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吃

作者: LunaDong

導讀西安很值得一提的是小吃,最聞名的當然要屬羊肉泡饃,但其實還遠不止這些。在鬧市區的街巷裡到處都是小吃店,鐘樓附近更有一個專門的回民飲食街,有各種各樣的回民小吃。我們本來慕名老劉家的羊肉泡饃,誰知那裡只有中午一點前營業,不知是因為生意做得太好比較牛氣,還是因為店主不願為生意所累,要過超然的生活,反正我們是只有耳福沒有口福,一行人便就近� ...

西安很值得一提的是小吃,最聞名的當然要屬羊肉泡饃,但其實還遠不止這些。在鬧市區的街巷裡到處都是小吃店,鐘樓附近更有一個專門的回民飲食街,有各種各樣的回民小吃。我們本來慕名老劉家的羊肉泡饃,誰知那裡只有中午一點前營業,不知是因為生意做得太好比較牛氣,還是因為店主不願為生意所累,要過超然的生活,反正我們是只有耳福沒有口福,一行人便就近到了的“賈三灌湯包”的店裡。沒想到那裡還是個名店,牆上掛滿了各路名人,比方說李政道、劉歡、趙薇,來此品嘗的像片。這灌湯包薄皮大餡,形狀也和我們平常吃的包子不同,不是那種半球形類似“蒙古包”的形狀,而仿佛一個圓錐,咬一口便是鮮鮮的湯。小吃街上的酸梅湯也到處可見,酸酸涼涼的,暑熱頓消。此外,這裡還有很多核桃賣,是那種剛采下來的核桃,嫩嫩的,不但要剝去最外面的硬殼,還要撕去裡面一層薄薄的皮,吃剩下來的白白脆脆的桃仁,和平常吃的熟透了的干桃仁非常不同。西安當地人對這裡的小吃顯然很自豪,說我們吃上一周也不會重樣。最有趣的是一家店的招牌上寫著一種很怪的面名,這是我迄今為止見到的最復雜的漢字,比招財進寶那類字還復雜,讀“biang2”,是“揪”的意思。當時大家沒有時間嘗,只有圍著招牌照了張像。兩天以後我們終於吃到了正宗的西安羊肉泡饃。店裡非常熱鬧,許多老外也在煞有介事聚精會神地掰饃,我們有備而來,特地在落座之前又仔細地洗了手。坐下後服務員便端來一盤子餅,又厚又硬,我試著掰了一塊嚼嚼,極費牙力,而且平淡無味。饃要掰成黃豆粒大小泡起來才好吃,我足足花了半個小時才大功告成,手仿佛也要磨起繭子了。服務員給我的碗編號5號,等她拿走碗之後我便開始了遙遙無期的等待。接下來整個是“黑盒操作”,我們只有眼巴巴地等,再端上來的就已經是成品了。好在我上次來西安時是在一家小店吃的羊肉泡饃,親眼見過做的方法,大體是先把饃塊、粉絲和肉炒一下,然後澆上肉湯,再依個人口味添加作料。泡饃剛剛端來的時候看上去還湯湯水水的,但很快湯汁就完全浸入饃中,掰得越小,味道越濃。羊肉燉得很爛,仿佛一個絲一個絲地和饃混在一起,特別香。大家掰的速度不一樣,廚師做的速度也不一樣,我本來就仗著少有的耐心精工細作掰得特別慢,誰知等的時間也出奇得長,不幸淪為最後一個吃到饃的人,從看著泡饃垂涎三尺到最後終於吃到泡饃足足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那碗饃特別好吃,羊肉的香味完全進到饃裡,讓我好好享受了一番。連辣帶熱,邊吃邊淌汗,吃完之後喝了一杯冰可樂,一股涼氣把衝上來的熱氣鎮下去,那感覺怎一個“爽”字了得!

人家說羊肉泡饃反映了西安人的三大特點:第一是饃粗,反映出西安人的粗獷豪放;第二是碗大,反映出西安人胸襟寬廣,大家風範;第三是要花很多時間把饃掰碎,反映出西安人辦事慢性子,缺乏時間觀念。概括可謂經典。

離開西安的前一天我又忍不住遛到小吃街上。老實說,還有太多的小吃來不及品嘗,我連節制飲食的大原則都顧不上,准備放開來大吃一通。先一人要了一大杯酸梅湯喝,這種當地人用山楂熬成的湯,真是比外面喝到的任何一種酸梅飲料都好喝。然後到處去買烤肉串。小吃街裡賣烤肉串的比比皆是,但個個都是大手筆,有的至少要買50串才賣,我們兩個女生跑了好幾家才終於買到。而後在一個老太太那裡買到蜂蜜涼粽子,是將蒸好的糯米切成塊,然後蘸上玫瑰花瓣和蜂蜜調成的漿汁,甜絲絲涼絲絲的。這以後又嘗了陝西涼皮。不過感覺最好的是吃粉蒸肉,賣主會給你盛一碗粉蒸肉,舀一塊油,再倒上一杯特制的茶。茶有點像紅茶,肉是肥而不膩,噴香的,而且一定要蘸上油吃才好吃。邊吃邊和同桌的一個本地人聊西安的小吃,他講的胡辣湯、柿子餅(用柿子汁代替水來和面做成)、蕎麥和鉻、粉記羊血湯我都嘗過(雖說沒有嘗到最正宗的);而他講的什麼金家砂鍋、劉記烤牛羊肉我就只有期待下次再來品嘗了。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