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三生石

作者: shangshanna

導讀記得知道三生石和它的傳說是2004年,在8月第二次帶團去華東游回來後,習慣性的在攜程旅行網上查閱優秀的游記和攻略,無意中看到攜程會員發表於2004年2月4日的《尋訪三生石》,文中引用三生石畔石刻: 唐圓澤和尚 三生石跡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 ...

記得知道三生石和它的傳說是2004年,在8月第二次帶團去華東游回來後,習慣性的在攜程旅行網上查閱優秀的游記和攻略,無意中看到攜程會員發表於2004年2月4日的《尋訪三生石》,文中引用三生石畔石刻:

唐圓澤和尚 三生石跡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顧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錢唐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情人遠相訪,些身雖異性常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民國二年夏四月日立 嘉興金庭芬書

本寺住持繼祖同德月濤重刻

深深感動後繼續搜索,又發現一篇發表於2003年10月27日的《三生石畔的約定》,於是知道了位於杭州靈隱寺後山法鏡寺外茶園畔的三生石,也知道當時它隱沒於草木之中,寂寂無聲!於是心中便有了三生石,生出一個願望:如果有機會再去杭州,一定沿著前人和攜程網友的足跡尋訪三生石!

去年11月初,省行法律合規部在常州培訓中心舉辦培訓班,正好自己還有一周年假未休,於是決定培訓結束後,取道上海、朝普陀、游奉化、品紹興、尋訪杭州靈隱三生石!

去靈隱尋訪三生石那天雨霧迷蒙,溫度如我們北方的初春,山茶花正艷,滿目青翠,楓葉正紅,唯有梧桐的落葉體現著江南的冬天,難怪那麼多人沉醉於煙雨江南!我很幸運,三次來華東,第一次是4月初,正是春滿江南桃紅柳綠;第二次是8月初,江南如火,但有龍井解暑;此番11月,又品味了江南的秋冬煙雨!有許多地方你去過之後,雖不會忘記,但你的腳步恐怕不會在走向那裡,但江南的四季風光,永遠讓我痴迷,仿佛我的前世是在那裡生活,一切是那麼朦朧而熟悉,親切自然,留連忘返。





2004年攜程網友文中:“沿靈隱旁那塊“咫尺西天”的照壁向南,順著天竺路向上走。這裡與喧鬧的靈隱仿佛是兩個世界,山路清靜,小溪淙淙,我們幾乎忘記了身處何地,只是默默地走著。很快便到了法鏡寺,卻不能入內,因為寺內好像在舉行佛事考試,從門口偶爾看見別著證件的尼姑們走著。便問了門口師傅,師傅指明去找三生石的路。根據指點,沿著天竺路向上不久便過了右側的一座小橋,然後拾級爬上寺後的小山。蒙蒙細雨,青石鋪就的山路路面濕漉漉的,更顯得林間的靜謐。”



就要看到心中的三生石,不免惴惴,法鏡寺牆外與茶園間這條青石小路,一路行來,曲折間看到一座恢弘建築,上書“三生堂”幾個大字,知道三生石近在咫尺了,又前行,一個六角攢尖頂的小亭躍入眼簾,上有篆書“三生亭”,接著是一片不大的廣場,再前行當“三生石”三個紅色篆字躍入眼中的時候,眼中竟不由自主的有些朦朧,此時除了我們沒有任何游人,甚至後來到三生堂中也沒看到有人,此刻的寂靜和林中的雨霧,讓人靈台一片空明,不知有多少人曾經相約三生石畔,是否能如心中所想如願以償?每個人或許都有他的前世今生,與親人、同學、朋友、同事甚至你的敵人,都有交彙並行的定數,曲終人散,只不過離開的時間、方式各不相同罷了。願每一個人都能夠惜緣!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