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魏古都大同訪古

作者: xl3dr

導讀到北魏古都大同訪古大同市,雄距塞上,位於山西省北部,介於內外長城之間。 大同,有2000多年歷史,在歷史上曾是北魏王朝的都城和遼、金兩代的陪都,亦是歷氏王朝的軍事要塞。 這塊土地上,古代中國北方各民族的文化在這裡曾經有過頻繁的融合薈萃。 作為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在2400年間,幾度枯榮,幾度沉浮,隆情盛況,依稀可辨;人文景觀,先跡風物,景點集� ...

到北魏古都大同訪古大同市,雄距塞上,位於山西省北部,介於內外長城之間。

大同,有2000多年歷史,在歷史上曾是北魏王朝的都城和遼、金兩代的陪都,亦是歷氏王朝的軍事要塞。

這塊土地上,古代中國北方各民族的文化在這裡曾經有過頻繁的融合薈萃。

作為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在2400年間,幾度枯榮,幾度沉浮,隆情盛況,依稀可辨;人文景觀,先跡風物,景點集中,景致奇異。盡管歷代戰火焚燒,雨蝕風化,仍存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市級和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93處。

雲崗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存雲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釐米。雲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雲岡幾十個洞窟中以曇曜五窟開鑿最早,氣魄最為宏偉。第五、六窟和五華洞內容豐富多采, 富麗瑰奇,是雲岡藝術的精華。

善化寺

善化寺位於大同城內南門裡西側。曾名開元寺、大普恩寺、南寺,創建於唐朝開元年間,故稱開元寺。遼代保大二年毀於兵火,金代重建,明代正統十年,始更今名。

該寺占地面積較大,院落疏朗,建築宏偉。寺院坐北朝南,沿著中軸線順序排列,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後面高台之處為大雄寶殿,其左右為東西配殿,西側為風格獨特之普賢閣。普賢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乃是一座三間見方重檐九脊的兩層樓閣,高高聳立於寺院之內,建於金代貞元二年。樓閣坐西向東,閣內置有木梯,可登閣遠眺。

大雄寶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字,前有月台,左右設有鐘鼓二樓。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殿內正中供有五方金顏佛像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法相莊嚴,姿態清雅,衣紋流暢,雕技高超,雖然經過歷代彩繪修飾,但仍保留遼金塑像之藝術風格。殿內西、甫兩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色彩協和,技法姻熟,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上下華嚴寺

華嚴寺在大同市西部。殿宇嵯峨,氣勢雄偉壯觀,是遼金時期我國華嚴宗重要寺廟之一,始建於遼。遼代佛教華嚴宗盛行,道宗亦曾親 撰《華嚴經隨品贊》十卷,故雲中( 即雲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帶)特建華嚴禪寺。因寺內曾奉安諸帝石像、銅像,當時還具有遼皇室祖廟性質。遼保大二年(1122年),寺內部分建築毀於兵火,後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為雲中巨剎。明宣德、景泰年間大事重修,補塑佛像,勃然中興。明中葉以後分上下兩寺,各開山門,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復遭摧折,幾經修繕,成今日之規模。現上下二寺雖連成為一體,仍各以一主殿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寶殿為主,分為兩院,有山門、過殿、觀音閣、地藏閣及兩廂廊廡,高低錯落,井然有序。下寺以遼建薄伽教藏殿為中心,保存有遼代塑像、石經幢、樓閣式藏經櫃及天宮樓閣。下寺磚雕二門以東,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門,別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東方,這與契丹族信鬼拜日、以東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習俗有關。

九龍壁

大同地區遠在北魏時期,太武帝曾在皇宮之內建置黑色團龍畫壁。明清兩朝,已達到建造龍壁之鼎盛時期,至今保存有九龍壁一座、五龍壁三座、雙面三龍壁一座、一龍壁四座。

九龍壁位於大同城內東街。大約建於明朝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當前我國共存有三座九龍壁:一座是大同九龍壁,另外兩座是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和北京故宮皇極門前九龍壁,論其建造歷史之悠久、規模之龐大、藝術之精湛,屬大同九龍壁為最。

九龍壁: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共分上、中、下三個部分:

下部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米、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像,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中部壁面用黃、藍、儲、紫、白五色琉璃磚組成九條巨龍,飛騰在波濤洶湧的雲海之中,神情雄健,姿態活潑,手法簡潔,極為生動;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鬥拱支撐。

上部是仿木構建築,兩端的脊獸雕刻作品非常生動逼真。壁前有倒影水池,壁龍映於水中,風吹波動,九龍宛然如生。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