在這裡了卻了他才華橫溢卻短暫的一生。這兩百年來,歐洲文化藝術的歷程就在這條浪漫的白色台階下濃縮了。

再步行不遠,就到了另一座著名的噴泉,無數次出現在小說中的許願噴泉。它原名是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因為一個關於許願的傳說被人們習慣地稱為“許願噴泉”。這座噴泉比破船噴泉要堂皇精致很多,我多次讀到它,今天終於得見,果然名不虛傳。它的背景建築是一座海神宮,在中央立有一尊被兩匹駿馬拉著奔馳的海神像。在海神的左右兩邊各立有兩尊水神,水神像上有一幅“少女指示水源”的浮雕,而浮雕上面有四位代表四季的仕女像。許願池上的每一個雕像神態都不一樣,且栩栩如生,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亂的海礁。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後又彙集於一處。



許願噴泉旁更是被人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當然少不了往池子裡丟硬幣的人們。據說人們若是背對噴泉、右手拿銅板從左肩上方向後投入水中,一枚硬幣入水此生會再回羅馬;兩枚硬幣入水會與喜愛的人結合;三枚硬幣入水代表快樂。我看到一個可愛的游客,手裡拿了一堆硬幣,面向噴泉,一枚一枚地丟,嘴裡念念有詞,“this is for grandma, this is for grandpa, this is for Auntie Mary, this is for Uncle Jeff….”。

從許願噴泉出來,我們直奔鬥獸場(Colosseum)。沿途經過被意大利人俗稱為“結婚蛋糕”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是為了慶祝1870年意大利統一而建造的。哈哈,看起來還真像,這意大利人還真有些幽默感。層層疊疊白色的建築,有浮雕,有雕塑,有雄偉的廊柱,很配得起一座紀念國家統一的建築。



女兒問我鬥獸場是用來干嘛的,我遲疑了一下,決定還是不要詳細告訴她關於古代奴隸主喜歡觀看奴隸角鬥的事。太過殘酷血腥,等她長大後,自己去讀那段歷史好了。所以我只是含糊其辭地說是用於競技和表演的。鬥獸場門前排起了長龍,兩個孩子排在隊伍中東倒西歪。最後我們決定還是不進入內部細看,只觀看外部。那天的天很藍,襯著四層的環形鬥獸場,非常雄偉。



我們沿著鬥獸場走了一圈,在西側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前停下了腳步。這是古羅馬凱旋門中最大、最著名、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法國巴黎的凱旋門就是以它為藍本加以設計、構建的。這座凱旋門是在公元315年,為了慶祝君士坦丁大帝擊敗暴君馬克森提而建立。凱旋門為三拱式,以石柱為框飾,同時飾有雕像和淺浮雕,古意盎然。我們就靜靜地在午後的陽光清風下坐了一會兒,想像一下那個光輝而血腥的古羅馬時代。



第二天,也是我們在意大利的最後一天,我們要全部用在梵蒂岡。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國中之國,教皇的所在地,藝術的寶庫,引起我太多的好奇和向往。

我們首先來到聖彼得廣場,這是一個很美很壯闊的廣場,也是由貝爾尼尼親自監督建設的。廣場周圍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希腊柱組成兩個巨大的扇面走廊,成為廣場的自然分界。柱身沒有任何裝飾,柱形渾厚,頂部雕刻有140個聖人像,都是貝爾尼尼和他學生的作品。廣場中央樹立一塊埃及方尖碑。早晨的聖彼得大教堂,也是人山人海,排隊的人流沿著廣場排出很遠很遠,嚇得我們決定還是先參觀梵蒂岡博物館為妙。



我們事先預約了梵蒂岡博物館,所以沒怎麼排隊,順利進入了。在這裡租一個中文講解器是很必要的。梵蒂岡博物館按年代順序展出從古代到現代的稀世文物和藝術珍品。最精華的所在是西斯廷禮拜堂(Sistine Chapel)。那裡有米開朗基羅的巔峰畫作。整個禮拜堂的天花板和四壁都是他一人完成的壁畫。天花板畫的是《創世紀》,由九幅畫面組成。正面是《末日審判》,兩側分別是摩西和耶穌的生平。我不是基督教的信徒,對聖經的故事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在西斯廷禮拜堂中我還是很受震撼,米開朗基羅獨自完成這一切真是令人難以想像。我又一次想到了曾在佛羅倫薩Duomo想到的那個問題:是怎樣的力量讓藝術家做出如此驚人的作品?是對上帝的信仰?還是他本身對藝術的熱情?這時我聽到講解器裡傳來一句話,它說,“梵蒂岡博物館的使命就是向人們展示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藝術,因為藝術原本就是上帝對人類最好的恩賜。”是的,如果真有神明的話(不論是哪種形式的),確實沒有比藝術更好的恩賜了。







另一處令我印像尤為深刻的是地圖廊,一共40幅地圖畫毯,每一幅都有三米左右,繪制了16世紀意大利各地的風貌,組成一個長廊。長廊的拱形天花板裝飾著一群風格主義畫家的作品,極其華美。





整個博物館其實都是華美的,在這裡就好像突然在你面前擺上個滿漢全席。最後下到出口,抬頭一望,發現樓梯也是精心設計的,從下往上看,極富美感。我盡量引導女兒欣賞一下,給她講解一下地圖,雕塑,繪畫,埃及館中陳列的古文明,但總之這些對一個六歲的女孩來說不太好理解,因此衣衣對博物館的總體印像可能是——努力堅持著走了很多的路。



走出博物館後,兩個孩子再也不肯走了。於是我們隨便找了一家餐館,讓孩子們填了填肚子,歇歇腳。眼看在羅馬的最後一天還有最後一點時間,我很想看看聖彼得大教堂。在孩子們肚子也不餓了,腿也不酸了之後,小心翼翼地提出來,終於被同意了。

聖彼得大教堂不愧為世界第一大教堂,是歐洲天主教堂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教堂內部金碧輝煌,光線幽暗,神秘莫測,全部用各色大理石砌築而成。教堂內有很多歷代教皇的雕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還有好些出自名家之手的雕塑和油畫,從藝術的角度,看得很過癮。天主教是以奢華的形式而著稱的。世界上有很多華美的教堂,清真寺也不例外,相對而言,佛教的寺廟要簡潔樸素很多。宗教其實是一個唯心的問題,讓心靜下來思索自己靈魂的殿堂,究竟是哪種形式更為合適?





走出聖彼得廣場,看到那可愛的教皇衛兵。他們身穿的紅黃藍彩條制服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我告訴她們這制服還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呢。他們手中的長矛樣式也很古典,是500年前所制的古董。由他們來守門,在我看來最合適不過。因為整個梵蒂岡就是一個與俗世相脫離的地方。一步之外就是繁華的羅馬街頭,但這小小的城門內,就只有天主教和藝術。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濃縮的角落,也是好的吧。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