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稼樓:饞嘴福地文士樂土

作者: rgmao

導讀題記一 行善事不圖報是至善知情義當感恩為真情 題記二 晴翠雨紅滿目流光何盡處風清雲澹平生得意便回頭 ------------------------------------- 講起上海郊區的古鎮,你也許會脫口說出兩個地名:朱家角和七寶。 兩次到日本旅游,一次賞秋日嵐山紅葉,一次賞春日櫻花;在日本有不少旅行社組團上海游,而上海游的內容之一,竟然是七寶古鎮。可見七寶古鎮名氣之大。 前不久� ...

題記一

行善事不圖報是至善知情義當感恩為真情

題記二

晴翠雨紅滿目流光何盡處風清雲澹平生得意便回頭

-------------------------------------

講起上海郊區的古鎮,你也許會脫口說出兩個地名:朱家角和七寶。

兩次到日本旅游,一次賞秋日嵐山紅葉,一次賞春日櫻花;在日本有不少旅行社組團上海游,而上海游的內容之一,竟然是七寶古鎮。可見七寶古鎮名氣之大。

前不久,朱家角也曾經因為對中外游客實行雙重價格,而名噪一時。

如果,我跟你說起“召稼樓”,你也許會圓睜雙眼,問:在哪兒呀?

在上海,在上海浦東呀。

召稼樓,一個歷史久遠的古鎮,一個新建的古鎮。



2013年5月3日,本打算與錢君到七寶一游。後來,一念之差,乘坐八號線到航天博物館,再換乘8路公交,到了召稼樓。

--今天發財了。(凡是看到美景,拍到好照片,我們喜歡用“發財”二字)

--哦,又發財啦?

--明擺著,召稼樓好玩,勝過七寶,勝過朱家角哦。

--不能說勝過,至少,可以說“不輸”喲。

夕陽西下時,離開召稼樓,我和錢君對話如上。

《召稼樓賦》稱:“古鎮現明清於眼前,街依流而曲折,利萬物之貿遷,招萬邦之游觀,其境勝清之康乾?”



召稼樓既古又新:風貌是古代的,運作是現代的;底蘊是古代的,傳承者是現代的。集歷史文化、商業開發、交通設施、現代旅游於一體。

回家上網,在網上讀到以下文字:

原以為這裡會比較冷清的,沒想到人氣很旺......有地鐵8號線,交通便捷。

居然幾次聽到游客在說“比七寶好”。

晚上6點就開始亮燈了,美麗的水鄉夜景,只是沒有看到還有別的賞夜景的游客

就是到了晚上,景點裡基本上沒人的了,很安靜......

古鎮的不少建築都很新,很干淨;小吃品種多、價格便宜;覺得這裡的人還蠻淳樸的......

我也覺得比“七寶古鎮”要好......

召稼樓,可以用八字形容-- 饞嘴福地,文士樂土。

饞嘴福地,此話怎講?

古鎮的每一條街巷皆顯門庭若市,成為真正的小吃世畀。山珍海味、南北雜貨、酒家茶荘、名食名店、農家土灶、召稼粽子、召稼腣胖、臭豆腐、油燉子、小湯圓、脆脆餅、芝麻酥、甜茹粟......,各色小吃,應有盡有。

特別需要一提的是,看慣了周莊的萬山蹄,濃油赤醬,你也許會因此反胃。不料,濃油赤醬的蹄髈,竟已泛濫到了七寶和朱家角。

進入召稼樓古鎮的第一個印像是,這裡也多“蹄”,卻非濃油赤醬的“萬山蹄”,更多的卻是召稼樓鹹蹄髈,色澤油亮而泛白,賣相清爽而讓人垂涎。這在別的古鎮見所未見也。



“老八樣”是浦東百姓逢年過節、辦理紅白喜事的必用之菜。“老八樣”的八道菜為:木耳燒鯽魚、扣蛋卷、百葉扣鹹肉、扣三絲、金元蹄、扣蹄肉、茨菰扣雞(鴨)、三鮮砂鍋。

近11時,我與錢君已經飢腸轆轆,踏入老八樣酒樓,上了二樓,食客稀少。進門時,店可羅雀。一支煙的功夫,食客盈門哉。老八樣中的“三鮮砂鍋”值得推薦,此砂鍋中的肉皮乃浦東美食一絕。

走出老八樣酒樓,已有三分醉意。春夏之交,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喲。行走在中午陽光下的召稼樓,放眼望去,觸目皆是新建築 -拱橋、亭台、樓閣、甚至是小巷的石板路。覺得真是一個理想小鎮。

三分醉意走召樓,午後慵懶亦愜意。

文士樂土,此話怎講? 首先,召稼樓可謂“橋橋有姓,亭亭有名”,甚至,沿河的一條長廊,也美其名曰“閱波廊”!

尋常的風景,因為有了文字的點綴,文采的裝飾,猶如畫龍點睛,風景頓時活色生香起來。

橋,不僅有“姓”,而且橋側還有楹聯。

召稼樓有一座“報恩橋”,報恩橋有一副楹聯如下:

行善事不圖報是至善 知情義當感恩為真情



此楹聯,值得咀嚼半日哦。

何為至善?何為真情?此楹聯演繹得何等明晰,又何等到位!

在一個物欲橫流,誠信缺失的社會。“知情義”三字,更加耐人尋味,尤其是其中一個“義”字,現代社會缺失久矣!

當下社會,“情”字泛濫,什麼“一夜情”,什麼“婚外情”,還有啥的“情外情”......。但是,“情”字與“義”字不沾邊,久矣。

召稼樓有一亭,名曰“輙止亭”

亭柱之楹聯,更是一句勸世人之睿語也。

晴翠雨紅滿目流光何盡處 風清雲澹平生得意便回頭

人生得意時,晴翠雨紅,滿目流光!

但是,哪兒是盡頭呢?-- 沒有盡頭哦。

人生精彩處,風清雲澹,平生得意。

但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就永遠信馬由韁嗎?萬萬沒有想到,楹聯筆鋒陡轉4而“突降”:便回頭。

公元2013年5月3日,和錢君攜游召稼樓時,多少名人不知“回頭”,不知“低調”,更不知“急流勇退”。不是嗎?一位名人的兒子才被囚禁不久,另一位名人又來湊熱鬧了- 緋聞纏身,狼狽不堪。

平生得意便回頭。- 此言多麼耐人尋味!



如果說,石橋有橋名,而且還有楹聯,已屬罕見,那麼,有一座小亭(亭廊相連)。名曰“半日亭”。亭廊之檐下,居然還掛有一匾額,上書“半日亭感懷”。更罕見了吧!



“半日亭感懷”有如下文字:



額題“半日”,有至感焉。昔蘇軾雲人生如夢,後人則說人生無常。這無非是緣於人生不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於是,發為感嘆。而追求完美又屬人性之本,人情之常。其實,人生旅程猶如日之運行,或陰或晴,或滿或蝕。縱使一帆風順,也難免驚濤駭浪;更何況道路曲折,誰能免悲歡離合?李後主謂:“人生愁恨何能免”。誠是,而更多的是坎坷一生,碌碌終年,或童年艱辛,晚年安詳。猶如朝暾之遇雲翳,而夕照則得清明。因此,人之一生倘得半日之麗,足矣。固無需斤斤於中天。昔日有句:“偷得浮生半日閑”。......。

久久地,我駐足;

久久地,我注目;

久久地,我咀嚼。

--童年艱辛,晚年安詳。猶如朝暾之遇雲翳,而夕照則得清明。

這不恰好是我一生的寫照嗎?

--人之一生倘得半日之麗,足矣。

這不恰好是我目前的心態嗎?

【5月10日下午初稿】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