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明珠】那些隨處可見的珍貴的老建築——中央大街建築群

作者: 飛繼續飛

導讀有個詞叫“俯拾皆是”,用來形容哈爾濱的珍貴建築文物最合適不過。像隨意散落在街上的明珠,每顆都璀璨奪目,綻放著獨有的奇異光彩。因此,哈爾濱不像有的朋友認為的三五天就夠轉遍,反正吃吃喝喝景點也不多,不是那樣。如果細細品味哈爾濱的老街老建築,還有城市起源城市歷史城市特色 —— 一個月時間夠麼?這問題我回答不了,學會獨立思考後我也沒有那麼長的 ...

有個詞叫“俯拾皆是”,用來形容哈爾濱的珍貴建築文物最合適不過。像隨意散落在街上的明珠,每顆都璀璨奪目,綻放著獨有的奇異光彩。因此,哈爾濱不像有的朋友認為的三五天就夠轉遍,反正吃吃喝喝景點也不多,不是那樣。如果細細品味哈爾濱的老街老建築,還有城市起源城市歷史城市特色 —— 一個月時間夠麼?這問題我回答不了,學會獨立思考後我也沒有那麼長的時間居留在這裡,小時候五到六歲倒呆過一年。如果有機會,我願意。

由於太喜歡沿街學習,我趕赴中央大街四次,索菲亞教堂加上來回路過超過五次。帖子為了突出建築分類和特色描述,放棄時間順序,而是按建築整理歸集,因此會有同一組建築背景天空陰晴變幻,不同天拍攝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想把看到經過的介紹全,與哈爾濱游記的兩個帖子有部分內容重復,請周知。

我老公說,人人又不都是樓慶西,誰到攜程專門來看建築分析帖。我想,哎?就說不准有和我一樣興趣愛好的朋友,除了一走一過還想知道些別的。是麼?

我先發送關於中央大街的帖子,後續會完善哈工大的建築物介紹。為了完整性,逐步更新整理增補與之前帖子重合的部分。

那麼,從中央大街建築群說起吧。我愛死這條街了,有吃有喝有玩還有的看。『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寸土寸金,這不只指哈爾濱炙手可熱的中心街區店面含金量高,最重要的是指這條街的街面——腳下踩的街石。中央大街整個步行道由方塊石頭鋪就,選材於暖灰色花崗岩,形狀與俄式小面包相似,工藝密實精巧。

這條路始建於1924年,是由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負責設計、監工。鋪路用的方塊石長18釐米寬10釐米。據說當時一塊方石價格值一個銀元,一個銀元夠窮人吃一個月的。1400米的中央大街可謂金子鋪成的路。

中央大街的街道建築包羅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築71棟,涵蓋了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





中央大街向北直通防洪紀念塔,遠遠眺望,輪廓線條清清楚楚。





有忙著拍攝的,有游玩合影的。





街長店多,咖啡廳的露天茶座裡坐著閑來小憩的游客。







也有早起探訪時還沒有醒的流浪漢。網友@張大槍 曾經感慨過為什麼有比他還懶起得還晚的流浪漢,我猜,有可能睡得太不舒服,前半夜都在輾轉反側,天亮反而睡沉了。



路牌指示每條街面,街面上都是寫滿歷史的老建築。





『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

“新藝術運動”源於歐洲,是為突破“折衷主義”而出現的新的建築藝術風格。其特點為力圖擺脫古典傳統形式,創造一種適應工業化時代的凝練手法和簡化裝飾。建築特色是外形簡潔,常用簡單的流暢的幾何曲線。門窗洞口常采用圓角方額,突出曲文凹凸花飾和流水曲線墩朵裝飾;檐口部位與眾不同,富有雕塑性。

在1898年以後,哈爾濱出現了新藝術運動建築。層數不高,各層門窗做有機的變化,樓梯、欄杆、陽台的金屬構件模仿植物形態,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新藝術運動建築又譯為摩登式建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藝術運動在歐洲的時間並不長,大約不到10年,而在哈爾濱卻持續30年。應該說,哈爾濱是新藝術運動的終結地。這也正是哈爾濱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原因之一。

中央大街89號(馬迭爾賓館)





原為俄籍猶太人И.A.卡斯普創辦的集賓館、影劇院、咖啡廳、珠寶店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1913年全面竣工。

設計師為C.A.維薩恩。磚混結構,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建築平面呈L形。建築造型優美舒展,外牆裝飾精致典雅,女兒牆輪廓和穹頂形式多變,體現了歐式建築的精華。檐口曲線自由流暢,立面陽台欄杆采用金屬材料制作的植物紋樣造型極為優美。“馬迭爾”的俄文名意為摩登的、時髦的、現代的。哈爾濱Ⅰ類保護建築。









周日也許白天有婚禮接待,上層房間布置有潔白的香檳玫瑰和香水百合,窗面上還貼著大紅喜字。



馬迭爾賓館白天有白天的風采,晚上有晚上的光芒,愈夜愈美麗。









晚上俄羅斯美女的音樂陽台,白天時候很清晰,是這個樣子的。



對於馬迭爾賓館數十年的惦記,有個重要的引線,馬迭爾冷飲廳的冰糕。小時候第一次吃到是老姨帶我看電影,路過馬迭爾餐廳買了一份,是個半球扣在瓷質的小白碟上,人間美味啊!!!電影早就忘記了是什麼,只記得冰糕。

這次因為時間充裕,我帶孩子們一共去吃了三次,給全家打包了一次,咩哈哈哈哈。







只有門口的冰棍專賣窗口才是正宗,有小時候冰糕的香濃蛋奶味,還有LOGO雕在冰棍上,不要太有菲偶。





但只有香草味的有這個味道哦,冰淇淋都不復當年味道。至於其他如酸乳、藍莓花青素口味,我覺得都是提高價格的噱頭,我是不信吃根冰棍就增強免疫力提高視力了。







對於馬迭爾的感情,要求我呆上三天三夜,寫個萬千字我也願意。但沒有這樣美好的時間浪費。

中央大街107號(雅戈爾服飾)



原為猶太人薩姆索諾維奇兄弟商會。

落成於1910年前,1915年轉賣給秋林公司成為秋林洋行道裡分行。磚混結構,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正面入口原有雨棚和二層弧形窗,是典型的新藝術運動表現手法。強調裝飾、構圖、質感。建築主體三層,各層間以腰線分割,自下而上窗口逐漸縮小,建築造型體現了精致、柔和的風格。哈爾濱Ⅰ類保護建築。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

文藝復興建築最明顯的特征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

他們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靈活變通,大膽創新,甚至將各個地區的建築風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們還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科學技術上的成果,如力學上的成就、繪畫中的透視規律、新的施工機具等等,運用到建築創作實踐中去。

中央大街57號(老鳳祥銀樓)



原為哈爾濱猶太國民銀行。

建於1923年,磚混結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牆體仿石塊砌築處理,一層采用落地窗,二層為豎向圓拱狀窄窗。僅在轉角處設女兒牆,其輪廓為折線與曲線結合處理,局部開洞。頂部冠以圓形穹頂,使建築輪廓富有變化。陽台金屬欄杆造型優美,做工精細,建築檐口裝飾復雜。哈爾濱Ⅱ類保護建築。













中央大街187號(哈爾濱市江沿小學校)



原為俄國商人伊雅秋林開辦的秋林商行道裡分行——秋林真是個大公司啊!

建於20世紀初期,磚木結構,仿文藝復興建築風格。首層以連續的腰線分割,牆面采用仿塊石砌築,二層為對方額高窗,窗口上有石膏花飾,與一層的大玻璃窗相對應。檐上做間斷的女兒牆,上面飾以巴洛克式浮雕,建築頂部的轉角突出,屋頂輪廓富有變化,檐口下有精美的裝飾造型。哈爾濱Ⅱ類保護建築。







中央大街117(塔道斯西餐廳)

建於1935年,磚混結構,仿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牆體采用仿石塊砌築,有明顯的凹槽分割,形成水平線條,強調建築基座的穩定感。建築的檐口下設流暢復雜的花飾紋樣,轉角處設主入口,其上設鐵藝欄杆陽台,造型個性鮮明,做工精湛。頂部花飾突出,建築輪廓起伏,變化清晰。哈爾濱Ⅲ類保護建築。



『巴洛克建築風格』

巴洛克建築的主要特征是:

一、炫耀財富。大量使用貴重的材料,充滿了華麗的裝飾,色彩鮮麗。

二、追求新奇。建築師們標新立異,前所未見的建築形像和手法層出不窮。而創新的主要路徑是,首先,賦予建築實體和空間以動態,或者波折流轉,或者騷亂衝突;其次,打破建築、雕刻和繪畫的界限,使他們互相滲透;再次,這是不顧結構邏輯,采用非理性的組合,取得反常的幻覺效果。

三、趨向自然。在郊外興建了許多別墅,園林藝術有所發展。在城市裡造了一些開敞的廣常建築也漸漸開敞,並在裝飾中增加了自然題材。

四、城市和建築,常有一種莊嚴隆重、剛勁有力卻又充滿歡樂的興致勃勃的氣氛。

這些特征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晚期手法主義的發展。

中央大街120號(教育書店)



原為日本商人水上俊比左開辦的松浦洋行。解放後為外文書店,現為教育書店。

中央大街新華書店是中央大街較早建成的標志性公共建築,始建於1916年,1918年竣工,磚混結構,是哈爾濱“巴洛克”建築藝術風格的代表,設計師為俄國人A.A.米亞科夫斯基。建築造型富麗堂皇,以古典柱式控制立面構圖,表現形體的光影變化。設計者為強調中心,在轉角頂層采用圓形穹隆頂,底層既設立出入口;三、四層貫通科林斯壁柱,並設大小不一的陽台,窗上飾以精美的浮雕,壁柱上裝點自由螺旋曲線,窗下出挑圓弧形花萼狀陽台;轉角處為主入口,二層上方立栩栩如生男女身突雕型像取代慣用的壁柱,撐托著圓弧型陽台,為雕塑家阿.羅曼的作品,誇大檐口的尺度與屋頂閣樓老虎窗協調一致,豐富了檐頭線角的光影變化。頂層為深紅色半截閣樓層,孟莎式屋頂開老虎窗,半球型“洋蔥頭”頂端組成復合式穹頂創造了優美的天際線。整個建築力求創造動態向上的造型,是哈爾濱早年建築傑出的代表。哈爾濱Ⅰ類保護建築。



夜色也妖嬈。



中央大街92號(傑西卡)



原為伊格萊維纖商店。

建成於1921年,磚木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該建築物底層為仿石基座,采用落地窗,二、三層窗口形式復雜多樣,主入口上部兩側設高大的愛奧尼柱式。檐口出挑大,立面設寬大的陽台,鐵藝欄杆花飾精美。女兒牆局部高起,富有變化並與兩側形成對比。哈爾濱Ⅲ類保護建築。







『折衷主義建築風格』

折衷主義建築是十九世紀上半葉至二十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折衷主義建築師任意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他們不講求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

這下明白了麼?折衷主義實際上就是怎麼好看怎麼來,純粹依托於設計師的審美——有風險的呢。

中央大街73號(金安國際)



原為猶太人AЛ奧昆大樓。

建於1917年,磚混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該建築曾為協和銀行,解放後為第十一百貨商店,1961年為婦女兒童百貨商店。哈爾濱Ⅱ類保護建築。





中央大街130號(黑龍江省機電設備公司門市部)



原為萬國洋行。

建於1922年,磚混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建築主體後退成凹進式院落,以腰線劃分上下層,外牆裝飾簡潔、線條流暢。該建築1947年曾為東北民主聯軍被服廠,1957年後為黑龍江省機電設備公司門市部。哈爾濱Ⅱ類保護建築。

我是驚訝於這棟樓的色彩好濃烈啊,好像出生以來就是為了奪人眼球的。





中央大街77號(人民同泰中央大藥房)



原為猶太人ΡA別爾克維奇大樓,當時為二層。

建於1907年,1915和1920年先後擴建為三層。磚木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建築以腰線分割,底層開大玻璃窗,牆體仿塊石砌築。金屬欄杆的陽台精巧柔和,成為建築的點睛之處。哈爾濱Ⅱ類保護建築。





中央大街111號(星期六鞋店)





建於1919年,磚混結構,折中主義建築風格。建築平面呈L型,底層采用落地窗,二至三層設有愛奧尼半圓壁柱,窗扇高大,設置均勻,上下窗間設有花飾,頂部設出挑深遠的檐口,轉角處上部設有圓形穹頂。牆面小巧的弧形陽台,精致有趣。哈爾濱Ⅱ類保護建築。



中央大街96號(大安商廈)







建於20世紀30年代,磚混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哈爾濱市Ⅱ類保護建築。





中央大街112號(華梅西餐廳)



始建於1925年,原名為馬爾斯西餐茶食店。磚混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哈爾濱市Ⅲ類保護建築。

1925年俄國人楚吉爾曼在東北第一大城市哈爾濱道裡區西八道街上創建了一家俄式西餐茶食廳,

華梅西餐廳。當時營業面積只有70多平方米,主要經營俄式西餐茶食小吃。1925至1956年間,餐廳幾易主人,他們中有俄國人,德國人,波蘭人,捷克人和中國人,1959年公私合營後改制為國營企業,遷址到現中央大街112號,改名為華梅西餐廳。華梅西餐廳以經營俄式大菜為主,兼營法意式菜系,建築和飲食風格被認為是富有濃郁特色的哈爾濱文化的主要標志之一。與北京馬克西姆西餐廳,上海紅房子西餐廳和天津起士林大飯店並稱為中國四大西餐廳。













大安街10號

有大門洞的大雜院,因為距離不遠,和我們小時候住過的大院幾乎一模一樣。

小時候,我在哈爾濱呆過一年的時間,並且得以提前了兩年上學,那時大門洞還是尋常可見。門洞後面是院落,幾組院落緊密相連成一條街坊。我記得大院裡除了我姥姥家在一層平房區,還有一家住在二層的住戶,他家的一對雙胞胎環環、球球和我姐年齡相仿,能玩到一起。她倆的雙胞胎姐姐月月和桂桂就要大很多了,當年正值妙齡,是兩個大美女。現在由於拆遷改建,這種中式院落、帶大門洞的“中華巴洛克”式建築已經很稀有了。



















松花江旅社

坐落在馬路對面防洪紀念塔廣常建於1971年,磚混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





中央大街116號(中央書店)

成立於1996年,前身是在哈爾濱中央商城5樓開設的一處百余平方米的店中店。2002年6月,中央書店把獨立店鋪選在了寸土寸金的中央大街。我姐記得小時候考試前來中央書店買參考書,那應當是之前的店中店吧?







中央書店書還是很全的,引來大小讀者駐足觀看。外甥在這裡買了一套《查理四世》,要帶地圖邊看邊解謎的,給兒子看得滿眼艷羨。











這是看見什麼了啊?







感謝攜程,有這樣的平台可供學習交流。

感謝百度百科和網絡資源,我邊整理邊學習到很多建築知識,受益匪淺。

固然行萬裡路勝於讀萬卷書。但我以為,以路上見聞索引查閱萬卷書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財富寶藏。否則,那就永遠是飄忽千裡之外的風景,看得到摸不到不屬於己。我希望每段旅程都有所收獲,沒有的話。。。太陽升起重新來過唄~



(是日十七,一輪皓月映彩雲)


精選遊記: 哈爾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