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笑聲灑一路陽光

作者: Kemila

導讀去的地方叫做“陽光海岸”。可時候似乎不太好,是四月初,加拿大西部剛剛從濕漉漉的雨季中緩過春天的第一口氣;天空還時常布滿大塊大塊無常的雲朵。那條海岸路風景壯闊,本是該爬山,游泳,潛水,劃舟,登車……可是我們的季節是那種風刮過人還會發抖的季節,和水有關的活動無法考慮。海岸連綿的高山讓公路並不連貫,渡輪成了公路延伸的必然部分。繁忙的卑詩� ...

去的地方叫做“陽光海岸”。可時候似乎不太好,是四月初,加拿大西部剛剛從濕漉漉的雨季中緩過春天的第一口氣;天空還時常布滿大塊大塊無常的雲朵。那條海岸路風景壯闊,本是該爬山,游泳,潛水,劃舟,登車……可是我們的季節是那種風刮過人還會發抖的季節,和水有關的活動無法考慮。海岸連綿的高山讓公路並不連貫,渡輪成了公路延伸的必然部分。繁忙的卑詩渡輪在這裡七八成是賣給旅游客的,票分為旺、中、淡三個季節。我們的春天行,售給我們的是中季的票。

無數鮮花倒是盛開了;太陽在無法預料天氣的多變季節也常常會意外地露個大臉,燦爛得讓人忘記所有陰天是什麼樣子;最主要的,林子非要在這個時候開車過來;所以我們的陽光海岸只能是這個季節去了。這是個我沒見過面的網友。她寫信說在溫哥華有多出三兩天時間,“我們開車去旅游吧。去你想得到的我們可以走到的最遠的地方。”

她是不在乎去哪裡的。剛剛經過一個多雨漫長的冬季,除了不要再去看雪外我也不在乎去哪裡。陽光海岸在我見到的文字和圖片裡做出美不勝收的樣子,便電郵了想法給她。接著看地圖和參考書做了一個加上溫哥華島的三天計劃。

出發前一天晚上近十點鐘得不到她任何消息。想起她在網上也是如風一般地飄忽,想起她說“計劃往往沒有變化快,呵呵”,我很合情合理地給自己的周末安排了其它內容。所以後來深夜電話響起聽見她聲音的時候我急了起來——我什麼准備都沒有。

第二天破天荒六點鐘起床,她說了要早到的。我抓了一些東西便出門。出行本身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以為自己已經很老道,可發現在行動上並不及這個第一次見面的網友實施得爽快。

三天後,和我們同行一路的楠楠說,“原來網友也並不可怕嘛。而且還很好玩。”不明白才讀大學的她為什麼有了成見。人總是善於總結一些沒有任何意義的經驗。我和林子的不可怕不一定就能得出結論“網友並不可怕”,正如有人遭了暗算我也並不認為值得去說“網友很可怕”一樣。

我們並不可怕的網友組合了一個充滿笑聲的旅程。我一直對自己能否和同樣的人一起旅行兩天以上持懷疑態度,有一些風景總是讓自己變得貪心不想去管時間的流逝;有一些感受總是難於和別人分享;有一些固執只有自己可以縱容自己。林子的爽快裡有一些霸道,她是司機,我和楠楠對她的霸道除了相互擠擠眼睛也不會有其他辦法。不過,她的霸道讓我覺得原來我也是一個很能合群的人。

我終於發現還有比我更貪心的人。她貪戀一路的美景不厭其煩地找地方停車,下車,拍照,驚呼——她驚呼“真美啊”的時候楠楠就只有溜到一邊去裝著不認識她。這個楠楠,如果說我們之間有代溝那麼是她太安靜而我們太愛“衝動”。

陽光海岸從溫哥華往北,沿著喬治亞海灣,加上兩班渡輪,趕路的話一天時間可以到達101公路走向大海的終點Lund,可是我們並不是要趕路,所以林子很自由自在地隨意停車游玩。她經不起任何美景的誘惑。哪怕在海邊的高速公路上,她也可以看准了時間一個急速的違規左轉,然後停靠在路邊。這種停靠,我即驚訝又受用,我終於明白自己可以不用費心去管前面的路也不用費心去看地圖了,林子的直感總是可以把我們帶到該到的地方。最後一天車進入維多利亞之前在找路。我拿著地圖指揮左轉右轉,到一十字路口時她憑感覺問,“是不是該轉左?”我說是是,“要不然,就到路的盡頭了”。我指著地圖上道路南端沒入大海的地方給她看。她看一眼後,沒說一句話,綠燈亮的時候她沒有左轉。

路的盡頭不是大海,是一個叫Saxe Point的小小公園,面朝蔚藍的大海。海邊山坡上開滿了小花,大海的氣息,原野青草、樹木鮮花的香味在太陽下靜靜散發;海面瑩瑩光波靜靜鋪展……原來我的多嘴也會有這樣意外的收獲,我因了能站在這樣的地方一刻鐘又一次對林子刮目相看。

我們在大陸和島嶼圍著喬治亞灣環繞一圈,大海始終在我們的左邊。陽光海岸不是精雕細琢的旅游地,是廣闊的野性、原始、與孤獨。海水即不蔚藍,也不碧綠,大概是多雲天空的映襯,茫茫一片灰色。近了看,清澈透明得讓人不相信是海,水中的鵝卵石歷歷在目,水是完完全全的無色。沙灘上,海水衝刷上來的貝殼,海藻,粗木頭,石塊鋪陳一路,組合成一種蕭索和嚴峻的原始美態。尤其是泛白的巨木,像是崢嶸白骨,堆砌出一種異樣的歲月滄桑感覺。這一帶不太顯人類活動的痕跡,哪怕許多房子就建在離沙灘不遠的地方。海邊常常有突出的岩石,暗礁,和植物覆蓋的石頭小山。在礁石上三三兩兩停著的海鳥不時發出尖利的叫聲更加重了這裡荒涼的感覺。我站在一些無名沙灘上,想,大概當年加拿大西岸的開拓者所見到的景觀也就是這樣的吧。

一邊大海,一邊山脈,這是陽光海岸。出了第一個城市Gibson後,海岸線就深入茂密的原始森林。溫帶雨林區最適合生長杉樹和松樹,樹木粗大,樹影濃密。道路筆直地穿林而過,是這條路線最常見的美景。樹木遮天閉日,有一刻我有點懷疑,大海是否真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可是會在一個不經意的轉彎處,陡地眼前一片開闊。這樣的時候,林子就又會盤算怎樣找地方停車了。

尤其是見到沙灘上矗立的一個個形狀高大顏色鮮艷的印第安圖騰柱的時候,她絕不會讓自己不停車而過,哪怕唯一可以停的地方注明“私家地界”,或“教堂停車專用”。觀賞自然的心和走南闖北的經歷並不成比例減少,看看林子和除了捉螃蟹以外一路都懶得下車的楠楠就明白了……難得開車走了北美那麼多地方的她還保留未見過世面般的好奇心。途經的一些城市,如Seshelt,是歷史上印第安某些能歌善舞的部落集居地。說起歷史,加拿大似乎成了我們一路取笑的對像。

只不過,每每看著這裡政府和民眾對待歷史的尊重和維護態度,我就不覺得好笑。加拿大不是沒有歷史……野生動物書寫的那部分也很精彩。

結束行程需要從維多利亞搭乘渡輪回溫哥華,三天旅行的第四次渡輪。林子也是一個“跳完最後一支舞才離開”的人。所以我們一致同意只要卑詩渡輪開,我們就乘最後一班船回溫。講好後我們從高速公路下來,為了再次靠近大海行走,誤入了一片農場。遠處有馬群和牛群,草場綿延無邊,這時已經西斜的太陽開始露面,金光漸漸灑滿大地,仿佛最後為我們送行,也仿佛是用這抹夕陽在記憶裡為我們照亮整個行程。

而我們,心裡早已有陽光。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