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情調

作者: 20029830

導讀(一)長江下游以南的一片富庶之地,自古歷稱“江南”,是一處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人傑地靈。 元人馬致遠曾在小令《天淨沙•秋思》中,用膾炙人口的“小橋流水人家”濃縮地描繪過那些輩出文人才子之地的溫馨、閑適景色,用以對比秋日古道的蒼涼之景和遠離家鄉的漂泊者之心情。 在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建設”之後,江南原有的上百個明清古鎮中,現在還 ...

(一)長江下游以南的一片富庶之地,自古歷稱“江南”,是一處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人傑地靈。

元人馬致遠曾在小令《天淨沙•秋思》中,用膾炙人口的“小橋流水人家”濃縮地描繪過那些輩出文人才子之地的溫馨、閑適景色,用以對比秋日古道的蒼涼之景和遠離家鄉的漂泊者之心情。

在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建設”之後,江南原有的上百個明清古鎮中,現在還能依舊保留當年面貌的村落古鎮已經十分難覓了。

近年,筆者陸續溜了世人公認江南景致猶存的六大古鎮一遍,它們是江蘇的周莊、同裡和luo(外形像“角”字,但上面只有一撇,與“落”同音。字庫裡沒這個字,在此只好用拼音)直,浙江的南潯、烏鎮和西塘,江浙兩省正好各占其半。六大古鎮的知名度隨著媒體不斷狂轟爛炸,早已名揚四海。

昆山的周莊,鎮裡水網最密,河房所夾之水最窄,橋的數量最多。世界名人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哈默購買過一幅名為《雙橋》的周莊風景油畫,後來又送給了另一位世界名人鄧小平。由此引來了世界的目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不過現在那裡的商業氣息過濃,維修又太過度,加上蝗災般的游人,在那裡晃悠實在找不到什麼感覺。

吳江的同裡,因CCTV 的電視片《話說長江》而聞名遐邇。明清兩代出的舉人和狀元最多,竟有“一橋四狀元”之說(即先後有四名狀元出自同一座橋邊)。鎮裡有兩個蘇派園林名勝:退思園和崇本堂。退思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本堂門前的丁字形河道岔口上有三座石橋連接三岸,此處大概是同裡鎮上最有韻味的景致。

吳江的Luo直,穿鎮而過的水流上的石橋樣式最多,石橋的裝飾和駁岸上的栓纜石大都雕刻得很精美。鎮上有個始建於唐代的保聖寺,裡面保存的宋代泥塑羅漢為江南僅有,因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聖寺院子裡還有文人陸龜蒙的墓,讓文人雅士們還覺得值得一看。

湖州的南潯,水鄉景色最少,能看出點味道的河段僅區區百米。但鎮內的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張氏住宅群(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即為此家族的一員)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個小鎮上竟有三個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能不說罕見。鎮裡有段“百間河房”是當地唯一的一處攝影愛好者采風的佳境。當然炎熱的夏季裡悠閑地去小蓮莊邊看荷花邊喝雨前綠茶邊納涼,確也是一件很雅的事。

桐鄉的烏鎮,就是魯迅(周樹人)曾寫過的那個大名鼎鼎的鄉下地方。早先演社戲的舞台還在,就是已被修理的渾然一新。戲台東邊巷口,有著名作家茅盾(沈雁冰)的故居,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留最好的主要景區為京杭大運河的一條由西向東、大約一華裡長的支流及一條與之平行的石板小巷。小巷裡的染坊、酒坊、當鋪、巢絲坊等已被修復,並供游人參觀。

嘉善的西塘,離“中共一大”第二會址嘉興南湖不遠。但因沒有出過什麼名人,也沒有什麼國家級的文物,所以亮點最少。亮點少竟還能躋於六大古鎮之列,自然有其道理。我以為,鎮裡那延綿約兩華裡長的沿河棚廊(也有稱廊棚的)是其獨具的特色之一;因為原來名氣小,也就沒怎麼“開發”,所以還處於“原始”狀態,古民居維修翻新的不多,原有的汁味走樣最少,這是特色之二;游覽區就是老的居民生活區,游客不僅能看物的文化——景,還能看生態、習俗、人際關系等非物文化——民俗、民風和民情,就這一點而言,是其他古鎮游覽景區都不具備的,這是其獨具的特色之三。有了三個特色自然就有了地位。

在我看來,僅有歷史未必還能再被認為是古鎮,歷史再長但沒有古味古調的遺物就不能再被稱為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中現在只有烏鎮和西塘兩處的部分範圍風貌依舊,還能算得上是江南古鎮。它還能讓人看到那水那橋,看到長袍馬褂們當年營建的宅居;感受到依然淳樸的民風,體驗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等等,一句話——能讓人找到懷舊的感覺。

據說江南原來的上百個古鎮,個個賽如世界文化遺產周莊那般摸樣,都因近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而“舊貌變新顏”了。倒是經濟發展比別人慢的這六個鎮,舍不得花錢拆舊建新,一不當心成了人類的稀有珍貴財產。不過真正保留下來的也僅僅是原來的一小部分,很是讓人遺憾。

建設不能一味地拆舊建新,守舊也許更是創新!

(二)

大運河旁的烏鎮和水網中的西塘,都是河道縱橫,水流緩緩穿鎮而過。沿著各條狹窄的水流,兩岸江南特有的木結構房屋夾水而建,又矮房也有小樓。站在某個半圓形拱橋的高頂處遠遠看去,各家隨意而建的私宅屋脊,將地平面抬高扭曲成了韻律起伏的輪廓線,似乎建築大師們的刻意設計也難得如此自由、奔放、跌宕、和諧。

緊挨著水面建的民居被稱為“河房”,這些人家臨水都有帶欞格的門窗,不僅可以采光、看到河面的情況,出了門還可以由自家的石板台階下到水邊。在台階上可以洗菜、淘米、洗衣裳,也可以作為小碼頭上下停靠的船。令現在去游玩的人發笑的是,那台階上剛才還洗菜淘米的,一會兒又來涮拖把刷馬桶了。

河的一岸臨水建了房子,對岸一般都是一條石板或磚塊鋪設的小路,隔著路才建有房屋(周莊例外,周莊的特點就是兩岸都貼水建房)。沿路而建的人家也有自己的下水石階碼頭,只是隔著路而已,使用起來也還算便當。當地人也真聰明,石條板或磚塊鋪成的路上修建有頂棚,頂棚下還有可以坐靠的地方,兼具防雨、遮陽和休閑的多種功能。有些可以坐靠的木條椅的背被雕成彎曲帶花的式樣,被稱為“美人靠”,大概美女靠在上面最造風景吧。長長的、沿路而建的頂棚形成了一道廊,人稱棚廊(或廊棚),其風格雖然沒有南方城市商店前的騎樓那樣富麗和氣派,但有著一種特別的韻味。

朝那些民宅的大門裡看去,進深很大的家院、蜿蜒卵石路和層層套疊的院門,凸顯出讓人感覺心裡沒底的深沉,不禁使人腦海裡冒出“庭院深深”的概念。房屋之間的通道都是些窄如深淵的小巷,往往只能一人行走。可別小瞧這些巷當,歷朝歷代不知道有多少進士、狀元就是從這裡走進京城或任職州府縣衙,權傾朝野的呢?

小船搖櫓穿過一座座石橋,激起的波浪衝到了石駁的岸邊再回擊到船幫,推著船有節奏地遞進。靠在廊下敘家常的人們,表情的怡然,讓人全然沒有塵市的感覺。廊和屋的倒影拉長了它們的線條游移不定,動與靜的結合構成了一幅活生生的水彩畫。

這真是:

白壁、黛瓦、馬頭牆,皺臉老人拉家常。

石階、棚廊、雕花窗,透光身影味悠長。

古橋、小巷、美人靠,游人到處攝影忙。

棚船、搖擼、魚蝦藕,水韻無窮飄滿香。

斜陽、馬桶、小叫賣,古人足跡條板上。

憑欄眺望是仙境,這就是水鄉!啊,迷人的水鄉!

難怪晉人張翰(字季鷹,蘇州吳縣人)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就想到家鄉的蓴羹、鱸魚膾,竟要棄官回鄉隱居江南的呢?

(三)

清晨,透過初射的陽光,縷縷炊煙彌散的迷朦之景中,剛起身的主人下著自家的門板,掃地、買菜、賣東西、洗衣服、倒馬桶、哄小孩和相互打招呼的熟人們,是那樣的悠然。每一個早晨均分到所有人的生活之中,往復交替。每一個人面對的是公平的時光,就要看你如何去享用了。

太陽高照的時分,彷徨在水邊、小巷,看著那些烘筍豆人演戲般的炒作、體會那些居家老人的平淡祥和、嗅著那飄然而至的米香、欣賞著梁柱的斑駁木雕、品味著大戶人家門口的石抱鼓和門檻、聆聽著人們走過石板路的“嗒嗒”聲響,有種固時、隔世感。真不知道“現代”與此究竟是哪裡好!大概是各有千秋吧!

挨個走過靠在牆邊的鋪板,瞧見生意興隆的各色店鋪裡,寬窄不一的藍印花布、品種繁多的糯米糕點、用剛糸巢 出的蠶絲制作的織品、手工精雕細刻的木制品、散發著水腥氣的活脫河鮮、帶有怪異臭味的腌制小菜、家庭土法醞釀的米酒等等,應有盡有。玲琅滿目的物質與摩肩接踵的人流,不得不使你體驗到生活的豐富和樂趣。鄉民村姑面對都市市民看不上的土俗竟能如此滿足,說明他們精神生活的細膩和富足,全然不顧塵市的虛偽和浮糙。來自都市的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人流不息的當口,目無他人地靠在水邊的棚廊木柱旁,望呆般地看著臨近的古石橋和不斷流逝的那水,就像目睹那據說建於明清年代的、石護欄上雕有花飾的、已經有點歪斜的老橋目睹流過的歷史,似乎聽到歲月自得的訴說:一個人的短暫生命又算得了什麼?

午後,憑窗將目光隨著遠去的小船而延眺,一直到那丁字形交彙的小河上緊挨著三個朝代的老橋;飄忽的垂柳枝上傳來不停的蟬鳴;時有時無的叫賣吆喝聲遠遠傳來;隱約嗅到飄蕩的雨前茶(江南著名的谷雨前采制的綠茶)發出的潮濕香氣;恍惚是處在久遠的年代。歷史經過沉澱後留下來的還能有啥?

夏熱中的傍晚,居家的人們開始為納涼做起了准備。石道板上潑灑了水後,西下的斜陽與地面上金黃色的反光相交輝映,折射出蒸騰不定的斑斕,更為空氣中憑添了一份迷人的色彩。被絢麗色彩包圍著的男女老少圍坐在小桌旁,在游人的注視下自得地就著自家腌制的鹹菜出聲地大口喝著熬制的大米稀粥,那情形真是形骸而祥和,讓人羨慕的要掉眼珠。人生的愜意之處不找自來,主要看你有沒有平和的心態去享有,有什麼非刻意追求不可的嗎?

坐在清代道光年建的古石橋上,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有滋有味地品嘗著那只有當地才有的特色土俗菜肴、喝著那濃濃的菊花涼茶、聽著儒軟的吳語、體驗著夏季傍晚微風的吹撫,那種快慰不由分說地彌散到了全身,催你有種難以描述的滿足感。鄉村田園與貴族宮廷,雖然方式不同但都能引致人們的滿足,物欲橫流的“現代”真能為我們帶來多少精神享受?

寂靜到了連魚兒的游聲都能聽見的夜裡。河邊朦朧的屋脊輪廓線,水面借月色反射出的游影錯落參差;此起彼伏的蛙鳴,與蛐蛐的彈翼聲,交相變奏,構成一支無標題奏鳴曲;帶有綠葉和水腥味的濕潤氣息,飄忽、溫柔地撫慰著每個能幸運處於此景中的宿客。有過這種體驗的人還有理由感嘆人生苦短、快樂難覓麼?

來吧,江南水鄉歡迎每一位客人,它會善待每一位能到那裡哪怕只看它一眼的人的!我相信,你只要看它一眼就不會後悔!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