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邊印像

作者: 大尻

導讀摘自www.lucytravel.net.大早,拉開窗簾,馬路對面陽台上人們開始梳妝晾衣,街上車水馬龍、人來熙攘。而給我印像最深的是路邊電線杆上兩片金光閃閃的三角形圖案,與昨晚朦朧夜色中的三角形牌坊十分神似,如寺院尖頂,充滿佛教色彩。 金邊位於湄公河(Mekong River)、洞裡薩河(Tonle Sap)、巴薩河(Tonle Bassac)和前江的彙合處,市內的Chruoy Changvar半島是湄公河與洞裡薩河的� ...

摘自www.lucytravel.net.大早,拉開窗簾,馬路對面陽台上人們開始梳妝晾衣,街上車水馬龍、人來熙攘。而給我印像最深的是路邊電線杆上兩片金光閃閃的三角形圖案,與昨晚朦朧夜色中的三角形牌坊十分神似,如寺院尖頂,充滿佛教色彩。

金邊位於湄公河(Mekong River)、洞裡薩河(Tonle Sap)、巴薩河(Tonle Bassac)和前江的彙合處,市內的Chruoy Changvar半島是湄公河與洞裡薩河的分水嶺,13世紀時,金邊稱為“四面河”。1434年6月,柬從吳哥遷都金邊。華僑稱市內的塔山為金山,而山字在高棉語裡發音為Phnom,與粵語“奔”相近,後遂讀作金邊。

雖然去年的金邊仍有流彈,但是今天的金邊已是一個熱鬧喧嘩、充滿活力的首都,特別當你在中央市場或洞裡薩河邊一帶的時候,感受尤深。這裡不高的樓房一棟挨著一棟,電線東拉西扯,百廢待興。但同時,佛寺尖尖的金頂隱現在民居與樹叢裡,表現著莊嚴、傳統的一面。

柬埔寨1863年淪為法國保護國後深受法國文化的影響,市內的建築有不少雖已破舊但仍可看出其法式風格,懂法語的人較多。例如開始時我們把單詞“president”按英語發音重音在前,對方不知我們所雲,而後改為按法語發音重音在後,一切就迎刃而解。

中央市場是一座龐大的淡黃色法式建築,一個拱形頂帶有4個翼,室內室外都是攤檔。市民的生活用品和游客的旅游紀念品五花八門,從青菜鮮花、水果小吃、布匹衣服,到金飾銀器、寶石木雕、地圖文具等等,應有盡有。市場周圍是一圈圈的車流,再往外是店鋪、車站、旅店、餐館……,從早到晚人聲鼎沸。

洞裡薩河邊一帶的熱鬧並不比中央市場遜色,這裡晚上聚集了不少游客。金邊總的來說燈光較暗,即使是王宮平日的晚上也不加以燈飾,而河邊旅館食肆較多,燈光也就較亮。

1979年,大部分的金邊街道被重新命名。主要街道仍然用其文字命名,而次要的小街則以數字排列。那大街的名字讓人朗朗上口,諸如毛澤東大道、西哈努克大道、諾羅敦大道、莫尼旺(王後)大道等(以前還有列寧大道)。通常,南北向的街道配以奇數,自東向西數字從小到大;而東西向的街道則為偶數,從北到南數字從小到大。讓人聯想到紐約。

摩托車汽車不少,但大型的加油站卻不多,最常見的是路邊的售油攤,出售的是飲料瓶子裝的汽油,直接倒入車內油箱。市內馬路不分快慢車道,汽車、摩托車和人力三輪車共用一條馬路。車流中頭頂貨物的婦女和小孩悠悠地走著。

這裡的摩托全是小容量的那種,一律不裝倒後鏡,一律不需帶頭盔,車夫幾乎全穿拖鞋。車雖小但載客量可不少,三人一輛是常見的,五人一輛也不希罕。由於路面不平車又小,再加人車共道,顛簸之余還增加了險情,所以每當我坐上摩托,嘴裡總是不停地重復一個單詞棗slowly(慢點)。

前推式的人力三輪車是金邊的一大特色,車夫高高在上東觀西望,不緊不慢地在你眼前流過。三輪車沒有響鈴,拐彎時車夫要伸手示意,剎車用的是手閘,可想而知兩只手又要把方向,又要拉手閘,還要指東劃西,真的不容易。若趕時間不妨選擇摩托,但坐三輪車會舒服些。當地人也愛坐三輪車,不寬的座椅居然可擠下3個人棗小孩坐在靠背上、兩腳分放在扶手處,或是小孩反過來坐在踏腳板處,外帶一堆貨。風吹日曬也不怕,車上有一個蓬。對游客而言,靠在兜椅裡悠悠地欣賞路旁的風情則是再好不過了,而且,其價錢只有摩托的一半。

當你身置金邊,會覺得它是一個鬧中帶亂的城市,但當你飛臨它的上空時,金邊卻有點像歐洲秀美的城市,萬綠叢中點點橙紅的屋頂。


精選遊記: 金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