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正文)

作者: e00002797

導讀同系列第一篇: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前言) 書接前文。 在洛陽一路上不停地吃吃喝喝的同時,吾等也馬不停蹄地游覽了當地有名的風景。第一站自然是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0多公裡。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龍門石窟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眾所周知,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國內著名的三大石窟藝� ...

同系列第一篇: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前言)
書接前文。

在洛陽一路上不停地吃吃喝喝的同時,吾等也馬不停蹄地游覽了當地有名的風景。第一站自然是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0多公裡。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龍門石窟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眾所周知,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國內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諸位看官可能要問了,什麼是石窟呢?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古人當年主要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童鞋們在學習古代史的時候肯定有了解過,早在原始社會,古人已經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像和生活情景。不過,直到古印度興起佛教之後,才出現了石窟寺,並且作為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

那麼龍門石窟與其它國家的石窟有什麼不同呢?據蹭來的導游介紹:龍門石窟群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古時,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於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岩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於藝術造像,與其它砂岩石相比,有著宜於保存的有利條件。盡管現在吾等看到的石窟雕刻和佛像多有殘缺,但是仍然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當年萬佛皈依的壯景。

科普完畢。鏡頭拉回到洛陽火車站。

從洛陽站乘坐81路直達龍門,此車在節假日異常火爆,供不應求。據吾觀察,有不少“掛羊頭賣狗肉”的班次也被安排到了這條景點路線。洛陽的公交車是要乘客投幣的,公交公司做的很好的一點是,它在大型候車點附近設有零錢找兌的小亭子。洛陽的公交車是要乘客擠的,車剛剛停穩,等在門口的乘客就會烏壓壓地擠了上去。吾等護住財物,手捏零錢,使出在京城高峰時段上下地鐵的勁兒,怎樣也要鑽進車裡占個座位才好,不然的話,這一路漫漫,豈不腳軟?吾忍不住對二狼講起在京城的那些公交志願者們,大爺大媽們不辭辛苦每天站在站牌處維持秩序、指引路線,著實令人感佩。

路雖長,但吾等相談甚歡,不知不覺間就打發了時間。二狼童鞋是個好孩紙。有一回,吾等從景點出來上了車,已經走得很累,吾是動也不願動一下的。當時有個大爺沒有座位,正打算蹲在車廂一角。二狼立刻站起來把大爺扶到自己的座位上。

鏡頭再度拉到龍門石窟。

不知道有木有驢友為了看石窟而去搞一個年票?吾認為還是算了吧。在石窟的檢票口,拿著年票的游客排起了長長長長的隊伍,而購買現票的游客卻可以直接輕松檢票。當天的游客非常多,景點內的上下樓梯也較為狹窄。吾相信,如果能在淡季時前來游玩,定然別有一番感覺。

龍門石窟的正門像是一道城牆,又像是一座大橋,橫跨度很大,下面就是波光粼粼的水面。吾等隨著人群向門內走去,抬頭一看,頓時又一次折服在古代能工巧匠的技藝之下。龍門景區分為西窟、東窟和香山(其中西窟推薦,香山裡面有白居易居士的白園,也不妨一觀)。根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這就驗證了“千窟萬態、千佛萬面”之說。石窟的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大佛莊嚴、小佛生動。你在這裡既能看見身高七米有余、面額豐滿、神情睿智的大佛主佛,也會看到身高不足一米甚至不及手掌長度的小佛。

作為一個缺乏慧根和佛緣的人,諸位就不必指望吾能細細地講解某某佛像、某某護法力士、某某經卷書法的詳情了(嘿嘿~)。往往,最直接的感受也可能是最深刻的。就好比是,喜歡一個人也許沒有什麼道理而言,只是第一眼,只是感覺。龍門佛像帶給人們的第一個印像就是“震撼”二字。吾實在無法想像,當年的那些雕刻匠師是如何完美地將現實主義風格和浪漫主義情調糅合在一起,如何在生冷的石面上栩栩如生地體現出佛祖的莊嚴與慈愛,他們又是如何在這光禿禿的峭壁上刻出大小不一、數量龐大的佛像佛龕,更不必提及吾最心愛的蓮花。這些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在古印度文化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使得彼時的現實生活與宗教禮儀相互碰撞,激發出了各種生動的人物神態。細細看去,你會從他們的面容上找到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等諸多情感,乃至作為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人的虔誠寧靜。這些神態無一不是藝術家們對現實的“人”的深刻觀察。正因如此,龍門佛像給大家的感覺才不會是生硬遙遠。

這其中,首推盧舍那大佛。據蹭來的導游介紹(咳咳,走到哪兒就蹭到哪兒),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據推測,盧舍那大佛約始建於武則天被立為皇後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後。這是武則天用自己的胭脂錢打造的,所以你很容易就注意到,佛像的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整個表情既慈祥又溫柔。一雙美目在精巧的設計之下,無論禮佛朝拜者從哪個角度向上瞻仰,都會沐浴在這種柔和的眼神之中。兩側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像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像眉清目秀。兩側侍立的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帛,隱隱有長裙翩翩之勢。

諸位一定知道,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裡,佛、菩薩均為男性。然而,這尊主佛卻十分女性化。當然了,這極有可能是武則天出於政治的需要而別出心裁的設定。據說,盧舍那的形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像的真實寫照。

當天的游客灰常多,吾與二狼也很少駐足欣賞,偶爾找到感覺之後抓拍幾張,或是遠遠看著其他游客“搔首弄姿”。大部分時間內,吾等緩緩前行,用一顆寧靜的心去體會佛法的恢弘以及朝代的興替。參觀完佛像,吾等直奔最後一個景點:香山。

此香山,非彼香山。山很矮,內有一園,名曰白園。白園,是白居易居士身後之地。白居易對這片風水寶地鐘情得很,其家人在其離世之後也是遵照遺願,將其葬在了這裡。再次強調一句,吾乃文藝女青年。白居易的詩雖然讀得不多,但對於這類景點還是很感興趣的,呵呵!園內清淨素雅,綠樹臨岸,流水潺潺,紅色錦鯉間或浮出吐個泡泡。亭內有琴有箏,外有茶座茶飲。可惜去的時候,並沒有游客點歌,也沒有聽到誰去撫琴。

人的想像力是無窮的。行走在路上,你會發現,有的景點並不如文字中的那般動人。於是你可能會失落,可能會後悔。這就好比是與人溝通時,你會漸漸找到一些令自己產生心理落差的性情。然而無論你來還是去,風景就在這裡。它不會因為你的冷落而卑躬屈膝,只是靜靜地等待有緣之人。喜歡它的驢友,會用一種帶著感情的眼神去看待它。不喜歡它的驢友,就會匆匆一瞥。在行走了一些地方之後,吾更加喜歡一句話“此心安處是吾鄉”。心之所在,既是快樂之源。隨心而行,隨心而動。你且去看這世事紛雜,去看這萬千變幻。有的人、有的事,不過是天幕中的一顆流星,劃過,消失。最終,你的心只會停靠在最讓你感受寧靜的地方。

(就在去白馬寺的路上,吾突然萌生了燒香拜佛的念頭。許是心中抑郁難言,又有誠懇之請。這回竟是吾有生以來第二次上香。)

從龍門石窟走了出來,吾等飢腸轆轆雙腳酸疼。二狼堅持要去吃涼皮。涼皮者,吾之摯愛。只可惜,前幾日在京城,連著吃了幾頓,已然審美疲勞。吾硬拽著二狼去了另一家飯館就餐。(我會告訴你,這次點的不是炸醬面是西紅柿雞蛋面嗎!我會告訴你,二狼再一次點的餃子嗎!)二狼勇於追求自我真愛,就在已經吃了一盤餃子的前提下,又跑到景點外的一家店裡要了一碗涼皮!吾也買了一張四處可見的野菜餅,說老實話,還不如自己攤的雜糧餅好吃呢!

龍門景區之外有一家郵局,吾進去買郵票,被告知全洛陽市的郵局都是郵票售罄。手中捏著買好的明信片,吾欲哭無淚。後來在離開洛陽的當天,吾在郵局巧遇的一個洛陽妹子主動提出把多余的郵票賣給我,這才解了燃眉之急!在此灰常謝謝那個妹子!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精選遊記: 洛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