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之旅:拉薩---林芝

作者: 江東流2013

導讀寫在前面的話 2011年暑期,與幾位朋友一起到西藏一游。火車從上海出發,48小時抵達拉薩,回程飛機經停重慶,往返共十天,由旅行社操作安排。在西藏,除了游覽了拉薩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等景點外,主要跑了東線拉薩------林芝、西線拉薩------日喀則、北線拉薩------納木錯三條線,整個途中,就我個人而言,僅在拉薩登樓、登高時有氣喘感覺,其他均正常。由於去 ...

寫在前面的話

2011年暑期,與幾位朋友一起到西藏一游。火車從上海出發,48小時抵達拉薩,回程飛機經停重慶,往返共十天,由旅行社操作安排。在西藏,除了游覽了拉薩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等景點外,主要跑了東線拉薩------林芝、西線拉薩------日喀則、北線拉薩------納木錯三條線,整個途中,就我個人而言,僅在拉薩登樓、登高時有氣喘感覺,其他均正常。由於去拉薩的火車與眾不同,故在詳寫三條線的感受前,先簡要說說在火車上的某些體會。

7月15日零點,火車向格爾木方向勻速行駛,旅客都已入睡,一輪皓月高高懸掛在東南方,車窗外不時出現的河水湖面在月光的照射下熠熠發光。3點30分,稀疏的星光似遠處掠過的燈光,有些涼意,窗外黑魆魆的,只見道旁的電線架迅速地向後拽。

六點半,天蒙蒙亮,火車抵達格爾木車站。忽見車廂兩側有幾輛“火車清污車”,雖然沒看見鐵路環衛工人如何操作,但立馬使我想起了青藏鐵路列車廁所的與眾不同之處。為了保護青藏高原獨特的生態環境,青藏鐵路火車上的糞便污水不像其它列車那樣直接排放到路軌上,且廁所衝刷時有很強的衝力,似飛機上的一樣。

進藏列車與眾不同的另一個特點,即在列車裡都配備有兩套供氧系統,一套通過混合空調系統中的空氣,使每節列車內含氧量平均提高到23%;另一套系統,可以讓旅客直接使用獨立的接口來吸氧,就像我們通常在飛機上見到的那樣。用獨立的接口來吸氧,我們只在軟臥車廂看見,普通車廂每個床頭位的上方都有一個供氧口,列車走廊靠窗一側也有若干供氧口。其實,當火車過了蘭州,每節列車一頭的制氧機室便引起了乘客的注意,因為制氧機控制系統顯示有海拔高度、富氧濃度、進氣溫度、客室濃度等內容。按慣例,過了格爾木火車就放制氧氣,各供氧口發出“嗞嗞”的聲音,一直到拉薩,列車上無人有缺氧的感覺。



火車制氧機上的各種數據


供氧口(一)




供氧口(二)

火車在高原上行駛,我們突然發現一種奇異的現像:面包袋、餅干袋、方便面袋,甚至小包裝的魚干片袋等所有真空包裝的食品不知何時全都臌脹起來,圓圓滾滾的,好像一碰就會破掉。經詢問得知,這是一種物理現像,我們所帶的食品都是在平原包裝的,平原空氣密度大,而高原空氣密度小,空氣稀薄,所以從平原帶來的真空包裝的食品袋到高原就會鼓起來。
雪域高原之旅:拉薩---林芝
7月17日 , 陰雨。一早,從拉薩出發,目的地是距拉薩東面450公裡的林芝,預計8小時車程,因參觀景點、車輛限速等原因,途中用時實際超過10小時。拉薩到林芝,走的全是318國道,林芝再向東,可連通四川和雲南(即川藏公路、滇藏公路)。雖然,當日行程是在西藏游覽時間最長的一天,但以我之見,也是看點最多、收獲最大、感悟最深的一天。

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國北方大面積干旱,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廣西、雲南連續干旱,老百姓的飲用水都非常緊缺,但從來沒聽說有青海、西藏干旱的消息,這主要與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貌緊密相關。青藏高原有非常豐富的水資源,眾所周知,青海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眾有所不知,西藏所有大大小小的湖泊面積加起來,恐怕比全國其他所有省份的湖泊面積總和還要大。赴西藏之前,特地到書店買了本《西藏自治區地圖冊》,地圖冊中西藏每個縣的地圖都要占兩頁,因而所有鄉鎮、所有公路、所有景點、所有大小河流及源頭都一目了然。從小就知道在世界屋脊自西向東橫貫大半個西藏的雅魯藏布江,那一直是令我十分神往的地方;隨年齡的增長,進藏一游、揭開西藏神秘面紗的願望與日俱增,現終得以成行。

出拉薩城,我們首先來到距拉薩以東65公裡的甲瑪鄉,它是松贊干布出生地。松贊干布在西藏有著極高的地位。公元7世紀初,西藏王統第30世藏王——松贊干布(約617---650在位)統一了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吐蕃”政權,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也因此進入一個繁榮期,佛教也開始傳入西藏。佛教入藏的機緣,是源於松贊干布王的“政治聯姻”,也就是隨著漢、尼兩位信奉佛教的妃子帶入藏地的。作為陪嫁禮品,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先後帶來了佛像、佛經、法物和僧人,同時,文成公主進藏,還將內地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帶到了西藏高原,也進一步促進了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


甲瑪鄉松贊干布出生地門樓

318國道沿拉薩河南岸至墨竹工卡縣城,再沿隸屬拉薩河水系的墨竹曲(河)至米拉山口,翻越米拉山口,318國道沿尼洋河南岸一路向東,尼洋河流經工布江達縣城和林芝縣城後流入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和尼洋河是雅魯藏布江五大支流中的兩大支流。

從甲瑪鄉到米拉山口需一個多小時車程,當汽車緩緩駛抵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大片五彩斑斕的經幡,從遠處山坡上一直懸掛到路旁,伴隨著山風不斷地翻舞。數塊碩大的花崗岩石後,近一人高的平坡上,兩大一小三頭犛牛石雕一字排開,頭頸上掛系著許多潔白的哈達,這顯然是人們對被譽為“雪域之舟”的犛牛的一種敬重和崇拜,也是供游人拍照留念的重要景致。



五彩經幡“雪域之舟”

米拉山因其高峻雄奇而被當地藏民視為心目中的神山,望著腊腊飄動的經幡,或許有人會問,藏民掛經幡究竟是何意?

經幡,藏語叫“金贊才茂”,插掛經幡是將印有祈禱語、圖符的經幡,高掛於神山頂的“拉則”(“拉則”是藏區山口、山坡、主峰、邊界等處用石、土石所堆砌的石堆,其上插有長竹竿、長箭、長木棍、長矛,用來拴經幡)之上,懸掛於神山聖湖的經旗杆上、寺廟佛塔四周、巨石古樹、村寨屋頂之上或帳篷左右,凡認為是具有靈氣的地方,這是藏傳佛教和民間習俗中的一種祈禱祭祀形式。一般經幡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將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的布塊掛在懸於山口、山頂等處的長繩上;一種是由主幡與各幡舌組成,主幡通常用白色布,幡舌是縫在主幡上的小布條,同樣采用藍、白、紅、綠、黃五色。經幡的五色分別像征藍天、白雲、火焰、綠水和大地。其深層含義則是五色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或地、水、火、風、空世界形成的五大元素。

藏民懸掛經幡頗有講究,除了懸掛的地點外,還有懸掛經幡的種類、數量、時間、方式等,如豎掛時,五色中代表藍天的經幡必須掛在最上方,然後依次是白色、紅色、綠色、黃色的。據說,經幡每被風吹拂一次,就等於誦念一遍經文。
我站在米拉山口,任憑山風勁吹,極目遠眺,一覽眾山小,順著飄揚的五彩經幡慢慢向山坡望去,頓感天地之間是如此的貼近,如此的融合。




米拉山口的巨石標記


米拉山口

米拉山,位於工布江達縣與墨竹工卡縣的交界處,從行政區劃分看,東面的工布江達縣屬林芝地區,西面的墨竹工卡縣屬拉薩地區。米拉山的大小面積在西藏地區絕對排不上號,但從地理特征上看,它有著絕對重要的意義。米拉山橫亙於東西向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之中,成為雅魯藏布江東西兩側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也是西面拉薩河水系和東面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嶺。山之西,氣候干燥寒冷,山體渾圓,裸露在外,呈鐵紅色,土黃色,幾乎草木不生,有些山岩石疊壘,易於脫落,有的路段相當危險;山之東,氣候溫暖潮濕,利於植物生長,從米拉山口去林芝的路上,先見滿山草綠色,漸見叢生灌木,進入林芝縣境內,已是山林茂密,滿目蔥蘢,大有賽江南之感。

越過米拉山口,感觸最深的是親眼見證了尼洋河從細小狹窄到浩蕩寬闊的全過程,這也是自己去林芝一路上最大的收獲之一。剛下米拉山口,汽車一個急轉彎,眼前出現的就是尼洋河的源頭。或許對於生在長在青藏高原的人來說,面對大小江河的源頭可以熟視無睹,但對於一個生長在平均海拔高度僅4米左右的東海之濱的人來說,能夠如此近距離目睹青藏高原江河的源頭,其內心的激動和喜悅是難以形容的。你瞧,那一線細流,順著山斜坡的低凹處不緊不慢地流淌,漸漸的,漸漸的,在山腳的平緩處,已成涓涓溪流,開始只有一米寬,兩米寬,三米寬,淺淺的,水中沙石歷歷可見,時而溪流中間還有草甸間隔著。可不用多時,河寬已有七八米,近十米,河水已成滔滔之勢,滾滾向前,至景點“中流砥柱”,由兩岸高山挾持的尼洋河已是波濤洶湧,浪花四濺,其氣勢絕非是冬日裡來此的游客所能想像的。




奔騰而下的尼洋河水

318國道緊貼著尼洋河的南岸,至工布江達縣縣城,318國道穿過尼洋河,又緊依著尼洋河的北岸,一直向東至林芝縣縣城。在工布江達縣縣城吃的午飯,飯後來到河邊散步拍照,岸邊有新修的河濱走廊,倚靠護欄上,望著湍急而清澈的河水,腦海中閃現兩個念頭:“這就是從弱小到壯大的最好見證”;“若是我國的每一條河流都如此清澈,源源不斷,那該多好哇。”




工布江達縣縣城尼洋河河濱過了工布江達縣縣城,尼洋河河面越來越寬,幾十米,上百米,進入林芝縣境內,已有數百米寬,河面平緩許多,河中不時出現大大小小的沙洲,上面生長的多半是竹子和灌木,而河對岸邊的情景,已是目不能及了。尼洋河過了林芝縣八一鎮後,流入雅魯藏布江,全長286公裡。

這裡,還得再提一提尼洋河中的“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景點於工布江達縣城西15公裡處,兩岸高山聳立,形成壯觀的峽谷,尼洋河至此,水流湍急,潔白的波浪翻卷起伏,奔騰向前。站在略高的318國道路基上看去,“中流砥柱”穩穩地矗立在尼洋河中央,粗壯的花崗岩岩體呈黑褐色,雖沒有頂天立地的感覺,但厚實粗圓的石柱也足有12米高,狂奔不息的尼洋河水一刻不停地朝它衝去,震耳欲聾的撞擊聲伴隨著飛濺的浪花,迅速地向岩石兩旁澎湃而逝。望著眼前這一幕,讓人不禁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有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從拉薩到林芝,“中流砥柱”是旅游車必停的景點。



尼洋河中的“中流砥柱”

離開“中流砥柱”,車至巴河鎮,駛離318國道,向北行駛40分鐘,抵達旅途中又一重要景點------巴松錯(藏語裡的“錯”即“湖”)。巴松錯,又名錯高湖,“錯高”,藏語意為綠色的水。從地圖上看巴松錯,湖形呈長圓,像似一條小青蟲模樣,更似一顆綠寶石。湖的面積相對西藏許多湖泊而言,並不算很大,在許多藏民看來,巴松錯是紅教聖湖,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



巴松措景區醒目的標牌

進入景區大門,須換乘景區巴士至湖邊。雖然當日是陰天,且時有小雨,但湖水仍呈淺綠色,與湖邊高山郁郁蔥蔥的叢林融為一體。湖中有一名叫扎西的小島,由浮筒加木板將小島與陸地連接起來。從遠處望,綠島玲瓏,樹林覆蓋,五彩的經幡隨風飄動,令人神往。在小島密林深處,有一寺廟,叫“措宗工巴寺” ,是一座紅教寧瑪派寺廟,寺內供奉蓮花生大師(寧瑪派的開山鼻祖),始建於吐蕃贊普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與眾多寺廟不同的是,此寺廟門前,左右各豎立一個簡易的人形木雕,再現了古人對男女性的崇拜。寺廟門的一側,有一棵桃抱松樹,長相逼真,據說,每到春天,桃紅松綠,煞是好看,且給人們留下許多想像的空間。



天陰,雲低,湖面仍呈淺綠色前面說過,米拉山口以東屬林芝地區。林芝被譽為太陽的寶座,又叫雪域江南,屬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雨水充沛,山高林密。當車上旅伴隨著汽車的顛簸打瞌睡時,我幾乎一刻不停地的觀望著道路兩旁的美麗景色,生怕漏過什麼似的。一路上,玉帶似的尼洋河始終伴隨著我們,山腳下,山坡上,是天然的牧場,羊兒和犛牛在悠閑地吃草,不時可見一條條溪流從山裡歡快地彙入尼洋河。更令我印像深刻的是林芝地區的藏民建築:兩層樓,灰色方磚牆,大大的窗戶,三角屋頂,屋頂以紅色、淺藍色、紫色為主,質地為彩鋼板,它們或在路旁,或在不遠處的山坡上,或是在河對岸平緩的山坳裡,遠遠望去,美不勝收。




林芝藏民住宅(一)


林芝藏民住宅(二)


林芝藏民住宅(三)

傍晚時分抵八一鎮(西藏許多地區晚上八九點鐘天還沒黑),在尼洋河畔一家餐館品嘗當地名菜------石鍋雞,據說來林芝的游客都會吃這道菜。晚宿林芝山水賓館,雖屬三星級,但感覺比在拉薩好得多。林芝地區共有七個縣,八一鎮既是林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林芝縣政府的所在地,經過長期的建設,八一鎮已成為西藏一座頗具規模的現代化城鎮。

7月18日,陰雨轉晴。早餐後,驅車來到距八一鎮8公裡的“世界柏樹王園林”。

一踏進園林,急於先睹“世界柏樹王”的風采,我們徑直來到它的面前。“太令人震撼了!這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柏樹王!”這是我站在柏樹王前的第一感覺。曾經在國內國外見過許多巨大的古木,但如此古老且粗壯的柏樹真的是破天荒第一次見識:它高50米,胸徑5.8米,樹齡已有2600年,枝葉繁茂蒼翠,充滿生機和活力,沒有一點垂老衰敗的跡像。我們爭相拍照,但在柏樹王周邊取景,無論你如何選擇角度,要將柏樹王全部納入自己的鏡頭是不可能的,足見它的高大。柏樹王周圍一圈圍欄,上面有規律地系扎了許多潔白的哈達。



世界柏樹王粗壯有力的樹干


照相機無法拍攝王者的全貌

不遠處的斜坡上,分布著許多古柏,雖然它們不及柏樹王高大,但同樣高聳威武,令人驚嘆,好似日夜守護世界柏樹王的忠誠衛士。世界柏樹王園林海拔3040米,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園內巨柏,藏語拉薪秀巴,又稱雅魯藏布柏木,是西藏特有的樹種之一,屬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園內柏樹平均高30米,平均直徑100釐米。環視滿目的巨柏,我思忖著,是什麼讓柏樹王經受住了千百年風霜雨雪的考驗,又是哪一種品質讓仰慕者從四面八方彙集於此?



園內隨處可見的古柏樹

車開始返回拉薩,全程450公裡,又是一整天時間在途中。雨後初晴,眼前,林芝段尼洋河河面開闊至數百米。河對岸,墨綠色的高山連成一片,半山以上雲霧漂浮,蒸騰連天,久久不散去。山腳下,大片的綠地,被紅藍彩鋼瓦覆蓋的民居點綴得煞是好看。大大小小的江心洲,綠樹翠竹,水草沙石,隨處可見。

唯獨令人遺憾的是,許多旅行社的西藏游都沒有安排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景點,要知道,這個景點距離林芝八一鎮最多也就是百把公裡,何況,在那兒,還可以一睹著名的南迦巴瓦峰的雄姿,它有7782公尺!我感到,拉薩到林芝的旅游線路應該優化,只要在八一鎮多呆一個晚上,就會滿足游客去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願望。至於團費會增加,游客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返回途中,增加卡定溝風景區,每人另收80元門票。卡定溝景區距八一鎮27公裡,位於318國道旁,尼洋河畔。景區海拔2980米,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是西藏避暑度假絕佳之地。進入景區,順斜坡而上,空氣濕潤清新,環顧四周,青山如黛,黑褐色的花崗岩壁氣勢磅礡,高聳陡峻,輕盈飄逸的薄霧縈繞山峰,因剛下過雨,細觀路旁的矮松,松針尖掛滿晶瑩剔透的水珠,充滿靈性,此時此景,令人贊嘆不已。



雨後針尖靈性

向前不遠,路旁有一石碑,上書“卡定天佛瀑布”,抬頭望去,一掛瀑布從兩山頭的合並處飛流直下,蔚為壯觀,落差近200公尺。再向前細看,瀑布左側淡黃色的石壁上有一尊面目慈善的大佛,眼睛、鼻子、嘴巴乃至整張臉的輪廓清晰可見,據說,左右還有男女護法,保佑前來參觀朝聖的客人健康平安。雖然,我並沒有仔細推敲左右男女護法的模樣。沿著溪流向上,我們的目標是瀑布的底部,以便最近距離觀賞整個瀑布。卡定溝溪流多半四五米寬,溪水時緩時急,上下落差大的地方形成厚厚的水簾,直衝而下,時而受到下游大小不一的石頭阻攔,白浪翻騰,滾滾而去。



遠觀卡定天佛瀑布



難忘卡定溝溪流



隔竹而拍溪流別有情調
終於來到了瀑布的跟前!“轟轟”的水聲震耳欲聾!雖沒下雨,但不借傘的幫助,休想拍照攝像,否則,鏡頭相機全被打濕。眼前,水霧濛濛,下泄的瀑布順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岩石急速向下流去。半山腰,瀑布落在幾處稍凸的岩石上,飛濺的水花隨風飄散。再向上看,兩山山峰的缺口處,一股巨大的水流奔湧而出,翻滾而下,勢不可擋,那情景似大壩泄洪一樣,令人倍感震撼!
依依不舍離開天佛瀑布,站在高處眺望卡定風景區:山巒疊嶂,雲霧繚繞,森林茂密,游者興致盎然。卡定,藏語意為天上人間,漫步在卡定風景區,或許有一種讓人真的分不清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我邊走邊想,今天增添卡定景區太值了,若旅行社忽略就在318國道旁的這樣一個佳景,那太令人遺憾了。



卡定溝山上遠眺



美哉 卡定溝

返回拉薩途中,出林芝縣,又經停工布江達縣管轄的格薩爾古堡,晚飯前回到拉薩。


精選遊記: 待定目的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