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故事之一

作者: 20029830

導讀————關於鐘山風景區的一些傳說南京號稱六朝古都,故事當然不少。至今在民間流傳最多的自然是明代的,特別是圍繞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這大概是因為現在南京還有不少明代的遺存物,睹物思源而致吧。在此就說一點民間傳說與真實歷史各有其半的故事。 朱元璋是很信風水的。在元代後期,江蘇省句容縣有一個朱姓人家,由於不堪貧困和當地官紳的壓迫,與鄉親一 ...

————關於鐘山風景區的一些傳說南京號稱六朝古都,故事當然不少。至今在民間流傳最多的自然是明代的,特別是圍繞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這大概是因為現在南京還有不少明代的遺存物,睹物思源而致吧。在此就說一點民間傳說與真實歷史各有其半的故事。

朱元璋是很信風水的。在元代後期,江蘇省句容縣有一個朱姓人家,由於不堪貧困和當地官紳的壓迫,與鄉親一起逃難到了現在江蘇省盱眙縣境內的洪澤湖南岸邊謀生。有一天朱家的主人朱初一(大概是大年初一出生的或是初字輩排行老大)在田裡勞作,累了後就在田邊睡覺。這時有兩個道士從那裡經過,老道士對小道士說:“此處是風水寶地,誰埋葬這裡誰家就會出天子”。小道士不信,老道士就撿了根枯樹枝插在地上說:“十天後此樹枝要能成活發芽,我說的一定會靈”。此話被朱初一聽見了,於是每天前去查看。第十天枯樹枝真的發芽了,朱初一不想好事被他人奪去,就拔了已經發芽的樹枝另外插了根枯樹枝。兩個道士來查看時,老道士發現被人換了樹枝,環顧四周發現了在遠處偷看的朱初一。於是說“樹枝一定被此人換了,他是有福之人,命中注定他家要出天子,就讓他去吧”。朱初一死時,要兒子朱五四(大概是農歷五月四日出生的或五字輩老四)把他埋葬在了道士插樹枝的風水寶地。據說當時把他的棺材下到墓穴中時,周圍的土自動合攏形成墳塚,人稱“天葬”。一年後朱初一的孫子出世了,他就是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四歲時隨父母背井離鄉,外出流浪、乞討最後到了現在的安徽省鳳陽縣,十七歲那年在半個月內一下子連續死了父母和大哥三人,在參加農民起義軍之前還做了四年以乞丐為主要生活內容的和尚。沒想到參加紅巾軍十多年後朱元璋竟然真的做了皇帝。據說在他當年過著乞討生活時,沒錢埋葬半個月內死去的父母和大哥,一位好心人給了張蘆席,用來包裹好了三人的屍體。就要埋葬時下起暴雨,朱元璋和二哥趕忙先去躲雨,等大雨過後,看到他們剛才放父母和大哥的屍體的地方已經形成了一座小山,已經完成了又一次“天葬”。由此看來,朱元璋是不得不信風水的!

朱元璋建朝定都南京後,自然也要找個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百年後的歸宿,以保朱家江山“永不變色”。結果為自己找到了紫金山南麓的一塊“風水寶地”,即現在的明孝陵。他還重新修建了盱眙境內祖父、曾祖和高祖的合葬衣冠墓“明祖陵”和在鳳陽埋父母、大哥的“明皇陵”。雖然他的祖宗們都未登過大寶,但陵墓規格卻如同帝陵。在他心中故人埋葬的好壞可不是件一般的事情!可惜由於歷經戰火和天災,明皇陵和明祖陵都受到嚴重破壞,遺留下來的只是些石刻生像和柱子了。

盡管朱元璋出身貧寒,自己也吃過許多苦,本該是會體諒老百姓疾苦的,但實際上為了修建孝陵死了成萬上千的老百姓。現在南京郊區的陽山,山腰上留下了為立孝陵神功聖德碑而開采的碑材,碑身、碑座和碑額加起來共高約50米、近6000噸重,這個世界第一大碑材終因無法運輸而放棄。雖然碑材沒有用上,不過在碑材山下形成了一個埋葬上萬名在開采中死去石匠的墳場,現在那裡的地名還叫“墳頭”呢?在朱元璋下葬時還有40多嬪妃隨葬從死,此後幾代明皇也都有嬪妃隨葬,直到英宗才有了改變。由此看來,對老百姓來說誰當皇帝都一樣,皇帝的生和死都是百姓的災難!難怪老南京人中流傳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不少,但都沒帶有什麼懷念之情。

在國家公布的南京鐘山風景區範圍內,第一個建陵墓的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墓建在現在明孝陵正南面的梅花山上。南朝梁代時,現在明孝陵的位置上就有個規模不大但名氣不小的寺廟,原稱開善寺,元代改稱蔣山寺,朱元璋看中的風水寶地就是寺廟的地盤。要建皇帝的陵墓,寺廟只能遷走。由於明代都城南京佛教盛行,朱元璋還當過幾年和尚,不好隨意拆廟,於是就異地擴大規模和升格新建了靈谷寺,朱元璋還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叢林”的匾額以示抬舉。現在游客看到的靈谷寺只是當時的一小部分,旁邊的無量殿(也稱無梁殿)是靈谷寺的藏經樓。隨之遷到靈谷寺的寶志和尚(也稱寶公或志公)墓前有塊“三絕碑”,碑為唐代所立,碑文為李白撰、顏真卿寫、吳道子畫,人稱“三絕碑”。其實碑上還有趙孟頫寫的贊碑文也很有價值。此碑屢遭破壞,現有的碑為清代靈谷寺的僧人按照以前的拓本刻的復制品。我小時侯(文革前)還能較清晰地看見清代所刻的圖文,圖是寶志和尚的畫像,“文革”中受到比以前歷代更加厲害的破壞,現在已經什麼也看不清楚了。靈谷寺也屢遭破壞,現存遺跡只有明代所建的無梁殿和寺裡供奉的傳說是唐僧三藏(玄奘和尚)的一塊靈骨了。

建明孝陵時,本來要遷走孫權墓的,但朱元璋說“孫權也是條好漢就為我守陵吧”,於是就沒有遷建孫權墓,而將神道繞過了孫權墓。大概現存中國歷代皇帝陵也只有明孝陵的神道是如此折彎而不是正對陵區中軸線的吧!現存“四方城”內的可以稱為世界最大的太祖神功聖德碑,方向也與陵區中軸線方向不一。據說,那帶折的陵墓神道,呈現的是“北鬥星”形。上世紀40年代,漢奸汪精衛鏟平了孫權墓為自己建了墓,抗戰勝利後返回國都的蔣介石下令炸掉了汪精衛墓,並連夜建起了現在還立在梅花山上的那座亭子。在南京當過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葬於自己選定的墓地,即現在的中山陵。蔣介石也在明孝陵後的紫霞湖北面的山坡上看中了自己的墓地,當年為以示地點而修建的“正氣亭”現在還立在那裡,可惜他死在了台灣沒有葬到紫金山麓。

除了已經說到的幾位外,埋葬在紫金山麓的還有明代的中山王徐達、民國時期的廖仲愷和何香凝、鄧演達、譚延剴等人。紫金山真有靈氣!紫金山麓真是塊風水寶地喲!要不,怎麼一千多年來有那麼多有名和有權的“大人”爭著要埋葬在那裡呢?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