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游記

作者: 麥琪

導讀雞足山為佛教名山。聲名雖無法和泰山等相提並論,在我眼中觀賞價值卻遠甚於泰山。我人微言輕,自不能取信,幸好有一赫赫同好:徐霞客。徐霞客曾兩次游歷雞足山,題曰:“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也。”雞足山位於雲南大理境內,因山形宛如雞足而得名。我也曾到過兩次,雖事隔數年,仍清晰於胸,在此提筆補記。 第一眼的驚艷 那年的三月,我獨自背著背包,往大� ...

雞足山為佛教名山。聲名雖無法和泰山等相提並論,在我眼中觀賞價值卻遠甚於泰山。我人微言輕,自不能取信,幸好有一赫赫同好:徐霞客。徐霞客曾兩次游歷雞足山,題曰:“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也。”雞足山位於雲南大理境內,因山形宛如雞足而得名。我也曾到過兩次,雖事隔數年,仍清晰於胸,在此提筆補記。

第一眼的驚艷

那年的三月,我獨自背著背包,往大理進發。由於長日出行在外,在坐上去雞足山的車後,我一覺睡到車停。下車已是祝聖寺,粗略游覽了一下,和其它寺院沒有多大區別,於是我轉身出了寺院。

當我走到路口,立即被一群馬托團團圍住,邀我騎馬上山。好不容易擺脫了他們,我抬腿便跑。不一會,竟然人跡全無,只有那上山馬幫的鈴聲遙遙傳來。

山道彎彎曲曲,或紫或黃的花兒道旁盛開,蒼天古樹隨處可見,鳴啼翠鳥隨時閃現,我歡快地奔走在這山間小道上,全然忘記了身後有重重的行囊。

走不多時,蒼松翠柏中有一牆院顯現。走近一看,上書“牟尼庵”。走進院門,只覺四周一片寂靜,只有爐前的裊裊青煙和陣陣佛香。

一轉眼,只見殿旁廊邊坐著一女尼,正埋頭編織毛衣。我輕步走了過去,搭話道:“師父,織毛衣吶!”在女尼抬頭的一瞬間,我被震懾了:那粉面紅唇,秋水眼,不著粉黛也賽西施。在我呆楞的瞬間,那女尼埋頭疾步走入了後院。而院牆旁貼:“游客止步”。

我感慨著出了院門,真不知是何種打擊讓如此絕色女子遁入空門。轉念一想:此人並非俗物,哪裡有俗人能配?罷了!罷了!!!

路遇奇人

我繼續前行,不時拿出相機安上腳架為自己拍一張佛山行。當我正收拾相機的時候,前面轉角處突然出現了一畫面:首先撞入眼簾的是兩個直徑約一米,高度約1.2米的兩個圓形大籮筐,裡面放著滿滿的新鮮木柴,正由一個高個壯和尚擔著向我快速靠攏。

我立即閃到一旁,准備拍照。不等我按下快門,那和尚已從我旁邊閃過。我急忙直追,想跑到前方拍下這一奇景。無奈我怎樣快速奔跑也無法逾越過去。而令我驚訝的是:他只是在走,並沒有奔跑!而我是在衝刺!!!看著他的赤腳,我明白了什麼叫健步如飛!我只有拍下了他赤腳擔重卻又輕盈的背影。

我原來一直不相信世間真有飛檐走壁的武功,我以為那只是金庸創造出來的一種童話。可當我看到他,我相信了。後來看到那張照片的人,全都無條件相信了。那兩筐柴禾估計約有300斤重,而他擔著300斤重擔走路卻賽過了我的奔跑。那如果他不負重他奔跑起來呢?乖乖不得了!

巧遇向導

我繼續前行,正行走間,身後有腳步聲傳來。我不由回頭,只見兩個身著綠色軍便裝的男人向我走來。我心底不由有絲恐慌,在這深山老林裡,如果他們要搶劫,我只有拱手奉送了。

當他們追上我時,其中一個偏頭問我:“你怎麼不騎馬啊?”我強笑道:“不想騎!”可能聽到我語中的勉強。他馬上自我介紹到:“我們是雞足山派出所的,我姓張。”旁邊那人也介紹到:“我姓楊,他是我們所長!”聽了他們的話語,我這才正眼仔細打量他倆。

果然不像壞人,臉上只有正氣而沒有絲毫邪氣。經過幾次推讓以後,我的背包最後還是落到了小楊身上。

幾句話一過,我立刻向他們描述了我剛才見到的那擔禾和尚。老張說:那和尚是當今峨眉主持的師弟,已經游歷了中國的名山大川,到哪裡都是主持親自接待,名位極高。只是他偏偏喜歡勞役自己,於是當他停留在雞足山的時候,他就每天都上山擔柴。(不知他現在是否還駐留在雞足山,還是已經雲游他方)。

我們邊走邊聊,我慶幸我遇到了最好的導游,因為他們對雞足山的一草一木是如此熟悉。雞足山的歷史地理在他們的講述下清晰真實地出現在我眼前。

藥師

隨著山路越來越陡,我也漸見吃力。當我咬牙上完一段台階時,突然眼前一亮,幾株杏花毫無遮擋地怒放在我眼前。那幾株杏樹年齡都已不小,若大的樹冠上開滿了粉色的花兒,雖僅不過四五株,卻已是一片花的海洋。我驚嘆地忘記了疲憊。

走近一看,在杏樹下面的平地上,鋪著滿滿的藥材。老張對我說道:“過去看看藥師在不在!”隨著他的手指,我才看到杏花掩映的一間茅舍。走到門口,只見房門虛掩。他們連叫了幾聲“藥師”,卻沒有回音。小楊說:“估計藥師在打坐吧!我們過去看看去!”我跟著他們繞過茅舍,走出百米遠左右。只聽小楊說:“果然在這裡!”

我還在問“在哪裡”時,卻突見前方崖旁的松樹上有一和尚站了起來。我不由一聲驚呼!那棵松樹歪歪地從崖邊探了出去,在樹叉上綁了兩塊長不過50寬不過20的小木板。而小木板離開崖邊足有兩米遠,而那下面是萬丈深淵!

在我還沒有回過神來時,藥師已經輕輕一躍,落到了我面前。看著如此高人,我再一次領略了雞足山的藏龍臥虎。在茅舍前小坐了一會,臨走時,藥師給了我兩包藥,說是山中藥材,健身強體的。(後來帶回家給了我父親泡酒喝,果然感覺不錯!)

艱難的登頂

一路大大小小看了數十個廟宇,可惜我記性差。無法記住那些廟宇的名稱。只記得在一個小寺院裡,小楊大呼小叫地喚來了他的師兄,為我來了一通歡迎曲。只見那和尚手腳並用一人敲響了十幾個鑼啊、缽啊之類的東西,震耳欲聾。讓我的精神也為之一震。

好像每座山的頂峰之前都是最艱險的路程。雞足山自然也不例外。遙遙能看到頂峰,看著腳旁的陡峭台階卻不由心生畏懼。那台階剛剛鑿成,還沒有安裝護欄(現已安裝)。約有一米寬,陡峭處約有60度的坡度。看著身旁邊剛認識的朋友,我卻沒辦法服軟,只有咬牙往前衝。

終於、終於登頂了。看著自己站在眾山環繞的頂峰,南指蒼洱,北點玉龍,豪邁之情油然而起,宛如一代名俠!

晨課

夜宿山頂,寒風不絕於耳。熟睡中,聽得有人敲門,再聽是小楊的聲音“起來看晨課了!”我不曾睜眼,只聽得寒風像狼嘯似的在耳旁呼嘯。我嘟喃道:“我不看了!”無奈小楊不屈不饒地呼叫,我只有詛咒著把自己包裹了像個粽子似的走了出去。

三月間在3240米的海拔凌晨四點,冷不冷?不冷才怪!在我去的頭天還下雪吶!我搖擺著跟著小楊去了大殿。遠遠就傳來了木魚和頌經聲。走到大殿門口一看,有四五十個女尼集聚在這裡,全都聚精會神地在做早課。

我仔細看了看,卻沒有頭天遇見那女尼那樣的絕色,不覺有些失望。突然我一聲低呼,因為我發現那些女尼全是一席單衣!我不由挺了挺腰,抬了抬頭,感覺也不那麼冷了。

看著她們虔誠的面孔,我不知該感慨她們的命運多舛,還是該感嘆佛法無邊!

日出

晨課隨著鐘聲結束了。小楊把我帶到了觀日台前,等待日出。這時人群不斷地向這裡集聚。風還在吹,天有點陰,霧氣層疊,眾多的小山峰全都隱藏起來。小楊有些擔心,怕濃霧會把太陽掩蓋,怕我看不到日出。

我卻滿懷希望。在期待中,只見天際有絲紅霞出現,這紅霞越來越大,越來越紅,隨即,一個嫩嫩的小紅芽出現了,隨著人群的歡呼,小紅芽逐漸擴大,一會兒,一個圓圓的類似蛋黃似的球兒蹦出了雲海,雲海也立刻湧動起來,好像在朝拜它們的帝王。

那小球慢慢地慢慢地開始發光,一層薄薄的金光灑在了天地間。人們竭盡全力地呼喚著,好似呼叫一位遠方的朋友。太陽也好似在回應人們的歡呼,放射出道道金光。雲海也開始讓道,讓太陽親臨它的天下。

大地的母親,人們不由自主地朝拜你,你可看見?

靈山一會

下山的時候,我刻意要走完我沒有走過的路。在祝聖寺和他倆告別後,我順著小道獨自往山腳走去。

走過一片密密的竹林,眼前豁然開朗,不知名的花草和著溪流形成了真實的世外桃源。我激動地眼角竟然有些濕意。

走出不遠,居然看到一排籬笆圍繞一方小小院落,竹籬上開滿了團團花朵。我想陶淵明到了此地也該流連不走了。快步向前,看到竹門上方有一牌匾,上書“觀音寺”。於是恍然,凡人怎能得此仙居?進到裡面,真可謂是百花齊放,在百花的香氛中,只見觀音大士也嘴角微翹,面帶笑顏了。我不由雙手合十。

過了觀音寺,再不見參天古木,塊塊農田錯落有致,田埂上都開滿了野花,別有一番景像。再往前走,遠遠看到山門,山門前面即是農舍,真可謂一道山門隔兩世。

走到山門前,看到山門上書“靈山一會”。回首望,所有的景致皆被蔥綠所掩蓋,卻仿佛有青煙飄蕩在那山谷間,只是再不見那些有血有肉又脫凡超塵的人兒。

靈山一會,一會靈山。

後記:事隔兩年,因為戀戀不忘雞足山的美景,我決定重往,一些好友立即尾隨。卻不料到了山腳,那群在路上信誓旦旦要登山的人就雄赳赳氣昂昂地起騎上了馬背,我不得已只好服從多數。可一路上只吃了一些揚塵,聽了一些尖叫,再無任何景致。

經此,我寧願獨自上山也不要那些走馬看花者跟隨。更不會騎馬或者乘纜車上山,怕錯過了那靈光閃現的奇人奇事!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