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青山,看過流水,不會遺忘,不再流浪

作者: 沙漠之水

導讀在4月的某一天,突然想起要一個人出去流浪兩個星期,想起一個叫婺源的地方,一個夢想中小橋流水,炊煙裊裊而又完全陌生的地方,就這樣出發了。從廣州到婺源的交通不算十分方便,於是按照驢友的介紹,乘坐廣州至寧波的T210次在上饒下車(13:54廣州開出,5:30到達上饒),5:30天已完全放亮,在火車站乘坐全國最便宜的的士(2元每人)到帶湖路汽車站,快七點才發出� ...

在4月的某一天,突然想起要一個人出去流浪兩個星期,想起一個叫婺源的地方,一個夢想中小橋流水,炊煙裊裊而又完全陌生的地方,就這樣出發了。從廣州到婺源的交通不算十分方便,於是按照驢友的介紹,乘坐廣州至寧波的T210次在上饒下車(13:54廣州開出,5:30到達上饒),5:30天已完全放亮,在火車站乘坐全國最便宜的的士(2元每人)到帶湖路汽車站,快七點才發出第一趟車,上饒至婺源車票33元,歷時4個多小時,車況不算好,路上會上客,11點左右到達紫陽鎮,轉車到各鎮需從西站坐1元公車到大型停車場,正式開始婺源的東線之旅:其實到婺源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心要靜,這裡沒有令人嘩然的景物,一切靠你的心去體會,而且最美的景色可能就在路邊,一不留意就錯過了。一條小木橋,一個披戴蓑衣的身影,一聲蟬叫都會令你湧起久違了的感動。

東線的李坑,小橋流水人家,開發早,帶來的後果是人也現實起來,這是我在婺源最不想見到的,沒辦法,這是國內大多數旅游發展的模式:剛嘗到旅游帶來的鈔票,就盲目開發,新建的樓房與古民居混建,小橋後方驚現超市,家家成為客棧食店,家家賣粗制的紀念品,這種現像在周莊,西遞等地隨外可見,到底我們跑老遠要到婺源看什麼?看同質化的旅游產品嗎?李坑未能令我帶來感動,倒是熱情的村民為了爭取我這樣的一個客人弄得極不愉快,於是第二天早上便匆匆起程前往曉起。

從李坑到曉起最好是乘坐貨車的後面,這樣你就能呼吸到婺源的空氣,而一路的美景也可以盡收眼底,有時間的話,汪口至江灣的一段還可以徙步一下,看看蘆葦掩映之下,綠野耕牛,鴨群成趣。曉起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綠,那種綠難以用筆墨形容,是一種洗滌心扉的綠,打聽到有人包車前往慶源,為了省錢省時間,決定隨車前往。匆忙把行李放在江氏婆婆菜江小姐處,與結識不久的MM合了影,一聲bye_bye, 就冒雨上路了。曉起至慶源的路不好走,遇上下雨就更艱難了,司機小心翼翼地繞著山路往上行,偶爾會車,都要互相禮讓。這時已經錯過了江嶺一帶最美的時候,大多數油菜花已結籽了,但車子每拐一個彎,眼前的梯田,村莊就變一個樣,偶爾在一片綠中點墜著一兩棵白色的柿子樹,此情此景,美不勝收。

慶源是個千年古村,呈船形的村莊保持得相當完整,也許是交通不便,所以相對比較窮。如果是在3月20日至清明節期間前來,將看到桃花映照溪流,梨樹落花遍地,油菜花香飄十裡的如詩畫卷。這裡民風淳淳,只怕是游客的出現,破壞了這裡的詩般構圖。住在詹雲生家(電話0793-7256152,手機13576330486),由於我的到來,詹老師那天還特意從段莘的學校走了一個多小時山路趕加家裡,詹家十分干淨,睡得好舒服,早上醒來,驚覺窗邊小鳥和鳴歌唱,仿佛置身夢中。詹家從山上自引山泉水,洗澡也用它!一天的疲勞盡消,詹老師還叫我多泡一會兒,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雨季游客不多,只有我一人作客詹家,詹師母只弄了3個小菜,但那滋味至今還在回味,有機會重游慶源的話,一定再到詹家作客!(25元包吃包住)每天只有早上6點一趟班車到縣城,錯過了就要走十華裡的山路到高山平湖等路過的車子。今天我決定要錯過班車,徒步畫中行。但是,這次旅程最糟糕的事情也就發生了!

吃過詹師母為我准備好的早飯,並買了包她親手制造的綠茶(注:詹家的綠茶特別的清香), 詹師母還特意把我帶到村口,再三叮囑山路的走向。

走在青石板路上,感覺真的不同。特別是下雨天,腳上不會沾有泥濘,一路山澗不斷,山花吐淡香,1小時後高山湖泊躍現眼前,心情豁然,寧靜的湖面上只有我一人走過,公路上沒有車聲,此刻風也停了,一葉孤舟襯托著平靜的湖面,不容得內心湧起一絲不安。一邊沿著公路走,一邊留意路過的車輛,可是公路上寧靜依然,唯有繼續前行,就這樣步行了二十華裡,花了3個小時,在快到老江嶺的地方搭上了一輛順風車,回到曉起後,發現一件糟糕的事情,錢包證件不見了,不斷回憶起剛才幾個小時發生的事情,排除了在車上被竊的可能,這時身上只剩下3塊錢,剛才的興致蕩然無存,回到江氏婆婆菜,江小姐非常熱情,並幫我聯系運輸公司盡一絲努力希望能找回,並提出借錢給我,在此真要和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謝。既然回到曉起,還是決定在此好好地呆上兩天,雖然發生了些不快的事情,但很快就拋諸腦後,村口的小溪在沒有游客的時候特別寧靜,這裡的狗也特別的友善,人與自然和諧的結果。但已經可見在大興土木進行試施建設,發展旅游業,但願不要破壞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一草一木。

繼續上路,前往沱川理坑,本來打算由東線徒步前往北線,但由於丟了錢決定縮短行程,從曉起前往可乘坐去縣城的車在清華路口下車7元錢,從清華路口前往清華鎮4元錢,由於下好大的雨,在清華路口急忙找地方躲雨,這時看到田間披著蓑衣插秧的身影,好一片農忙的景像。車一到清華,就碰到一輛載滿豆芽菜的貨車,正好要趕往沱川,就跳上車鑽進了裝豆芽的木桶裡,崎嶇上路了。到沱川的路上風景不錯,雖然不是婺源一帶的特色所在,但勝在夠自然,偶然間山上的泉水傾瀉而下,落在身上,那種感覺真是痛快。

到了理坑,找了幾個小學生作導游,問收多少錢,回答竟是:隨便!倒是這句隨便令我覺得不好意思,好在身上有些文具和巧克力,可以派上用場。(P.S:到了理坑最好是找一些小學生當導游,都挺專業的,而且童言無忌,好多社會的黑暗面在她們眼中也是平常不過的事情。 一定要帶些文具給她們,當地物資還是比較缺乏的。理坑是個充滿文氣的地方,官一村,商一落。理坑就是官家聚居地。彈丸之地,竟有數十家官宦人家,有明朝天啟年間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府第”,有明末廣州知府余自怡的“駕睦堂”,有清初兵部主事余維樞的“司馬第”。他們的門面一律為石庫門,水磨青磚。我還在司馬地的後代家作客,當地人生活相當清苦,上好的茶葉以相當低的價錢收購,自古以來苦的還是農民啊。當地的年輕人大多出外打工,一年難得回來一次,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女人,上山采茶,然後手工制作賣給游客或者賣給收購站,賺點微薄的家用,小孩子的學費在好多的家庭是個沉重的負擔。不過由於有祖先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和自已的努力,當地讀書人在外地當官的還是挺多的。我在司馬地家作客以後,天已全黑了,由於我住宿的地方離理坑還有一公裡路,我只能摸黑前進,伸手不見五指是什麼一回事我終於體會到了。由於沒有星星月亮,一支小手電也不管用,一路上我只聽見自己的呼吸聲、心跳聲和田裡爬蟲的叫聲,而腳下的路只能靠摸索,短短一公裡的路,竟用上比平常多幾倍的時間才能走完。

短短的婺源之行,令我想起“就要揮別”的幾句歌詞:青山萬裡,流水依昔,不是流浪,是去追尋。走過青山、看過流水,不會遺忘、不再流浪。與婺源相約明年的同一時間再見。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