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游人的精神3-----追隨先行者的腳步

作者: 青島獅子

導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少年時每次讀李賀的《南園》,都有一種按耐不住的衝動,雖不須我去收復河山,但總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游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從古至今,祖國的大好河山吸引著多少文人墨客趨之若騖。正所謂“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李白25歲游江南;杜甫20歲開始歷時4年游吳越,24歲游魯豫,並結識李白;李賀更是17歲就開始漫游趙� ...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少年時每次讀李賀的《南園》,都有一種按耐不住的衝動,雖不須我去收復河山,但總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游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從古至今,祖國的大好河山吸引著多少文人墨客趨之若騖。正所謂“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李白25歲游江南;杜甫20歲開始歷時4年游吳越,24歲游魯豫,並結識李白;李賀更是17歲就開始漫游趙地…… 古人們總以游歷天下來開闊自己的視野,磨煉自己的意志。沒有現代的交通工具,沒有現代的通訊方式,完全靠步行或騎馬來進行自己的旅程,他們才是真正的自游人。李白“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讓我們感受詩仙的灑脫;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讓我們體會詩聖的豪邁;王維《終南別業》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更讓我們感受到詩佛的恬澹與安然……

古人的游記較注重景致的描寫,然後或抒情,或懷古,或追憶友人,或感懷天下。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只三言兩語,卻能刻畫入微,篇幅雖短,卻給人鮮明生動的印像,至今為世人流傳。而近幾十年自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後,以我國重點扶持的,年創產值過千億的旅游產業,年過千萬人次的旅游大軍,竟無一人能讓自己的作品登上中學課本,實在是讓人汗顏。也許是我們沒有了古人那種向往風景時的憧憬與渴望,面對風景時的感動與激情,回憶風景時的感慨與幸福……

再看看現在各大網站發表的游記:幾點出發,幾點到達,吃了幾塊錢的火腿腸,包了誰誰誰的出租車,住哪裡能便宜個十塊八塊……如此詳盡,簡直就是本流水帳。如果按此標准,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得寫成這樣:“今游小石潭,路費銀子貳兩;景點門票伍兩;黑導游帶至工藝品店,被宰拾伍兩;夜宿悅來客棧貳拾伍兩;建議租店小二之驢車,車況好,價格公道,車牌號碼:皖BT3848,毛驢編號:13808987788……”當然,網友們的游記在某些方面為新出游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對即將出游者有很大幫助,但總是少了些景致和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文字描寫,只有在圖片的配合下才能讓人看到風景的美麗。

除了以上幾位,陸游,崔戶,張繼……等等,他們都是自游人的先行者,酈道元,徐霞客更是現代自游人的偶像,他們都為後代人留下了或多或少的不朽詩篇。白居易 “亂花漸欲迷人眼”,張志和“斜風細雨不須歸”……古人對景,對情的描寫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自游人走出家門,去尋覓自然與心靈的交融。

那我們還等什麼呢?出發吧!讓我們追隨先行者的腳步,去看那“長煙落日孤城閉”,感懷什麼叫歷史;去看那“花開紅樹亂鶯啼”,感受什麼是春天;去看那“孤帆遠影碧空盡”,以追思友人;去看那“桃花依舊笑春風”,來懷念紅顏……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