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系列--西湖十景之五.六

作者: jkpc

導讀西湖十景之五雙峰插雲 西湖十景之六 三潭印月 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個島,占地105畝。 自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以湖泥堆城 以來,經多次修建,島上水面占百分之六 十,東西以土堤相連,南北建造曲橋,湖 中有島,島中有湖,它憑著得天獨厚的地 理環境,運用中國園林的借景手法以及多 變的布置藝術,成為西湖中的最佳名勝, 素有小瀛洲之稱。 游人自湖濱 ...

西湖十景之五雙峰插雲

西湖十景之六

三潭印月

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個島,占地105畝。

自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以湖泥堆城

以來,經多次修建,島上水面占百分之六

十,東西以土堤相連,南北建造曲橋,湖

中有島,島中有湖,它憑著得天獨厚的地

理環境,運用中國園林的借景手法以及多

變的布置藝術,成為西湖中的最佳名勝,

素有小瀛洲之稱。

游人自湖濱趁船至“小瀛洲”登岸,迎面一座建築,原是“浙江先

賢祠”,奉祀黃宗羲、呂留良、杭世俊等人。黃宗羲,浙江余姚人,是

明末著名思想家。呂留良,石門(今祟德)人,他反對清朝壓迫,不仕

清室,清雍正時大興文字獄,呂留良因有案牽連被剖棺戮屍,滿門抄斬。

杭世俊,杭州人,乾隆年間因直言受貶斥,隱退杭州,浪跡西湖,深得

後人敬佩,因而設祠紀念。

穿過先賢祠,走上曲橋,正面一塊大石,名“九獅石”上有九獅,

有的形似。有的神似,很有意趣。兩邊各有一亭,右面一亭為三角亭,

造形別致,名開網亭,取開網放生之意;左面一亭為四角亭,名“亭

亭亭”,取明代聶大年詩“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過此亭往右即見

一堵矮牆,牆上4個嵌花漏窗,中間一個月門,將牆後景色遮隔起來,

但遮而不斷,隔而不絕,透過漏窗,牆外千竿翠竹,自有畫意。游人

想探個究竟,可自月門步入佳境。因此月門之上清康有為題“竹徑通

幽”四字,回首島中之湖,亭台倒影,盡在湖中,虛景實景,相映成

趣。自矮牆往前便是迎翠軒,木香榭,與花鳥廳一組建築,景色清幽,

使人爽心悅目.再往前即是“三潭印月”碑亭。曲橋盡處又有一亭,

名為“我心相印”,即“可以心會,不必言傳”之意,是佛教禪語。

此亭兩邊有牆將湖面遮住,待游人進入亭子,但覺湖面開闊,三座石

塔即在湖中,布置十分得體。

這三座石塔始建於來元佑四年(1089年),蘇東坡疏浚西湖,在

湖水最深處作為標志,為防西湖淤塞,規定三塔之內禁止種植菱藕。

元代三塔被毀,明萬歷年間在現在位置上重建。塔高2米,造型優美,

塔身上有5個小孔,每逢中秋,塔內點上燈燭,洞口用薄紙蒙上,獨

光從紙上透出,倒映於湖,宛如月影。天上明月與倒影交相輝映,很

富詩意,自古以來就是賞月勝地,三座石塔也就成了點景之物。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