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岳麓書院

作者: pengg

導讀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著名的高等學府和文化學術中心。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清風峽入口處。是世界最古老的學府之一。踏訪岳麓書院 阿星 如果你看過秋雨先生那篇著名《千年庭院》話,你就會為這樣一段文字所痴迷:“一千多年來,岳麓書院的教師中集中了大量海內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可稱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學大師朱熹、張試、王陽明,而它培� ...

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著名的高等學府和文化學術中心。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清風峽入口處。是世界最古老的學府之一。踏訪岳麓書院

阿星

如果你看過秋雨先生那篇著名《千年庭院》話,你就會為這樣一段文字所痴迷:“一千多年來,岳麓書院的教師中集中了大量海內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可稱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學大師朱熹、張試、王陽明,而它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可列出一份讓人嘆為觀止的名單。”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庭院,能為古老的中國文學史提供那麼多不朽的篇章?究章是怎樣的一個學府,能培養出那麼多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大學士、大文豪、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

這次出差到湖南長沙,我們得以有機會參觀了這所位於的湘江西岸岳麓山下的這座千年學府。 一跨入書院大門,你馬上就會被它那古樸而清新的環境所吸引。“整齊嚴肅”的講堂與“鳶飛魚躍”的園林構成了一副對比鮮明而又渾然一體的情趣畫面。從雅致、端肅的建築群落中,仿佛看到儒家士人的嚴謹和閑適的讀書氛圍,欣賞到他們的審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據導游介紹,由於社會動蕩,朝廷更迭,書院曾無數被戰火摧毀,其中被兵火大面積摧毀和大規模的重建就有七次。但為何至今還建在呢?作家秋雨曾言到:“中國歷史太長、戰亂太多、苦難太深、沒有哪一種純粹的遺跡能夠長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上,躲在墳裡,躲在不為常人注意的秘處。大凡至今轟傳的歷史勝跡,總不會是純粹的遺跡,總有生生不息、吐納百代的獨特秉賦。”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周叔弦也曾撰書到:“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學府傳於古;人因道立,道以人傳,一代風流直到今。”大意是:書院因岳麓山而命名,岳麓山又因書院而昌盛,千年學府由古而來;岳麓人才因儒家理學而立足於社會,儒家理學又因岳麓人才而得以傳揚,一代風流人物直到今天還被人們稱頌。從岳麓書院的摧毀與重建中可以看出書院在漫長的發展中所承受的劫難和富強的人文精神,它雖經歷了千年的滄桑而始終“活著”,沒有變成一具死的“標本”,就在於一千多年來書院文化的層層聚累和在寧靜的環境中汲取書院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流傳千古的文人士子的思想精髓。

每每品味書院裡一塊匾額,一條碑文、一副對聯、一句詩詞時,你依稀看到一代又一代哲學家前呼後擁地向我們走來,而每個哲學家又牽連著各自不同的背景。當你站在朱熹親筆手書的“詩碑”旁,欣賞他那俊秀的書法和吟詠他那哲意深厚的詩句時,你仿佛回到了八百多年前,看到了中國學術史、教育史上那一次著名的會講,朱熹和張拭正在為那精深的太極、心性,仁等哲學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湖湘弟子正環坐聆聽,思考“謂有寧有跡、謂無復何存”的太極之體如何奧妙;當你向對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的“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匾額時,你會發現這隱藏在綠雲深處的書院,競是幾千年正統儒家文化傳遞的驛站。在魏源人“師夷長持以制夷”的愛國情懷裡,你可以發現岳麓書院文化;從“中興將相”曾國潘、左宗棠、胡林翼等南征北伐、興辦洋務、以推護儒家綱常倫理的苦心中,也可以發現岳麓書院文化;從唐才常的推崇實學、譚嗣同的《仁學》精神裡,同樣會感受到岳麓書院文化的歷史影響。不僅如此,我們還可看到毛主席青年時代寓居半學齋中,當時該校校長手諭的校訓“實事求是”對他今後思想形成產生的影響是何等重要。

也許是人傑地靈的原由吧,此時環顧四周,發現附近曲廊亭閣、階台小徑、古木花樹下均有三三兩兩湖南大學的學生在此捧手低讀,兩眼不離書本,兩耳不聞外聲。來往的游人、紛沓的腳步似乎不復存在,真正是那種身處鬧市而身心俱定的心靈上的寧靜。這種寧靜在快節奏的現代都市顯得那麼彌足珍貴。

現實生活的紛擾已使我們越來越遠離了對知識靜學、靜思的心境,留下的只是每天慌亂和急待的浮躁,就像被攪動的一潭清水,一片渾濁。而進入岳麓書院後,你會發現這千年文化滋潤蘊藉下的學府,好似千年古井中取出的一盆涼水,從你的頭上澆下,使你立刻就寧靜下來,不得不去思考感悟學習些什麼。。。。。。

踏訪岳麓書院,使我們不僅感悟到了千代流傳的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同時也使我們在這雅靜優美的庭院中得到了一絲心靈的洗滌。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