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二十年,再游無錫城

作者: 馬百人

導讀2013年3.9-3.10無錫 3.9 南禪寺、梅園、錫惠公園(惠山古鎮) 3.10 南禪寺、東林書院 3.9 南禪寺、梅園、錫惠公園(惠山古鎮) 梅園 來梅園,眼中便只認得梅。 梅園中有山,但山不見高;梅園中有水,但水不見靈;梅園中有亭,但亭不見秀;梅園中也有軒,但軒不見古。山水亭軒並非不佳,只可惜生非其地,與梅同處,無人鑒賞。 早春不僅有梅,還有柳,但柳散煙綠,只 ...

2013年3.9-3.10無錫

3.9 南禪寺、梅園、錫惠公園(惠山古鎮)

3.10 南禪寺、東林書院

3.9 南禪寺、梅園、錫惠公園(惠山古鎮)

梅園

來梅園,眼中便只認得梅。

梅園中有山,但山不見高;梅園中有水,但水不見靈;梅園中有亭,但亭不見秀;梅園中也有軒,但軒不見古。山水亭軒並非不佳,只可惜生非其地,與梅同處,無人鑒賞。

早春不僅有梅,還有柳,但柳散煙綠,只襯得梅的紅艷。早春不僅有梅,還有迎春花,但花發鮮黃,更顯得梅的素雅。青藤剛剛抽枝綻葉,一片勃勃生機,竟也沒有人去看。迎春藤柳並非不美,只可惜長非其時,與梅同期,無人留心。

梅園原是無錫榮氏的私家園林,榮氏家族垂垂百年,是民族工商業的巨子,二代掌門人還曾登上國家副主席的寶座,但游人只是一覽而過。梅園是中國四大賞梅勝地之一,遠勝於蘇州香雪海等其余三處,但游人其實也多不知曉。梅園中有梅樹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種近40個,玉蝶、綠萼、宮粉、朱砂無一不備,但游人並不在意。

一切與梅無關的,一切與梅有關但不能視聞的,都可以棄之敝履。游人來了,只看梅,只品香。

林和靖喜歡在月夜賞梅,因為他要“暗香浮動”。但游人沒有這種窮計較,在梅的海洋,沉浸其中就是了。看梅品香何須孤芳自賞,與友同樂也是一種境界。

這就是梅園,來梅園,看盡天下梅花。













































攻略貼士:

梅園位於無錫市區梁溪西路卞家灣13號,在市內乘公交2、88、91、206路、旅游觀光巴士可達。門票:旺季35元(1月1日至5月20日梅花節期間),淡季30元。開放時間:6:00-18:00。同程和淘寶有優惠價。錫惠公園(惠山古鎮)

從梅園出來,乘車直奔寄暢園。

20年前游無錫時年紀還小,記憶熒屏只留下了相片中的一幕,更多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雲破霧殘;又如斷線的珍珠散落一地,有的永遠無法拾起,有的雖能重逢卻是不復往日光彩。

說起來,無錫還是我漫長游程中的第一站,——第一次離開家鄉出游就是這裡。於是穿走在“太湖明珠”中的大街小巷,總想根據記憶找尋昔日的蹤影,可記憶偏偏負心寡義,挽不起一絲痕跡。走進錫惠公園,明明這橋這亭,那山那寺,都曾用腳一一踏遍,現在重游,卻仿佛新履其地,猶豫未決。倘若草樹屋舍有靈能言,一定相見而笑,問客何來?

人們常說流水無情,其實恨的是時光飛逝;習慣了匆匆疾行,就總也不願停住腳步,偶爾回首時才遺恨萬分。因此故地重游,看物是人非,想光陰荏苒,常常令人恍然若失,似喜似悲。

公交車停在錫惠公園入口的前一段,就硬是沒有察覺,三拐兩拐來到了一個停車場,穿過停車場,撥開已被拆亂了的樓房磚瓦,就站到了一條水街上。街道青磚鋪地,臨水而建,兩岸飛檐翹角,古色古香。一方碑石嵌在牆壁上,寫著:惠山古鎮。



20年前,惠山古鎮是否來過?我想是沒有。因為大部分古建築房門緊鎖,透過門縫依稀可見屋內空蕩蕩一片,雜草叢生。顯見的是剛剛將屋主清理出戶,還未來得及修復布置;而且古鎮露天開放,諾大的景區居然不設門卡圍欄免費參觀,實在與國情不符。

竊喜之余,也不禁感慨古鎮的幽雅淳樸,天然恬靜。江南的水鄉古鎮走了大半,老實說,沒有一個給我留下好印像。究其之因就在於商業化的過濫開發:店肆林立不說,滿大街叫賣聲響成一片,與批發市場也就相去不遠。而惠山古鎮看來暫時逃過一劫,一切舊居老屋雖然空蕩蕩一片,謝天謝地還保留著原始模樣;就連河水也只在微風下才懶懶泛起漣漪,把映在河面上的樹木倒影搖醒過來。







古鎮上是一色的清代中後期宅院,每間屋前還刻碑說明,大都為官紳所有,有幾間疊山理水,儼然小型園林(當然,最著名的還是盡頭的寄暢園)。其中尤以潛廬最為精巧別致。

“潛廬”又叫“楊延俊祠”,或是“留耕草堂”,潛廬只是宅中主廳的名字。宅主為晚清無錫的士紳大族,第一代主人楊延俊與李鴻章相交甚厚,兩個兒子楊宗濂和楊宗瀚在多處為官,退隱錫城後又開設了業勤紗廠,算得上橫跨政商兩界的名流。49年後,這裡成了部隊招待所裡最高檔的居所。

潛廬面積並不大,蘇州的藝圃已算是江南園林中的袖珍,而潛廬比之還要小了一半——其實現在的規模只是昔日的殘存。但無論如何,潛廬的造園藝術並不遜色多少,尤其是布局極為緊湊合理:亭台樓閣環水而建,就不顯得單調;假山湖石或高或低,就不顯得局促;廊橋相連,貼水而行,小池頓然有豁然開朗之感;建築物與山水錯落有致,無論俯視還是平望皆處處有景。這時,日光西斜,把廊下的雀替映射出方圓圖案,比之美術家的人為描畫還要令人賞心悅目!















圖片:午後的潛廬

但除了園林古建,古鎮上最令人吃驚的還是大大小小的祠堂。去年秋剛游過歙縣,那裡號稱中國牌坊與祠堂的天然博物館,但祠堂的密集度還遠遠不及惠山。事後在網上查閱資料,這個小小的鎮上,居然有120處祠堂,最早的是至德祠(祭祀吳地先祖泰伯、仲雍、季札),最稀罕的是東岳報功祠(祭祀東岳大帝黃飛虎,一個傳說中的神仙),奉祀人物最多的是淮湘昭忠祠(祭祀和太平軍作戰陣亡的全體湘軍淮軍官兵),等級最高的是錢武肅王祠(祭祀五代時期吳越國王錢镠),而光宰相一類的祠堂就有九處:楚相春申君黃歇,唐相李紳、陸贄、張柬之,宋相司馬光、王旦、範仲淹、李綱,清代李鴻章。其他名人如陸羽、張載、司馬光、範仲淹、周敦儒、朱熹、顧憲成、倪瓚、於謙、李鴻章等,堪稱帝王將相、神道節婦無所不包。



圖片:顧憲成祠堂



圖片:周敦儒祠堂

















圖片:古鎮小景

走到水街盡頭,就來到一個三岔口,路口斜對面便是錫惠公園,它納錫惠二山於一園,集寄暢園、惠山寺、天下第二泉為一體,算得上是無錫最著名的勝跡,而無錫城市的名稱據說就來自園中的錫山。錫山原產錫礦,日久礦盡,無錫由此得名,所以諺稱無錫錫山山無錫,又有偈語說: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平。





圖片:公園大門

跨入公園大門,不由得努力回想起20年前的情景,卻是空空如也;倒是一方水池上的橋石,上雕的精巧圖案使我略略想起,那時導游曾經手指口說,滔滔不絕出一段奇趣的故事傳說,轉憶傳說究竟為何,又陷入了一片迷茫。

笑著搖搖頭,走進寄暢園。寄暢園始建於明正德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而園主為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後裔,500年來秦氏家族始終與園存續,也算是一段奇跡,——直至1952年“獻於”政府。

寄暢園位在江南四大園林之列。要說古典園林之精致巧妙公認是蘇州第一,殊不知周邊的錫、揚、通、寧互不相讓,在總體上雖不能和姑蘇比肩,卻也各具特色。遠的不說,單就無錫的這個寄暢園在造園手法上與蘇州的留園、獅子林等就在伯仲之間,至於怡園、耦園、曲園等二三流的園林就更不在話下了。

姑蘇的園林各擅勝場,其中以留園最為幽靜雅致,而寄暢園與之相比毫不遜色。記得十年前游留園時,最吃驚也是最感概的是,這個天下著名的園林大門居然造得只有一人高,半人寬,門楣抱鼓一概沒有,樸素得仿佛尋常人家的瓦舍。同樣,寄暢園門前要是沒有那座醒目的石碑說明,誰能找得到她?兩座園林的主人同是久歷宦海沉浮,飽嘗世間艱辛的歸隱官紳,如今遠離塵世,一心只想閉門修身,便不約而同地有了如此的設意。而寄暢園的取名便是來自王羲之的《答許椽》詩:“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

園林以曲池“錦彙漪”為中心,所有的亭台樓閣,廊橋軒房都是環水而建。水池曲折有度,假山高低錯落,建築臨水貼山,一切都是那麼和諧天然。由於建園時長,園內數百年的古樹比比皆是,參天而立,古樸清幽。最精妙的是,寄暢園還運用了中國古典園林中借景的手法,壓低園內的建築,使得遠處惠山上的龍光塔清晰地展現在游園者面前,與園內的山水樓台渾然一體,仿佛就在眼前。難怪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歷此處,一再題詩,足見其眷愛賞識之情。而乾隆更是把寄暢園的畫稿帶回京城,按照原樣復制了一份,這便是今天頤和園內的諧趣園、圓明園內的廓然大公(後來毀於戰火)。

















圖片:寄暢園

出了寄暢園,繞過金蓮橋(金蓮橋為北宋遺物,有800年歷史,嚴禁踩踏),路的盡頭就是惠山寺。惠山寺建於南北朝時期,雖然有1000多年的歷史,卻在歷代的戰火煙雲中毀滅殆盡,只剩下一間院落,一座大雄寶殿。因此,寺廟左下的天下第二泉才是真正的名勝古跡。





圖片:金蓮橋





圖片:惠山寺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稱陸子泉,開鑿於唐大歷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因為茶聖陸羽品泉水二十等,惠山泉定為天下第二,自此名揚天下。自陸羽起,歷代名人墨客紛紛來此品茶吟詩,其中不乏李紳、蘇軾、文徵明這樣的大家,就連乾隆南巡,也不忘數度來此。1000多年來,圍繞著泉水修亭造堂,題字刻碑,形成了一處著名的勝跡。

但惠山泉水雖好,使其名聲大振的,恐怕還不是其本身,否則,那排名第一的廬山康王谷洞簾水又有幾人知道?民國時,居住在附近的民間音樂家阿炳自創樂曲,將自身的悲慘遭遇融入其中,後來有人將曲名定為《二泉映月》。泉、景、曲三位一體,這才叫將“天下第二泉”真正推向世人面前。

泉水分為上中下三處泉眼,地勢最高處的泉亭內有上池和中池,其實就是兩個小型水井;泉亭之下是漪瀾堂,專為品泉休憩的場所;漪瀾堂下是下池,下池最大,自然最引人注目。長方形的水池開鑿於北宋明道年間 (公元1032年),池長二丈,寬三丈,深一丈,池壁上還有明弘治年間雕刻的石螭首,俗稱石龍頭,是惠山九龍十三泉中的第一個龍頭,龍頭昂首向前,張口成環,泉水就是由龍口流入方池。

現在已近閉園時分,水池旁空無一人,漪瀾堂堂門緊縮,周圍綠蔭如蓋,雅靜非凡,也點醒了我的記憶:20年前游二泉時正當盛午,堂內人流穿梭,喝茶品水,自得其樂。記得導游還特地描述了一件趣事:二泉水表面張力大於一般水質,在滿滿的水杯上放上一枚硬幣,只見泉水上漲,卻不會溢出一滴。



圖片:上中泉









圖片;下泉





圖片;早春玉蘭

20年前的喧鬧和此時此刻的寂靜,記憶中的虛空世界和眼前的現實情景,鮮活交織,反復播演,時空的穿梭再沒有比這樣令人感慨萬分。忽地想起,要是20年後再游惠山,又是怎樣的心情?

攻略貼士:

錫惠公園門票(古跡區)40元。60元的聯票有“動物園+古跡”和“索道+古跡”兩種,索道為乘坐公園內索道往來惠山頭茅峰登山。20元夜游門票,含寄暢園、惠山古跡區、二泉書院、天下第二泉,品香茗,觀戲曲,聽民樂。各大旅游網站有優惠價。開放時間:8:00-17:30。5月上旬至10月夜游時間18:00-22:00。

無錫市惠山直街2號公交2、4、10、15、16、56、81、83、88、208、216路、旅游觀光巴士到錫惠公園或南海漁村站下車。3.10 南禪寺、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四百年

早起從賓館出來,直奔市內的南禪寺。南禪寺雖說始建於蕭梁時期,但那也是歷史意義上的“古”寺,寺不大,塔不奇,看得出所有的建築都是現代新建。見慣了大江南北的名剎巨構,就不大在乎這座寺廟了。更何況,南禪寺周圍經過改造,已經成了一座休閑娛樂的商城:圍繞寺廟四周,設有郵票、錢幣、花鳥、古玩市場,尤其是各色小吃飲食攤點,把這裡打造得喧嚷不堪。倒是寺外糕點店售賣的江南糕團口味正宗,價格公道,於是滿滿裝了一帶。糕團是江南特產,離了長江兩岸就再也找尋不到。近年來物價上漲,糕團的品種不見更新,口味略有下降,偏偏價格“緊跟國情”,蘇州、南通已經漲了數倍,沒想到無錫的糕團還保持在幾年前的價位上。











圖片:南禪寺商圈

離了南禪寺,剩下的時間剛好夠去東林書院。幾番過無錫,總想停下來,為的就是看一看東林書院。現代化的國民教育早已將書院和那副對聯深銘人心,就是在整個華人世界裡,不知道它的人也少。入學後專修歷史,才曉得東林黨人也依然不過是意氣相爭。江浙人才濟濟,原就有“勞動力過剩”的潛憂,在野的士紳久久走不上合理的上升渠道,進不了官場,政治主張便得不到實現,難免發發牢騷。書院講學,學以致用,用不得其所,只好私底下拉幫結派,偶爾有幾個進入仕途的,自然上下一體,裡外聯合,黨同伐異。兩宋以來,中國的心性之學就漸漸占據了市場,動輒以道德標榜,這東林黨人尤其以氣節德性自詡,但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慢慢就失去自我,與常人無異。罵起架來,真是“內閣所是,外論必以為非;內閣所非,外論必以為是”。這種罔顧真理和民眾利益,單以意氣用事,只顧黨派私利的做法,和政治對手無異。明朝的黨爭,從萬歷年間一直延續到南明的小王朝,雙方聯手,一起將大明王朝送上了亡國的祭台。

如今的東林書院,經過歷代損毀,其實只剩下了個遺跡,布局形制依稀是明清樣子,而地面的建築則大都是現代修復。那副著名的對聯就在書院的主講室依庸堂內。書院臨水,綠竹漪漪;亭閣堂廊,曲折相連,正是鬧市取靜的讀書好去處。400年過去了,晚明的政治故事早已煙消雲散;行走在其間,只有初春的寒風穿堂過室,跟隨游人緬懷祭吊。













圖片:堂內即為著名的對聯所在













圖片:書院內的抱鼓,為明清遺物。

攻略貼士:

1.南禪寺位於無錫城南,古運河畔,公交105、201、24、313、40、81、312、53、67、85坐到朝陽廣場可到。寺廟免費,周圍的特色小吃眾多,算是無錫最有名的了。

2.東林書院位於無錫市解放東路867號,公交3、10、15、19、21、23路在東門下車,沿解放東路向西。

門票:16元,開放時間:7:15-17:30


精選遊記: 無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