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歷盡滄桑隆興寺

作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

導讀十九、歷盡滄桑隆興寺河北省正定縣的隆興寺又名“大佛寺”,因寺內供奉高21.3米的四十二手菩薩而得名。全寺分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戒壇、轉輪藏、慈氏閣、大悲閣、彌陀殿、毗盧殿。 隆興寺建於隋朝,後經過歷代的修葺與增建,終成為今天的隆興寺。故寺內佛像擁有不同朝代的特色。 因未設山門,天王殿成為隆興寺的門戶。步入天王殿,佛教守護神四大 ...

十九、歷盡滄桑隆興寺河北省正定縣的隆興寺又名“大佛寺”,因寺內供奉高21.3米的四十二手菩薩而得名。全寺分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戒壇、轉輪藏、慈氏閣、大悲閣、彌陀殿、毗盧殿。

隆興寺建於隋朝,後經過歷代的修葺與增建,終成為今天的隆興寺。故寺內佛像擁有不同朝代的特色。

因未設山門,天王殿成為隆興寺的門戶。步入天王殿,佛教守護神四大天王聳立兩側,莊嚴肅立,腳踩八方惡鬼邪神,像征佛教普渡邪惡、教化眾生的宗。

大覺六師殿遺址原建於宋神宗年間,可惜民國年間,失修倒塌,只留下可供回憶的台基。摩尼殿隨經1977年重修,然而其古老的殿閣建築風味依然猶存,殿內涼風撲面,即使炎熱的酷夏逗留其中,亦不覺酷熱難熬,此處乃佛門“靜”地也。摩尼殿內四壁布滿以佛教故事為體裁的壁畫,游人既能夠靜靜欣賞古代壁畫,又能夠領略古代畫匠的傑作。此乃賞心樂事也!

公元 955年,因世宗皇帝下令毀佛鑄錢,使大悲閣內高四丈九尺的銅菩薩像被毀。公元 969年,趙匡胤巡查邊境時,到此進香,聽聞銅菩薩像之遭遇,敕命工匠蓋大悲殿,並於殿內鑄建四十二臂銅質千手觀音像。不辛的是,菩薩像的四十二臂後來又被後人鋸去。現存的銅菩薩像是1944年重修大悲閣時安裝的木臂。菩薩銅像雖存,然其銅臂已由木臂取代。此乃多災多難矣!

南傳佛教中有“四面佛”,然而龍興寺內的戒壇中供奉卻是的雙面銅佛像。原來南面為阿彌陀佛,北面為藥師琉璃光如來,前者管理“西方極樂世界”,後者為“東方琉璃淨土”的教主。與南傳佛教的“四面佛”,差別甚遠矣!


精選遊記: 石家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